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准备课件。

(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忆故事、简评父子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

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生齐读)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3、是的,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事(板书:父子)这篇课文讲到了一场怎样的大地震呢?(生读第一段)4、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出现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5、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6、你关注到课文的结尾,真会读书,同学们也来读这句结尾(投影)投: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现在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你猜是什么问题出示: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分两方面思考,请大学默读思考,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佑襄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希望大家可以爱好并共享出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我能认得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我能充足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并积累语言。

学问链接: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显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相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更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更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含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预习任务:1、正确高声的朗读课文。

2、自同学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主、合作、探究: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身的感受。

我来闯关:1、洛()矶瓦()废()()抖()炸()乱2、解释词语:往日、废墟、疾步、无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课文叙述了()发生在()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究()的感人的故事。

学习收获:学问延长:找一找并搜集相关地震的学问。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a、我能领悟捉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b、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气力。

预习任务:正确流利的高声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__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__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

(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

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

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

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整理笔记、反思收获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__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忆故事、简评父子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

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

同时,又寻找到阅读__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导入课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五、总结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了不起儿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2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一、新导入课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五、总结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出示一段赞颁亲情的抒情文字,让学生齐读(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记住“墟砾”等字。

2、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曼谷jí bào lì zá chàn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1、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说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③他挖了8小时……爸爸,是你吗?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虚构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马克汉林.文章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下而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3、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等.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看完了刚才的短片,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识,假如有一天, 灾难真的发生,但愿你们能把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地震有关.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1、交流: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师:这确实是一场大地震.他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地震中,曾经宏伟壮丽的高楼大厦被夷为了平地,昔日繁华的商业大街倾刻间化为乌有,豪华的小轿车被拦腰截断,人们惊惶无措,四处奔逃.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就在这场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主要内容)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个叫阿曼达的孩子被埋在了废墟底下,他的父亲凭着坚定的信念,徒手坚持挖掘38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其他被埋的同学.3、课文中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父子)三、并列行进,研读了不起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了不起?快速默读课文,请男生找岀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女同学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边读边作上批注,还可以与别的同学交流你的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找岀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阅读体会,品读重点句,体会了不起.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关键句子找得也很准,正是这些语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老师对其中几个句子感受颇深,让我们一起分享.(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冲体现了父亲在地震中焦急、担心,希望儿子平安的迫切心情.(2)、课文第5到9自然段中有一组对话,其中对父亲的语言刻画, 深深打动了我.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谁愿意帮助我?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好心人来劝,父亲多么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可是,没有,当—长和警察前来劝阻,却依然没有人来帮他.人们为什么不肯帮助这位父亲?(因为这里己经成了一片废墟,他们都认为孩子生还的希望太渺茫了,而且这里还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大爆炸等险情.)父亲觉得呢?(坚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所以谁劝他也不肯离开,所以恳求别人的帮助)一想到儿子生死未卜,父亲心都碎了,他简直快要崩溃了!我们应该怎样读这组句子?带着焦急,带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再读这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你就是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走?是什么支撑着你苦苦挖掘?父亲曾对儿子有过什么诺言?四、情感升华,回归主题1、38小时的苦苦挖掘,38小时的耐心等待,这对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磨难之后,才换来这幸福相拥的感人一幕.是什么创造了这奇迹?是承诺,是信任,是爱创造了奇迹!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与宽广.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坚强,也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从容面对挫折和一切灾难•其实,我们每一天都浸润在父母的爱中.父母的爱不是亮闪闪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 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珍惜这份爱,并努力去回报这份爱.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我们虽然没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一样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感受这份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感情?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二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木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木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三学习目标:★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木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木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9自读课文,要求:乩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全班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听写生字.新词.♦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而来谈: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b.当看到教学楼己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己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 齐读.)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岀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 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撐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 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岀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 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