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911号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三篇旋转电机篇、第四篇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篇、第五篇蓄电池篇、第十一篇电缆线路篇及第十五篇接地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三章和二个附录。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新型设备的接地规定,接地干线涂色标志采用IEC标准同国标一致,对接地装置施工防腐问题、焊接质量要求作了修订,对土壤腐蚀性分级定量和化学降阻剂使用上作了规定。

起重机电器安装及验收规范GB50256-96 (1)

起重机电器安装及验收规范GB50256-96 (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 50256—961 总则1.0.1 为保证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额定电压0.5kV以下新安装的各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的电气装置和3kV及以下滑接线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1.0.4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运输、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1.0.5 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设备应有铭牌。

1.0.6 设备及器材到达现场后,应作下列验收检查:1.0.6.1 包装完整,密封件密封应良好。

1.0.6.2 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1.0.6.3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1.0.6.4 外观检查应无损坏、变形、锈蚀。

1.0.7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8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0.8.1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范围中的有关规定。

当设备及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其要求。

1.0.8.2 设备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1)起重机上部的顶棚不应渗水;(2)混凝土梁上预留的滑接线支架安装孔和悬吊式软电缆终端拉紧装置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孔洞无堵塞,预埋件应牢固;(3)安装滑接线的混凝土梁,应完成粉刷工作。

1.0.9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构架、钢管、滑接线支架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均应涂防腐漆或镀锌。

1.0.10 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镀锌制品。

1.0.11 起重机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0.11.1 装有接地滑接器时,滑接器与轨道或接地滑接线,应可靠接触。

GB50256-96《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6-96《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lectric device ofcran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GB 50256—961 总则1.0.1 为保证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额定电压0.5kV以下新安装的各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的电气装置和3kV 及以下滑接线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1.0.4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运输、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1.0.5 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设备应有铭牌。

1.0.6 设备及器材到达现场后,应作下列验收检查:1.0.6.1 包装完整,密封件密封应良好。

1.0.6.2 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1.0.6.3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1.0.6.4 外观检查应无损坏、变形、锈蚀。

1.0.7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8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0.8.1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范围中的有关规定。

当设备及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其要求。

1.0.8.2 设备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1)起重机上部的顶棚不应渗水;(2)混凝土梁上预留的滑接线支架安装孔和悬吊式软电缆终端拉紧装置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孔洞无堵塞,预埋件应牢固;(3)安装滑接线的混凝土梁,应完成粉刷工作。

1.0.9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构架、钢管、滑接线支架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均应涂防腐漆或镀锌。

GB《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lectric device ofcran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GB 50256—961 总则1.0.1 为保证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额定电压0.5kV以下新安装的各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的电气装置和3kV 及以下滑接线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1.0.4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运输、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1.0.5 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设备应有铭牌。

1.0.6 设备及器材到达现场后,应作下列验收检查:1.0.6.1 包装完整,密封件密封应良好。

1.0.6.2 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1.0.6.3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1.0.6.4 外观检查应无损坏、变形、锈蚀。

1.0.7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8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0.8.1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范围中的有关规定。

当设备及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其要求。

1.0.8.2 设备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1)起重机上部的顶棚不应渗水;(2)混凝土梁上预留的滑接线支架安装孔和悬吊式软电缆终端拉紧装置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孔洞无堵塞,预埋件应牢固;(3)安装滑接线的混凝土梁,应完成粉刷工作。

1.0.9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构架、钢管、滑接线支架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均应涂防腐漆或镀锌。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附件3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1、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
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与其申请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至少应具有以下规范资料,并且是有效版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5)《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8)《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9)《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0)《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11)《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12)《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1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2、标准和技术文件
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与其申请项目相关的起重机械标准,标准至少包括以下有效版本:
(1)GB/T 3811《起重机械设计规程》
(2)GB 6067。

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总则》
(3)GB/T 5905《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4)GB5027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5025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起重机械改造相关的专项标准
起重机械改造申请单位除具备上述1条和2条的技术资料外,还应当至少具有与其申请的起重机械设备类型相适应的以下标准的有效版本:。

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16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UDC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169-2016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groundingconnection 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2016-08-18发布2017-04-01实施中华⼈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groundingconnection 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GB50169-2016主编部门:中国电⼒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期:2017年4⽉1⽇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北京中华⼈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26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692016,⾃2017年4⽉1⽇起实施。

其中,第3.0.4、4.1.8、4.2.9条为强制性条⽂,必须严格执⾏。

原国家标准《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同时废⽌。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中华⼈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8⽉18⽇前⾔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起重机安装验收规范

起重机安装验收规范

起重机安装验收规范篇一: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方案及验收标准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方案及验收标准1.1起重机的安装1.1.1桥架组装1.1.1.1起重机桥架分两片到货,组装时利用50吨吊车分别将两片桥架吊至已安装好的轨道上,然后进行组装,且应保证大车行走的四个车轮底部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1.1.1.2桥架组装以端梁螺栓孔或止口板为定位基准,按起重机安装连接部位标号图,将起重机组装起来,拧紧螺栓。

组装用螺栓按下表要求进行连接。

1.1.1.3 桥架对角线检测方法:(见图6)用弹簧秤拉钢卷尺测量L1、L2的距离,把钢尺上的读数加上附表的修正值,作为桥架对角线的实测数据。

1.1.1.4 主梁水平旁弯的测量:(见图7)将钢丝绳固定在所要测量的主梁上盖板中心线上,作(来自: 小龙文档网:起重机安装验收规范)为测量中心线,测量两边缘的距离X1,X2(此值应该在离上盖板100mm的腹板处测量)两距离的平均值,即为主梁的水平旁弯,计算公式为:X=1/2(X1—X2)1.1.1.5 主梁上拱度(下挠度)的测量方法:(见图8)选用一根直径为0.49~0.52mm的钢丝,一端固定在带有滑轮的固定架上,另一端通过滑轮并坠有重锤(15Kg)拉紧,主梁跨中上拱度(下挠值)可通过测量并按照下式计算:上拱度:F=H—(h1+h2)当F为负值时说明有下挠度。

H------固定支架的高度(包括滑轮径),一般为150~160mm;h1-----测得任意点钢丝与上盖板间的距离mmh2-----钢丝由于自重而产生的垂度mm以轨道为基础,对准车轮踏面中心划一条直线,沿直线吊一线坠,将坠尖对准所在的直线打洋冲眼A11,A22,A33,A44,然后把车开走,将弹簧秤拉钢盘尺量L1、L2车轮的跨距,以及对角线L3、L4 的距离,都加上修正值,就是实测的数据。

1.1.1.6 车轮对角线、跨度的检测方法:(见图9)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四)1.1.1.7 车轮水平方向偏斜的检测:选择一条平直的轨道为基础,在同一端梁上,与轨道外侧相平行拉一条钢丝(距车轮踏面的中心线均为a),然后分别测量车轮在水平方向的直径最外侧b2、b3和最内侧b1、b4的距离,车轮水平方向的倾斜数值为:ΔL1=b1-b2 及ΔL2=b3—b4同一端梁的同位差为:δ=(b1—b2)/2—(b3—b4)/21.1.1.8 大车运行机构已在制造厂与桥架组装在一起,不需在现场组装。

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

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

起重机械,其整机性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零部件符合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和各项技术要求. 各系列产品的设计制造标准及检验验收标准如下:钢丝绳电动葫芦设计制造标准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3、JB/T9008.1~9008.6-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检验验收标准1、JB/ZQ8004-89 钢丝绳电动葫芦产品质量分等2、JB/T9008.4-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试验方法3、JB/T9008.5-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主电路限位器4、JB/T9008.6-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电气控制设备验收技术条件5、JB9009-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范6、GB10051.-5-1988 起重吊钩7、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2、GB6067-1985 起重机安全规程3、JB/T2603-1994 电动单悬挂起重机电动悬挂单梁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1、JB/T2603-1994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3、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4、GB5927-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5、GB10051.1-5-1988 起重吊钩LD电动单梁起重机的设计制造标准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3、JB/T2603-1994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LD电动单梁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1、JB/ZQ8012-88 电动单梁起重机产品质量分等2、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3、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范4、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5、GB10051.~5-1988 起重吊钩通用门式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3、GB/T14406-1993 通用门式起重机4、GB10183-1983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5、GB10051-5-1988 起重吊钩通用门式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1、GB/T14406-1993 通用门式起重机2、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3、GB10183-1988 桥工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4、GB100.1-5-1988 起重吊构LH型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械设计制造标准1、GB3811-1983 起重机械设计标准2、JB/T3695-1994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3、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LH型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1、GB6067-1985 起重机安全规范2、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3、GB10183-1988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4、JB/T9008.1-9008.6-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通用桥式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1、GB/T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2、GB 6067-1985 起重机机械安全规程3、GB/T14405-1993 通用桥式起重机4、GB/T10183-1988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通用桥式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和规范1、JB/T53442-94 通用桥式起重机产品质量分等2、GB/T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3、GB6067-1985 起重机安全规范4、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5、GB10051.1~5-1988 起重吊钩6、GB10183-1988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架桥机设计制造标准1、GB/T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2、GB/T14405-1993 通用门式起重机3、Q/HWQ010-2000 架桥机技术条件4、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架桥机检验、验收标准1、GB/T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2、GB6067-1985 起重机安全规程3、Q/HWA010-2000 架桥机技术条件起重机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本机设计、制造、包装、运输验收等符合以下标准: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4405-93《通用桥式起重机》GB6067-85《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05-86《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公差》GB10183-88《通用桥式起重机产品质量分等标准》JB/ZQ8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699;GB700《碳素结构钢》JB4315-86《起重机电控设备》GB9286《包漆和和清漆漆膜的规划试验》GB5972-86《起重机安装标准》GB/T14407-93《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司机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lectric device ofcran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GB 50256—961 总则1.0.1 为保证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额定电压0.5kV以下新安装的各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的电气装置和3kV 及以下滑接线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1.0.4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运输、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1.0.5 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设备应有铭牌。

1.0.6 设备及器材到达现场后,应作下列验收检查:1.0.6.1 包装完整,密封件密封应良好。

1.0.6.2 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1.0.6.3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1.0.6.4 外观检查应无损坏、变形、锈蚀。

1.0.7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8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0.8.1 与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范围中的有关规定。

当设备及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其要求。

1.0.8.2 设备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1)起重机上部的顶棚不应渗水;(2)混凝土梁上预留的滑接线支架安装孔和悬吊式软电缆终端拉紧装置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孔洞无堵塞,预埋件应牢固;(3)安装滑接线的混凝土梁,应完成粉刷工作。

1.0.9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构架、钢管、滑接线支架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均应涂防腐漆或镀锌。

1.0.10 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镀锌制品。

1.0.11 起重机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0.11.1 装有接地滑接器时,滑接器与轨道或接地滑接线,应可靠接触。

1.0.11.2 司机室与起重机本体用螺栓连接时,应进行电气跨接;其跨接点不应少于两处。

跨接宜采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面积不得小于16mm2,两端压接接线端子应采用镀锌螺栓固定;当采用圆钢或扁钢进行跨接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扁钢截面的宽度和厚度不得小于40mm ×4mm。

1.0.11.3 起重机的每条轨道,应设两点接地。

在轨道端之间的接头处,宜作电气跨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1.0.12 起重机电气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滑接线和滑接器2.0.1 滑接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0.1.1 滑接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3.5m;在有汽车通过部分滑接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6m。

2.0.1.2 滑接线与设备和氧气管道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与易燃气体、液体管道的距离,不得小于3m;与一般管道的距离,不得小于1m。

2.0.1.3 裸露式滑接线应与司机室同侧安装;当工作人员上下有碰触滑接线危险时,必须设有遮拦保护。

2.0.2 滑接线的支架及其绝缘子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2.1 支架不得在建筑物伸缩缝和轨道梁结合处安装。

2.0.2.2 支架安装应平正牢固,并应在同一水平面或垂直面上。

2.0.2.3 绝缘子、绝缘套管不得有机械损伤及缺陷;表面应清洁;绝缘性能应良好;在绝缘子与支架和滑接线的钢固定件之间,应加设红钢纸垫片。

2.0.2.4 安装于室外或潮湿场所的滑接线绝缘子、绝缘套管,应采用户外式。

2.0.2.5 绝缘子两端的固定螺栓,宜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灌注,并应能承受滑接线的拉力。

2.0.3 滑接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3.1 接触面应平正无锈蚀,导电应良好。

2.0.3.2 额定电压为0.5kV以下的滑接线,其相邻导电部分和导电部分对接地部分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30mm;户内3kV滑接线其相间和对地的净距不得小于100mm;当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滑接线应采取绝缘隔离措施。

2.0.3.3 起重机在终端位置时,滑接器与滑接线末端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固定装设的型钢滑接线,其终端支架与滑接线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800mm。

2.0.3.4 型钢滑接线所采用的材料,应进行平直处理,其中心偏差不宜大于长度的1/1000,且不得大于10mm。

2.0.3.5 滑接线安装后应平直;滑接线之间的距离应一致,其中心线应与起重机轨道的实际中心线保持平行,其偏差应小于10mm;滑接线之间的水平偏差或垂直偏差,应小于10mm。

2.0.3.6 型钢滑接线长度超过50m或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时,应装设伸缩补偿装置。

2.0.3.7 辅助导线宜沿滑接线敷设,且应与滑接线进行可靠的连接;其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12m。

2.0.3.8 型钢滑接线在支架上应能伸缩,并宜在中间支架上固定。

2.0.3.9 型钢滑接线除接触面外,表面应涂以红色的油漆或相色漆。

2.0.4 滑接线伸缩补偿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4.1 伸缩补偿装置应安装在与建筑物伸缩缝距离最近的支架上。

2.0.4.2 在伸缩补偿装置处,滑接线应留有10~20mm的间隙,间隙两侧的滑接线端头应加工圆滑,接触面应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两端间高差不应大于1mm。

2.0.4.3 伸缩补偿装置间隙的两侧,均应有滑接线支持点,支持点与间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2.0.4.4 间隙两侧的滑接线,应采用软导线跨越,跨越线应留有余量,其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源导线的允许载流量。

2.0.5 滑接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2.0.5.1 连接后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无明显变形。

2.0.5.2 接头处的接触面应平正光滑,其高差不应大于0.5mm,连接后高出部分应修整平正。

2.0.5.3 型钢滑接线焊接时,应附连接托板;用螺栓连接时,应加跨接软线。

2.0.5.4 轨道滑接线焊接时,焊条和焊缝应符合钢轨焊接工艺对材料和质量的要求,焊好后接触表面应平直光滑。

2.0.5.5 圆钢滑接线应减少接头。

2.0.5.6 导线与滑接线连接时,滑接线接头处应镀锡或加焊有电镀层的接线板。

2.0.6 分段供电滑接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6.1 分段供电的滑接线,当各分段电源允许并联运行时,分段间隙应为20mm;不允许并联运行时,分段间隙应比滑接器与滑接线接触长度大40mm;3kV滑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2.0.6.2 分段供电不允许并联运行的滑接线间隙处,应采用硬质绝缘材料的托板连接,托板与滑接线的接触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0.6.3 滑接线分段间隙的两侧相位应一致。

2.0.7 3kV滑接线的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2.0.1~2.0.6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0.7.1 高压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耐压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2.0.7.2 3kV滑接线固定装置的构件,铸铜长夹板、短夹板、托板、垫板、辅助连接板及接线板等在安装前,应按设计图制作完毕;当所采用的型钢、双沟铜线分段组装时,应按相编号,按缝应严密、平直。

2.0.8 软电缆的吊索和自由悬吊滑接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8.1 终端固定装置和拉紧装置的机械强度,应符合要求,其最大拉力应大于滑接线或吊索的最大拉力。

2.0.8.2 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小于或等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1m;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大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2m。

2.0.8.3 滑接线或吊索拉紧时的弛度,应根据其材料规格和安装时的环境温度选定,滑接线间的弛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

2.0.8.4 滑接线与终端装置之间的绝缘应可靠。

2.0.9 悬吊式软电缆的安装,应符号下列要求:2.0.9.1 当采用型钢作软电缆滑道时,型钢应安装平直,滑道应平正光滑,机械强度应符合要求。

2.0.9.2 悬挂装置的电缆夹,应与软电缆可靠固定,电缆夹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m。

2.0.9.3 软电缆安装后,其悬挂装置沿滑道移动应灵活、无跳动,不得卡阻。

2.0.9.4 软电缆移动段的长度,应比起重机移动距离长15%~20%,并应加装牵引绳,牵引绳长度应短于软电缆移动段的长度。

2.0.9.5 软电缆移动部分两端,应分别与起重机、钢索或型钢滑道牢固固定。

2.0.10 卷筒式软电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10.1 起重机移动时,不应挤压软电缆。

2.0.10.2 安装后软电缆与卷筒应保持适当拉力,但卷筒不得自由转动。

2.0.10.3 卷筒的放缆和收缆速度,应与起重机移动速度一致;利用重砣调节卷筒时,电缆长度和重砣的行程应相适应。

2.0.10.4 起重机放缆到终端时,卷筒上应保留两圈以上的电缆。

2.0.11 安全式滑接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11.1 安全式滑接线的安装,应按设计规定或根据不同结构型式的要求进行,当滑接线长度大于200m时,应加装伸缩装置。

2.0.11.2 安全式滑接线的连接应平直,支架夹安装应牢固,各支架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3m。

2.0.11.3 安全式滑接线支架的安装,当设计无规定时,宜焊接在轨道下的垫板上;当固定在其他地方时,应做好接地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2.0.11.4 安全式滑接线的绝缘护套应完好,不应有裂纹及破损。

2.0.11.5 滑接器拉簧应完好灵活,耐磨石墨片应与滑接线可靠接触,滑动时不应跳弧,连接软电缆应符合载流量的要求。

2.0.12 滑接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0.12.1 滑接器支架的固定应牢靠,绝缘子和绝缘衬垫不得有裂纹、破损等缺陷,导电部分对地的绝缘应良好,相间及对地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2.0.3条的有关规定。

2.0.12.2 滑接器应沿滑接线全长可靠地接触,自由无阻地滑动,在任何部位滑接器的中心线(宽面)不应超出滑接线的边缘。

2.0.12.3 滑接器与滑接线的接触部分,不应有尖锐的边棱;压紧弹簧的压力,应符合要求。

2.0.12.4 槽型滑接器与可调滑杆间,应移动灵活。

2.0.12.5 自由悬吊滑接线的轮型滑接器,安装后应高出滑接线中间托架,并不应小于10mm。

3 配线3.0.1 起重机上的配线,应符号下列要求:3.0.1.1 起重机上的配线除弱电系统外,均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多股电线或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