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资料
可爱的中国基本常识

可爱的中国基本常识,30个以下是一些有关中国的基本常识,这些信息涵盖了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1. 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 中国是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3亿人口。
4. 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汉语),但国内有多种方言和语言。
5. 中国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RMB),也叫做元。
6.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
7.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8.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9.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象征着繁荣和幸福。
10. 中国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如故宫、兵马俑、颐和园等。
11. 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一月或二月庆祝。
12. 中国菜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有着丰富的烹饪传统。
13.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饮茶已有千年历史。
14. 中国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如京剧、杂技和书法等。
15.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6.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
17. 中国的高铁网络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高铁网络之一。
18. 中国有许多世界级的大都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
19.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改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20. 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也有许多湖泊和山脉。
21. 中国的国旗由五颗金星和红色背景组成,金星代表中国的五种人民阶级。
22.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24. 中国拥有自己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
25.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包括清明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
26. 中国有自己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包括针灸、草药疗法和气功等。
可爱的中国内容介绍

《可爱的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1935年5月2日在狱中写下的一篇散文。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写的是他求学、被捕、囚禁中的一些见闻、一些事理、一些感悟,并对人生最后一段日子提出了假设。
这篇散文主要体现方志敏两个方面的思想感情,首先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只顾到工农阶级利益,而忽视了民族利益”这一原则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加以回答,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其次是寄语后人:人一定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
《可爱的中国》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表现了作者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激情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比喻生动,使作品形象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有的地方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作品体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
可爱的中国概括的主要内容

可爱的中国概括的主要内容《〈可爱的中国〉概括的主要内容》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方志敏写的《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吧。
《可爱的中国》呀,就像是方志敏叔叔在跟我们面对面地聊天,讲述他心中的中国。
方志敏叔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可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深深的爱呢。
在文章里,方志敏叔叔描述了当时中国的一些状况。
那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个被欺负的小孩,到处被列强侵略。
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心里可难受啦。
到处都是贫穷和落后的景象,老百姓们过得可苦了。
他写道,有些地方的人们连饭都吃不饱,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
就好比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漂亮的花园,但是里面的花朵都被人踩得东倒西歪,还长满了杂草,一点都没有生机,当时的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心痛的状态。
不过呢,方志敏叔叔并没有只看到这些不好的地方。
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把中国比喻成一个美丽的母亲。
他说,我们的母亲——中国,有着壮丽的山河,像那高耸入云的山脉,就像母亲坚强的脊梁;那奔腾不息的河流,就像母亲的血管,流淌着无尽的生命力。
他坚信,尽管现在母亲被欺负了,生病了,但总有一天她会好起来的。
方志敏叔叔还畅想了未来的中国。
他想象中的中国是富裕的,不再有贫穷的角落。
他说那时候,孩子们都能开开心心地上学,大家都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饱饭吃。
这就像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明亮的光,那光是那么的温暖,充满了希望。
他对未来中国的描述,就好像在画一幅美丽的画,一点点地勾勒出一个美好的景象。
他还谈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他觉得中国人民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虽然单个看起来可能很弱小,但是当大家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有无穷的力量。
他说只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赶走侵略者,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就像我们玩拔河比赛一样,如果大家不齐心协力,那肯定会输的,可是要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强大的对手也能被打败。
在文章里,方志敏叔叔还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他不怕牺牲,他觉得为了让中国变得可爱起来,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自己就算献出生命也值得。
【教育资料】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可爱的中国》原文

【教育资料】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可爱的中国》原文《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
1935年写于狱中。
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
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可是,美丽健壮而可爱的母亲,却正受着无谓屈辱和残暴的蹂躏,强盗、恶魔残害她,掠夺她,肢解她的身体,吮吸她的血液,汉*军阀帮助恶魔杀害自己的母亲。
作者高声疾呼,母亲快要死去了,救救母亲呀!他指出挽救祖国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武装斗争,论证中国是有自救的力量的,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
并在篇末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描绘出革命后祖国未来的美好幸福的景象,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这是一间囚室。
可爱的中国(一九三五年五月二日)这是一间囚室。
这间囚室,四壁都用白纸裱糊过,虽过时已久,裱纸变了黯黄色,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但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
对天空开了两道玻璃窗,光线空气都不算坏。
对准窗子,在室中靠石壁放着一张黑漆色长方书桌,桌上摆了几本厚书和墨盒茶盅。
桌边放着一把锯短了脚的矮竹椅;接着竹椅背后,就是一张铁床;床上铺着灰色军毯,一床粗布棉被,折叠了三层,整齐的摆在床的里沿。
在这室的里面一角,有一只未漆的未盖的白木箱摆着,木箱里另有一只马桶躲藏在里面,日夜张开着口,承受这室内囚人每日排泄下来的秽物。
在白木箱前面的靠壁处,放着一只蓝磁的痰盂,它象与马桶比赛似的,也是日夜张开着口,承受室内囚人吐出来的痰涕与丢下去的橘皮蔗渣和纸屑。
骤然跑进这间房来,若不是看到那只刺目的很不雅观的白方木箱,以及坐在桌边那个钉着铁镣一望而知为囚人的祥松(祥松即方志敏烈士自己),或者你会认为这不是一间囚室,而是一间书室了。
的确,就是关在这室内的祥松,也认为比他十年前在省城读书时所住的学舍的房间要好一些。
_可爱的中国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 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 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 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 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 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 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 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 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 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 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 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 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 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 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这么光荣的一天,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 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 而在很近的将来, 信,朋友! 朋友!
今日中国 1997.7.1香港回归 1997.7.1香港回归
今日中国
1999.12.20澳门回归 1999.12.20澳门回归
2001年11月10日 今日中国 2001年11月10日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背景资料 1934年11月初,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 月初 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 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 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 1935年 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 遗著。1935年写于狱中 年写于狱中。 遗著。1935年写于狱中。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 五四” 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 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 罪行。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 罪行。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把祖国比喻为 生育我们的母亲” 作者高声疾呼, “生育我们的母亲”。作者高声疾呼,“母亲快要死 去了” 救救母亲呀! 他指出挽救祖国的“ 去了”,“救救母亲呀!”他指出挽救祖国的“唯一 出路”就是进行武装斗争, 出路”就是进行武装斗争,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 中获救。 中获救。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知识要点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第一课我的祖国1、祖国疆域真辽阔,不同季节同时过,国土九百六十万,位居世界第三位,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2、最北端在漠河(有“中国北极村”之称);最南端在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最东端在乌苏里江附近;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3、陆地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我国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人口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世界50亿人口日是1987年7月11日,世界60亿人口日是1999年10月12日,世界70亿人口日是2011年10月31日。
人口多的好处: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劳动力充足人口多的弊端:住房拥挤,人均资源减少,升学就业压力大。
5、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轮廓图要了解。
直辖市(4个):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自治区(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省(23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海南省台湾省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简称:黑吉辽蒙新甘陕宁青藏云贵川两广两湖两河山港澳苏浙闽皖赣京津沪渝台琼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1、湖南不仅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还有著名的张家界自然风景区;山东不仅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在蓬莱还能看到海市蜃楼的自然奇观。
2、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区:长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西藏布达拉宫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重庆大足石刻福建武夷山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南三江并流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3、旅游前的准备:旅游前应准备好要携带的物品,比如:衣物药品照相机等,还要选择好旅行时间,景点线路,旅行社,交通工具等,最好再了解一下景区的地理知识。
可爱的中国课文内容

可爱的中国课文内容
摘要:
1.课文背景介绍
2.课文主题阐述
3.课文内容详解
4.课文的意义和启示
正文:
【1.课文背景介绍】
《可爱的中国》是一篇选自《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魏巍。
这篇文章写于1940 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通过对中国大地的描绘和对中国人民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无尽热爱,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之情。
【2.课文主题阐述】
课文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无尽热爱,通过对中国大地的描绘和对中国人民的赞美,展现了祖国的可爱之处,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3.课文内容详解】
课文开篇,作者描绘了我国大地的美丽景色,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展示了祖国的自然美。
接着,作者通过对中国人民的赞美,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展示了祖国的人文美。
最后,作者呼吁广大人民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4.课文的意义和启示】
《可爱的中国》这篇课文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方志敏遗书《可爱的中国》全文

方志敏遗书《可爱的中国》全文《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遗著。
1935年写于狱中。
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
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吸她的血液,汉奸军阀帮助恶魔杀害自己的母亲。
作者高声疾呼,“母亲快要死去了”,“救救母亲呀!”他指出挽救祖国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武装斗争,论证“中国是有自救的力量的”,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
并在篇末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描绘出革命后祖国未来的美好幸福的景象,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可爱的中国》曾由鲁迅先生代为保存,解放后就公开发表了。
文章已编入到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本。
这间囚室,四壁都用白纸裱糊过,虽过时已久,裱纸变了黯黄色,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但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
对天空开了两道玻璃窗,光线空气都不算坏。
对准窗子,在室中靠石壁放着一张黑漆色长方书桌,桌上摆了几本厚书和墨盒茶盅。
桌边放着一把锯短了脚的矮竹椅;接着竹椅背后,就是一张铁床;床上铺着灰色军毯,一床粗布棉被,折叠了三层,整齐的摆在床的里沿。
在这室的里面一角,有一只未漆的未盖的白木箱摆着,木箱里另有一只马桶躲藏在里面,日夜张开着口,承受这室内囚人每日排泄下来的秽物。
在白木箱前面的靠壁处,放着一只蓝磁的痰盂,它像与马桶比赛似的,也是日夜张开着口,承受室内囚人吐出来的痰涕与丢下去的橘皮蔗渣和纸屑。
骤然跑进这间房来,若不是看到那只刺目的很不雅观的白方木箱,以及坐在桌边那个钉着铁镣一望而知为囚人的祥松,或者你会认为这不是一间囚室,而是一间书室了。
的确,就是关在这室内的祥松,也认为比他十年前在省城读书时所住的学舍的房间要好一些。
这是看守所优待号的一间房。
这看守所分为两部,一部是优待号,一部是普通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内容分析:
《可爱的中国》是第三单元“珍惜”里的一篇精读文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方志敏在狱中遗作的节选部分。文章揭示了70年前中国江山破碎、国弊民穷的境况,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整篇文章洋溢这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表达了他想要改变凄凉现实的迫切心情和对未来中国充满希望、充满深情的爱国情怀。
《可爱的中国》,可敬的革命先烈!非心境无比崇高者不能写出如此炽热的文字,非爱国到了欲罢不能者不能写出如此令人心潮彭湃的文章。一个身陷囹圄的囚徒,一个即将被敌人残害的英雄,到了生命紧要的关头,用饱蘸着血和泪的笔,发出了对祖国母亲的热情礼赞,发出了拯救祖国母亲的振聋发聩的呐喊,如黄钟大吕,如刺破天宇的霹雳惊雷,如震天价响的黄河壶口瀑布,唤醒着四万万七千万的同胞!,就是现在读来,前辈们激扬的文字又何尝不是气贯长虹,长歌豪迈呢?
作者为什么这样自信呢?(小组讨论)
9、出示图片:这样的中国实现了吗?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板书:珍惜)
10、小结。
今天的中国更可爱,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当我们的神舟七号成功返航的时候;当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们:这么光荣的一天已经来了,不是在遥远的将来,也不是在很近的将来,而是现在。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四、导练
5、祖国母亲处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该怎么做才能解救我们的祖国母亲呢?(结合回答板书:手执武器赶走敌人)现在你知道文中的“朋友”指的是谁吗?
6、在方志敏心中,“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到那时,所有的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过渡:你喜欢这样的中国吗?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到那时中国是什么样子,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7、出示语句:
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我以为,在教学环节上要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悟出国之穷蔽,悟出作者雄心,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从而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一读,请学生自由练读,老师巡视。因为朗读是一种不可代替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自己感悟的权力,应该在尊重学生自身感悟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指导,提升学生的理解及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教育,学生有最质朴的爱国情怀。这篇文章需要学生明白70年前的的中国是什么境况,这段历史对学生而言已经比较遥远,所以需要大量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作者是如何描述中国“目前”的境况和“将来”的景象的。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中震撼人心的语句。3、体会方志敏写作时的心理活动,并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读,调动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现在贫穷潦倒的祖国感到深深的心痛,我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斗争和努力,建设新的强大的祖国,我们多么渴望看到祖国繁荣富强!让我们再用朗读表达此时我们激动的心情!
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首先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走近文字,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朗读实践中一次一次调整并发展自己的感情,最终,与作者的情感一致,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丰富内涵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很好的落实。
今天的中国更可爱,当我们的神舟六号成功返航的时候;当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的时候;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们:这么光荣的一天已经来了,不是在遥远的将来,也不是在很近的将来,而是现在。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方志敏同志写的《可爱的中国》,热情赞颂祖国的美丽可爱,痛心疾首于她的贫穷憔悴,最后他站在祖国母亲的角度,发人深省地写道:“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象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这是何等豪迈的气魄!“不要因为祖国的落后、贫穷而诽谤她、污辱她、抛弃她,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要自尊、自爱,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又是何等崇高的气节!
1、填写第四自然段中表现中国目前和将来的反义词。2、背诵第四自然段中震撼人心的语句。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理解文章并不难,难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唯有对当时中国境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落实教学目标。鉴于此,我运用了大量的媒体资源,通过反映当时中国境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当时中国的处境,从而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从而真正的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应该说,资源的运用有效促进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了解作者的写法,细读体会。
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啊?板书: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理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文中的“朋友”指的是谁?作者认为怎么样做才能解救祖国母亲?三、导疑师生交流
1、目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江山破碎、国弊民穷。
2、出示图片及视频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境况。
看到这样一个中国,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看到这样一个中国,祖国母亲哭了,她在向我们诉说,请画出相关句子并朗读。
3、出示: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的手里解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4、理解并指导朗读。
三读理解词语,感受内涵。我问学生:你发现句子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能答出发现有意思相反的词语。接着,我让学生划出这些具有对比意思的词语,第一组是;悲叹、苦脸、贫穷、疾苦、愚昧、仇杀、死之悲哀、凄凉的荒地;第二组是: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生之快乐、明媚的花园。我提出4个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这两组词语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第二,你能从这些词语中想象出当时和将来的祖国是什么景象吗?第三,你有什么感受?第四,当一切美好的事物代替了丑陋的事物,那时候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中国?这样逐渐深入,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对第一组词语的理解,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上文提到的“江山破碎,国弊民穷”这两个词语,落实了课标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的阅读目标。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只有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与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把帝国主义者赶出中国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母亲在责骂我们没有很好地保护她,在责骂我们没有团结起来,去和敌人进行斗争。
方志敏,一个响彻华夏的名字,他的一身《清贫》激发出多少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他的一声《可爱的中国》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我们敬仰他,怀念他,学习他。当我们昂首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当中华民族历经奋斗,崛起在世界东方的今天,这位革命先辈,以铿锵的足音又一次走进我们的心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目前”中国的境况。
教学媒体:
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中国,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词形容中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方志敏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二、导学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提示:
1、“目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在方志敏心中“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读读,看看你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读,指名学生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我班有部分学生十分喜欢朗读,他们的朗读既是展示和提高自己,也是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所以,我特别注意在指名读的评价上,一方面我会用鼓励和表扬,保护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提出不足请全班注意。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美好将来的向往之情。
在朗读形式的选择上,我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选择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另外,因为我的朗读能力比较强,感情比较丰富,我会适机进行范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因此在老师情感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教学环节四:激情诵读,情感共振:
课文的最后一段,我抓住重点词“决不”,“自信”,让学生理解到这两个词语透露的坚定的决心,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反复朗读,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振,总结出心中的感受:珍惜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祖国!这也紧扣了本单元的主题“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