煤矿 采矿学电子教案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第一章:采矿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采矿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内容;2. 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采矿方法分类;3. 了解采矿工程在矿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采矿学的定义与任务;2. 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3. 采矿方法分类及特点;4. 采矿工程在矿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采矿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内容;2. 讨论法:分析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采矿方法分类;3. 案例分析法:介绍采矿工程的成功案例,阐述采矿工程在矿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采矿学相关教材;2. 多媒体课件:采矿工程图片、视频等;3. 网络资源:国内外采矿工程成功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采矿学概述的理解;第二章:矿床开采理论与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2. 了解矿床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3. 熟悉矿床开采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教学内容:1. 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2. 矿床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3. 矿床开采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2. 调查法:了解矿床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3. 讨论法:分析矿床开采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矿床开采相关教材;2. 多媒体课件:矿床开采技术图片、视频等;3. 网络资源:国内外矿床开采技术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矿床开采理论与技术的理解;第三章:矿山地面建筑物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矿山地面建筑物的类型与结构特点;2. 了解矿山地面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的要求;3. 熟悉矿山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教学内容:1. 矿山地面建筑物的类型与结构特点;2. 矿山地面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的要求;3. 矿山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山地面建筑物的类型与结构特点;2. 实地考察法:参观矿山地面建筑物施工现场,了解设计与施工要求;3. 讨论法:分析矿山地面建筑物安全性与稳定性。
采矿学电子教案-75页PPT精品文档

一、我国采矿生产技术的发展
1、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人类已各的矿产约160种 我国已发现150多种 已查明储量130多种
2、我国是世界上开创采矿业最早 的国家之一
1万年前开采并利用石料 4千多年前能够开采铜、铁、金和煤等矿产。
我国古代煤炭名称
不同时期,煤有不同名称: 石涅— 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 石墨 — 魏、晋时期。 石炭 — 南北朝。 煤炭 —元 代至今 ,宋应星《天工开物》
大型矿井: 120、150 、180 、240 、300、
400、 500及500以上
其中300万t/a及其以上称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 45 、 60 、90 。
小型矿井: 9 、 15 、 21、 30。
矿井年产量
(effective output per year)
矿井年产量— 矿井实际生产的煤炭数量,万 t/a。 矿井年产量与生产能力有时同义,有时不同 义。
平均全员工效 7.730t/工
高产高效矿井
2019年 78个综采队年产超过100万吨 18个综采队年产超过200万吨 9个综采队年产超过300万吨
神华大柳塔矿综采队年产803万吨 一矿一面全矿产量920万吨 全矿职工350人
高产高效矿井
神华大柳塔矿 2000年 2019年 2019年
济三矿(设计500 万)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阶段划分 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 按一定标高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 并等于井田走向全长的长条形,每一个长条 形叫一个阶段。
井田划分为阶段
阶段的走向长等于井田的走向长 阶段下部布置运输大巷,阶段上部布置回风大巷
井田划分为阶段
2 + 150 1 _+ 0 一水平 -150 二水平 -300 三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开采学电子教案

第四章井田开拓巷道布置(第十八章内容)本章为井田开拓部分的重点,第二章是基本概念,第三章是开拓方式,而如何确定有关参数及方案,如§2.3中开拓方式所解决的问题中,井筒位置,水平标高的确定,水平大巷的布置,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4.1 井筒位置的确定(书上§18.3)位置的确定不能从一方面考虑,从开拓布局的整体考虑,如水平的位置,大巷的类型等,它们相互影响。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考虑地面情况,井下地质以及生产情况。
一、对地面布置工业广场有利每个矿井,都有地面生产系统,行政管理系统,需占有一定的面积的土地。
1、场地足够。
布置地面生产系统及其工业建筑、行政管理系统。
如主付井(绞车房)、洗(选)煤厂、煤仓(场),装车站,办公楼,宿舍,食堂,浴池等。
(一般情况下,工业广场的面积为:大型井0.8 ~1.1公顷/10万吨,中型井 1.3 ~1.8公顷/10万吨,小型井 2.0 ~2.5公顷/10万吨)。
2、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及重要文化古籍和园林,要避免村庄搬迁及河流改道;3、有较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开滑坡,崩岩,溶洞,流沙等地段。
森林地区应与林地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4、避免井筒和工业广场遭受水灾。
井口位置高于最高洪水位,工业广场不受洪水威胁。
(解释最高洪水位的意义)5、便于矿井的供水,供电,运输,便于排污,排矸的处理。
不影响居民生活。
6、充分利用地形,使地面生产系统合理,尽可能少平整土地。
对于平硐开拓,主要考虑地面,若地面无太大的限制,则可考虑井下。
二、对井下开采有利应使井巷工程量,运输量,维护量,通风效果上达到较佳水平,使工业广场压煤量达到合理。
1、走向的位置:在储量中心。
此时,运输量最小,通风费用最低,水平接替易。
(解释运输量、通风问题)2、倾斜方向的位置1)、斜井:多数在井田边界外。
主要考虑地面和所选用设备所要求的倾角而决定地面的位置。
2)、立井:主要是第一水平工程量,总工程量和工业广场煤柱的关系。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
1
开采水平— 布置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
2
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每一块叫一个采区。
3
区段:在采区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4
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长条,每一个长条叫一个分带。
第一节 准备方式分类
多分带带区准备
相邻两分带带区准备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带区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带区 布置特点、巷道名称、生产系统
1
2
第四节 带区准备方式
02
上山位置 煤层上山 岩石上山 煤层、岩石上山比较
01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第十七章 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层位
上山的倾角 采区上山数目及布置类型
俯采:
顶板产生指向煤壁的分力
岩层受压力,顶板易平衡,稳定;
煤壁稳定, 不易片帮;
矸石易窜入采面;
支架支撑顶板,防矸石窜入工作面
支掩式:掩护梁上有防窜装置,
仰采与俯采Biblioteka 仰采 水自流入采空区;
顶板稳定性差,临界角8 ;
当 时,采煤机不稳定,易翻倒。 措施:输送机设下部三角架,调平。
煤层倾角:不宜太大,缓倾斜煤层中一般<15 o,太大影响支架的稳定性,25 o 42o煤层中也试验成功。
01
03
02
二、放顶煤适用条件
煤层结构:过厚过硬的夹矸影响顶煤放落,单层夹矸厚大于0.5m或f大于 3要采取措施,顶煤中的夹矸总厚度不宜大于顶煤厚度的10 15%。
顶板条件:顶板岩性最理想的条件是基本顶I、 II级,直接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顶,冒落后松散体基本充满采空区。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2

一、前言1.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详细介绍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采矿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掌握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矿床及其成因2.1 矿床的概念与分类(1)矿床的概念;(2)矿床的分类及特点。
2.2 矿床成因(1)成矿作用及类型;(2)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
2.3 矿床勘查与评价(1)矿床勘查方法;(2)矿床评价与资源量估算。
三、矿床开拓与开采3.1 矿床开拓方式(1)直接开拓;(2)间接开拓;(3)混合开拓。
3.2 矿床开采方法(1)地下开采;(2)露天开采;(3)海底开采。
3.3 采矿工艺与设备(1)采矿工艺;(2)采矿设备及选型。
四、矿区环境保护与恢复4.1 矿区环境问题及影响(1)土地破坏;(2)水资源污染;(3)大气污染;(4)生态破坏。
4.2 矿区环境保护措施(1)废水处理与回收;(2)废渣处理与利用;(3)噪声与大气污染控制;(4)生态修复与重建。
4.3 矿区恢复与可持续发展(1)矿区恢复的目标与原则;(2)矿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矿山安全与职业健康5.1 矿山安全问题及影响(1)矿井瓦斯;(2)矿井火灾;(3)矿井顶板事故;(4)矿山机械事故。
5.2 矿山安全技术与措施(1)瓦斯防治技术;(2)火灾预防与控制;(3)顶板管理技术;(4)矿山机械安全防护。
5.3 职业健康与防护(1)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个体防护与健康监护;(3)矿山劳动保护政策与法规。
六、矿床开采理论基础6.1 矿床地质模型(1)矿床几何模型;(2)矿床力学模型;(3)矿床流体动力学模型。
6.2 矿产资源评价(1)资源量估算方法;(2)资源品级评价;(3)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6.3 开采参数设计(1)矿块划分与开采顺序;(2)开采工艺参数设计;(3)支护与安全措施设计。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第一章:煤矿开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1. 煤矿开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煤矿开采学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组织学生讨论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业与评估: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二章:煤矿地质与矿床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煤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3. 了解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煤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3. 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研究内容。
2. 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讲解煤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3. 分析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煤矿矿床示意图。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第三章:煤矿开拓与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开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煤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 了解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煤矿开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煤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 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煤矿开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煤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 分析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
作业与评估: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第四章: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开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采矿学电子教案

38
9 85
3 16 7
2
19 16 17 4
3
巷 道 布 置
1岩石运输大巷
2总回风巷
3盘区材料斜巷
4盘区轨道上山
5盘区运输上山
6下部车场
7进风斜巷
8回风斜巷
9煤仓
10m1区段进风巷
11m1区段运输巷 2
8
12m2区段进风巷
7
13m2区段运输巷
14区段材料眼或斜巷
15区段溜煤眼
16甩车道
1178无无极极1绳绳绞尾车轮房
群
18 6
13
16
采
区
10
联
12
12
合
布
m1二 区 段
置
准
备 •生产系 方统
下煤层 — 布置区段集中巷
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垮
最新课件落采煤法。
27
煤层群采8 区联合布置4准备方式 2
下煤层 — 布置区段集中巷,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
8
5垮,6落采煤法
11
5,6
10
3
7 1
上、下煤层共用一组上山。
• 选择:近水平煤层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最新课件
48
第四节 带区准备方式
• 带区 — 倾斜长壁分带开采的采区。
• 一、相邻两分带带区
• (一)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带区
•
(二)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带区
• 二、多分带带区
最新课件
49
1
2
一、相邻两分带带区准1 备 2
10
• (一)I单一薄及中厚煤 9
最新课件
4
井田划分为阶段 采区式准备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采矿学概述1.1 采矿学定义解释采矿学的概念和定义强调采矿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采矿工程流程介绍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解释采矿前的准备工作和工程设计1.3 采矿方法分类介绍常见的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第二章:矿产资源与勘探2.1 矿产资源概述介绍矿产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解释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2.2 勘探技术介绍勘探技术的方法和工具,如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解释勘探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2.3 矿产资源评估介绍矿产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指标解释矿产资源评估的意义和作用第三章:矿山设计与安全3.1 矿山设计概述介绍矿山设计的目标和方法解释矿山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3.2 矿山安全介绍矿山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解释矿山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3.3 矿山环境保护介绍矿山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目标解释矿山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实施方法第四章:矿山开采技术4.1 露天开采技术介绍露天开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释露天开采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4.2 地下开采技术介绍地下开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释地下开采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4.3 矿井通风与排水介绍矿井通风和排水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解释矿井通风和排水的重要性第五章: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5.1 矿产资源的开采介绍矿产资源开采的基本方法和工艺解释矿产资源开采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5.2 矿产资源的利用介绍矿产资源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如选矿和冶炼解释矿产资源利用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5.3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介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解释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第六章:矿山机械与设备6.1 矿山机械设备概述介绍矿山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功能解释矿山机械设备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6.2 常用矿山机械设备介绍常见的矿山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和输送带解释每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6.3 矿山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介绍矿山机械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矿山机械设备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第七章:矿山经济效益与投资分析7.1 矿山经济效益概述介绍矿山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指标解释矿山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7.2 矿山投资分析介绍矿山投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释矿山投资的评价指标和风险分析7.3 矿山项目的经济评估介绍矿山项目经济评估的方法和模型解释矿山项目经济评估的意义和作用第八章:矿山法律与政策8.1 矿山法律法规概述介绍矿山法律法规的分类和体系解释矿山法律法规的重要性and 作用8.2 矿山政策与管理介绍矿山政策的内容和目标解释矿山管理的组织和机构8.3 矿山法律纠纷与解决介绍矿山法律纠纷的类型和原因解释矿山法律纠纷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第九章:矿山安全事故与应急处理9.1 矿山安全事故类型介绍矿山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案例解释矿山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9.2 矿山安全应急预案介绍矿山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解释矿山安全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作用9.3 矿山安全事故的处理与调查介绍矿山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调查方法解释矿山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和责任追究第十章:矿山未来发展趋势10.1 矿山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矿山技术的创新领域和发展趋势解释矿山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影响10.2 矿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矿山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解释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策略10.3 数字矿山与智能化采矿介绍数字矿山和智能化采矿的概念和技术解释数字矿山和智能化采矿的优点和应用前景第十一章:矿山测量与导航技术11.1 矿山测量概述介绍矿山测量的目的和方法解释矿山测量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11.2 矿山测量仪器与工具介绍矿山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和水准仪解释每种仪器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11.3 矿山导航与定位技术介绍矿山导航和定位的技术和方法,如GPS和激光扫描解释矿山导航和定位的重要性and 应用领域第十二章:矿山信息管理与数字化技术12.1 矿山信息管理概述介绍矿山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解释矿山信息管理的重要性and 应用领域12.2 数字化矿山技术介绍数字化矿山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释数字化矿山的优点和实施步骤12.3 矿山大数据与应用介绍矿山大数据和的概念和应用解释矿山大数据和的意义和前景第十三章:矿山劳动管理与人力资源13.1 矿山劳动管理概述介绍矿山劳动管理的原则和目标解释矿山劳动管理的重要性and 挑战13.2 矿山人力资源管理介绍矿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矿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and 实施策略13.3 矿山员工培训与发展介绍矿山员工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解释矿山员工培训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十四章:矿山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14.1 矿山合同管理概述介绍矿山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解释矿山合同管理的重要性and 目标14.2 矿山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介绍矿山合同签订和执行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矿山合同签订和执行的注意事项和风险管理14.3 矿山合同纠纷与解决介绍矿山合同纠纷的类型和原因解释矿山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第十五章:矿山项目的综合评价与管理15.1 矿山项目综合评价概述介绍矿山项目综合评价的目标和方法解释矿山项目综合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5.2 矿山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介绍矿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指标解释矿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and 实施方法15.3 矿山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介绍矿山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管理方法解释矿山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and 实施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的摘要,涵盖了从采矿学概述到矿山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等十五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