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专家对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的分析 精品

合集下载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造业的命脉。

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其意义不仅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关乎整个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在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并购重组成为钢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本文从理论入手,简要介绍了并购的定义和并购的实质及关键,以行业和付款方式两种划分方式对并购的形式进行了描述。

其次概述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整体情况,着重分析我国钢铁行业上一轮并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仅注重规模扩张的简单产能叠加式的并购重组易造成整而不合的问题。

接着本文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层次对宝武合并进行了动因分析。

内部动因主要是武钢经营业绩欠佳、炼钢成本较高、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非钢产业发展较慢等。

外部动因主要是全球经济放缓、工业化接近末期、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政府积极推动等。

然后本文利用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并结合对历史交易价格的比较分析宝武并购交易换股价格的合理性。

并购交易中宝钢和武钢以停牌前的历史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换股价格和换股比例,表明此次两大央企是充分以市场化的角度进行整合,该定价方法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投资价值判断,符合市场惯例。

通过分析认为其具有合理性。

再者本文对存续方宝钢并购交易前后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分析发现交易前后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有所提升,资产结构保持稳定。

负债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不会面临短期资金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资产运营效率水平未受到较大冲击,总资产周转率未有明显变化。

偿债能力水平未有太大波动、基本维持稳定。

盈利能力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分析了宝武合并面临的问题及合并后对时局的影响。

研究认为宝武合并后将释放潜在协同效应、消除无序竞争、增强议价能力、优化企业布局、推动行业去产能、为钢铁业供给侧改革助力、提升我国钢企的国际影响力、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打破我国钢铁“北强南弱”的格局。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研究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研究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研究一、世界钢铁企业并购重组与动因分析回顾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

四次行业并购浪潮确立了美国、日本、欧洲的钢铁强国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数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巨头。

第一次重组: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国内分散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几百家小钢铁厂同时存在。

金融巨头J〃P〃摩根吞并了785 家中小钢铁厂,并把这些收购的钢铁厂合并成美国钢铁公司,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 亿美元的超大型公司,控制了美国钢铁业产量的70%,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大规模的行业合并。

1910 年,美国钢铁产量达到2650 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

从这时起,美国在世界钢铁工业上的霸主地位一直保持到20 世纪70 年代。

第二次重组:20 世纪70 年代,世界排名第六的八番和第十的富士钢铁公司合并成立新日铁,其钢产量一下达到3295 万吨,名列世界榜首,这宣告了日本钢铁业黄金时代的来临。

1970 年-1996 年,新日铁占居世界钢铁头把交椅长达26 年。

从重组公司的范围上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并购基本属于“内战”。

第三次重组:20 世纪90 年代,由于欧盟市场的统一及苏联、东欧的解体导致欧洲区域的全球化进程加快,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钢铁工业的重组开始完全以民间为主体。

这次重组的结构是欧洲平均每个企业的粗钢生产能力由1500 万吨上升到了2500 万吨,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卢森堡的Arbed 集团、法国的Usinor 集团、英国的Corus 集团、德国的Thyssen-Krupp、意大利的RIVA 集团、英国的LMN(Ispat)集团等国际大钢铁集团。

1997 年,欧洲钢铁业达到顶峰,全球十大钢厂里坐拥六席。

此次钢铁行业合作真正跨越了国界,过渡到完全国际化的阶段。

第四次重组:21 世纪以来,世界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成全球性的浪潮,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2001 年,法国于齐诺尔、卢森堡阿尔贝德和西班牙阿塞雷利亚3家企业联合组成安赛乐,钢产能达到4600 万吨,成为世界最大钢铁企业;2002 年9 月日本NKK 与川崎制铁合并成立JFE 控股公司,成为日本的第二大钢铁公司;2004 年,荷兰的LNM集团和伊斯帕特集团合并组建米塔尔钢铁公司,后又收购了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公司,钢产能约7000 万吨,坐上“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的交椅;2006 年7月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宣布购得第二大钢铁企业安赛的50%股份,成为全球钢铁行业超级霸主,钢年产量达到1.27 亿吨,占到世界粗钢产量的近11%;2007年2 月世界排名54 位的塔塔钢铁收购排名第8 的英国Corus 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钢铁生产厂商,钢年产量约2500 万吨。

浅析包钢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宜采取的战略

浅析包钢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宜采取的战略

浅析包钢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宜采取的战略关于浅析包钢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宜采取的战略的论文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合并、收购、重组已成为了当下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包钢作为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了包钢进行并购重组的首要目标。

本文将从包钢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战略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二、资源整合战略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对于包钢而言,其资金、技术优势都非常突出,但是在运营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在实现企业管理优化方面,可以考虑采取资本的优化与结构调整、技术的优化与整合、人才的优化与聚集等战略,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

三、市场拓展战略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至关重要。

包钢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可以考虑涉及多个市场,发掘更多的市场机会。

对于已经拥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进行收购,同时加强营销和市场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产业链布局战略对于包钢而言,更好的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加速企业及产业的发展。

在增加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面,包钢应注重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弥补产业链的不足。

此外,在并购中,还应考虑整合产业链上其他公司的资源,实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

五、国际化战略钢铁行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化加工和经营市场,因此,包钢在进行并购重组时也应考虑国际化战略。

可以通过收购海外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提高公司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海外知名度。

六、案例分析1.包钢收购鞍钢股份2019年7月,包钢与鞍钢股份强强联合,共同创建“中钢奥柯门萨”,占据了高炉矿、废钢回收、烧结、球团等整个生产过程。

该合资公司将帮助包钢更多地深度参与工贸生态循环,同时也将为鞍钢股份的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和回报。

2.包钢重组钢铁管业务公司2018年3月,包钢炼铁厂、炼钢厂和轧钢厂,分别成立了独立的法人单位,分别为包钢钢铁管业务公司、包钢钢铁商贸公司和包钢钢铁制造公司。

多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多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多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多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重组成为了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近年来多个经典的并购重组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的一个经典案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成立。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由原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于2016年合并重组而成的,这也是中国钢铁行业追求规模效应的典型案例之一。

该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两个企业的业务领域和地理位置高度互补,通过合并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

同时,在合并过程中,各方高层领导积极合作,形成了统一的战略和执行团队,确保了合并的顺利进行。

然而,也有一些并购重组案例以失败告终。

比如说,英国石油公司(BP)于2000年并购了美国安布罗斯公司,旨在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业务。

然而,由于安布罗斯公司的管理不善以及两个企业文化差异等问题,导致了并购失败。

并购后的巨额亏损和声誉损害影响了BP的发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要注意对被并购企业的尽职调查,确保两个企业之间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兼容的。

另一个著名的并购案例是谷歌(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

这次并购给谷歌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收益,一方面是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和技术资源,提高了谷歌在移动设备领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摩托罗拉移动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强化了谷歌在手机市场的地位。

这个案例表明,并购重组可以通过获取新的技术、品牌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然而,并购重组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比如说,在收购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时,谷歌曾遭到监管机构的审查和反垄断调查。

类似地,亚马逊公司收购全食超市也引起了竞争和监管的关注。

这些案例都提醒我们,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要重视合规风险,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综上所述,多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并购重组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重视尽职调查和文化整合,以确保合并的成功。

专家对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的分析

专家对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的分析

专家对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的分析一些年产千万吨的钢铁项目在2005年若隐若现,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收购中国第八大钢铁公司华菱集团股份的消息,更是为风起云涌的中国钢铁市场添上了意义独特的一笔。

显然,这些钢铁巨鳄纷纷选择在这个时机出手,并非偶然。

同样的,他们如出一辙的操作思路也清楚地表明,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在2005年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

经历过2003年、2004年繁荣之后,可以预见,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版图将在这些钢铁工业“大事件”尘埃落定之后浮出水面。

2005年1月,传出宝钢增发欲收购马钢、邯钢的消息。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东涛称,宝钢并不仅仅在“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宝钢的雄心甚至遥指1亿吨,并在2010年跻身世界前三强。

若要尽快达成此目标,除扩大生产外,非做大手笔的并购不可。

另外,武钢欲沿长江收购鄂钢、重钢、杭钢。

但在参与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草案起草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看来,钢铁业的并购时代并未来临。

他分析说,优势企业间的并购,不是简单的事,"在中国,这种并购基本在省内进行,跨省是很少见的。

"钢铁业是各地方政府的利税大户,因此跨越行政区域进行兼并的难度非常大。

古语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100万吨级的企业一年能产生效益几个亿,既然可以自足,便没有人愿意被并购,而并购者出手的时机也没有到来,因为所需成本太高。

出于成本的考虑,并购适宜发生在萧条期。

而在可预期的2005年,这种萧条期看起来不会出现,并购的高潮远未到来。

“即便如此,提高产业集中度毕竟已形成了共识,”东涛指出,如果三五家大厂所占的国内市场份额能达到70%,局面就控制下来了。

浦项制铁占有韩国市场的50%以上,新日铁、JFE 则几乎垄断了全日本的钢铁制造。

韩、日企业的集中度十分可观。

但是,李新创指出,“与日、韩不同,中国是大国,几家强势企业想达到如新日铁、JFE和浦项制铁在本国的影响力,是不现实的。

宝钢并购八钢案例分析

宝钢并购八钢案例分析

宝钢并购八钢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宝钢并购八钢的背景和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并购重组对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标签:宝钢八钢并购重组1 宝钢并购八钢背景分析1.1 资源与市场优势八钢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身处于我国战略资源的最大储备区。

同时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与中亚五国接壤,宝钢控股八钢后,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产品运往中亚地区,并且经过新疆的陆路通道可以直接通往俄罗斯、东欧,在海运吃紧、航运争夺激烈的今天,陆路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材料对宝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1.2 宝钢的战略应对外资扩张的战略举措,原材料短缺,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扬。

中国将房地产、汽车作为支柱产业高速发展,并且近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钢铁的需求,促进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最近5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了4倍多。

昂贵的原材料成本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沉重负担。

新疆是我国战略资源的最大储备区,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

2 宝钢收购八钢的借鉴意义2.1 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能、增强盈利能力增强与上下游行业谈判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长期以来,作为钢铁企业的上游行业,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5%由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以及必和必拓三家公司掌握。

从国内钢铁行业的上下游行业的情况来看,我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已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钢企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超过了62.3%。

然而,企业相对较低的集中度,使其在供应链环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分散采购使我国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谈判能力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目前这种处处受制的被动状况,钢铁企业必须通过并购重组争夺供应链主导权,通过联合形成强势地位,使我国钢企在铁矿石谈判中更具话语权,掌握谈判的主导地位,降低原料的采购成本。

2.2 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2.2.1 利用规模效应增强盈利八钢借助宝钢集团资金雄厚、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注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造技术,加快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拓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提高盈利能力。

我国钢铁企业重组并购策略分析

我国钢铁企业重组并购策略分析

量众 多 , 规模小 , 技术水平低 , 造成 产品缺 乏竞争 力 ;
() 2 钢铁生产持 续 高能耗 、 高污染 、 低效 率恶 性竞争
维普资讯

南 钢 科技 与管 理
1 2 提 高钢 铁产 业 集 中度是 关键 .
我 国钢铁行业 产业 集 中度低 ,0 5年 中国产 能 20 前1 0名 的钢铁集 团合计 产钢 10 19 3 0 .5万 吨 , 只占全 国钢铁产量 的 3 .8 , 69 % 远低 于各产钢 大国水平 。因 此, 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 提高产业 集 中度是钢铁
的竞争力 . .
关键 词 : 集中度 钢铁企业
重组并购
An lsso ta e y o s u ea d Ac u st n i i e eI o & S e l tr rss ay i fS r tg fReh f n q iii n Ch n s r n l o te En e p ie
Ta O Po
( a j gIo & Sel o , t. N ni rn n te C . L d )
A bsr c Thi a ra l z s m a x si g p o l ms i te e eo m e t nd p s f r r ha te m an meho o t a t: s p pe nay e ny e itn r b e n se ld v lp n a ut o wa d t t h i t d t s le t s r b e st nc e s o e r to ge ov he e p o l msi o i r a e c nc nta in de r e,o i h t s fi int y i e h f e a c u sto n i fwh c he mo te fce wa sr s u f nd a q iii n i — l r n & se li du tis The p p ra s n lz st e de e o me o c p sa o i g sr tge fr s f e a c uii o te n sre . a e lo a a y e h v l p ntc n e t nd c p n tae is o e hu f nd a q s— l to n in a mng s l,m e i mal dum n g io & se le e rs s,me n ie,s g e t ha o e n nts u d s p r e hu - a d bi r n te ntr ie p a wh l u g sst tg v r me ho l up o tr s f fe a c iiin o o p ttv ntr rs swih poii st l ne ese le eprs sr iec m p ttv ne si ntr i nd a qu st fc m eii ee e p ie t lce o hep Chi s te ntr i e a s o eii e s n i e — o

钢铁企业重组分析报告

钢铁企业重组分析报告

钢铁企业重组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钢铁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钢铁企业开始探索重组的途径,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从钢铁企业重组的背景、意义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钢铁企业重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重组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同时,也希望能对钢铁产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 本文将首先介绍钢铁企业重组的背景,包括当前行业形势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其次,分析钢铁企业重组的意义,探讨其在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方面的作用;最后,将重点评估钢铁企业重组对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包括员工、投资者、供应商等各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将得出钢铁企业重组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钢铁企业重组的背景、意义和影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可行建议。

通过对钢铁企业重组的研究分析,旨在探讨重组对企业内外部的影响,为相关企业在面临重组时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防范措施。

同时,通过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最终,本报告旨在提高对钢铁企业重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实质性的价值和帮助。

2.正文2.1 钢铁企业重组的背景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钢铁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产能过剩、行业过度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钢铁企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亏损增多等困境。

钢铁企业重组作为应对上述挑战的重要手段,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钢铁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兼并重组、转产升级等形式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对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的分析一些年产千万吨的钢铁项目在20XX年若隐若现,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收购中国第八大钢铁公司华菱集团股份的消息,更是为风起云涌的中国钢铁市场添上了意义独特的一笔。

显然,这些钢铁巨鳄纷纷选择在这个时机出手,并非偶然。

同样的,他们如出一辙的操作思路也清楚地表明,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在20XX年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

经历过20XX年、20XX年繁荣之后,可以预见,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版图将在这些钢铁工业“大事件”尘埃落定之后浮出水面。

20XX年1月,传出宝钢增发欲收购马钢、邯钢的消息。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东涛称,宝钢并不仅仅在“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宝钢的雄心甚至遥指1亿吨,并在20XX年跻身世界前三强。

若要尽快达成此目标,除扩大生产外,非做大手笔的并购不可。

另外,武钢欲沿长江收购鄂钢、重钢、杭钢。

但在参与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草案起草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看来,钢铁业的并购时代并未来临。

他分析说,优势企业间的并购,不是简单的事,"在中国,这种并购基本在省内进行,跨省是很少见的。

"钢铁业是各地方政府的利税大户,因此跨越行政区域进行兼并的难度非常大。

古语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100万吨级的企业一年能产生效益几个亿,既然可以自足,便没有人愿意被并购,而并购者出手的时机也没有到来,因为所需成本太高。

出于成本的考虑,并购适宜发生在萧条期。

而在可预期的20XX年,这种萧条期看起来不会出现,并购的高潮远未到来。

“即便如此,提高产业集中度毕竟已形成了共识,”东涛指出,如果三五家大厂所占的国内市场份额能达到70%,局面就控制下来了。

浦项制铁占有韩国市场的50%以上,新日铁、JFE则几乎垄断了全日本的钢铁制造。

韩、日企业的集中度十分可观。

但是,李新创指出,“与日、韩不同,中国是大国,几家强势企业想达到如新日铁、JFE和浦项制铁在本国的影响力,是不现实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雍志强称,业内共识认为,要组建以宝、鞍、武为核心的钢铁集团,使产业全局相对集中。

目前的情况是,这三家合起来也只占到全国总量的15%,雍志强说,“在此基础上翻一番,也就不错了。

”产业如果要集中,必须有核心。

那么,具备怎样的资格才能作为核心?东涛的思路是,以大吞小固然看起来很自然,但企业规模并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技术水平同样非常重要。

而对于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技术一直是其软肋,这从中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就可见一斑。

李新创告诉记者,20XX年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钢厂达46家,占全国总产量的85.2%;300万吨以上企业达26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了15家,都比20XX年有所增加。

发改委判断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将继续回落到18%左右,可以推测20XX年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增速也将随之回落。

中国钢铁协会秘书长戚向东指出,中国钢协预计20XX年钢材消费的增长率将位于6.4%--10.3%的区间,明显低于光大证券估算的20XX年13.7%的增速。

而钢价仍将高位运行,涨跌幅度都是有限的。

银河证券分析师田书华预计20XX年钢产量将突破3.2亿吨,比20XX年增长14%,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而原材料价格及电力、运输费用的上涨,使行业的生产成本也走高,20XX年全行业实现利润的增速将明显放慢。

从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来看,很可能是逐步回稳的走势,即不会再出现比20XX年更火爆的行情了。

展望几年内的钢铁需求,其走势很可能与经济增速相协调,增长率逐渐回落,而增量也缓慢下降,整个行业的下一个低点有可能出现在20XX年、20XX年左右。

国际钢铁集团继续寻找并购机会华东钢铁在线20XX-6-1前一段时间对盘条生产厂和热压铁块生产线的收购并没有满足国际钢铁集团的扩张欲望。

在周三举行的年会上,国际钢铁集团管理人员称他们对收购仍有浓厚的兴趣,将继续寻找机会,在国内外扩大公司资产。

国际钢铁集团于20XX年通过对LTV公司的资产收购而形成。

在20XX-20XX 年之间,先后完成了对伊利诺斯州Acme钢铁公司和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收购。

今年年初,国际钢铁集团完成了对维尔顿钢厂的收购,从而超越美国钢铁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钢材生产商。

目前国际钢铁集团在美国本土的产能约为2100万吨。

不久前,在对盘条生产商乔治敦钢铁公司的收购中,国际钢铁集团成为最据竞争力的投标人。

如果收购成功,国际钢铁集团将具备利用电炉产钢的能力,并进入长材生产市场。

5月初,国际钢铁集团还宣布,将通过对Cliffs公司热压铁块生产厂进行收购来增强公司的原材料供应能力。

韩INI和现代钢管正式并购韩宝公司华东钢铁在线20XX-9-37月31日,韩国INI钢公司和现代钢管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正式签署了并购韩宝钢铁公司的协议,并购金额为9100亿韩元(约合7.6亿美元),待对企业考察后,并购的价格还会有小幅调整。

据称,韩国国内钢铁生产形成两大竞争新格局:浦项钢铁集团地位相对下降,现代汽车集团地位提升,双方在车用钢材领域将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亚洲地区企业并购呈激增趋势华东钢铁在线20XX-12-9据韩国媒体转引英国市场调查机构(Dealogic) 8日发表的资料显示,今年亚洲地区企业并购(M&A)比上年增长50%,主要由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及韩国的企业进行。

其中,日本企业并购占40%,澳大利亚占23%,中国占15%,韩国占5%。

资料称,中国企业并购规模目前虽尚不能与日本、澳大利亚企业相比,但由于政府鼓励企业向海外投资,因此发展最为迅猛,中化集团公司收购韩国仁川精油投资5.6亿美元为典型收购案例。

资料分析,中国企业今后向海外投资并购还会继续扩大,明年亚洲市场并购仍将保持旺势,预计规模将比今年增长10-15%,中国企业将在并购市场上唱主角。

全球钢铁并购大战拉开序幕华东钢铁在线20XX-3-9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集团在去年10月收购美国第三大钢铁集团ISG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集团。

其竞争对手欧洲阿赛洛钢铁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居伊·多莱在听到这一消息时,不但没有为集团在钢铁业地位的下降而沮丧,反而为此拍手称快:“这给全球钢铁行业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在未来的几年中,这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将大为加快。

”多莱的预测一点都不错,目前全球钢铁并购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米塔尔集团在今年1月与中国湖南瓦林钢铁公司达成协议,以3.14亿美元收购瓦林37.17%的股份。

美国方面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全球有11家大型钢铁集团正在“伺机捕食”,除了米塔尔集团和阿赛洛集团之外,亚洲有日本的新日铁、JFE和韩国浦项,中国宝钢也在其中,而俄罗斯的北方钢铁、美国的NUCOR和美国钢铁同样不可忽视。

特别是美国钢铁企业几年前就已完成内部整合,现在正是眼光向外的时候。

据悉,阿赛洛目前正谋求和美国钢铁、Nucor的合作。

据悉,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是钢铁行业并购步伐加快的重要因素。

在经历了多年的价格低迷后,钢铁市场从20XX年底开始反弹,全行业的收益率也因此大幅上涨,20XX年净利润增长了8倍,达到30.4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在如此大的财力支持下,钢铁企业定会加快并购步伐,未来全球很有可能只剩下4至6家钢铁巨头,而每家都拥有8000万至1亿吨的年生产能力。

另据悉,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交易商杜弗克(Duferco)的董事长布鲁诺·鲍尔佛认为,全球钢铁价格将从今年夏季起下跌。

鲍尔佛指出,中国在20XX年还是一个3500万吨的钢铁净进口国,但今年由于国内钢材消费降低,很可能变为500万吨的钢铁净出口国;而中国以外钢铁行业的产量也可能比20XX年多出6000万吨,从而进一步增加供应过度的可能性。

如果他的说法正确,那么在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众多钢铁公司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面临利润压力。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看法。

美国一家咨询机构的负责人米歇尔·爱珀鲍姆就认为,从现在至年末,钢铁价格将会上涨。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现在各公司的财务控制更为严格,因此当价格走软的初步迹象出现时,各公司便可能削减产量,从而保持高价。

与爱珀鲍姆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日本JFE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认为,今后两三年内钢铁业需求强劲和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加上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扬,钢材价格进一步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阿赛洛钢铁集团首席执行官多莱也提出,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周期性行业,需求的暂时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并购活动的增加意味着钢铁行业需要为了避免价格的下跌而削减产量。

世界钢铁两巨头欲入股中国内地钢厂华东钢铁在线20XX-3-28米塔尔接触昆钢阿塞洛与青钢谈判,世界钢铁两巨头欲入股中国内地钢厂境外钢厂对中国内地钢厂的资本和股权渗透日益加速。

日前,世界排名前两位的钢厂米塔尔钢铁集团(Mittal)和欧洲阿塞洛公司(Arcelor)都表达了入股中国内地钢厂的意愿,并开始了一些实质性的接触。

继成为上市公司华菱管线(000932.SZ)的并列第一大股东后,米塔尔的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是云南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钢”)。

据昆钢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希望通过引进境外钢厂作为战略投资者,以解决目前产能规模的扩大而面临的资金问题,而米塔尔集团已经与公司进行了多次的接触。

米塔尔集团北京办事处总经理斯瑞达(Sridhar)昨天(27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米塔尔集团的确与昆钢有过多次密切的接触,希望寻求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合作,当然也对入股昆钢有兴趣。

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昆钢集团与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等四家股东共同成立。

其中昆钢集团拥有昆钢股份11.30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91.90%。

目前,昆钢为IPO引进的一个战略投资者是香港地区的恒通资源集团。

目前,昆钢在国内钢厂排名第29位,公司的主导产品有生铁、圆钢、高速线材、带肋钢筋、热轧中薄板以及铁合金、焦化产品等。

而调整产业结构,生产高端产品是公司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昆钢原本计划于本月16日在香港H股首次公开募股上市(IPO),但由于目前的钢铁股票市场不理想而无限期推迟,并希望再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

<斯瑞达同时表示,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完成对华菱管线的重组。

今年1月,米塔尔钢铁出资25.98亿元,收购华菱管线37.17%国有股。

目前,这项重组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和湖南省国资委的批准。

斯瑞达先生透露,交易有望今年5月底或6月完成。

而米塔尔有权任命5名董事进入华菱管线的管理层。

业内人士认为,世界钢厂之间的并购刚刚开始,而中国内地作为目前世界增长最快的钢材市场,成为了境外钢厂觊觎的焦点。

斯瑞达先生告诉本报记者,集团希望在中国内地的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任何被认为有潜质的钢厂都有可能成为集团的合作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