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病概要中枢神经系统共37页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基底核
下丘脑
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主要 负责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下丘脑是大脑下方的一个小区域,控制着 内分泌、水分和盐分平衡、体温等基本生 理功能。
脑的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上肢、锥体系下肢 和锥体系躯干。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 基底核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 能进行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治
疗方案。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等。
职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CHAPTER 06
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 势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
01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延
功能
接受、处理和储存来自身体各部 位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 体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 ,控制着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等 功能。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传递神经信 号,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通过记录脑部电活动,检测异 常脑电波,对癫痫、脑炎等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
神经心理学测试
评估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辅助诊断神经心理障碍和认 知障碍相关疾病。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 查,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辅助 诊断感染、炎症等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
用于癫痫的治疗,通过控制癫痫发作,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癫痫病灶切除术
针对难治性癫痫,进行癫 痫病灶切除术,控制癫痫 发作。
脑积水引流手术
针对脑积水患者,进行脑 积水引流手术,缓解颅内 压增高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 刺激,缓解疼痛、肌肉紧张等
症状。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手术治疗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肿瘤切除手术
针对脑部肿瘤,进行手术 切除,缓解压迫症状,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麻 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 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 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大。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康复治疗等,早期治疗对预后至 关重要。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 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能
力。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酮饮食等,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PP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PP课件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知、思 考、学习和记忆,以及控制身体的运 动和反应。它还参与调节身体的各种 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
结构与组成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和情感 功能;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通道,负责传递信息;周围神经则负责将感觉信号传送到大脑, 并将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和器官。
0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是指感受机体内、外环境 刺激的器官,如皮肤、黏膜、视 器和听器等。
神经中枢是指对传入信息进行处 理和整合的中枢,如脊髓和大脑 皮层等。
感觉传导通路是指外界刺激通过 神经元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过程,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 中枢和大脑皮层等部分。
传入神经元是将感受器的刺激传 递到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其突起 构成传入纤维。
现异常病灶。
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 查等,可以检测相关指
标,辅助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使用相应的药 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 药、降血压药、抗癫痫药等。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脑梗塞或脑 出血,手术治疗可以清除血肿 、解除压迫,恢复脑功能。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 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 法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神经元通过 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息在神经网络中快速传递和处理,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01
神经元
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根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胼胝体发育不全
胼胝体发育不全
胼胝体发育不全
第一节 颅脑先天性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又称Arnold-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及下蚓部疝入椎管
内,桥脑与延髓扭曲延长,部分延髓下移。 【临床表现】好发于大龄儿童和成年,轻度运动感觉障碍
和小脑症状。 【影像征象】MRI首选 1. ChiariⅠ畸形 2. Chiari Ⅱ畸形 3. ChiariⅢ畸形 4. ChiariⅣ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瘤、鞍区、桥小脑角区、后颅窝常见肿瘤
6. 脊髓疾病: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脊髓空
洞症
第一节 颅脑先天性畸形
胼胝体发育不全:胼胝体缺如或部分缺如 【临床表现】智力低下、癫痫 【影像征象】 MRI矢状中线切面可直接显示胼胝体缺
如、部分缺如或变薄 胼胝体缺如或部分缺如,变薄,大脑 纵裂增宽与第三脑室前部相连,双侧 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上移。 常见伴随畸形:脑裂畸形、巨脑回、 大脑半球纵裂囊肿、胼胝体脂肪瘤。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脊髓
一.脊髓外形异常
1.增粗:髓内肿瘤、脊髓损伤急性期、脊髓感染及炎症 2.萎缩: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损伤后期
二.脊髓密度或信号异常 三.蛛网膜下腔形态异常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 颅脑先天性畸形
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蛛网膜囊肿
2. 脑积水、脑萎缩 3. 感染性疾病:脓肿、结核、脑囊虫、脑炎 4. 脑血管疾病:梗塞、出血、动脉瘤、血管畸形 5. 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生殖细胞瘤、转移
2.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呈低密度;脑实质呈 软组织密度,皮质略高于髓质。
3.增强扫描:脑实质轻度强化,血管、大脑镰、小脑幕、 垂体、松果体明显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腔,脑在颅腔,脊髓在脊椎管;颅骨保护脑,脊椎保护脊髓。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简介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特征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

03中枢神经系统

03中枢神经系统

突触后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生科系动物教研室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概念: 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下一级神经
机制: 兴奋性递质 突触后膜 钠(钙)
通道开放 内向离子流 突触后膜局部去极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生科系动物教研室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抑制性:Gly)、GABA
肽类: P物质、阿片肽、脑-肠肽 嘌呤类:腺苷、ATP 脂类、气体类等:NO、CO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4、递质的共存
生科系动物教研室
戴尔原则 Dale`s principle
一个神经元的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神经递质 • 递质共存(coexistence):
肾上腺能神经元及纤维:以Adr作为递质的神经元和纤
PNS:尚未发现; CNS:胞体集中在低位脑干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纤维:以NA作为递质的神经
CNS:胞体主要集中在低位脑干(延髓、脑桥等) PNS:交感神经节内。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生科系动物教研室
肾上腺素能受体 (Adrenergic Receptor)
性反射、朝向反射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生科系动物教研室
3.反射弧: (reflex arc)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单位。
感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效应器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4.反射过程:
适宜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内分泌腺 效应器
生科系动物教研室
激素
效应器
人中体枢解剖神生理经学-元人的体及联动物系生理方学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
• 颈内动脉(占4/5血流)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 椎-基底动脉(占1/5血流)
– 大脑后动脉
2、脑血管意外的流行病学资料
• 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我国心脑血管病上升情况
300
心脑血管病
传染病
250
200
150
100
50
0 1957 1963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年)
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 肌皮神经 颈5-6

肱三头肌 反射
病人肘部半屈,直接 叩打鹰嘴上方的 肱三头肌腱
反 桡骨膜反 病人肘部半屈、直接


叩打桡骨茎突
伸肘 屈肘
肱三头肌 桡神经 颈6-7 肱桡肌 桡神经 颈5-8
膝反射
膝屈曲、叩打膝盖下 方股四头肌腱
伸膝
股四头肌 足背与小腿 呈垂直,叩击跟 踺
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 亡率(1985年)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719 394
患病率
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城市)
160

140
120

死亡率/10万
100
80
60
40
20
0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 1 2
【感觉器官】
分布 皮肤 眼、耳
内脏、心血管 鼻、舌
肌、腱、关节
感受刺激性质
痛温触压 光、声
痛、胀、饥饿 压力、化学成分
嗅、味
位置、运动、震动觉
神经元
分类
按功能
按形态
运动神经元
·
多极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的较长轴突被 雪旺氏细胞(周围神经) 或少突胶质细胞(中枢) 包绕,呈同心圆板状结 构。
•有髓纤维
• 被动吸烟同样有害(RR=1.82)。
吸烟与脑卒中
• (美国)吸烟导致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 男性为1.6,女性为1.9。 • (日本)研究证明, 吸烟对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平均
为2.5(1.8~3.5)。 • 另有几项研究结果,报告其相对危险度为2.5~
5.7。 • 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其相对
• 肥胖 • 高半胱氨酸血症 • 血小板聚集性高 • 遗传因素 • 膳食营养素缺乏 • 促凝危险因素
• 缺乏合理运动 • 食盐摄入量高 • 口服避孕药 • 季节与气候 • 药物滥用 • 其它疾病
吸烟
• 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 缺血性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RR 2.5~5.6)。
• 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 进血小板聚集,降低 HDL-C 等。
内4、.外神环经境 元大感脑和受皮神质器经非胶常复质杂内环维境持稳定
的 适5刺宜.激的常应作用出答 术(内外接语环受境信变息化)
维持 个体 生存 种族
性反应。
趋利避害
效应器
(作出反应)
调节各系统 器官活动
【感受器】 内外环境刺激
特殊装置
+
辅助装置
神经冲动
=
分类
一般
外感受器 特殊
内感受器 一般
特殊
本体感受器
• 美国一项分析(9组前瞻):样本 42万 • 平均随访10年 (6~25年) • 人群平均舒张压每升高7.5mmHg •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46%…
心脏病与脑卒中
• 心房纤颤者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5倍 • 冠心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为 2.2 •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 2.2 • 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 1.7 • 风湿性心脏病容易直接导致脑栓塞
危险度为2.5~3.5。
饮酒
• 国外研究证实,饮酒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呈 “J”型曲线关系。
– 每天饮酒大于5个“drink”,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明显增加。
– 而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饮酒2个drink,每周 饮酒4次以上时可能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1个“drink”相当于11-14g酒精含量)
高血压与脑卒中
4、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分类
• 缺血性
– 由脑血管阻塞所致。
• 出血性
– 由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受压所致。
4.1、缺血性脑血管意外
足跖屈
腓肠肌 坐骨神经 骶1-2
依次为
腹壁反射
由外向内划腹上部、 中部、下部皮肤
相应腹壁收缩
腹横肌 腹斜肌
胸7-8 肋间神经 胸9-10
1.神经系统在人体内的 地位
232...神神神反•• 指 人经 经经射挥类系 系神系统经劳语统 的统帅系物动言统质的的区基特础点活分活反动动射方方弧中式式枢
神经系统对 思维
内科学病概要中枢神经系统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NS
临床教研室 杨金友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躯体神经
神经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
脊髓
脊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感觉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常用的深、浅浅反射检查
类 别
反射名称
检查方法
反应
肌肉
传导神经
脊髓节 段
肱二头肌 反射
病人肘部半屈、叩击 检查者置于二头 肌上的手指
– 每年死亡病例:>150万
• 患病率:400~700/10万人口
• 全国脑卒中患者:600~700万
3、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1
• 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吸烟 • 酗酒 • 血脂异常 • 颈动脉狭窄 • TIA
年龄是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可避免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2
【髓鞘】 •无髓纤维
• 薄髓纤维
感觉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1、脑血管意外(CVA)
•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 又称脑卒中(stroke),指脑动脉系统病变
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 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 体功能损害。
偏瘫(hemiplegia)
死亡率/10万
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农村)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 1 2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120~180/10万人口
– 每年新发病例:>200万
• 死亡率:80~130/10万人口
• 指病灶对侧上下肢体的瘫痪, 主要由于病变引起锥体束和锥 体外束的损害。
解剖生理
• 皮层 • 内囊 • 丘脑、小脑
• 脑干
– 中脑、桥脑、延髓
• 脊髓
• 锥体束
– 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 – 主人体随意运动
• 锥体外系
– 由其它运动协调控制、肌张力调节有关的下行纤 维束、网状结构组成。
– 主人体的肌张力和各种反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