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题目与参考答案

北航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题目与参考答案
北航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题目与参考答案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北航931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1

欲索取更多考研资料,请上北京天问教育网站官网!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7年11月

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考试大纲(2008版) 一、考试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占90分; 理论力学占60分; 二、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建原理方块图。 2.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典型响应(以一、二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主)及性能指标计算;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的应用;系统稳态误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法则证明只需一般了解)及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偶极子等的概念;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频率响应法 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及开环频率响应;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闭环幅频与阶跃响应的关系,峰值及频宽的概念;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绘制;系统稳定性判据(Nyquist判据和对数判据);等M、等N圆图,尼柯尔斯图仅作一般了解;相稳定裕度和模稳定裕度的计算;明确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差别,明确截止频率和带宽的概念。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问题概述;串联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滞后及PID;校正设计的频率法及根轨迹法;反馈校正的作用及计算要点;复合校正原理及其实现。 基本要求:校正装置的作用及频率法的应用;以串联校正为主,反馈校正为辅;以频率法为主,根轨迹法为辅;复合校正的应用。 7.线性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第一章Matlab 基本运算 [范例1-2] 建立矩阵A={7 8 9},B={7 8 9} >> A=[7,8,9] A = 7 8 9 >> B=A' B = 7 8 9 (2) >> B=[1 1 2 ; 3 5 8 ; 10 12 15] B= 1 1 2 3 5 8 10 12 15 (3) >> a=1:1:10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 t=10:-1:1

t = 10 9 8 7 6 5 4 3 2 1 [范例1-3]求多项式D(S)=(5S^2+3)(S+1)(S-1)的展开式 >> D=conv([5 0 3],conv([1 1],[1 -2])) D = 5 -5 -7 -3 -6 [范例1-4]求多项式P(X)=2X^4-5X^3-X+9 (1) >> P=[2 -5 6 -1 9] P = 2 -5 6 -1 9 >> x=roots(P) x = 1.6024 + 1.2709i 1.6024 - 1.2709i -0.3524 + 0.9755i -0.3524 - 0.9755i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范例2-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G(S)= s + 3/ s^3 + 2 s^2 + 2 s + 1 >> num=[0 1 3]; >> den=[1 2 2 1]; >> printsys(num,den) num/den = s + 3 --------------------- s^3 + 2 s^2 + 2 s + 1 [范例2-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G(S)=【5*(S+2)^2(S^2+6S+7)】/S(S+1)^3(S^3+2S+1)],试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随堂练习答案DO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随堂练习答案 第1章概述·1.1程序设计语言 当前页有1题,你已做1题,已提交1题,其中答对1题。 1. https://www.360docs.net/doc/5d4686586.html,是一种( )程序设计语言。 A. 面向事件 B. 面向属性 C. 面向对象 D. 面向过程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1章概述·1.2程序设计 当前页有2题,你已做2题,已提交2题,其中答对2题。 1.把源程序代码翻译为目标程序代码可以使用的翻译方式为( )。 A. 嵌入方式 B. 运行方式 C. 连接方式 D. 解释方式或编译方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编译程序时出现的错误称为( ) 错误。 A. 语法或编译 B. 运行 C. 逻辑 D. 计算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1章概述·1.3建立简单控制台应用程序 当前页有3题,你已做3题,已提交3题,其中答对3题。 1.存储数据不属于数据处理功能。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2.控制台应用程序至少有一个Main过程。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3.上机时,程序编译和连接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以.exe为扩展名的可执行文件。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第2章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2.1基本字符集和词汇集 当前页有3题,你已做3题,已提交3题,其中答对3题。 1.下面选项中()是算术运算符。 A. % B. & C. Mod D. And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下面不合法的标识符是()。 A. Go_To B. Integer C. 姓名 D. Int1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在程序设计语言系统中具有固定语法含义的符号串称为标识符。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第2章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2.2 基本数据类型

2017年中移铁通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通信线路)含答案

2017年中移铁通技能大赛 通信线路理论试卷 分公司得分 一、填空题(1分/空,共15分) 1、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施工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3、安全带使用期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安全带购入两年后,应按批量抽检,经抽检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安放光(电)缆盘时,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的位置,同时在光(电)缆盘的两侧必须安放木枕,不得将光(电)缆盘放在斜坡上。 5、登杆时除个人配备的工具外,不准携带笨重工具。材料、工具应用工具袋传递。在电杆上作业前,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安全带保险环后方可作业。 6、安装拉线应尽量避开有碍行人行车的地方,并安装拉线警示护套。 7、在电力线下或附近作业时,严禁作业人员及设备与电力线接触。

在高压线附近进行架线、安装拉线等作业时,离开高压线最小空距应保证:35 kV以下为2.5 m,35 kV以上为4 m。 8、安装分纤箱时,纤芯在分纤盒内的盘留不长于0.5m。 9、光缆交接箱应安装在水泥底座上,箱体与底座应用地脚螺丝连接牢固,缝隙用水泥抹八字。 10、光缆交接箱应有接地装置。在做底座前预埋一根地线棒,在做底座时敷设接地线线径不小于16 mm2铜线,且必须要加以塑管保护。一端与地线棒连接,连接处要采取防腐、防锈、防酸处理(即“三油一麻”处理);一端与光交的地线接地排相连。 11、楼层光分纤箱安装高度,箱体底边距地坪1.2m 为宜 二、判断题(2分/题,共20分) 1、光纤由纤芯、包层、涂覆层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纤芯主要采用高纯度的二氧化硫,并掺有少量的掺杂剂。(×) 2、光缆的结构分为层绞式、骨架式、束管式和带状式。(√) 3、常规G.652光纤的最小色散波长为1550nm,色散位移光纤G.653的零色散点为1310nm。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为0.85μm的三个通信窗口。(×) 4、架空光缆,特殊情况下吊线最低点与地面间距不小于3.5米,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在4.5米以上。通信光缆线路与输电线路相交越时,尽量选择在下方穿越,保持标准间距并采用绝缘保护。(√) 5、按照光纤传输的模式数量,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光纤纤芯、加强构件、填充物和护层等几部分构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1-4合集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实验三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四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姓名: 学号:单位: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实验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 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 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 1所示: 图 1- 1 由图 1-1得 在实验当中始终取R2= R1,则K=1,T= R2C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1 2.二阶系统: 其传递函数为: 令=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3所示:

图1-3 取R2C1=1 ,R3C2 =1,则及 ζ取不同的值ζ= , ζ= , ζ=1 四、实验步骤 1. 确定已断开电子模拟机的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计算的电阻电容值,搭接模拟线路; 2. 将系统输入端与D/A1相连,将系统输出端与A/D1相; 3. 检查线路正确后,模拟机可通电; 4. 双击桌面的“自控原理实验”图标后进入实验软件系统。 5. 在系统菜单中选择“项目”——“典型环节实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阶跃信号幅值选1伏,单击按钮“硬件参数设置”,弹出“典型环节参数设置”对话框,采用默认值即可。 6. 单击“确定”,进行实验。完成后检查实验结果,填表记录实验数据,抓图记录实验曲线。 五、实验设备 HHMN-1电子模拟机一台、PC机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六、实验数据 T1 R2250K500K1M C1μF1μF1μF Ts理论 Ts实测 Ts误差%%% 响应图形图1图2图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答案

1. 输入两个整数,要求用两个函数求出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都在主函数中输出。#include int main() { int i,j,t; int max(int,int); int min(int,int); scanf("%d%d",&i,&j); if(i int main() { int max4(int,int,int,int); //对max4的函数声明 int a,b,c,d; scanf("%d%d%d%d",&a,&b,&c,&d); //输入4个数 printf("max=%d\n",max4(a,b,c,d));//调用4个数中的最大者 return 0; }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定义max4函数 { int max2(int,int); //对max2的函数声明 return max2(max2(max2(a,b),c),d); //调用max2把作为函数值带回main函数} int max2(int a,int b) { return(a>b?a:b); //返回条件表达式的值,即a和b中的大者 } 3. 用递归调用的方法求5!。 #include int main() { int fac(int); int n; scanf("%d",&n);

通信电路基础第七章答案

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7-1采用图P7-1(a)、(b)所示调制信号进行角度调制时,试分别画出调频波和调相波的瞬时频率与瞬时相位变化波形图及已调波的波形图。 图P7-1 解:(a)

(b) 图P7-1J

7-2有一调角波数学表示式)10cos 03.010sin(12=48t t -v V ,试问这是调频波求 中心角频率,调制角频率以及最大角频偏?[参考答案: rad/s 300=Δm ω] 解:一个角度调制波既可以是调频波又可以是调相波,关键是看已调波中瞬时相位)(Δt φ的表达式与调制信号的关系,与调制信号成正比为调相波,与调制信号的积分成正比为调频波。 由调角波的表达式)10cos 03.010sin(12=48t t -v 得知t t φ410cos 03.0=)(Δ-, 若调制信号t ωV sin =m Ωv ,则)10cos 03.010sin(12=48t t -v 为调频波。 中心频率为rad/s 108C =ω,调制角频率为rad/s 10=4Ω,最大角频偏 300rad/s =rad/s 10×0.03==Δ4f m ΩM ω 7-3 一个调频波的载波频率是10MHz ~7,频偏为00kHz 2,调制频率为0kHz 1,求调制指数。若调制频率降为0Hz 2,求调制指数。[参考答案:20=f1M , 4f210=M ] 解:由于调制频率为0kHz 1,属于单音调制。 ΩV k M m Ωf f = ,又3m Ωf m 10×200×π2==ΔV k ω, 所以 20=10 ×10×π210×200×π2=33 f1M 当调制频率为20Hz 时,43 3 f2 10=20 ×π210×200×π2=M 7-4 一个调相波的载波频率是10MHz ~7,调制指数是20。调制频率同上题,求角频偏。[参考答案:rad/s 10×26.1=Δ6m1ω,rad/s 10×5.2=Δ3m2ω] 解:同样属于单音调制。20==m Ωp p V k M p m Ωp m Ωp p π2=π2==ΔFM V k F V Ωk ω 所以当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0kHz 时, rad/s 10×26.1=20rad/s ×10×10×π2=Δ63m1ω

2020年10月全国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正确的转义字符是() . A. ′ ′ B. ′ ″ C. ′ \086′ D. ′ \0′ 2.下列运算符中,优先级最高的是() A. [] B.++ C.% D.&& 是 C 语言保留字的是 () 3.下列标识符中,不. A. char B. while C. min D. default 4.下列数据中,不.是 C 语言常量的是 () A. ′ \n′ B. ″ a″ C. e-2 D. 012 5.若定义了 int a; char b; float c ;,则表达式a*b-c 的类型是 () A. float B. int C. char D. double 6.若定义了 int a, x,y;,则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 A. x=3 ,y=5 ; B. ++x ; C. x=y+=x*30 ; D. a=y+x=30 ; 7.调用函数时,若实参是一个数组名,则向函数对应的形参传送的是() A. 数组的长度 B.数组的首地址 C. 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值 D. 整个数组元素的值 8.在 C 语言中,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由() A. 定义的函数类型决定 B.return 语句中表达式的类型决定 C.调用该函数的主调函数类型决定 D. 调用该函数时系统状态决定 9.若定义了 int b [][ 3]={ 1,2, 3,4, 5, 6, 7};,则 b 数组第一维的长度是 () A. 2 B. 3 C. 4 D.无确定值 1

2015通信工程专业电路原理复习提纲及答案

2015通信工程专业电路原理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理想电压源输出的电压值恒定,输出的电流值( A )。 A、由它本身决定 B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 C、由外电路决定 2、已知电路复阻抗Z=(3+j4)Q,则该电路一定呈(A ) A、感性B 、容性C 、阻性 3、当电阻R上的u、i参考方向为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A) A u Ri B 、u Ri C 、u R i 4、把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叫做(C )。 A、视在功率 B、无功功率 C、功率因数 5、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电路中产生的零输入响应中( C ) A、仅有稳态分量 B、仅有暂态分量 C、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 6当电阻R上的u、i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u Ri B 、u Ri C 、u R i 7、相量是一个用来表示正弦量的复常数,包含了正弦量的(A )两个要素。 A、频率和初相角 B周期和频率 C 、有效值(最大值)和初相角 8、叠加定理不适用于(C ) A、交流电路B 、直流电路 C 、非线性电路 9、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两个白炽灯,(A)并联使用。 A、可以B 、不可以 C 、任意 10、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 C ) A、支路电流法 B、回路电流法 C、结点电压法 11、通过互感线圈的电流若同时流入同名端,贝U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压。(B ) A、彼此减弱 B、彼此增强 C 、任意 12、RLC并联电路在f o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2f o时,电路性质呈(B )(频率增大后感抗增大阻碍增强所以呈感性) A、电阻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

2010建环07级《自动控制原理》试题(AB卷含答案)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卷) 2009 -- 2010 学年 2 学期 时间110分钟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 32 学时 2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专业年级: 建筑环境与设备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本概念(2×5=10分) 1.1 什么叫自动控制?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什么要求? 1.2 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及其响应曲线。 二.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或输出响应(3×10=30分) 2.1画如下RC 无源网络的方框图,并求其传递函数。 2.2已知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求X C = ? 2.3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 图如下所示,求其闭环传递函数。 三 稳定性问题(2×5=10分) 题2.1图 RC 无源网络

3.1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 4+3s 3+2s 2+6s+9=0,判断系统稳定性。 3.2图6为负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K =500,p =0,求系统的稳定范围。 四、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K G s s s τ= +,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 图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值,并求r(t)=1+sint 时的稳态响应。(25分) 图5 五、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0(0.1s 1) G(s)H(s)(0.5s 1) s +=+,绘制Nyquist 图 和对数幅频特性图。(25分) u

参考答案 二.求系统的传递函数(3×10=30分) 2.1画如下RC 无源网络的方框图,并求其传递函数。 解: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 s C S I S V R S U S U S I s C S I S I S U R S U S U S I c c c c C r 222221212111 111)()(1 )] ()([)(1)]()([)(1)]()([)(? =-=? -=?-= 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 网络结构图: 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写出传递函数U c (s )/U r (s ) 。 1 )(1 111111 212211221212 22111222112 221111++++=+ +++=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C R C R s C R s C R s C R s C R C R G G 2.2已知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求 X C = ? 题2.1 图 RC 无源网络 RC 无源网络结构图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成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专业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刘帆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实验时间2014年11月15日 实验编号 同组同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 s 。 2、 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 三、实验原理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 ()1 C s K R s Ts φ=+()= 模拟运算电路如下图 : 其中2 1 R K R = ,2T R C =;在实验中,始终保持21,R R =即1K =,通过调节2R 和C 的不同取值,使得T 的值分别为0.2,0.51,1.0。记录实验数据,测量过度过程的性能指标,其中取正负5%误差带,按照经验公式取3s t T =

2、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 系 统 传递函数为: 令ω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下图: 二阶系统的 模拟电路图如下: 在实验过程中,取22321,1R C R C ==,则 442312R R C R ζ==,即42 12R C ζ=;在实验当中取123121,1R R R M C C F μ===Ω==,通过调整4R 取不同的值,使得ζ分别为0.25,0.5,0.707,1;记录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以及其性能指标,取正负5%误差 带,其中当ζ<1时经验公式为2 1 3.5 %100%,s n e t ζσζω- -=?= ,当ζ=1时经验公式 为n 4.75 ts ω= 四、试验设备: 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导线若干。

通信电路原理练习题

通信电路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 l-12 已知调制信号的频率范围为40Hz~4.5kHz。用这个信号去调制载频为640kHz的高频信号,求调幅后,电台所占的频带宽度是多少? 解: 调制信号频谱:640kHz载频频谱: ∵F max = 4.5kHz ∴调幅后: B AM = B DSB =2×4.5 = 9 kHz B SSB = 4.5 kHz AM:DSB: SSB: 注意:载频和F min(40Hz)与带宽无关。 1-13 设短波波段的波长是16.7~136.5m,各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为4.5kHz,问在此波段内最多能设置多少个调幅电台? 解: f max=C/λmin=(3×108)m/16.7m = 17964 kHz f min=C/λmax=(3×108)m/136.5m = 2197.8 kHz 信道频率范围:f max ? f min≈15766 kHz ∵F max = 4.5kHz,B 双边带= 2×4.5 = 9 kHz,B 单边带 = 4.5 kHz ∴双边带调幅电台设置数: 理论值(最多):15766 / 9 ≈ 1751 个 实际(设各电台间隔10kHz):15766 / (9+10 ) ≈ 829 个 单边带调幅电台设置数: 理论值(最多):15766 / 4.5 ≈ 3503个 实际(设各电台间隔10kHz):15766 / (4.5+10 ) ≈ 1087 个

1-14 某电视台的图像载频的频率是57.75MHz,它的波长是多少?如果用最高频率为6MHz的视频信号去作双边带调幅。问这个电视频道所占的频率带宽是多少MHz? 解: λ = C/f o =(3×108)/ (57.75×106) ≈ 5.1948 m B= 2×6 = 12MHz 注意:载频与带宽无关 1-17 一个单频率调幅信号,设调幅系数m A=0.3和l时,边频功率和载频功率之比为多少?能量利用率η为多少? 解: 由单频F调制幅度频谱: 令:单位电阻上的功率 m A= 1时: m A=0.3时: m A=0.5时: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栏...上) 1-5 BDBBB 6-10 BBDCC 11-15 CDBAB 二、填空题(1-3题每空1分,4-8题每空2分,共20分) 1、对象,事件驱动 2、frm ,vbp 3、函数 过程 4、31 5、9 6、countn<5 n mod 3=1 and n mod 5=1 and n mod 7=1 8、7 7、*n s+1/f 三、综合题(每题5分,共25分) 1、 (2*y)/(a*x+b*y)(a*x-c*z) 2、(x+sqr(x^2+1))^(1/3) 3、30 60 4、7 5、1)建立界面。先建立窗体,再利用控件在窗体上创建各种对象。 2)设置属性。设置窗体或控件等对象的属性。 3)编写代码。编写对象的事件代码。 四、程序设计题(8+8+9,共25分) 1:x 的值由文本框输入,计算分段函数的值:y=???????≥<≤<≤<2 ,321,210,10,0x x x x 。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x% x=text1.text if x>=2 then y=3 elseif x>=1 then y=2 elseif x>=0 then y=1 2:统计100以内被3整除的数比被5整除的数多多少。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s1%, s2% For i = 1 To 100 If i Mod 3 = 0 Then s1 = s1 + 1 If i Mod 5 = 0 Then s2 = s2 + 1 Next i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冯巧玲 北航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 郑州轻工业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

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 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 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 1.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由图得: 在实验当中始终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 0.25、 0.5、1。 记录不同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纪录其过渡过程时 ts。(取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误差带) 2.二阶系统: 其传递函数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3所示: 图1-3 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取不同的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测量超调量σ%(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误差带),计算过渡过程时间Ts。 四、实验设备 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4.导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 1.熟悉HHMN-1型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2.断开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上的条件和要求,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3.将D/A1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此处连接必须谨慎,不可接错)。线路接好后,经教师检查后再通电。 4.在Windows XP桌面用鼠标双击MATLAB图标后进入,在命令行处键入autolab 进入实验软件系统。 5.在系统菜单中选择实验项目,选择实验一,在窗口左侧选择实验模型,其它步骤察看概述3.2节内容。 6.观测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形,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报告。 7.研究性实验方法。实验者可自行确定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并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验证自动控制理论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步骤可察看概述3.3节内容。

程序设计基础试题(附答案)

程序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单选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2、“裸机”的概念是指() A、正在进行设计还没有组装好的计算机 B、已经组装好但还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C、仅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D、安装了文字处理软件但没有安装专用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机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A、1936年 B、1946年 C、1956年 D、1970年 4、CASE的含义是()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5、当前广泛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是()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6、当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称为是() A、冯·诺依曼机 B、非冯·诺依曼机 C、图灵机 D、比尔盖茨机 7、硬盘是()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存储设备 D、计算设备 8、下面4句话中,最准确的表述是() A、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B、程序是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算法 C、程序的开发方法决定算法设计 D、算法是程序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

9、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语言是()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目标语言 10、解释程序的功能是() A、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 B、将汇编语言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 C、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 D、解释执行汇编语言程序 11、下面4种程序设计语言中,不是面向对象式语言的是() A、JAVA B、Object Pascal C、Delphi D、C 12、不是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是() A、int B、double C、char D、bool 13、在C语言中,为了求两个整数相除之后得到的余数,可以使用运算符() A、/ B、% C、* D、++ 14、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 A、纯属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B、顺序结构和非顺序结构 C、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 D、链式结构和顺序结构 15、用链表表示纯属表的优点是() A、便于随机存取 B、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C、花费的存储空间较顺序存储少 D、元素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相同 16、栈的最主要特点是() A、先进先出 B、先进后出 C、两端进出 D、一端进一端出 17、下面4句结论只有一句是错误的,它是()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下列四个选项中,均是合法的整型常量的选项是() A.160 –0XFFFF 011 B. -0XCDF 01A 0XE C. -01 986,012 0688 D. -0X48a 2e5 0x 2. 下列四个选项中,均是不合法的浮点数的选项是() A.160.0.12 e3 B. 123 2e4.2 .e5C.18 0.0 123e4 D. e3. 234 1e3 3. 合法的C语言字符常数是() A.'\t' B. "A"C.54 D. A 4. 在C语言中,要求运算数一定是整型的运算符是() A./ B. ++C.!= D. % 5. 字符串常量”mine”的字符个数是() A.4 B. 5C.6 D. 7 6. 以下属于非法的C语言转义字符的是() A.'\b' B. '0xf'C.'\037' D. '\' 7. 若x、y、z均为int型变量,则执行以下语句后的输出是() x=(y=(z=10)+5)-5; printf("x=%d, y=%d, z=%d\n",x,y,z); y=(z=x=0,x+10); printf("x=%d, y=%d, z=%d\n",x,y,z); A. x=10, y=15, z=10 B.x=10, y=10, z=10 x=0, y=10, z=0x=0, y=10, z=0 C.x=10, y=15, z=10 D. x=10, y=10, z=10 x=10, y=10, z=0 x=10, y=10, z=0 8. 在以下一组运算符中,优先级最高的运算符是() A.<= B. =C.% D. && 9. 已知:int x; float y; 所用的scanf调用语句格式为: scanf( “x=%d, y=%f”, &x, &y ); 为了将数据10和66.6分别赋给x和y,正确的输入应当是() A.x=10, y=66.6<回车> B. 10, 66.6<回车> C.10<回车>66.6<回车> D. x=10<回车>y=66.6 <回车> 10. 已有如下定义的输入语句,若要求A1,A2,C1,C2的值分别为10,20,A和B,当从第一列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