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政府的态度从而引出虎门销
通过 分享小明小红关于虎门销烟的观点,学 烟。
生分组讨论虎门销烟的根本原因。
师:“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最根本的原因 Ppt 展示英国首相巴麦尊致
是还是什么?”
义律的密函佐证。中国政府
生:“扭转贸易逆差”
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
师:“那么换句话来说,英国人其实最根本的 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对于鸦片战争我们都有所耳闻,
这是英国和中国之间的战争。
按照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航行到中国需要绕 【自主学习】
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耗时几个月才能到达, 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
那么相隔如此之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发生 适当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
第一课 鸦片战争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战争的起因设置悬念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 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 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并通过鸦片的危害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讲解关于出超、入超的定义。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中英之间的贸 帮助学生理解。
易逆差,而英国为了扭转这种贸易逆差采取了
什么手段呢?”
生:“鸦片贸易”
教师展示鸦片贸易的数额,讲解给中国带来的 引导学生毒品的危害,劝诫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把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知识,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如相关历史论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呈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衰落、英国的殖民扩张等。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部分:战争前的中英关系、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鸦片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以鸦片战争为例,分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2.历史资料: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书籍、论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堂讨论:提前准备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动脑与研究历史能力。
如本课设计三个探究问题,在每个问题下再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通过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主义、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力和通过现象抓本质能力。
(5)通过阅读关于林则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原因,培养学生辩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壮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
认识到今天幸福与安定是国人民不断抗争结果,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2.通过鸦片战争背景及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史实,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火烧圆明园,认识到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形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清朝政局、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开始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较多的图片、故事、文献、动脑筋等资料,使学生很有兴趣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
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
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
而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
这样英国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
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
鸦片,俗称“大烟”是由罂粟的果汁,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
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
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
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
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
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
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
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是民风日下。
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
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
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
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生回答]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英国领事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
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
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
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
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
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
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
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便利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便利倾销。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压迫。
丧失部分主权。
半封建是指在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
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参考答案:落后就要挨打5.小结朗读: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6.练习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大臣是()A 林则徐B 邓廷桢C 琦善D 奕山2、国际上把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后又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规定与中国的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 鸦片战争B 虎门销烟C 《南京条约》的签订D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3、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A 九龙半岛B 新界C 香港岛D 整个香港地区4、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A 广州B 福州C 上海D 南京5、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 虎门销烟B 1840年的鸦片战争C 鸦片的输入D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布置作业]在鸦片战争中,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得英勇抵抗,为什么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得命运?有人认为中国是可以取胜的,有人认为中国必定战败,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把你的观点写成一篇100字的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