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合集下载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和肺功能变化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和肺功能变化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和肺功能变化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指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的感染和炎症,病理特点包括呼吸道的病变和肺组织的炎症。

本文将探讨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肺功能变化。

一、病理特点1. 支气管病变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支气管病变。

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黏液分泌增多。

炎症会扩散至支气管的壁层,引起炎性渗出、脓肿形成和纤维化反应。

这些病变导致支气管腔狭窄,呼吸道阻力增加,影响气体的通畅流动。

2. 肺泡炎症支气管肺炎的另一个病理特点是肺泡炎症。

由于病原体感染,肺泡壁受损,导致肺泡内炎性渗出液体的积聚。

这些炎性渗出液体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

肺泡炎症导致了肺泡腔内的炎症渗出和肺泡壁的充血,影响气体的交换和呼吸功能。

3. 肺实质受损在支气管肺炎的发展过程中,病原体感染导致肺实质受损。

受损的肺实质区域包括被炎症渗出物充填或破坏的组织区域。

这些病变区域呈现为实变或浸润性阴影,影响了正常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

肺实质受损导致气体交换的障碍,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氧合不良。

二、肺功能变化1. 气体交换受限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导致肺泡炎症和肺实质受损,从而影响气体交换。

炎性渗出物积聚在肺泡内,阻碍了气体的扩散。

肺实质受损导致肺容积减少,减少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这些因素造成了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受限,导致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2. 通气功能下降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使呼吸道狭窄,呼吸道阻力增加。

这种阻力增加导致患者呼吸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维持通气功能。

肺泡炎症和肺实质受损也进一步削弱了肺的弹性,导致肺顺应性下降。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患者的通气功能下降,表现为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

3. 肺顺应性下降支气管肺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使肺的弹性下降。

这种肺顺应性下降意味着肺的伸展性减弱,使得肺容积的变化范围变小。

患者需要更大的力量来进行吸气和呼气,呼吸变得较为困难。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依据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依据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依据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病变局限于支气管和肺泡,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它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重点介绍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依据。

一、病理学特征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学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病变部位、病理变化和组织学表现。

1. 病变部位:支气管肺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支气管和肺泡。

感染通常首先从支气管开始,通过支气管蔓延至肺泡和肺泡间质。

炎症可影响一侧肺叶,也可涉及到双侧肺叶。

病变的分布呈斑片状,随着病情发展,感染区域逐渐增多,可波及整个肺叶。

2. 病理变化:在支气管肺炎的早期阶段,炎症主要位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周围。

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血管内渗出液和炎症细胞浸润。

肺泡壁肿胀,肺泡腔内堆积渗出物,并可能形成脓肿。

随着疾病的发展,肺泡壁间质的炎症进一步加重,可出现支气管周围炎症和间质性肺炎。

3. 组织学表现:病理组织学上,支气管肺炎表现为肺组织的炎症和病变。

镜下观察可见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出和肺泡壁破坏等。

病理变化呈现多样化,包括肺泡腔内渗出的炎症细胞和凝胶样物质,肺泡上皮细胞的肿胀和剥离,以及肺泡壁和间质的充血和水肿。

二、诊断依据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医学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测。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依据: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痰常为黏稠的脓性或黄绿色,并带有恶臭味。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胸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

2. 医学影像学:胸部X线检查是支气管肺炎的常规检测手段之一。

影像学表现包括局限性肺实质浸润、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炎症和脓肿形成。

胸部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确定病灶的位置和范围。

3. 病原学检测:从患者痰样或血液中分离病原体是确诊支气管肺炎的重要手段。

该检测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病毒PCR和真菌培养等方法进行。

病理学 肺炎

病理学 肺炎

病理学肺炎肺炎概述肺炎是指发生在肺组织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分类按解剖学: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按病原学: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支原性、寄生虫性按病变性质: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干酪性、肉芽肿性一、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球菌引起,以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急骤起病,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同时伴有肺实变体征和白细胞数量增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当机体在诱因的作用下抵抗力降低,细菌易于侵入肺泡并繁殖,病变引起的浆液性渗出物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肺组织的变态反应。

细菌及炎性渗出物沿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迅速向周围肺组织蔓延,从而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大叶,带菌渗出物经肺叶支气管播散,可引起数个肺大叶的病变。

_射线检查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_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_4周后才完全消散。

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关系1充血水肿期 2红色肝样变期 3灰色肝样变期 4溶解消散期各时期的镜下观结局及并发症1感染性休克常见于早期的重症大叶性肺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和微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

2肺脓肿及脓胸患者免疫力低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混合感染,易并发脓肿,病变若蔓延到胸膜则引起脓胸。

3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见于严重感染时因细菌侵入血流继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致。

4肺肉质变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褐色肉样组织。

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由其释放的蛋白质酶不足以及时溶解、清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

肺炎病的病理特征及危害

肺炎病的病理特征及危害

肺炎病的病理特征及危害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病理特征和危害。

本文将对肺炎病的病理特征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1. 病原体感染:肺炎病的病理特征之一就是肺组织受到病原体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不同的病原体感染肺部时,其病理改变也有所不同。

2. 肺部炎症:肺炎病的另一个病理特征就是肺部炎症的出现。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出现炎症表现,如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

3. 肺泡损伤:病理上,肺炎病还表现为肺泡损伤。

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都会导致肺泡结构的破坏,使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

严重的肺泡损伤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4. 肺炎并发症:除了上述病理特征外,肺炎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例如,肺炎可能导致胸膜炎、肺脓肿、肺栓塞等,并发症可能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二、危害1. 呼吸功能受限:肺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呼吸功能受限。

肺部炎症和肺泡损伤影响了肺部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严重的肺炎可能使患者需要依靠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

2. 免疫系统失调:肺炎病也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的失调。

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增加了其他感染的风险。

严重的肺炎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

3. 传染性强:肺炎病的传染性较强,特别是病毒性肺炎更容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原体从患者的呼吸道排出后,容易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人。

这也是肺炎病具有较高传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生活质量下降:肺炎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患者需要经历疾病期间的不适,且在恢复期间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

由于肺炎病的危害,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休息和康复,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总结起来,肺炎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病原体感染、肺部炎症、肺泡损伤和并发症等。

而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呼吸功能受限、免疫系统失调、传染性强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

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

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

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肺炎病是指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其病理学特点涉及到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相应的形态学表现。

本文将详细讨论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一、炎症反应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首先体现在炎症反应方面。

在病原体入侵肺部后,肺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将迅速启动炎症反应以对抗病原体。

这一过程涉及到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细胞因子释放等多种生理变化。

血管扩张增加了血流量,增强了免疫细胞的聚集和活性;而血管渗透性的增加则导致了炎症渗出物的形成,包括血浆和炎性细胞。

二、组织病理学变化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还表现在组织病理学变化方面。

一般来说,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病主要影响肺泡和间质。

在早期病变中,肺泡壁上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开始增多,同时病原体也大量滞留于肺泡腔内。

这些变化将导致肺泡的功能受损,气体交换受限。

随着炎症的进展,肺泡内的渗出物逐渐增多,形成病理性渗出物,其中包括纤维蛋白栓塞和炎性细胞。

纤维蛋白栓塞会进一步阻塞肺泡,导致肺泡坏死和瘢痕形成。

同时,炎性细胞的大量积聚也会对肺组织造成破坏,并加重炎症反应。

三、形态学表现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还可以通过形态学表现来展示。

炎症反应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导致了肺组织的典型形态学改变,这些改变可以通过病理切片来观察和分析。

在肺炎病的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肺泡的充血和水肿,病原体的存在和肺泡腔中的病理性渗出物。

此外,还可以见到肺泡壁的增厚和纤维化,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

这些形态学改变是肺炎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临床意义对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的了解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炎症反应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可以推测出病原体的种类和侵犯的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此外,对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的了解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形态学改变的特点,可以决定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措施,如抗菌药物、抗炎药物和支持治疗等。

综上所述,肺炎病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形态学表现。

肺炎的病理是什么

肺炎的病理是什么

肺炎的病理是什么
撰写人:山西太原解放军264医院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肺炎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
链球菌,其中以Ⅲ型致病力最强。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
性球菌,有荚膜,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
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及
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
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肺炎。

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

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肺炎患肺炎的原因可能是:接触到一些厉害的病菌或病毒身体抵抗力弱,如长期吸烟。

上呼吸道感染时,没有正确处理。

例如是没有正确地看医生、没有正确地看服药,又或者是滥用止咳药止咳以至痰和菌愈积愈多(Sputum retention)。

以上是对肺炎病理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叶性肺炎: ⼤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整个或多个⼤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降低, (⼆)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般发⽣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充⾎⽔肿期,肺泡腔内有⼤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量细菌。

(2)红⾊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病变肺叶颜⾊较红,质实如肝。

此期患者可有铁锈⾊痰。

(3)灰⾊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

(4)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某些⼤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酶不⾜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芽组织予以机化。

⾁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症或脓毒败⾎症 5、感染性休克 ⼆、⼩叶性肺炎: ⼩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

因其病变以⽀⽓管为中⼼故⼜称⽀⽓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杆菌、绿脓杆菌和⼤肠杆菌等。

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衰竭、昏迷、⿇醉、⼿术后等,使机体抵抗⼒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

(⼆)病理变化: 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

病理学课件 肺炎

病理学课件     肺炎

大叶性肺炎(肉质变)
(2)化脓性胸膜炎及脓胸 (3)肺脓肿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概 念:
病变起始部为:细支气管 病变性质:急性化脓性炎症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等 好发人群:小儿、年老体弱者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 诱 因:条件致病菌,多为混合感染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
镜下观察: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
肺泡腔:
大量纤维素 大量中性粒细胞 少量红细胞 不能检测出致病菌
临床病理联系:
相同:叩诊、听诊与X线与红肝期相同 不同:1.铁锈色痰减少或停止
2.呼吸困难减轻
(4)溶解消散期:1周后
肉眼:实变的肺组织质地变软,病灶
消失,渐近黄色,挤压切面可
一、细菌性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 纤维素渗出为主要病变特征的肺组织 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病变:起始于肺泡
累及
肺段或整个大叶
炎症性质:急性纤维蛋白性炎症
临 床:
急性恶寒、高热、咳嗽,咳铁绣色痰、 胸痛、呼吸困难,有肺实变体征和外周血 中性白细胞. 病程5-10d,一般体温骤退,较快痊愈 好发人群: 青壮年 好发季节: 冬春季
缺氧,而致呼吸困难。
发热:炎症的全身反应。 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 X线:不规则斑片状阴影。
并发症:
(1)呼吸衰竭 (2)心 衰
(3)脓毒败血症
(4)肺脓肿及脓胸 (5)支气管扩张
二、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
病因: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 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鼻病毒等。 病理变化: 肉眼:肺组织充血,水肿,体积轻度增大。 镜下: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血管充 血,水肿,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 润,透明膜形成,病毒包涵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理论指导: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
(二)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

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

(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

(4)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

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

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

(二)病理变化:
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

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

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

(三)并发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

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四)临床病理联系: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音。

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

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

三、间质性肺炎:发生于肺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

(一)病因:病毒、支原体感染。

(二)病变特点:
大体:肺组织呈暗灰色,无明显实变。

镜下: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肺泡内无明显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