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编辑专员: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和选择商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和理财。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节约和合理购物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合理购物的概念与重要性1. 导入:讨论购物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购物的目的和意义。

2. 讲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享合理购物的例子和故事,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合理购物的理念。

第二课时:比较和选择商品的能力1. 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商品的特点和价格。

2. 讲解比较和选择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练习比较和选择商品的能力。

第三课时:合理消费和理财1. 导入:讨论学生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方式。

2. 讲解合理消费和理财的方法和原则。

3. 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练习合理消费和理财的能力。

第四课时:关心社会和他人1. 导入:讨论购物时如何关心社会和他人。

2. 讲解购物时关心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练习购物时关心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例如设计购物计划、模拟购物等。

2.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

3. 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合理购物的概念和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案例和活动指导。

2. 案例和故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和成果。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合理购物,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2.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权衡价值和价格,培养学生的消费决策能力;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道德;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金钱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合理购物?2.如何提高购物的经济性?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4.如何避免盲目消费?三、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2.学生能够提出如何提高购物的经济性的方法;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商品;4.学生能够避免盲目消费。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的购物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思维能力;3.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导入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在购物中的经历,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购物时会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合理购物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合理购物的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合理购物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比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让学生明白合理购物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金钱并获得更好的商品。

3. 方法介绍(20分钟)【提高购物经济性的方法】:•比较价格和质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质量来选择更经济的商品;•注意促销信息:学生可以关注超市的促销信息,选择在打折期购买商品;•制定购物清单:学生可以在购物前制定一个购物清单,避免盲目消费。

【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根据需求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询问他人建议:学生可以向家长或老师询问意见,了解他们的建议和选择。

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第一篇: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了解商品的信息,并运用信息选择商品,掌握一些购物的小窍门。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商品,关注不同的信息。

教学难点: 运用商品信息合理购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要求学生调查两件商品在大商场、批发市场、便利店、超市的价格。

出示《商品市场调查表》,邀请学生板书调查结果。

二、价格的秘密1、思考为何同类商品的价格不同?除了和购物场所有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呢?2、出示橘子的旅行,请学生思考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三、合理购物ABC1、小组讨论:(1)怎样购物才合理?(2)购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生回答问题1的讨论结果,师总结。

3、出示牛奶包装盒图片,讲解购物之前要了解商品哪些信息。

4、介绍什么是三无产品及其危害。

四、总结购物小窍门五、说一说准备两个小时的六一联欢会,假如妈妈给了你20元钱,你会去超市买什么?评一评小朋友的购物行为合理吗?六、师总结学会比较商品的价格,辨别商品的真假伪劣,购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篇:《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合理购物ABC》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单元《购物的学问》中的一课。

本堂课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购物方法,重点学会了解商品的信息,并运用信息选择商品,知道食品中的“三无”含义,自觉养成抵制“三无”产品的行为,通过多种形式掌握一些购物的小窍门。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受年龄及生活经验的局限,虽然生活在迅速城市化的城乡结合部,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

一方面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弱。

合理购物ABC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案
案例名称《合理购物ABC》
 科目品德与社会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合理购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凭借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懂得一些商业活动和消费的常识。

《合理购物ABC》在学生了解商业活动相关知识及价格秘密的基础上,探究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最实用的合理购物的知识,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什幺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购物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活动。

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食品,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初始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体验、经历
 信息素养:缺乏理性的认识,购买零食、不合理购物已成了部分学生的坏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思路:说话导入→春游买了什幺→春游物品分类→怎样买春游物品→模拟购物→学并找“三无产品”→拓展活动→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2)教学方法: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方法、活动化教学方法、开放性教学方。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生学会如何合理购物,认识三无产品学生现状: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

但是学生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

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尚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形形色色商品的区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了解购物中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体验消费的奥妙和趣味就成为本课教学的主旨。

教学目标:1、学生在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中,初步认识到购物过程中有很多学问,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2、具有初步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具有比较商品价格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商品的方法;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购买有商品说明的商品。

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辨认哪些商品才可以购买。

教学准备:1.课件;2.小商品或食品包装袋包装盒(其中一些是三无产品);小卡片(食品类)(玩具类)(饮料类)(药品类);文具3、标签条形码的图案和说明4、一些售货凭证(发票、保修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学校上次组织的岳屏公园春游活动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呀?在春游前你们都准备了什么东西呢?来做个简单的汇报:A<各抒己见》:有容易口渴的,准备了不少雪碧、可乐、酷儿等饮料类。

(饮料类)B有喜欢玩具的买了很多玩具去春游,没有购买食物。

(玩具类)C有些会合理搭配买些面包,矿泉水、火腿肠、苹果、小食品、果冻等。

(食品类)D光带水果也不太合理,桃子、香蕉、鸭梨容易挤坏,一年一次春游,多好的机会呀!有买了许多小食品的。

D为了防止春游时的意外伤害,还有准备创可贴等(医药类)(引人新课)二.春游的购物清单1、综合学生以上所说,教师贴出小卡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购物时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合理购物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学会与商家沟通、交流,提高购物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白消费与生活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购物前的准备:了解自己的需求,制定购物计划。

2. 购物中的沟通:学会与商家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3. 购物后的反思:总结购物经验,提高购物能力。

4. 实例分析:列举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实践活动:模拟购物,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购物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合理购物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白消费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购物心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实践活动:模拟购物,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 购物场景道具: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道具,如购物车、商品模型等。

3. 模拟购物活动:提前安排好模拟购物活动的场地和商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短剧,引发学生对购物话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合理购物。

2. 讲解购物前的准备:讲解在购物前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制定购物计划,避免盲目消费。

3. 购物中的沟通技巧:讲解如何与商家沟通,获取所需信息,以及如何进行商品比较和价格判断。

4. 购物后的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购物经验,提高购物能力。

5.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应对。

七、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购物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购物心得。

2. 情景模拟:各小组选取一个购物场景进行模拟,其他小组观看并给出建议。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02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02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合理购物ABC 》这一课题的内容从激发学生购物的兴趣入手,帮助他们回顾自己的购物经验,并通过辩论,学会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购物场所。

通过调查、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合理购物的相关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购物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父母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海沧社区的各种购物场所。

3.学生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喜爱的物品的包装袋或瓶子带进课堂。

(二)教师准备1.拍摄部分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并制成课件。

2.拍摄海沧社区的各种购物场所并制成课件。

3.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小组合作的表格及课件等。

〖本课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活动和调查中学会有关商品的基本常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等。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正确购物的能力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交流购物情况,体会购物的快乐与重要性。

播放录像,展示部分学生在超市中购物的情境,引出学生常见的购物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购物学问的乐趣。

2.在交流讨论中发现并学习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

小组活动一:交流讨论自己所购物品的名称,回味购物的快乐,并对小组成员所购物品进行统计,建立起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小组活动二:讨论交流怎样购买饮料,探索购物的技巧并初步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小组活动三:辨认商品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购物的注意事项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

4.课外拓展实践:让学生把他人的、课堂上学到的,或自己探索到的购物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实施过程〗(一)交流购物情况,体会购物的快乐与重要性1.播放录像。

播放部分学生在超市购物的录像片段。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

合理购物ABC 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学会制定个人购物计划,避免冲动消费。

•掌握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

2. 教学内容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合理购物是指在充分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行为。

合理购物不仅可以帮助节约开支,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费后悔。

本节课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

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合理的购物计划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冲动购物和超出预算。

本节课将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制定个人购物计划的技巧。

2.3 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在购物过程中,了解商品价格的核算方法和技巧对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介绍常见的商品价格核算方法,包括比较单位价格、计算折扣和优惠活动,以及运用数字技巧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等内容。

2.4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合理购物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财务管理意识。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并形成正确的合理消费观念。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购物,为什么要进行合理购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正文(40分钟)3.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阐述他们对合理购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解释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10分钟)•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分析需求、制定购物清单、比较价格和评估品质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并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购物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3之课题二
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沈琪琦
一、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合理购物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主题3“购物的学问”的课题二。

在学习本单元主题一《我家的日常购物》和主题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后,设计本课主题,旨在用学生最贴近于生活的日常购物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商品知识,懂得三无商品,学会合理购物的方法要点。

本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合理购买商品的方法”和“认识三无产品”。

教材先从食品的分类为引子,然后借助直观的图片与文字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学会辨识商品的真伪,初步培养具备独立购物的能力,养成合理的购物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购物越来越方便,三年级的学生经常随家人外出购物,已经有一定的购物经验,也会在购物的过程中形成生活事件。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独生子女,父母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购物愿望。

通过日常观察和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的日常购物习惯一般围绕“看到喜欢的就买、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有、广告上推销的产品”等几方面,主观意识决定购物意愿,而不是从价格、实际需要和质量安全考虑。

由此可见学生的金钱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比较薄弱,对于商品的真伪和质量仅存在于品牌和价钱高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学会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2、学会看产品信息,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3、运用所学要点,分析提取于生活的案例。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产品信息,懂得辨识“三无产品”。

三、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生日会ABC套餐(学生人数份量)设计餐单(学生人数份量)
3、商品实物(红、黄、蓝三组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放3样实物)
4、课前学生调查购物习惯,形成案例。

板书:合理购物ABC
副板书重安全按需要比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