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我们将介绍阿尔茨海默症的基本病理生理特点,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减少等三个方面。

其中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最主要的特征性病变,而神经原纤维缠结则是淀粉样蛋白沉积的结果之一。

此外神经元减少也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导致了认知功能的严重损害。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早发性和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此外环境因素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诱因。

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运动、睡眠等则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来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

我们将介绍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几类。

这些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症状和延缓病程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药物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

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特异性更强的治疗药物。

A. 阿尔茨海默症的概述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和情感障碍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46,而8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则可高达30。

阿尔茨海默病与甲状腺激素血脂关系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与甲状腺激素血脂关系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与甲状腺激素血脂关系的研究进展林勇唐建良沈震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甲状腺激素;血脂10.3969/j. issn. 1000 - 0399. 2011.11. 058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大幅度攀升,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率为最高,是当今各国政府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65岁以上痴呆人群中,AD患病率为2%.~4%,而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达20%以上[1]。

AD是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引起进行性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紊乱、视空间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死亡,已成为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疾病。

AD的典型病理改变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细胞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和神经细胞缺失等。

A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尚缺乏根本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近年来,甲状腺激素、血脂与痴呆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目前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314500 嘉兴 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老年科1946@@[1] Lou L,Yano N,Mao Q,el al. 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TRH) in the hippocartlp US of Alzheimer patients. J Alzhei mer's Dis,2002,4(2) :97 - 103.@@[ 2 ] Stern RA, Davis JD, Roger BL,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yroid status and cognitive and  neurOpsychiatric functioning in euthyroid patients with Alzhe imer dementia. Cogn Behav Neurol,2004,17(4) :219 -223.@@[ 3 ] Prizn PN, James MS, Petor PV, et al. Thyroid hormones posi tive relationships with cognition in healthy, euthyroid older men. J Gerontol, 1999,54 ( 3 ) : 111 - 116.@@[4] Wahlin A, Robin TB, Small BJ, et al. Influences of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very old age. J Gerontol, 1998,53 (4) :234 - 239.@@[ 5 ] Kalmijn S, Nehta KN, Pols HA, et al. Subclinical hyperthy roidism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Clin Endocrinol, 2000,53 (6) :733 -737.@@[6] Kapaki E,Paraskevas GP,Mantzou E,et al. Thyroi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Implications on response  to anticho linesterase treatment. Alzheimer Dis Associated  Disor,2006,20 (4) :242 - 247.@@[ 7] van Osch, Hogervorst LADM, Combrinck E, et al. Low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lzhei mer disease. Neurology, 2004,62 ( 11 ) : 1967 - 1971.@@[ 8 ] Stuerenburg HJ, Arlt S, Mueller - Thomsen T. Free thyroxin,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p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 roendocrinol Lett,2006,27 (4) :535 - 537.@@[9]周农,吴晓平,伊世杰,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与 甲状腺轴功能的关系.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3): 210 -212.@@[10]朱宇,张昱,刘铁梅,等.Alzheimer痴呆患者垂体-甲状腺 轴激素水平的定量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 (2):111 -112.@@[11]王春玉,钱采韵,方莹莹.Alzheimer病血清胆固醇、血脂、 叶酸、VB12及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国老年医 学杂志,2006,26(7):873 -875.@@[12]周智林,梁丽贞,严永兴.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 者甲状腺功能的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2):116 - 117.@@[ 13] Desouza LA, Ladiwala U, Daniel SM, et al. Thyroid hormone regulates hippocampus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rat brain. Mol Cell Neurosis,2005,29 (3):414-426.@@[ 14] Wahlin A, Wahli TB, Small BJ, et al. Influences of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very old age. J Genontol, 1998,53 (4) : 234 - 239.@@[ 15 ] Wllitmer R Sidney S, Selby J, et al. Midlif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late life. Neurology,2005, 64(6) :277 -281.@@[ 16 ] Mielke MM, Zandi PP, Sjgren M, et al. Hi total cholesterol  levels in late lif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dementia. Neurology,2005,64 ( 3 ) : 1689 - 1695.@@[ 17 ] Notkola IL, Sulkava R, Pekkanen J, et al. Serum total choles terol, apolipoprotein E epsilon 4 allele, and Alzheimer dis ease. Neuro - epidemiology, 1998, 17 ( 2 ) : 14 - 20.@@[18]徐书雯,饶丽芬,叶瑞繁,等.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浆胆碱酯 酶及脂类的变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9):549 - 550.@@[19] Cankurtaran M,Yavuz BB, Halil M,el al. Are serum lipid  and lipoprotein levels related to dementia? Arch Genontol Guitar,2005,41 ( 1 ) :31 -39.@@[ 20 ] Yanagisawa K. Cholestero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 Alzheimer disease. Neurosis Res, 2002,70 ( 8 ) : 361. @@[21]吕泽平.杨泽,郑陈光,等.载脂蛋白E多态性与迟发性阿 尔茨海默病认知恶化相关性的纵向观察.中华老年医学 杂志,2007,26(2):89.@@[22 ] Borroni B, Coleiaghi F, Lenz GL, et al. Higb cholesterol af fects platelet APP processing in controls and in AD patients. Neurobiol Aging,2003,24 ( 5 ) :631 - 636.@@[23] Scarpini E,Sheens P, Feldman H.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current status and new perspectives. Lancet Neural, 2003,2(9) :539 -547.@@[24]李为民.韩薇.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方法 和策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6):410. @@[ 25 ] Liao JK. Stations and ischemic stroke. Atherosclerosis Sup ple,2002,3( I ) :21 -25. @@[26] Mickikawa M. Cholesterol paradox: is high total or low HDL  cholesterol level a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 J Neurosis Res ,2003,72(2) : 141 - 146. @@[ 27 ] Sparks DL, Crisco RJ, Connor D J, et al. Cholesterol and cog nitive performance in norm al controls and the influence of e lective stating use after conversion to mild cognitive impair ment: results in a clinical trial cohort. Neurodegenerative Disc,2010,7(1/3) :183 - 186. @@[ 28 ] van Osch A, Hogervorst E, Cumbrance M, et al. Low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 disease. Neurology ,2004,62( 11 ) : 1967 - 1971.@@[ 29 ] Hughes TF, Bomstein AR, Schofield E, et al. Association be tween late- life body mass index and dementia: The Kane Project. Neurology ,2009,72 (20) : 1741 - 1746.@@[ 30 ] Dufouil C, Richard F, Fievet N , et al. APOE genotype, cho lesterol level, lipid - lowering treatment, and dementia : the three city study. Neurology,2005,64(9) :1531 -1538.@@[ 31 ] Seow D, Gauthier S. Pharmacotherapy of Alzheimer disease. Can J Psychiatry,2007,52 ( 10 ) : 620 - 629.@@[32] Sparks DL,Connor DJ,Sabbagh MN ,et al. Circulation cho lesterol levels,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and dementia sever ity influence the benefit of atorvastatin treatment in Alzheimer  s disease: results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 cholesterol - low ering treatment (ADCLT) trial. Acta Neurol Scand, 2006,114 (1) :3 -7.2011-06-202011-08-12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现状王君魏大中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10.3969/j. issn. 1000 - 0399. 2011.11. 059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阿尔茨海默病 脂质组学

阿尔茨海默病 脂质组学

阿尔茨海默病脂质组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病症,也是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难题。

目前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翻倍,这将对全球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虽然目前尚无治愈该病的方法,但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脂质组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脑组织中的脂质组成: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时,大脑中的脂质组成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与脑细胞膜的损伤和炎症有关。

脂质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这些脂质组分的变化是如何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并找到干预这些过程的方法。

2. 脑脊液和血液中的脂质标志物:脑脊液和血液中的脂质组分可以通过检测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和发展速度。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脂质组学分析识别这些标志物,并研究它们与疾病的关联性,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3. 脂质代谢通路: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脂质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变化,寻找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从而找到影响疾病进程的关键因素。

4. 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脂质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药物对脑脂质组成的影响,了解不同药物对脂质代谢通路的调节作用,为开发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脂质组学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脂质组学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突破性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和管理带来新的希望。

第二篇示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以症状渐进性加重、认知功能受损、行为和人格变化等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

代谢组学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demonstration article on the topic "Metabol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代谢组学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探讨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探讨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探讨目的分析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2月~2013年08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测定和比较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人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以及载脂蛋白A、B水平,并分析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

结果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TG、TC、LDL、HDL以及载脂蛋白B平均含量与健康人群相比以上数据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脂蛋白A水平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1.35±0.20)mmol/L与健康人群的(1.17±0.22)mmol/L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血清中载脂蛋白A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中载脂蛋白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进一步探讨发现该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中载脂蛋白A的含量呈现正相关,因此提示血清中载脂蛋白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

标签:阿尔茨海默病;血脂代谢变化;疾病发生;载脂蛋白A;探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2月~2013年08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45例均为本院2012年02月~2013年08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龄在55~76岁,平均年龄为(63.7±2.4)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疾病协会、语言机能障碍和卒中研究所以及美国国立神经病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准[1];本研究对照组45例是在本院进行体检且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健康人群,年龄在55~75岁,平均年龄为(63.5±2.5)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

基于脂代谢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基于脂代谢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基于脂代谢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

然而,在健康领域,有一些疾病却让人们束手无策,尤其是脑部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身体机能,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巨大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脂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脂代谢是指人体内脂肪的代谢过程,包括脂肪酸的合成、运输和酸解等。

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代谢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关联。

首先,脂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备受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例如,高胆固醇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且与脂代谢异常相关。

此外,一些脂代谢相关基因突变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

因此,通过研究脂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可以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脂代谢与帕金森病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神经元退化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例如,一些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此外,在一些帕金森病患者中,脂代谢存在明显的改变,如膳食脂肪摄入增加。

因此,通过研究脂代谢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可以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最后,脂代谢还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由神经系统炎症引起的退行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视力减退等症状。

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有关,如高脂肪饮食可能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

此外,治疗多发性硬化时,针对脂代谢异常进行治疗可能会更加有效。

总的来说,脂代谢与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脂代谢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研究进展阿尔茨海默综合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丧失的最常见病因。

虽然该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一、病理生理学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主要特征是大脑内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蛋白斑的形成。

这些蛋白质异常沉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功能丧失。

此外,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也会出现神经元数量减少的现象。

这些改变导致了大脑功能丧失,包括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以及情感和行为失控等症状。

二、病因研究进展1. β-淀粉样蛋白假说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病因假说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

该假说认为,异常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是引发该疾病的关键因素。

这些蛋白质异常在大脑中聚集形成斑块,导致神经元死亡。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2. 环境和遗传因素除了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累积外,环境和遗传因素也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教育程度、职业以及饮食习惯等。

研究发现,长期慢性应激、抑郁症状和高血压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大脑的健康状况,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发病相关。

特别是APOE 基因的E4等位基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携带APOE基因的E4等位基因的人群患上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群。

3. 炎症与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也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是大脑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而氧化应激则会引发细胞内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可能造成神经元的损伤,并为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发生和进展提供基础。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因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

本文将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发病机制1. β-淀粉样蛋白沉积:AD患者大脑内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形成斑块和血管周围淀粉样斑块。

Aβ的过度积聚导致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伤。

2. 神经纤维缠结:AD患者神经纤维缠结主要由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引发,导致细胞骨架的失去稳定性,进而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3.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

过度的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造成神经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细胞死亡等病理性变化。

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1. 药物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Donepezil)、盐酸吗麦克唑(Rivastigmine)等,可提高乙酰胆碱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Memantine)等,可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认知功能。

2. 放疗治疗:- 低剂量放射治疗: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细胞存活。

- 高剂量放射治疗:通过直接杀伤β-淀粉样蛋白沉积区域,降低病理斑块的积聚。

3. 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代替受损的神经元,恢复神经功能。

4. 遗传因素治疗:- 基因疗法:针对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基因进行干预,如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类固醇受体相关蛋白2(SREBF2)基因等。

5. 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训练、辅助设备等方式,减轻和延缓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

-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定期锻炼大脑等,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健康。

文章到此结束。

通过对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7):873.
[11]Alarcon—segovia D,Tumlin JA,Furie RA,et a1.L'IP394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nal flar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double-
重庆医学2009年2月第38卷第3期
347
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
(20):2059.
[2] Looney刚,An01ik JH,Campbell D,et a1.B cell depletion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2004,13:344.
[14]Aringer M,Steiner G,Graninger wB,et a1.Effects of
short—term infliximab therapy on autoantibodies in sys—
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 ritis Rheum,2007,56
(1):274.
[15]De-Bandt M,Sibilia J,Le-Loet X,et aI.Systemic lupus er—
ythematosus induced by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herapy:a French national survey[J].Arthritis Res Ther,
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therapeutic roIe fbr BLyS
antagonists[J].Curr Dir Autoimmun,2005,8:289. [18]Diamanti AP,Rosado MM,Carsetti R,et a1.B cells in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脂质代谢;口一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tau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8348(2009)03—0347—0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7s disease,AD)是由多种病因引 起的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 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等。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 (SP)、神经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缺失。目前AD的发病 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围绕AD特征性病理改变进行的多种研 究发现高龄、基因突变、胆同醇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氧化 应激、炎症反应、胶质细胞激活、雌激素缺失、谷氨酸、单胺能、 神经肽能神经递质功能缺损等多个环节均参与了AD的发病。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脂质代谢与p淀粉样蛋白(amyloid-p pro—
Arthritis Rheum,2005,52:501.
[6] I。eandro MJ,Edwards JC,Camb ridge G,et aI.An open
study of B lymphocyte deple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
matosus[J].Arthritis Rheum,2002,46:2673.
2005。7(3):R545.
[16]Luis L,Yvonne RP,Carlos GP,et a1.Clinical and biologic
effects of anti—IL一10 monoclonal antibody administration
in SLE[J].Arth“tis Rheum,2000,43:1790. [1 7]stohl w.Blysfulness does not equal blissfulness in s,s—
timulation with anti—CDl 54: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rthritis Rheum,2002,46
·综
述·
(12):3251.
[1 o]Usmani N,Goodfield M.Efal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discoid lupu5 erythematosus[J].Arch Dermatol,2007,
[1 3]Aringer M,Smolen JS.Tumour necrosis factor and other
proinflammatory cytokjnes in systemic Jupus erythemato—
sus:a rationale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J].Lupus,
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脑 内胆固醇最荦要的载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调节脂质代 谢,维持胆固醇平衡及参与胆同醇和卵磷脂动员和再分布,同 时在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起重要作用。ApoE由299个氨基 酸组成,分子量约34KD。ApoE基因位于19q13.2,在人类有 3种等位基因:£2,£3和e4,分别编码ApoE2、ApoE3和ApoE4 三种异构体。e2、e3和£4共构成6种不同的基因型:3种纯合 型(e2/e2、£3/£3、e4/£4,分别占1%、60%,2%)和三种杂合型 (E3/£4、E2/£3、E2/£4,分别占22%、13%、2%)表型。其基因频 率因不问的种族和地区存在差异,在一般人群中,£2约占8%, £3约占78%,e4占14%。大鼠原代细胞培养实验发现,£2可 降低胆固醇水平,e3可能与低聚物AB结合促进Ap的清除而 抑制A8的沉积,『『ii£4则会增加AD的发病风险。因此,£2和 e3具有减慢AD易感人群神经退行性变的作用,而£4则具有 相反作用[s)。目前ApoEe4基凶高表达已被公认为是AD最 大的危险因素之一[6]。
matosus jnvolving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nn
[5]
Rheum Dis,2007,66(4):470. Sfikakis PP,Boletis JN,L ionaki S,et a1.Remission of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followingB cell depletion therapy is preceded by down—regulation of the T cell cos— timulatory m01ecule CD40 ligand:an openlabel trial[J].
tis Rheum,2004,50:2580.
[8] BoumDas DT,Furie R,Manzi S,et a1.A short course of
BG9588(anti—CD40 Iigand antibody)improves seroJogic activity and decreases hematuria in patients with prolifer—
phase I/Ⅱdose-escalation trial oum,2004.50(8):2580.
[3] I,eandro MJ,Cambridge G,Edwards JC,et a1.Bcell de—
pl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万方数据
tein,A口)的形成与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关系密切,本文 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脂质代谢
大脑中胆固醇含量约占人体总鼍的25%,是人体内胆固 醇含量最高的器官。脑内胆固醇主要以非酯化游离状态存在 于髓鞘、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膜。主要参与髓鞘的构成,具 有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以及物质转运等功能。由于髓 鞘更新率很低,因此这些胆固醇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有少量 胆固醇存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外脂蛋白
ative lupus glomerulonephritis[J]. Arthritis Rheum,
2003,48:719.
[9] Kalunian KC,Davis JC Jr,Merrill JT,et a1.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inhibition of T cell cos—
[7] I。ooney RJ。Anolik J H,Campbell D,et a1.B celI depletion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phase I/Ⅱdose—escalation trial of rituximab[J].Arthri—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浆胆固醇主要载体之一,它易于 通过动脉内膜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在这螳细胞中形成大量 胆同醇酯沉积。LDL易被氧化修饰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I,DI。)。近年来研究发现,ox-LDL不仅仅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 主要危险冈素之一,亦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ox-LDL所介导 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AD发病过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 蛋白(LRP)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属于内吞性受 体,能与多种配体结合从而参与疾病过程。在AD中,I,RP能 与Ap0E、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等结合并调节其代谢和功能 从而参与老年斑(SP)的形成。 2脂质代谢与AB 2.1胆固醇与Ap 目前。AB毒性学说已成为AD研究的核 心内容…。正常情况下,APP先经旷分泌酶作用产生较大的 可溶性的N末端片段(sAPp肽)和跨膜片段(C83),后者再经 卜分泌酶作用产生p3和另~胞内片段AICD(APP intracellu— ar domain)。而异常情况下,APP先经p分泌酶作用产生一大 的N末端(sAPP肽)和小的跨膜片段(C99),后者再经r分泌 酶酶切作用产生A8和另一胞内片段AICD。由于r分泌酶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