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七年级下册政治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悄悄变化的我

第一框 悄悄变化的我
认新知·自主预习
第一目 悦纳生理变化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_身__体__发__育__的重要时期。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身体_外__形__的变化; (2)内部_器__官__的完善; (3)性机能的_成__熟__。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③这是我们成长过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所以可以置之不理
④我们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调控各种矛盾心理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进入初中后,小刚对父母的意见有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又希望父母 能够对自己有更多的关心与呵护。这种矛盾心理让他感到很烦恼。你可以 告诉他( B ) A.不要着急,青春期烦恼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 B.积极面对,采取恰当的方法调适好自己的矛盾心理 C.毫无保留地向朋友倾诉,是很好的方式 D.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少与外界交流
7.为什么要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1)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_契__机__; (2)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8.如何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 (1)参加_集__体__活__动__,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通过_求__助__他__人__,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通过培养_兴__趣__爱__好__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学习_自__我__调__节__,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基础练·必备知识
1.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在 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C ) A.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B.我们要学会磨砺坚强意志,积极战胜挫折 C.我们要积极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D.这是青春期常见的现象,不必理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生字表组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生字表组词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生字表第1课《观潮》潮 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据 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堤 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阔 kuò(广阔、宽阔、高谈阔论)笼 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罩 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盼 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滚 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顿 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逐 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渐 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犹 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崩 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震 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余 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第2课《走月亮》淘 táo(淘洗、淘米、淘气)牵 qiān(牵挂、牵制、魂牵梦绕)鹅é(鹅掌、鹅蛋、鹅毛)卵 luǎn(鸟卵、鸡卵、孵卵)坑 kēng(坑洼、水坑、泥坑)洼 wā(水洼、山洼、坑坑洼洼)填 tián(填写、填平、义愤填膺)庄 zhuāng(庄稼、庄重、庄严)稼 jià(庄稼、稼穑、庄稼汉)俗 sú(俗语、俗气、庸俗)跃 yuè(跃进、飞跃、龙腾虎跃)葡 pú(葡萄、葡糖、葡萄酒)萄 táo(葡萄、葡萄干、葡萄架)稻 dào(水稻、旱稻、稻米)熟 shú(成熟、熟睡、熟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我会读1.易读错的字盐官镇 yán 屹立yì昂首áng鼎沸 dǐng fèi 横贯 guàn 霎时 shà鹅卵石é luǎn 风俗 sú跳跃 yuè稻穗suì归巢 cháo 霸占 bà zhàn半明半昧 mèi2.多音字我会写1.重点词语奇观农历据说大堤宽阔笼罩顿时逐渐犹如余波依旧柔和河床新鲜修补庄稼风俗甜香葡萄满意水稻成熟招待传说人山人海齐头并进山崩地裂灰白色鹅卵石2.形近字组词词语积累1.近义词宽阔——开阔笼罩——包围逐渐——渐渐柔和——温和纳凉——乘凉静寂——安静奇妙——美妙梦幻——虚幻2.反义词宽阔——狭窄屹立——倒塌昂首——俯首明亮——黑暗新鲜——陈旧静寂——喧闹模糊——清晰梦幻——真实背诵1.背诵《观潮》第3~4自然段。
新版七年级艺术 美术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第1节: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教学设计课题情感表达单元第一单元第1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探究,掌握通过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革命精神的敬畏与尊重,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美术作品中的构图,题材,色彩,笔触等多种方式去表现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思维很活跃,具备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同学们渴望了解更多美好的事物与广阔的天地,摄影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展现他们的个性,在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的同时,拓展其思维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艺术表现】:能够通过视频的欣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作品创作之中,感受作品创作的乐趣!【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何利用作品表达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作品分析和作品创作!【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和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并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对相应的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并从中得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去传承,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重点能够掌握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讲义 新人教版

程 规范 •对国家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
权力
运行 •对国家权力而言,法定职责必须为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第二框
◇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宪法宣誓呢?
2017年7月3日 上午,中国最 高人民法院举 行首批367名员 额法官宪法宣 誓活动。最高 人民法院院长、 中国首席大法 官周强领誓。
题型示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是因为宪法() ①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规定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③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④宪法确认 公民的一切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宪法的正确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法,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①②③符合题意;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不是一切权利,④说法错误, 排除。故选A。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
•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人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 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
国 家
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的
宪法 原则
••担宪青当法少起规年国定就家广 要主泛 树人的 立应主公尽人民的翁基责意本任识权。,利积及极其参实与现的国保家障政措治施生活, •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保
障
国家 •人权的基本内涵,人权入宪,成为我国宪法原则
书
尊重 •我国的人权观,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鸦片战争》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中英贸易情况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
1720年 181 600千克 1800年 10 422 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年
出超即贸易顺差,在对外贸易中,商品出口总 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入超即贸易逆差,在对外贸 易中商品进口总额高于商品出口总额。贸易顺差的 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亚病夫”
鸦片是一种毒品, 吸食鸦片容易上瘾
吸鸦片
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 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 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 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 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 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 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 肉体。
岸的是( A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
鸦片战争( A )
A.揭开了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国社会的矛盾 C.使国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 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
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
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2.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 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人教版七上历史 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问: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1课《荷塘月色》课件

探求线索: 明线、暗线
求宁静
小径
不
宁 静
家
得 宁 静
小径
出宁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 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 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 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 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 带上门出去。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2、第2段有何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 “幽僻”的路,“蓊蓊郁郁 Nhomakorabea的树,“淡
淡”的月光,即简洁的概括了荷塘周围的 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淡淡的哀愁。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
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 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 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 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 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 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 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忆一忆:
• 1.古诗词中描写荷叶荷花 的诗句
•2.古诗词中描写月的诗 句
写“荷花”的诗句
•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 安郡中偶题》)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小池》)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拓展
写“月”的诗句
拟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 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袅娜写荷花的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欲放。这两个 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的娇美姿态和神情的,现在用来 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活力和感情。这是拟人的写法, 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的祖国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处和不利。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使同学们思考自己对祖国母亲了解有多少。
二、进行新课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教师: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通过寻找自己的家乡位置理解住过的疆域有多大。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
4.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祖国的各个邻国,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
(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我国的人口有多少1.通过数字调查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状况。
2.结合人口密度图,进一步了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三、总结升华教师:本课我们主要了解“祖国的疆域有多大”和“我国的人口有多少”,通过这节课,我们对祖国母亲多了一份了解,同学们通过学习,有什么感触和观点,大家一起来分享!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教学目标:1.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2.通过欣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3.使学生自觉产生保护我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自觉保护文物和爱护景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奇异瑰丽。
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你肯定会流连忘返。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给自己印象比较深的自然景观?学生回答:略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大家没有去过的美丽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精梳理·通时空观念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金版微点拨]【知识拓展】课文中“距今……年”的计算方法圣经记载耶稣诞生的那年是公元元年,所以西历把这一年作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此前为公元前,此后为公元,公元前后之间没有零年。
例如,计算公元前1年距公元1年多少年?公式为:1+1-1=1年。
因为没有“0”年,所以减去“1”。
而计算公元2018年距2019多少年?公式为:2019-2018=1年。
因为没有经历公元前后的变化,因此无需减1。
【思考探究1】中国境内的这些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金版点拨:可从为中华文明奠基,证明中华文明土生土长、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特征形成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的传说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
三皇时代较早,□01神话色彩浓重。
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居于五帝之首的是□02黄帝,他联合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03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的传说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史称“□04万邦”时代。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05推举和他对舜的□06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07禅让”。
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
3.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082070年。
(2)建立者:□09禹。
(3)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10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4)国家形成:□11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
地方,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12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13间接统治。
(5)史料来源:①考古资料:河南偃师发现的□14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②文献资料: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尚书》《诗经》《史记·夏本纪》中。
缺陷: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三、商朝和西周1.商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011600年。
(2)建立的标志:商部落首领□02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3)首都:多次迁移后,定都于□03殷。
商朝又称殷朝。
(4)政治统治: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地方,国家管理结构是□04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05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06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5)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6)文化遗存【思考探究2】(课本P5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金版点拨:作者与夏朝相距久远,又缺乏确切的文献记载和其他可信的史料;作者所处时代以及立场、目的不同;夏朝社会处于转型期,形势复杂。
【历史视角】正确看待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主观性强,不可直接作为实证史料;但它多源于历史事实,故可通过甄别,取其有价值的成分。
【思考探究3】何为“国家”?金版点拨: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其特征有:(1)国家按地域划分来统治居民;(2)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关;(3)国家向居民征收税赋。
【名词解释】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有利于解决继承纠纷,凝聚宗族。
【思考探究4】民本观念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西周民本观念产生的意义是什么?金版点拨:可以约束专制权力,顺应民意以稳定秩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研重难·籍史料实证主题一中华文明起源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二[教你读史]史料一是历史地图,首先阅读标题和图例,其次,重点观察图中内容,遗址遍布中国各地,但黄河、长江流域比较密集。
史料二从文化遗址看,涉及中国东南西北各地,从考古发现看,都有磨制工具,有陶器等,但各地又有所不同。
[问题探究](1)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金版参考:特点:分布广泛,中原地区较集中。
(2)根据史料二中的考古发现,推断这些文化遗存属于哪一历史阶段?并说出理由。
金版参考:按生产力分,应属于新石器时代。
理由:各地出土都有陶器,说明原始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从饲养猪、牛、羊可知过定居生活;从图片可看出是磨制石器。
按社会组织分,应属于氏族公社时期。
理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已进入氏族社会。
(3)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有人说“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此你怎么看?金版参考:特点:多元一体。
看法1:正确。
从史料一看,中原地区古人类文化遗存较丰富,从黄帝的传说看,炎黄是华夏的始祖。
看法2:不正确。
从史料一看,除中原地区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文化遗存;从史料二看,全国各地的文化遗存各具特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
看法3:有道理,但不准确。
(结合看法1、2回答)[史论总结]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文明时期,黄河流域确实起过重要的作用,并常常居于主导地位。
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发展着。
(2)各氏族文化区,虽然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
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奠定基础。
(3)各区域的文化大多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同时有家畜饲养、采集和渔猎经济。
石器、骨器和陶器制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随葬品多寡表现出贫富的差异等。
(4)中华文明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
主题二西周分封制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二《大盂鼎》载:“受(授)民受(授)疆土”。
三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教你读史]史料一为历史地图。
读此图时应注意分封的对象及其可分为几类,不同的分封对象的方向、诸侯国的分布区域及不同区域的密度。
史料二指出了分封的内容。
史料三主要涉及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诸侯与诸侯的关系及分封制的一些影响。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三则史料可以看出分封制有何特点。
金版参考:①分封对象主要有王室成员、先代贵族后代和功臣,以王族成员最多。
②诸侯分布区域广泛,北有燕国,南到长江流域的吴、楚。
③周王主要分封土地和人民。
周王与诸侯间有权利与义务关系,分封制使纵向和横向联系都加强。
[史论总结]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主要有王室成员、功臣和先代贵族后代,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特点:诸侯国分布广泛,北至燕地、南及长江流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
(4)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5)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6)分封制下,诸侯国君在本国内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主题三中国早期国家特征一1959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文献记载夏王朝的中心区域)。
考古发掘收获颇丰,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建筑群(都邑与建筑上的王权表征)、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华夏青铜文明之肇始)……。
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夏王朝是否存在一直争议不断。
二《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
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三《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记载了周康王视察东方诸国时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宜侯为答谢并称扬康王的美意,作了这件祭奠先父的青铜器。
[教你读史]史料一强调的是考古材料丰富,但对夏朝是否存在一直争议不断。
史料二中既有后世对殷商的文献记载,又有当时甲骨文的记载。
史料三强调青铜铭文的史料价值。
[问题探究](1)国内外学者为何对夏王朝是否存在争议不断?金版参考:夏代缺乏当朝的文字记载;有关夏朝的文献记载多是西周以后甚至东周秦汉时期史学家追记补述,并且存在传抄错误、篡改的现象。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金版参考: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甲骨卜辞真实地记录了商王的重要活动,反映了商朝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一手材料。
③甲骨文可与后世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丰富了后人对商朝历史的认知。
(3)史料三说明西周推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根据三则史料,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金版参考: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史论总结]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6)农业经济为主,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
(7)青铜文化发达。
本课小结史苑窥斑西周的社会形态及其经济特点西周为宗法封建制社会。
宗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周代的分封不仅是政治关系的确立,也是经济关系的确立。
西周宗法封建制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土地,在周代经过层层分封以后,虽然表面上属于各级贵族所有,但实际上属于贵族所在的宗族所有。
各级贵族对于本宗族的土地虽然有无可置疑的首要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但却非贵族私有,或者说并非完全的贵族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