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听课评析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一、引言教育教学中,教师被比喻为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
陶罐代表着教师灵活、温柔、富有包容力,而铁罐则代表着教师坚定、果断、具有规范的特点。
在教学中,如何能够既具备陶罐的温柔,又兼具铁罐的果断,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二、陶罐的教学优点1.温柔亲切:陶罐式的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和温柔,能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乐意接受教育。
2.灵活包容:陶罐式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
3.激发兴趣:陶罐式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三、陶罐的教学不足1.过度迁就:有时陶罐式的教师可能过于迁就学生,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缺乏规范:陶罐式的教师可能在管理班级纪律和规范方面偏软,导致班级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四、铁罐的教学优点1.坚定果断:铁罐式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果断决绝,有利于维护教学秩序。
2.规范管理:铁罐式的教师擅长管理学生,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班级纪律。
五、铁罐的教学不足1.缺乏关爱:铁罐式的教师可能在处理问题时缺乏人情味,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冷漠,影响师生关系。
2.僵化固执:铁罐式的教师有时可能过于固执己见,不愿倾听学生意见,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影响教学质量。
六、改进措施1.平衡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陶罐和铁罐的元素,既要关心学生,又要坚守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2.不断反思: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保持教学水平的提升。
3.学习他人优点:观察学习身边其他教师的优点,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结语陶罐和铁罐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教学风格。
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措施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改进中,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今天上午,观摩了李**老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执教的《陶罐和铁罐》。
之前,我一直在想:三年级的孩子,怎么翻转,怎么合作,怎么展示,会说吗?会演吗?教师又干什么呢?这种形式在小学的中年级能成功展示吗?听课之后,一切疑问烟消云散。
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精彩,小组的有序,老师的机智,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
我还深刻感悟到,学生的素质真是高,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学生就有多精彩。
感受如下。
一、小组训练是有效有序的。
从小老师到小组长到每个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人都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小老师有小老师的样子,发问、评价;组员有组员的样子,他们的语言虽然程序化但不单一,比如,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的发言完毕谁来补充,我来谈谈我的看法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老师的指导是高效的。
课堂上,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伶牙俐齿,教师解放了,话少了,是不是就没事干了?不是的,老师在倾听,点拨,引导,发现。
发现问题,订正;发现精彩,分享。
比如:“脑”和“恼”的区分就是问题的强化;比如学生在展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神态的时候上台表演就是精彩的分享。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这一节课,他们储备了三年的语文经验,进行了一周的形式训练。
所以,表面看,老师轻松了,实际上,课前老师要下百倍的功夫。
三、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也是老师们都关注的点。
讲课前,或者上课的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想,课堂只是在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练好的,学习的提高怎么体现?学习过程怎么体现?后来,教学渐入佳境。
老师在重点难点处,巧妙点拨强化。
比如演陶罐和铁罐的时候,学生评价后再演,果然就有了提高。
有点疑惑。
学生利用任务单学习的时候,中等以上的学生能够自学,剩下的学生会有各种困难。
而在展示的时候,唇枪舌战的大都是中等以上的孩子,其余的还是看客观众,他们有多少机会,得到了多少锻炼?所以,在机会均等在关注全体上还要动脑筋。
陶罐和铁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陶罐和铁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陶罐和铁罐这两位“课代表”的优缺点。
先不急,咱们先来设想一下:如果课堂是一个大舞台,陶罐和铁罐就是两位各有特色的演员,个个都是主角,不能小看哦!所以,咱们就来看看这俩家伙到底是怎么“表演”的,别眨眼,精彩马上开始!2. 陶罐的优缺点2.1 优点说到陶罐,大家可能会想到那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对吧?陶罐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温柔”。
它的表面光滑细腻,手感特别棒,让人忍不住想摸摸。
再者,陶罐在课堂上经常能提供一种放松的氛围。
想想看,老师用陶罐传递知识时,声音柔和,讲课时的语调就像春风拂面,舒服得不得了。
而且,陶罐的造型多样,可以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是个“吸粉达人”啊!而且,陶罐耐热,不容易坏,简直就像是耐心的老师,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2.2 缺点不过,陶罐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缺点就是相对脆弱。
要是不小心掉在地上,那可真是“一声叹息”,粉身碎骨了。
而且,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它不够“硬核”,课堂气氛一旦太轻松,就可能让人有点走神,学习效果打折扣。
因此,老师在用陶罐的时候,得把握好这个度,不能让课堂变成了茶话会哦!而且,陶罐的容量有限,有些知识点装不下,难免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3. 铁罐的优缺点3.1 优点说完陶罐,咱们再来聊聊铁罐。
铁罐可谓是“铁汉柔情”,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坚固耐用,简直是“万无一失”。
无论课堂上多么激烈的讨论,它都能屹立不倒,给人一种踏实感。
此外,铁罐的形象也比较有力量,能让人觉得知识的传递是稳重且有分量的,老师讲课时,声音铿锵有力,让人忍不住想要认真听讲。
铁罐的容量大,能容纳更多的知识点,适合那些追求“干货”的同学,真是一位“知识搬运工”!3.2 缺点不过,铁罐也有它的短板。
首先,它的外表虽然坚固,但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课堂气氛有时会变得严肃,像是在“开会”,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铁罐的教学方式有点死板,缺乏趣味性,容易让课堂变成“白开水”。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打造“智慧、扎实、朴素”的语文课堂——评长师附小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10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团体会员“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活动,聆听了长师附小彭晶老师的识字写字课《陶罐和铁罐》,受益匪浅。
我即兴点评了这堂课,现将发言稿整理如下。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来自国防科大附小,下面我的发言是我们科大附小前来听课的几位老师的共同意见,因为是即兴点评,有点凌乱,但句句都是大实话。
做得好的地方:一、彭老师年轻、漂亮,声音很好听,有亲和力,孩子们很喜欢。
这是最让我羡慕嫉妒恨的地方,像我这样又老又丑的,要让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喜欢上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大笑)二、彭老师不仅形象美,而且很有教学智慧,举两个例子:1、课前互动时间播放中国陶瓷发展史,让学生了解陶瓷的特点和历史,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这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不是为互动而互动,很有智慧。
2、导入设计富有智慧。
上课伊始,课件演示“陶”字的演变,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再问学生在哪里见过“陶”字,学生说出了“博物馆”等地方,老师评价非常到位,也很多样,肯定了学生处处留心的识字方法。
接着,老师指导书写“陶”字,笔画、间构、写字姿势都对学生有要求。
再给“陶”字组词,区分同音词“淘气”与“陶器”,最后书写带有刚刚写好的“陶”字的课题。
这样的导入,有创意,很扎实。
三、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堂扎实、朴素、带有浓浓语文味道的语文课,不浮躁、不花哨。
比如学习“谦虚”和“骄傲”两个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再引导学生碰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了解“谦虚”在字典中的正确解释,了解“骄傲”的不同意思,让学生造句运用词语,最后把这两个词放入课文中去理解。
词语离开了语言环境是呆板枯燥的,放入文中就富有灵性了。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
当然,彭老师最后还指导书写了“谦虚”。
至此,“谦虚”和“骄傲”这两个词孩子们是完全掌握了,非常扎实。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第一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让学生在盎然童趣中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实录及点评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黄巧艺执教福建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施茂枝指导点评一、造境导入,复习旧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有趣的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铁罐和陶罐的卡通形象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师: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听,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殿倒塌了,王朝覆灭了,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中,后来,陶罐被挖了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师:那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想不想一起到国王的御厨房里去看看?生:想。
师:不过,要进入御厨房,要先过词语关哦,有信心吗?生:有。
师:男、女同学比一比,看谁认得清、读得准。
(分男女生读词: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氧化无影无踪)二、切身体察,读中感悟师:好,过了词语关,让我们进入御厨房去看看吧。
(动画演示场景对话)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铁罐很傲慢。
(师板书:傲慢)生:我觉得陶罐很谦虚。
(师板书:谦虚)师:现在,你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吗?(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三句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师提高了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比较小声。
师:谁愿意再读?生读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它读出了铁罐很骄傲的样子。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生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那两只罐子。
小学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反思(2篇)

小学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反思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透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述,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课文资料简单易懂,生动搞笑,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比如:透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齐,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能够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透过“不敢,铁罐兄弟。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能够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比较、悟品格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
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那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以前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这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用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
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小学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反思(2)《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的对比,课文希望引导学生了解和领悟良好的品格和美好的人生。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故事《陶罐和铁罐》的讲解。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野兽为了在河流中得到水而使出的巧计,以及为什么铁罐和陶罐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结局。
教学过程1.介绍故事背景首先,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故事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
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故事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2.朗读故事接下来我为孩子们朗读了故事,并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呈现出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地停下来让孩子们思考故事情节,并促进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3.讲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寓意在故事讲述完毕后,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寓意,并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个故事背后的道德讲解,从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分组讨论最后,我会让孩子们按组讨论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并让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听取别人的想法。
这个环节有利于孩子们对于故事中的寓意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评析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1.认识到故事的来源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2.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让孩子们明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4.提高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想法。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较为显著。
孩子们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很好,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并展示了很好的想象力。
在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时,孩子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并在分组讨论环节中融洽的进行着互动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率很高,并能够较好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所交待的任务。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实录和评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故事教学对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陶罐与铁罐的评课及建议

陶罐与铁罐的评课及建议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陶罐和铁罐,这两个“罐儿”可不止是用来装东西的哦,它们背后还藏着许多故事呢。
陶罐就像是温文尔雅的书生,铁罐则像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各有各的魅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优缺点,看看怎么才能让它们在课堂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 陶罐的优缺点2.1 优点首先,陶罐的外观真是美得令人心醉,颜色温暖,纹路细腻,像是大自然的馈赠,简直是“看一眼就想带回家”的那种。
用陶罐装水,喝起来的感觉就像在品茶,特别有氛围。
而且,陶罐的透气性好,可以保持水的清凉,喝上一口,简直就是“夏天的清凉风”。
再说,陶罐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让人心灵得到洗涤。
2.2 缺点不过,陶罐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哦,容易摔碎,碰一下就像“玻璃心”一样,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碎片,真让人心疼。
而且,陶罐的耐热性差,放热水时得小心翼翼,生怕它“热情过度”直接裂开。
所以,使用陶罐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让它“悲剧”了。
3. 铁罐的优缺点3.1 优点再说说铁罐,它可是一位“大力士”,坚固耐用,摔一下也不在话下,真是让人安心。
而且,铁罐的保温性能超赞,装热水的时候,简直就像是给水穿上了保暖衣,长时间都能保持温热,真的是“热乎乎的好伙伴”。
而且,铁罐的容量大,适合装很多东西,尤其是喝水的时候,喝得“畅快淋漓”,一口气就能解决。
3.2 缺点不过,铁罐也有它的“小缺陷”,就是可能会生锈,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
生锈了的铁罐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水的质量,喝了可就麻烦了。
而且,铁罐的重量相对较重,长时间携带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累,所以出门时最好还是斟酌一下。
4. 综合建议总的来说,陶罐和铁罐各有千秋,关键在于看使用的场合和需求。
比如说,在家里,喝水可以用陶罐,既美观又增添情调;而如果外出或者运动的时候,铁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实用又耐用。
当然,要是你家里有个“陶罐爱好者”,那就可以考虑买个漂亮的陶罐作为装饰,这样一来,不仅实用,家里也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听课评析
《陶罐和铁罐》这篇教材虽未亲自执教,但对其内容早有所知。
作为三上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该怎么去教学呢?今天,我在许娜老师的课里找到了答案。
一.重视字词教学,特别是对于本课较多的多音字,老师耐烦地教会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读音,这给我的启发是:中段字词的教学应抓住文本的字词特色来展开教学。
透过此举,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课训练学习的理性回归。
二.把字词教学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牵一词而缀全课,用“奚落”一词带出课文对话,用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丰润“奚落”一词的内涵,达到切点独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在精巧!
三.中段的朗读感悟要提供给学生详尽的方法。
许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感悟2—9段时,渗透了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只有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就读得特别投入,现在用同样的方法来朗读其他话。
二是,读好这几句话,有个小窍门,那就是读好这几个词:懦弱、轻蔑、恼怒、羞辱。
四.几点细节思考:
1.三上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字字、句句在大屏幕上指读吗?2.重点的语段学习需要从头到尾在大屏幕呈现,而自始至终丢弃我们的课文吗?
3.辨析多音字的方法是否需要字字讲授,还是抓几个典型,
帮助学生提炼出方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