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学与免疫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药对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0年第40卷第9期 总第284期 | 59中药对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李任军1,王海梅1,倪兴维2,李健华1,张富林1,支 锐1,王相金1(1.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清镇 551400;2.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550000)鸡的免疫系统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和原始淋巴结。
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会迁移到胸腺和法氏囊,分别成熟为T 细胞和B 细胞,经血液和淋巴循环分布于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
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T 细胞和B 细胞随即做出反应,经过T 细胞和B 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致敏阶段,发挥T 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的作用。
鸡的肠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下的浆细胞会产生IgA 抗体,它能有效地防止传染因子从表面入侵。
此外,鸡有较高的体温、完整的皮肤屏障以及复杂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它们在防止病原感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治疗动物疾病已有近千年历史,现代中药学研究表明,中药含有皂苷、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随着畜牧业全面实施“禁抗”,寻求更安全、有效、绿色和生态的抗生素替代制剂已成为研究热点。
中药具有天然低毒、疗效明显和绿色生态的特点,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从中药促进家禽免疫器官发育、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增强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9-0059-03摘 要:中药具有天然低毒、疗效明显和绿色生态的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畜牧生产。
近年来,有关中药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围绕中药对鸡免疫器官发育、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黏膜免疫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和副作用小的禽用中药免疫调节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免疫学研究与应用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免疫学研究与应用药物免疫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近年来在中药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药物免疫学的发展为传统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免疫学研究与应用,带领读者了解中药免疫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免疫学的意义药物免疫学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重要领域,它探索了药物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对于中药行业而言,药物免疫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疗效,然而其药效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科学性还存在争议。
药物免疫学的研究能够解析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为中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优化中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二、中药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中药具有天然植物药物的特点,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发挥药效。
中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如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等。
同时,中药也可能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减轻免疫反应,如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自身免疫等。
这种中药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中药免疫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中药免疫学的研究进展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中药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炎作用,并能够抑制巨噬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
川芎中的川芎嗪则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并通过调节血小板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来改善免疫功能。
2. 中药与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药免疫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中药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一些中药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自身免疫反应。
例如,黄芩和白芍等中药可以通过减少免疫反应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症状。
3. 中药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中药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也是中药免疫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兽医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

兽医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外来有害物质和免疫细胞在机体内产生、分布、调控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兽医免疫学则是重点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调控等内容,以探究动物身体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自身免疫、过敏反应等生理现象,为动物健康提供科学支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动物养殖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也需要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因此,兽医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兽医免疫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践。
一、兽医免疫学的研究现状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系统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分泌物质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分别担任着免疫系统中不同的角色,协同作用,从而保护机体不受侵害。
2.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调控不同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等。
大多数免疫细胞的生存周期较短,需经历多次分裂增殖,从而产生足够的免疫细胞源。
同时,免疫系统还需要经过复杂的调控,才能够保持机体的稳态平衡。
3.免疫反应的机制和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反应方式。
在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摆脱侵害。
同时,免疫反应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等。
二、兽医免疫学的应用实践1.疫苗研发和应用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兽医免疫学为动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动物病原体和免疫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效安全的动物疫苗,如H5N1禽流感疫苗等,大大减轻了动物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
2.免疫诊断和治疗免疫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兽医免疫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免疫诊断技术包括ELISA、PCR和免疫印迹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和免疫反应。
同时,免疫治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重组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治疗等,能够有效地控制动物身体内的疾病发展。
中药对畜禽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观 准确 地评 价中 药 对 动 物 免 疫 器 官 的 影 响 ! 现在越 来 越倾 向于 利用免 疫器 官脏 器指 数 这一 指 标来 评 价 畜 禽免 疫功 能的状 况 ( 脏器 指数 是 用动 物 免疫 器 官 " 如 脾脏 * 胸 腺* 法 氏囊 等 # 的 重量 除 以对 应 动物 体 重 而 求得 ( 用 淫羊 藿 * 补骨脂或何首乌粗提物添加在 粤 黄雏 鸡的 饲料 中 ! 结果 发 现 ! 8 种 中 药均 能 使 鸡 的 脾 脏指 * 法 氏囊 指 增大 ! 而对 胸腺 指 的影 响不
8 , 等+ 用黄芪* 白 术* 防风等; 味中药组成的 复方制
剂! 对 正常小 鼠 和 免 疫抑 制 小 鼠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吞 噬 率 均有 显著 的提 高 ! 尤其 是 对 环 磷 酸 胺 所 致 免 疫 抑 制 小鼠 作用 显著 ! 而 且此 方 还 能 提 高 正 常 小 鼠 和 免 疫 抑制 小 鼠 外 周 血 中 性 粒 细 胞 的 吞 噬 率 和 吞 噬 指
巨 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 ! #中药对单核&
单核 巨噬 细 胞 系 统 能 非 特 异 性 地 吞 噬 侵 入 畜 & 禽 体内 的病 原体 和 有 害 异 物 ! 而且能将抗原递呈给 从 而 参 与 机 体 的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G* ^ 淋 巴 细 胞! 研 究表 明 ! 许 多 中 药 及复 方 制 剂 均 能 不 同 程 度 的 促 进 正常 机体 或 免 疫 抑 制 机 体 的 单 核 巨噬细胞的吞 & 噬 能力 ! 从而 提高 机体 的免 疫力 ( 如 党 参多 糖 * 黄芪 多 糖* 当归多 糖 能 显 著提 高 小 鼠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吞 噬 功 能! 对抗环 磷 酰 胺 引 起 的 巨 噬 细 胞 功 能 下降 ( 一 些 复方 中药 也能 增 强 巨 噬 细 胞 的 吞 噬 功 能 ! 魏彦明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最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动物疫病呈现复杂化和高发性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动物疫病发生常常以混合感染为主,动物疫病典型症状病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给动物疫病防治带来了很大难度。
同时由于饲养户饲养不科学,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导致多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很多常规西药对动物疫病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中兽医学不断在动物饲养领域成功应用,中草药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动物疫病临床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中药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1.1中药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1.1.1中药在畜禽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菌性疫病,这些疫病对畜禽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威胁。
常见的畜禽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上述几种疾病常常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感染发生,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给饲养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传统治疗这前细菌性疾病,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多种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呈现下降趋势,致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加。
而最近几年,中药在治疗畜禽细菌性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治疗鸡沙门氏菌病时,可以选择使用雄黄,藿香、滑石、白头翁、马齿苋、黄柏、马尾莲、诃子等中成药,按照科学配伍,共研为末后,混合在饲料中供鸡群采食,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1.1.2中药在家畜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通过多年的应用探究发现,中药在治疗家畜细菌性疾病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药在治疗仔猪腹泻、犊牛腹泻、羔羊腹泻、猪牛羊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方面发挥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西药治疗来说,其具有抗菌消炎,不会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长,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好的优点。
例如使用蒲公英40g、金银花60g、连翘30g、大黄15g、王不留行15g、通草15g、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0g、决明子10g等中药可以很好的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
中草药促进畜禽免疫功能的研宄进展

晰; 法氏囊皱襞较宽且发达, 且无退化现象。 廖玉 英嘲 等选用 7 种中药添加到银香雏鸡 日粮 中进行
饲养试验 , 结果显示 : 脾脏和法氏囊试验组均高 于各对照组。 而且差异显著。程相朝[ 4 1 等报道 了 E粮中添加人参、 t 黄芪 、 党参 , 结果实验组 肉仔鸡 脾脏 、 胸腺重量和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杨铁虹的
研究表 明, 给正常小 鼠皮下注射 当归多糖 , 可使 脾脏重量和长度明显增加 , 组织切片观察脾小体 幼稚细胞增多。可见 , 许多中草药对正常或免疫 机能低下的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2 对 细胞 免疫 的促 进 作用
H 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 I
4 对 细 胞 因子 的作用
2 1 年 第 6期( 01 总第 13期 ) 6
中兽 匿露糸志
中苹 药促 进 畜禽 免疫功能自 研 宄进展 勺
车 清明 . 新 刘根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武威黄羊镇 7 3 0 ) 3 0 6
中 图分 类号 :8 37 文献 标识 码 : ¥5 . 5 B
文 章编 号 :0 3 8 5 (0 10 — 0 8 O 10 — 6 52 1)6 0 4 一 2
的T 一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著 ; 胡 宇莉等[ q 研究 了不同剂型穿心莲对 肉鸡细胞免疫 的影响 , 结果表明穿心莲对 肉鸡淋 巴细胞活性及
加; 中药鸡痢散诱生干扰素明显 , 复方 比单方 且
更佳 ; 四君子汤能够调节 I一 m N L 6 R A的表达 , 减
少 I一 水平 , L6 降低其对组织的损伤 。
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 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 噬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其他中草药和复方如 人参 、 灵芝 、 冬虫夏草 、 银耳 、 当归 、 大蒜 、 小柴胡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李双亮,崔保安,张红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摘要:许多中药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中药以其独特药理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兽医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笔者就近年来中药药理学作用研究与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相结合作一简要概述,对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兽医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S85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1-0094-03中国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使用中药防治疾病的悠久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兽医临床中用于防治疾病前景极为广阔。
1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1.1 治疗细菌性疾病 ¹中药在禽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刘富来等(2004)应用石榴皮、黄芩、苦参中药水煎液针对禽大肠杆菌进行试验,并组成2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禽大肠杆菌的病鸭进行了治疗及预防保护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冯翠兰(2005)用2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同时测定感染病鸭口服中草药制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对药物作用机理作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肠炎康1号0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肠炎康2号0高收稿日期:2008-05-22作者简介:李双亮(1984-),男,河南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及抗病毒中药药物研究。
通信作者:崔保安(1948-),博士生导师。
E -mail:baoancu i@h 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草药制剂在促进病鸭康复的过程中影响了体内自由基的活动。
中草药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

疫等 的免疫抗体 水平低 、保护 率不高的现象仍然 存在 ,免疫抑制性疾病 除直接 造成与其他传染病
1 中草 药 免疫 增 强 剂 的作 用机 理
免疫 增强剂 是一类 通过非特 异性途径提 高机 相 同的危害 ,更严重 的是 受感 染动物 的免疫功 能 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反应 的物质 ,有利于增强机体 受 到损害 ,结果 导致机 体抵抗 力下降而易受其他
择,在 正常调节范围 内, 以双 向调节为主 。中草 猪 的生长性能及 免疫功 能均有 不 同程度 的增强作 药免疫增强剂具有活性刺激 、营养、调节及抗病 用 ,免疫 口蹄疫 灭活 苗后 2 7d抗体 水平 显 著高 于对照组 ,腹 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料重 比较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指各种致病 因素 , 就是说 , 机体抗病能力 ( 正气 ) 旺盛 , 纵有 各种致病 因素 ( 邪气 ) 在 , 能被祛除 或消灭而 免生 疾病 , 存 也 或患病后 易康 复和痊愈 。反之 , 如机体 “ 正气 ” 衰弱 , 邪气” “ 则易乘虚侵人而致病 , 即所谓 “ 邪之所腠 , 其气必虚 … ‘ 百病生 于气也” 古人强调 内因的致病作用是符合辨证法 的, 也符合现 代免疫学 的理论 。 “ 正气 ” 旺盛 即可免外邪入侵 , 又可免 内在 阴阳失调而产生 的病理变化 , 即机体免疫机能正常 , 即可免患
2 中兽 医药 学的 免疫理 论
人和家畜生疫病的因素很多 。古人在复杂的诸多因素 中,
1 古代兽 医对免 疫学 的贡 献
免疫 是 由 于病 原 微 生 物 感 染 而 发 生 的 ,免 疫这 个 生 物 功
抓住主要的起 决定 作用的因素 。 《 内经 》 , 真气从之 , 目 “ 精神
内守 , 病安从来 。” 里所 说的 “ 这 真气”就是机体抵 抗病 邪的 “ 正气”。 内经 》中有句概括性 的名 句, “ 《 即 正气 内存 , 邪不可 干。 元亨疗马集 》 “ ”《 的 八证论”中有 “E “ 之说 。 j ”、 邪” 可以
疫血清的制剂 , 对家畜传染病进行预 防。这些 方法在现在来看 并不先进 ,但是符合现代免疫学关于人工 自动免疫和被动免 疫的理论 ,不但对保护家畜健康和发展畜牧业 生产 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 而且在免疫史上也作 出了宝贵的贡献 。
方面 ,对 于机理性 的问题很少探讨 。辨证施治常缺少 实验指 标, 中兽医的医疗水平难 以做到在发掘的基础加 以提高 , 必须 走 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的路线 。因此 , 深人 开展免疫学与中兽 医 药学关系的研究是必要的 , 也是现代急需的工作 。
治”的 “ 治未病” 原则 。除平时加强家畜 的饲料管理和注意使 役 外 , 根据地理 、 还 气候 、 季节 、 以及畜体 的体质状 况 , 采用放 “ 六脉血”和灌服 “ 四季药 ”的方 法 , 以更好 地适虚外 界条件 的变化 , 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
古人发现 了家畜传 染病 流行与病畜尸体污染的关系 ,并开始
运用符合现代兽 医学提 出的隔离 、 封锁 、 毁尸等无 害化疫病处 理的有效 措施 。至于 “ 其气 尚能相染也 , 在人 们列 ” 病原体 尚 未证实或不详 的情 况下 , 此种假测是可 以理解的 , 明已认识 说 到疫病的发生是肉眼不可见 的物质一 “ 气” 疫 引起的。这种细
集体内在阴阳平衡 。 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断进行着 “ 阴消 “ 防重于
棚 长, 消 阴长 ” 过 程 , 阳 的 以保 持 机 体 阴 阳 相对 平衡 。 有 在 阴 只 阳 相对 平 衡 的条 件下 ,一 切组 织 器 官 的 生 理 活 动 才 能 正 常进
我国古代 劳动人 民还总 结 了符合 现代 兽 医学
理 解 , 正 气 ”为抗 病 能 力 , 一定 意 义 上包 括 免 疫 力 , 邪 ” “ 在 “
能在机体内才能产生 ,而由此免疫学 从古 至今 逐步发展 为现 代科 学和前缘科学 。我 国古代 劳动人 民在从事畜牧业生 产以 及 与家畜疾病作斗争 的长期 实践 中 ,认识到 家畜某些传染性 疾病及其与免疫 的关系 ,并开始运用现代免疫学相类似 的方 法预 防能防御外邪 的正气称 为 “ 卫气 ”, 类似 现在 免疫
学 中 的 “ 传 染 免 疫 ”。 “ 气 ”的生 成 , 源 于 “ 抗 卫 据 肾”, 于 脉 行
外, 敷于全身 , 内而脏 腑 , 而皮肤腠理 。可见 “ 外 卫气 ” 了确 起 保 皮肤 黏膜 的外屏 障作用 ,且对机 体 内的脏器组织也具有保 护功 能。若 “ 卫气 ” 与外邪斗争剧烈 , 机体可发现一 系列病理 现象 , “ 即 卫气 之所 在 , 与病邪相合 则病作 。” 若病 邪过盛 , 不 能抗御 , 谓之 “ 逆其 气” 病; “ 则 若 卫气 ” 强盛 , 能抗 御病 邪 , 渭
/
回 研 究 与 综 述
中 兽 医 药 学 与 免 疫 学 关 系 的 研 究 进 展
陈 明禄 汤 芬 (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畜牧局 460 ) 7 10
中兽 医药学 的治病机理与免疫功 能有着 密切关 系 ,我 国
中 兽 医 中 草药 的研 究 工 作 还 多 集 中在 经 验 总 结 和 验 方 的验 证
致 的观 察 和描 述 ,为 当时 控 制疫 病 的传 播 起 了非 常 积极 的 作 用 。这 种 肉 眼不 可 见 的物 质 , 只是 在 显 微 镜 和光 学 仪 器 出 现之 后 , 能被 证 实 为 病 原 微生 物 。 方
之“ 从其 气” 则病愈或不病 。 .
“ 气 ”中还 有 “ 气 ”, 元 气 ”的 作用 相 当 与 免 疫 相 对 正 元 “ 稳 定性 。包 括 “ 阴 … ‘ 阳”之 气 , 源 于 “ ”, 整 着 整 个 元 元 发 肾 调
古人称传染病 为 “ 疫疠 ”、 瘟 疫”、 疫病 ”、 五疫”等。 “ “ “ 《 元亨疗马集 》日, 都 中战马 , “ 遍染 病……避瘟避瘴 , 不可不
御也。”《 三农记 》 卷八 中日 , 人疫传人 , “ 畜疫传畜 , 染其形似
者。豕疫可传牛 , 牛疫可传豕 , 当知避焉 。” 这就说 明古人不但
认识 到家 畜疫病 的传染性及其某些临床症状大 体相 同 ,甚至 早 已发现为现代研究者所证实的人畜共患 以及各种家畜共患
传染病的特性 。《 农书 ・ 医治之宜 》 , 已死之 肉, 日 “ 经过土埋 , 其气 尚能相染色 , 欲病之不相染 , 勿令与不病者相近 。” 显然 ,
传染病 , 也可免生传染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