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中风
中风

中风

【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1.2特点;1.3分类;1.4渊源;1.5西医归属。

2.中风病的病因病机:2.1病因:正气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内伤积损(积损正虚;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2.2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2.3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2.4病性:本虚标实,上实下虚。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内伤积损

素体阴亏血虚──阳盛火旺,风火易炽

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复因将息失宜,致使阴虚阳亢,气血上逆,上蒙神窍,突发本病。

(二)劳欲过度

烦劳过度──耗气伤阴,易使阳气暴张,引动风阳上旋,气血上逆,壅阻清窍

纵欲过度,房劳不节──引动心火,汲伤肾水,水不制火,则阳亢风动。

(三)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

嗜食辛香炙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生热,热极生风──风火痰热内盛,饮酒过度窜犯络脉,上阻清窍

(四)情志所伤

平素忧郁恼怒,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肝阳暴亢,引动心火,气血上冲于

脑,神窍闭阻,遂致卒倒无知。

长期烦劳过度,精神紧张──虚火内燔,阴精暗耗,日久导致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素体阳盛,复遇怫郁──阳亢化风,以致突然发病

(五)外感时邪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尤其在气候突变之际,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

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不遂

二、病机

(一)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精明”“元神”均指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而言,因此可认为神明为心脑所主。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因肝肾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上亢,复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时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二)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

发病之初,邪气鴟张,风阳痰火炽盛,气血上菀,故以标实为主;如病情剧变,在病邪的猛烈攻击下,正气急速溃败,可以正虚为主,甚则出现正气虚脱。而后期因正气未复而邪气独留,可后遗难症。

(三)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入脏腑。

因阴虚阳亢,风火痰瘀相互为患,一遇诱因激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逆乱,则致卒中。

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

1、若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见中经络之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伴神志障碍。

2、若风阳痰火蒙蔽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见中脏腑重证,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腑者,因肝阳暴亢或瘀热腑实,风痰上扰,见不遂,神志欠清,大便不通。

中脏者,风阳痰火内闭神窍,脑络瘀阻,则见昏仆,不省人事,肢体拘急等闭证。

(四)中脏腑因邪正虚实的不同,有闭脱之分,且可发生由闭转脱的演变。

因于痰火瘀热者,为阳闭。

闭证

因于痰浊瘀阻者为阴闭。

脱证──风阳痰火炽盛,进一步耗灼阴精,阴虚及阳,阴竭阳亡,阴阳离绝,则出现脱证,表现为口开目合,手撒肢冷,气息微弱等虚脱症候。

(五)恢复期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而后遗经络形证。

中脏腑者病情危重,但经积极抢救治疗,往往可使病人脱离危险,神志渐趋清醒,但因肝肾阴虚,气血亏损未复,风、火、痰、瘀之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仍留有半身不遂,口歪或不语等后遗症,一般恢复较慢。

【问诊要点】

中风一证主要涉及急性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西医疾病。

一、起病时间:

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

二、诱发因素:

劳累、便秘、饮食不当、情绪因素?

三、主症特点:

1、起病情况:静息状态?活动中?

2、神志昏迷的程度,持续时间:昏迷?嗜睡?

3、半身不遂的部位,程度。

4、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角流涎的特征。

5、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或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则晕厥,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6、既往发作情况。

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

是否有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等症。

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

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

六、刻下症状:

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

2、中医辨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辨证。

中经络: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至半身不遂。

风邪——平素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兼见恶寒。

肝风——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

中脏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

闭,肢体强痉。

阳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肢体软瘫。

后遗证——中风经救治,神志清醒后,多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

3、十问。

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中风与西医急性脑血管病相近,临床可作脑脊液、眼底及CT、磁共振(MRI)等检查。【类证鉴别】

(一)与口僻鉴别:

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口僻之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二)与厥证鉴别: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

(三)与痉证鉴别: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但痉证患者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

症状。

(四)与痿证鉴别: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五)与痫证鉴别:

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或留有轻度头昏、乏力等证,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

一,中风的辨证论治:

中风的辨证要点重在辨中经络与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辨阳闭与阴闭;辨病期:急性期(2星期内,中脏腑1个月),恢复期(2周或1月-半年)、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辨病势顺逆;结合临床辅助检查:脑脊液、眼底、CT、MRI。

二,治疗要点:

中风的治疗应分清阶段,兼顾标本;并正确使用通下之法。病中脏腑,急当救逆;病中经络,分症论治。

三,分证论治:

1,中经络:

⑴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或有肌肤不仁,手足麻

木,甚则半身不遂,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祛风化痰,养血通络。方药:大秦艽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骞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干,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甚光,脉细数。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2,中脏腑:

(1)痰热内闭清窍:起病骤急,神昏,鼻鼾痰鸣,半身不遂,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频繁抽搐,舌质绛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方药:先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并用羚羊角汤。

(2)痰湿蒙塞心神:素体阳虚,痰湿内蕴,发病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方药:急用苏合香丸,并用涤痰汤煎服。

(3)元气败脱,神明散乱:突然神昏,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方药:参附汤合参脉散。后遗症的相关证治及方药: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阳还五汤;肝阳上亢,脉络瘀阻——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解语丹;肝阳上亢,痰邪阻络——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肾虚精亏——地黄饮子;

口眼喎斜:——牵正散

【相关经典条文】

一、《金匮要略》: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二、《杂病源流犀烛》:

“人至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有中风之病”。

三、《景岳全书》:

“经病者,病连肢体;脏病者,败在神气”。

四、《医经溯洄集?中风辨》:

“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

[中风病案]

傅××,女,63岁。一年前,因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突发头晕痛,口唇向右歪斜,左侧半身不遂。西医确诊为“脑梗塞”。经治疗,现遗留左侧上下肢疼痛,

左手麻木肿胀,口唇歪斜,言语迟涩。胃纳尚可,二便调。舌苔白腻,脉沉细缓。

1.明确诊断:

1.1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1.2诊断理由:患者因情绪激动,突发左侧半身不遂,口僻,无神志变化。现遗留左侧肢体麻木疼痛,言语迟涩。拟诊为“中风,中经络。”

2.中医辩证分析:

2.1病因病机辩证:

此案由怒气伤肝而发中风。现遗留左侧上下肢疼痛,左手麻木肿胀。《内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患者花甲之年,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中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症见“左侧肢体疼痛,左手麻木肿胀”,而“言语迟涩,口唇歪斜,舌苔白腻”为风邪夹痰所致。风痰阻于络道则口唇歪斜,风痰上阻,经络失和,故言语迟涩。四诊合参,患者证属“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证。”

2.2虚实标本辩证:

本案“中风”正由于正气虚弱,气血亏少,加之情志过极,内伤积损而致。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其本,以血瘀脉痹,风痰阻络为标。气血亏少,脉络空虚,风邪夹痰横窜经络而为中风,中经络。

2.3辩病期、后遗症:

本案患者发病至今已一年,现遗留肢体疼痛,麻木肿胀,言语迟涩。属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少,血不荣筋而见肢体不利,风痰阻窍,则言语迟涩。

3.立法治则:益气养血,去瘀通络,除痰利窍。

4.尚需做哪些相关检查:为明确脑血管意外的性质及恢复情况,需复查头颅CT、MRI等。

5.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如下:

生黄芪30g 当归9g 赤芍9g 地龙9g

川芎3g 红花6g 桃仁9g 桑寄生15g

桑枝15g 川断15g 牛膝15g 茯苓15g

制半夏15g 大枣9g 甘草6g

6.煎服方法:上药同煎,取药汁200ml,每日二次,饭后温服。

随证加减:酌情加予全蝎、桑枝、川牛膝、川断等增强通经活络,补益肝肾之功。加予郁金、石菖蒲、远志祛痰利窍。加予陈皮、制半夏、茯苓、胆南星以理气燥湿而祛风痰,治疗手足麻木。加予薏苡仁、泽泻、防己等淡渗利湿,缓解患肢肿胀。

7.饮食起居调摄:少盐低脂,饮食清淡。戒烟忌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重视中风先兆,做好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防止中风复发及各类并发症的产生。

8.变为他证:中风失治误治,会使病情由中风,中经络向中脏腑转化。导致闭证、脱证的出现。多次中风,病程迁延,终因脑髓受损,而成为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二、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先兆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其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常见的症状包括: 1.头痛、头晕。脑出血时头痛加剧,还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常有呕吐和恶心症状。 2.语言障碍。不能说或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最常见的是语言含混不清。 3.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有可能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也有的时候表现为整体活动障碍。 4.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麻木感等。 5.视物成双或重影、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视物不清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危重。 三、危险因素 预防的重要性: 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xx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与冠心病一起成为目前发病率和死亡原因最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增加,但致残率也随之加大。中风不仅造成病人偏瘫、语言障碍,还可因脑部受损部位的不同导致性功能障碍和性行为异常。除器质性因素外,成为中风病人性生活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偏身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痉挛;运动不协调、动作受限等妨碍性生活的进行。 2、偏身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消失或过敏,即感觉不到触摸或触摸时感到疼痛与不适,影响了性刺激信号的输入。 3、失语。左大脑半球受损造成病人失语,性语言交往能力受损,性感受的交流减少,性兴奋形成一定困难。 4、心理障碍。中风后一段时期内常不能接受偏瘫的现实,易产生抑郁、焦虑而致心理性阳萎。同时由于自理能力的下降加之经常发生的大小便失禁,唯恐其配偶产生厌烦性绪,加重了思想负担。此外,担心性生活会加重病情或使中风复发,从而抑制了性欲和性功能。 其实,中风对病人的性欲影响不大。研究者发现,病人较清醒时,已通过自我刺激生殖器开始表现出对性交的兴趣,以助性功能的恢复。性学家曾对82名平均56.3岁中风后存活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虽然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站立不稳和行走不便等,但仍有性欲者占84.1%,其中至少半数的人仍有正常的勃起能力。但不少人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中风后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千万不能再有其他的奢望,尤其是性生活,那更是健康人的享受,与中风者无缘。然而,性行为是人的本能,在健康条件允许下,人人都有权利实现这种本能,以改善生活的质量和享受人生的乐趣。 一般来说,中风恢复后(中风发生后半年左右)即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性交次数不宜过多,每周或每两周一次。 2、性交时间不宜过长。 3、动作不宜过猛,不宜过度兴奋。 4、不宜在疲劳、饱餐后进行。 5、性交体位应舒适,病人是男性则采取女上位为好。 6、性生活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 1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 的预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1、中风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风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一直被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大疾病,很多医务工作者终其一生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不断的探索。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其根本的措施应重视中风病的预防,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2、中医是怎样认识中风病的 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气候骤变或烦劳过度、忧思或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用药不当、跌仆等。而导致体内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中风。 3、中医提倡的预防就是“治未病”吗 是的,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第一防止得病,第二就是得了病防止加重和复发,这些正好针对了中风病的四个发病特点。 4、中医如何预防的呢 中医预防与现代预防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的。现代学者提出健康四基石: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 5、中医预防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假养生观念或错误的养生观念被大家所认同,能说一下哪些是错误的吗 张悟本出版的养生书籍四个月卖掉100万册。究其原因,是百姓有不少饮食健身误区,被“钻了空子”。 误区一: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不会加重动脉硬化。 实际上,每100克植物油含热量900千卡,是苹果的17倍,圆白菜的40倍。每餐植物油转化成的脂肪,得慢跑一个小时才能消耗掉。否则,堆积脂肪,易患各种慢性病。 误区二:牙疼不是病。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炎本身就是单独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因为牙周炎发病,牙齿松动,咀嚼过程中,细菌和毒素被“囫囵吞枣”,容易造成胆固醇、脂肪等等沉积在血管上。

脑卒中防治知识

脑卒中防治知识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万以上,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卒中约100万人。 2、脑卒中幸存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因素,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2.4%。另外,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包括脑血栓、脑梗塞等。出血性中风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5、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6、患脑卒中后一般都有偏瘫,康复治疗是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该根据病情尽早开始进行。 7、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以干预,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预防的关键在中年,重点是避免发胖,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多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8、已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引发脑卒中。

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趋势,北京地区,因脑卒中所致的死亡已跃居为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中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死亡率位占死因顺位第二位;每年约有150万新发脑血管病病人,而在现存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5%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 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可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症、缺乏体育活动及饮食营养不合理等危险因素造成。由于本病涉及的危险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难以控制,一旦发病累及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呈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健康宣传力度仍然不够;第二、健康教育宣传的针对性不强;第三、虚假宣传、商业炒作鱼目混珠;第四、预防方式不正确,如很多市民知道运动是预防脑血管病简单有效的措施,但是不少人做的是室内无氧运动,反而增加了脑耗氧量,导致脑血管病发作。有的市民运动量过大,不知道运动时应该实时监测心率,一般运动时心率为170减年龄,比如4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即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30次。运动时的呼吸可以加快,但以能正常说话交流为宜。第五、地理环境如酷暑的炎热、严冬的寒冷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或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酷暑时节,由于气温较高,可致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脑血管病发作。隆冬时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管腔狭窄,血液外周阻力增加,也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另外饮食习惯喜欢吃比较咸的菜,食盐射入量过大,导致钠水储留,人体内循环血容量增加,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脑血管病。一般正常人每日每天应射入食盐为6克,即冰激凌勺的两勺为宜。 脑血管病需要长期有效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首先要从排除危险因素开始。预防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搞突击;另外,脑血管病的预防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防治,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用一些商业厂家推销的药品和保健品,以及仪器用品。百姓患者应该掌握健康的四大基石,即 合理膳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立足国情,合理膳食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三”:指每日3至4份高蛋白食品;“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五百克蔬菜及水果。每天要适量喝红葡萄酒、绿茶,必须吃些黄色蔬菜、绿色蔬菜、燕麦粉或燕麦片以及黑木耳。 适量运动快速走步是很好的保健方法。每天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40分钟的快走运动。按照没有其他合并症糖尿病人降血糖锻炼的要求,建议走路时,以每分钟走120步快步走为宜。 戒烟限酒吸烟百害无一利,应该广泛宣传戒烟,禁止酗酒。 心理平衡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做到顺境时要助人为乐、逆境中要自得其乐、平日里要知足常乐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1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与冠心病一起成为目前发病率和死亡原因最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增加,但致残率也随之加大。中风不仅造成病人偏瘫、语言障碍,还可因脑部受损部位的不同导 致性功能障碍和性行为异常。除器质性因素外,成为中风病人性生活障碍的原 1、偏身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痉挛;运动不协调、动作受限等妨碍性生活的进行。 2 、偏身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消失或过敏,即感觉不到触摸或触摸 3 、失语。左大脑半球受损造成病人失语,性语言交往能力受损,性感受 4、心理障碍。中风后一段时期内常不能接受偏瘫的现实,易产生抑郁、焦虑而致心理性阳萎。同时由于自理能力的下降加之经常发生的大小便失禁,唯恐其配偶产生厌烦性绪,加重了思想负担。此外,担心性生活会加重病情或使中风复发,从而抑制了性欲和性功能。 其实,中风对病人的性欲影响不大。研究者发现,病人较清醒时,已通过自我刺激生殖器开始表现出对性交的兴趣,以助性功能的恢复。性学家曾对82名平均56.3岁中风后存活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虽然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站立不稳和行走不便等,但仍有性欲者占84.1%,其中至少半数的人仍有正常的勃起能力。但不少人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中风后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千万不能再有其他的奢望,尤其是性生活,那更是健康人的享受,与中风者无缘。然而,性行为是人的本能,在健康条件允许下,人人都有权利实现这种本能,以改善生活的质量和享受人生的乐趣。 一般来说,中风恢复后(中风发生后半年左右)即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 1 、性交次数不宜过多,每周或每两周一次。 2、 3、 4、 5、 6、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 “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风证 1. 起病 a. 48小时达到高峰(2分); b. 24小时达到高峰(6分); c. 病情数变(6分); d. 发病即达高峰(8分)。 2. 肢体 a. 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 b. 肢体抽动(5分); c. 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 3. 舌体 a. 舌体颤抖(5分); b. 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 目珠 a. 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b. 正常(0)。 5. 脉弦

a. 是(3分); b. 否(0分)。 6. 头晕头痛 a. 头晕或头痛如掣(1分); b. 头晕目眩(2分)。 二、火热证 1. 舌质 a. 舌红(5分); b. 舌红绛(6分)。 2. 舌苔 a. 薄黄(2分); b. 黄厚(3分); c. 干燥(4分); d. 灰黑干燥(5分)。 3. 大便 a. 便干便难(2分); b. 便干三日未解(3分); c. 便干三日未解以上(5分)。 4. 神情 a. 心烦易怒(2分); b. 躁扰不宁(3分); c. 神昏谵语(4分)。

5. 面目呼吸气味 a. 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 b. 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6. 发热 a. 有(3分) b. 无(0分)。 7. 脉象 a. 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8. 口中感觉 a. 口苦咽干(1分); b. 渴喜冷饮(2分)。 9. 尿短赤 a. 有(1分); b. 无(0分)。 三、痰证 1. 痰 a. 口多粘涎(2分); b. 咯痰或呕吐痰涎(4分); c. 痰多而粘(6分); d. 鼻鼾痰鸣(8分)。 2. 舌苔 a. 腻或水滑(6分);

脑中风后的注意事项及家庭护理

脑中风后的注意事项及家庭护理 脑卒中老百姓俗称为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死于脑卒中者150万人,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存活的中风患者约有60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水平,给其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造成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因此脑中风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得了中风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将简要论述一下。一、其一是对本次脑梗塞所遗留功能障碍的处理,如果遗留有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这些问题吃药是没有用的,要去做康复治疗,在医院时要做,出院后要在社区做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改善功能障碍;二、预防下一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 家庭养护 过度紧张的工作、沉重的生活压力、无规律的生活起居、天气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中风的因素。预防中风,就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一旦罹患脑中风,日常的饮食、起居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饮食调养 医学专家的长期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经常选择性地食用一些含钙、钾、镁、维生素E、鞣酸的食物,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饮食原则] 1 .饮食注意“三低、二不、一多”,即饮食要低脂、低盐、低糖,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高血压的产生与过量食盐摄入有关,而高血压又是中风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盐量以满足生理需要为标准,一般成年人每天不超过6 克即可。 2 . 适当食用豆类和菌藻类食物。豆类及其制品含蛋白质较多,有降胆固醇的作用。菌类食品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藻类内含的一些物质有抵制红细胞凝集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3 .根据研究,每天多补充400毫克的钙,大约只是一两颗钙片,或两杯牛奶的量,就能够降低中风发生的机会。 4 .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且最好生吃,以避免破坏维生素。 5 . 发生褥疮的病人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特别是维生素C 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的补充。 [有益的食物] 1. 富含镁的食物有小米、豆类、干辣椒、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苹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其中,紫菜含镁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称预防中风的上乘佳品。 2. 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粮、豆类、蔬菜等均富含钾,经常食用这些食物自然可以预防中风。 3. 常饮绿茶可以预防中风。 [应避免的食物] 1. 避免含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牛、羊、猪肉,无鳞鱼,奶油,煎炸食物和快餐食品。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和茶;少吃糖、加工精制的食品、白面粉产品;勿食甘草植物;少饮用软饮料。 3. 限制维生素K 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苜蓿、西兰花、蛋黄、动物肝脏、菠菜及深绿色蔬菜。 运动锻炼 脑中风是发病率高且后遗症率高的疾病。脑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后遗症残留率和后遗症程度;中风发病后,可通过被动运动来预防或减轻脑体痉挛及后遗症的发生。患者家属或医生为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可预防患者关节活动挛缩,还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待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主动训练。 [主动训练]

最新脑卒中分类及诊断

中风(Stroke)也叫脑卒中。 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 1、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具体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急性脑缺血性中风发作24-48小时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2、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CT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临床上根据患者意识清醒与否、是否昏迷、偏瘫程度等将出血性中风分为三级。 检查方法 常见检查项目 颅脑MRI检查、颅脑CT检查、脑血管造影、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2015下半年度医疗人员三基知识考试成绩汇总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科室医疗人员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医疗工作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年度制定的工作计划,对科室医疗人员临床三基三严、

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的理论考试,现将上半年医疗人员考试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医疗人员情况 本科室医生共7人,本考核应考本科室医生共7人,。 二、考核内容及形式 1、本次考试出题采用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 2、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题型。 三、考试情况分析 1、应考核医生人员7人,实考7人,80分以上7人,合格率为100%。 2、题型结构情况分析:本次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选、填空及问答。 四、存在问题 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考场观察评价,人员学习态度认真,答题严谨。同时仍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本科室医生人员数量少,年底病房病人较多,病房任务重,经常加点加班,忽略了学习;或有时休息不足,没有充分时间学习。

预防中风的常用药物

预防中风的常用药物 1、肠溶阿司匹林片:本世纪用量最大的药物,现已被誉为是防止中风与心脏病发作的”大功臣”。每日一次,每次一片(25毫克)。有溃疡病与其他出血问题的人要慎用。 2、维生素B6:对人类长寿和健康极为有益。研究表明,当维生素B6达到一定血浓度时,可与血小板表面蛋白质、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等凝血物质结合,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液凝固,延长凝血时间,使血栓不易形成。每日一次,每次一片(10毫克)。 3、维生素E:研究证明,维生素E是一种强大的、较为理想的抗氧化剂。它在体内能捕捉损坏生物膜的氧自由基,阻止脂褐质生成,故而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以及预防心脏病变。每日一次,每次一丸(100毫克)。 4、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血中脂类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过程。每日一次,每次一片(100毫克)。 以上四种药物,医院及医药商店均有出售。因是预防性用药,剂虽较小,故可长期坚持服用。 老人为何夜尿多 不少老年人都有一个感觉:每天夜里要上几趟厕所,来回一折腾,觉也别想睡好了。为什么老年人夜尿会增多呢? 我们知道,正常成人每天夜里排尿最多2次,很多人夜里不排尿,这都是正常的。正常人在夜里的排尿量通常不超过300~400毫升,

仅相当于全天总尿量的1/3或1/4。如果夜间排尿量超过300~400毫升,就叫做夜尿多。 夜尿多是不是病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人夜尿多是因为得了病,有些人夜尿多还不能算病。但不管怎么说,老年人夜尿多常常是肾功能减退的一个信号。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尿的产生谈起。大家知道,我们喝的水,通过胃肠的吸收进入血管,融人血液,再通过血液流动,把它运到肾脏。肾脏里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做肾小球,它的作用就像一个过滤器,能把血液里大部分的水都滤出来。肾小球下面连着一个弯弯曲曲的小管,叫肾小管。滤出来的水流过肾小管时,又能把其中一部分有用的成分和水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只剩下少部分没用的成分和水分,通过输尿管流进膀胱,暂时贮存,这就是尿液。 人人都有两个肾脏,每个肾脏里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有100万个。它们的活动程度反映了肾功能的情况。 人到30或40岁的时候,肾脏就开始走向衰老,肾小球和肾小管相继发生退行性改变,数量开始减少,穿过肾脏的血管也开始硬化,肾脏萎缩,肾功能开始减退。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肾小管的退化尤为明显。此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把肾小球滤出的水再吸收

中风病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疾病分期标准 ①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③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①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①发病急骤。 ②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③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④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⑤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⑥CT应作为首选检查。 ⑦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3.脑出血 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④多有高血压病史。 ⑤CT应作为首选检查。 ⑥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4.脑梗塞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中风先兆的防治

中风先兆的防治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中风先兆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中风,是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以突然昏到,不省人事,或者偏瘫,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中医所说风的特点,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中医古代文献概称为中风,而提示患者可能或将患中风的一系列症状称为中风先兆。中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呈上升趋势。据估计,美国每年有73万人发生中风,其中约16万人因此而死亡,病死率高达20%。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为诸病之首。中风严重损害人脑功能,约有2/3的患者在中风后留下病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麻木、情感异常、吞咽困难、痴呆等症状。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活动量减少、吸烟、过度饮酒和快餐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加重中风的日益流行和年轻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2020年发生中风的患者将增加一倍。而积极有效地治疗中风先兆,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发生中风,另一部分人发病年龄延后,从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也减轻了社会、政府和家庭的负担。因此,防止中风的发生,治疗中风先兆尤为重要。中风先兆是提示人可能或将患中风的一系列症状,以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舌强、耳聋耳鸣、脉涩或弦细等为主证。在中风先兆的治疗及预防方面,中医药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现介绍如下。

1临床表现 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中有不少记载,金代朱丹溪提出:“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明代张三锡提出:“中风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时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之内必有暴病。”明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一书中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因个体差异和所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同。根据先贤经验及笔者临床经验总结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如下:眩晕眼花,耳聋耳鸣,眼睑、人中或鼻梁颤动,语言不利,舌强,项强,意识一过性丧失,健忘,睡卧流涎,或头痛头胀,头皮麻木,也有自觉头皮如虫钻蚁爬之感者;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多见大指、次指,也可见于其他指(趾)及整个肢体,四肢不定处痉挛,肌肉掣动,握物无力或困难,行走气短,步态不稳,自觉头重脚轻,忽有腿软如履棉花感,行动方向不能自控等。舌淡紫苔薄白,或舌红苔黄腻,或见舌体活动不灵活,脉涩,或寸盛尺弱,或弦细。主证: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舌强,耳聋耳鸣,脉涩或弦细。 2临床诊断 成人有四个主证中的三个,兼见上述症状一个或多个,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述症状,即可诊断为中风先兆。 3辨证施治 中风先兆的病机不外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肝火、肝风、痰湿、气逆几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本,以痰阻血瘀为标,在一定条件

中风:鉴别诊断[1]

中风:鉴别诊断 学习成果 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 ?知道中风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 ?懂得中风的常见鉴别诊断 ?能够辨识中风的鉴别诊断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 ?知道怎样治疗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 "中风是一种常见内科问题。您需要立即开展治疗以将患者长期残残或死亡的风险降至最低。存在其它可能表现出与中风相似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医生能够辨识这些疾病很重要,因为它们的治疗和预后与中风不同。" 临床经验 ?中风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脑部成像,以便在溶栓治疗前排除出血可能 ?在计算机断层(CT) 扫描中,大脑中动脉中的血栓可能被误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必须检查患者的血糖 ?多发性硬化应始终由专科医生诊断 1.您在急诊科接诊一名 33 岁的女性,最近几天她出现逐渐加重的右侧乏力和唤词困难。四年前她 出现过眩晕发作,但是无其它既往病史,且从不吸烟。最近一次血液检查显示,她的总胆固醇水平为 4.0 mmol/l。 您应该做什么? a.开始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中风 b.将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 c.将患者转诊给神经外科病房 1. a.开始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中风 此例患者不太可能患有中风,因为症状是逐渐发生的,并且她不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中 风症状通常在几秒或几分钟内迅速出现,而多发性硬化或脑肿瘤症状倾向于在数天或数 周内逐渐出现。不需要开始中风二级预防。 b.将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 患者症状的时间过程提示为多发性硬化诊断。您应该将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由他们 确定或推翻该诊断。多发性硬化诊断的基础为发现两个或多个在空间和时间上独立的特 征性神经系统事件。国家指南指出,仅专家可以进行多发性硬化诊断。1 下图显示了患者的脑部 MRI T2 加权扫描图像。

中风病预防与治疗

一、对脑梗塞认识 主要指脑血管的阻塞引起肢体活动障碍如偏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说话不流利,头晕、头痛,智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甚至痴呆等。 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少,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二、脑梗塞治疗 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CT/MR的普遍应用,脑梗塞的诊断并不困难。早期治疗可血管内治疗,如血管内取栓,溶栓,放支架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营养、代谢剂。 三、脑梗塞康复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四、脑梗塞预防 (一)认识中风病先兆 中风突发前的14大前兆信号 临床实践证明,抢救脑中风的最佳时间是3小时之内。中风突然发生,若仔细观察,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那么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辨识中风的症兆呢? 1.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 2.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4.让病人笑一下或是吐一下舌头,观察病人的嘴巴和舌头,看看是否有口角歪斜,伸舌向左或右偏。因为有些中风患者都会有嘴歪或是伸舌歪斜的症状。 5.让病人说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连贯,若出现口齿不清或失语等情况就要引起注意。还可以让病人喝口水,观察是否有呛水出现,因为通常情况下,部分中风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反射障碍。

6.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7.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8.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9.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10.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11.可以让患者举起双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状况,就要引起警觉。即使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又名TIA),患者出现单侧肢体乏力、麻木,24小时内又恢复知觉,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也是中风的一种症兆。 12.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13.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1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这是由于大脑缺氧所导致的。 一旦发现患者有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家属都要警惕脑中风的危险,应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杨医生提醒广大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平时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寒冷时不宜早起锻炼身体,不宜吹寒风。 (二)、控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 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下列6种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小中风应特别注意:

怎样预防中风

怎样预防中风? “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特征。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它的本质是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引起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中风有时也叫“脑卒中”,这两者基本是一回事。 中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者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俗称“偏瘫”。 中风的先兆征象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1、光晕2、头痛3、肢体麻木4、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5、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6、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7、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8、出现嗜睡状态9、突然出观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发黑,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10、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鸣11、一侧或某—肢体不由自主抽动12、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 “三高病人”中风的可能性较高: 1、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危险因素,80%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 2、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同时伴有脑动脉硬化。 3、糖尿病:约有10%—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 4、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的基础。 怎样预防中风? l、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防治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 2、控制并减少短暂脑缺血发作,是预防中风另一关键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给予系统治疗,以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当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异常时,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病等。 食物预防中风 (—)饮茶预防中风 茶叶含有400余种化学成分。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弹性和微血管壁的渗透能力,故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从茶叶中提取出的茶色素,对防治老年人动脉硬化相当有效,口服有效率达80%以上;茶叶中的茶素还能刺激神经,兴奋精神,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 虽然,饮茶对中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若饮之不当,也会产生危害。因此,要注意合理饮茶。在饮茶时要注意:不要在饭后马上饮茶;饮茶宜淡,不宜浓;特别是便秘和溃疡患者,更不要饮浓茶;不要喝隔夜茶;不用茶水送服药物;不用高温沸水泡茶。

中风预防方法

中风预防方法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突发急性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头痛、意识障碍以至偏瘫、失语等症状。此病多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发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快,是直接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严重疾病。 中风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的某一血管发生阻塞,造成脑缺血;出血性中风通常称为脑溢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了脑组织而发生的脑功能障碍。 怎样预防中风? 中风预防方法1、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 中风预防方法2、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每年体检1次,发现上述疾病要积极治疗。 中风预防方法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情绪紧张。 中风预防方法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使大脑得到锻炼,防止脑动脉硬化的提前到来。 中风预防方法5、防止便秘,尽量避免做猛烈的动作,如弯腰、低头、抬举重物等,防止脑部血压突然增高而出现脑血管意外。 中风预防方法6、当出现手脚发麻、头痛、烦躁、视物模糊、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即是中风的前兆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明确诊

断,早期治疗。 哪些人容易患中风? 1、中老年人:由于人体的逐渐衰老,血管壁的退行性改变,尤其是患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 2、高血压病患者:中风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病率占70%左右。 3、冠心病患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4-5倍。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使冠状动脉、脑动脉、主动脉等重要血管发生硬化性改变,因而易发生中风。 5、高血脂患者:高血脂可发生脑动脉硬化,是发生中风的主要因素。 6、家族遗传:直系亲属上一代患有中风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发病率的2-3倍。 7、a型行为的人:性格急躁、固执、好冲动、情绪波动大的a型行为的人,比b型行为的发病率高3倍。 8、喜好吃咸食的人。 9、有烟酒嗜好,并且量较大的人。 10、高血压伴有严重的便秘者。 中风 中老年人大部分患有高血压病,降压药已成为生活中之必备。但要知道,降压不当可以引起中风。 高血压的病人,因脑血管硬化、变窄,本身就造成血液供应不足。降压时,如果用药量过大,使脑血管内的血流突然变慢,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概述(定义、病因、流行病学、分类、预防)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er diseas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其分类和发病形式多种多样,熟悉和掌握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至关重要。 一、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方案是临床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标准,长期以来根据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①按病程发展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②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将我国脑血管病进行了如下分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2.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①动脉瘤破裂;②血管畸形;③颅内异常血管网症;④其他;⑤原因未明。 (2)脑出血:①高血压性脑出血;②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出血;③继发于梗死的出血;④肿瘤性出血;⑤血液病源性出血;⑥淀粉样脑血管病出血;⑦动脉炎性出血;⑧药物性出血; ⑨其他;⑩原因未明。 (3)脑梗死: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②脑栓塞;③腔隙性梗死;④出血性梗死; ⑤无症状性梗死;⑥其他;⑦原因未明。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脑血管性痴呆。 5.高血压脑病。 6.颅内动脉瘤①囊性动脉瘤;②动脉硬化性动脉瘤;③感染性动脉瘤;④外伤性动脉瘤; ⑤其他。 7.颅内血管畸形①脑动静脉畸形;②海绵状血管瘤;③静脉血管畸形;④毛细血管扩张症;⑤脑-面血管瘤病;⑥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⑦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⑧其他。 8.脑动脉炎①感染性动脉炎;②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③系统性红斑狼疮;④结节性多动脉炎;⑤颞动脉炎;⑥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⑦其他。 9.其他动脉疾病①脑动脉盗血综合征;②颅内异常血管网症;③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④淀粉样血管病;⑤夹层动脉瘤;⑥其他。 10.颅内静脉病、静脉窦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①海绵窦血栓形成;②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③侧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④直窦血栓形成;⑤其他。 11.颅外段静脉疾病①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②颈动脉扭曲;③颈动脉、椎动脉动脉瘤;④其他。 二、脑血管病的病因

偏瘫概述

偏瘫概述 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临床征候群,又称脑血管意外(CVA)。 由于临床对本病诊断,抢救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使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国内<30%),伴随着急性期死亡率下降人群中的总患病率和致残率则大大上升。 在中风(Stroke)的急性期后(通常指2~3周内)约2/3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如认知和知觉功能障碍(congnitive disorders)交流和言语功能障碍(Communi cation disorder),心理或情感障碍等,***常见的还是运动的(常伴随感觉的)功能障碍—偏瘫。 迄今为止,无论是生物还是医学的研究,都没有证据证明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具有再生能力,然而无论是实验动物还是临床医学现象,都会发现脑卒中后丧失的脑功能(如运动功能),可以有某种程度的恢复,这说明在大脑损伤的恢复过程中,存在着不同于再生的其它恢复机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大量应用性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医学在脑卒中的现代评价和治疗方向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继B.bobath和S.Brunstrom等创立的偏瘫治疗的神经生理学的临床试验中,这些方法有效性及可靠性得到了肯定的证明,有关理论的研究也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承认。 现在有关功能重组和促通技术的理论已经成为现代偏瘫康复医疗的指导思想,并且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今天,早期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在发达国家已经厉为临床工作的常规。 然而我国有关偏瘫康复与现代医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国内多以肌力量的增加(上肢的拉力,下肢直腿抬高的力量)作为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评价依据,而现代康复则认为用肌力来评价是十分不可靠的,应以运动质量(肢体运动模式)和日常活动力(ADL)做为偏瘫时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因此国内训练出现的肌力训练不主,增加上肢的拉力、握力;早期架着患者“行走”以图增加下肢的肌力,这样患者会出现偏瘫步态“行走”等误用综合征,妨碍患者实用功能的恢复。 一、心理和情感障碍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概述(定义、病因、流行病学、分类、预防)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er diseas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血管病变或 血流障碍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其分类和发病形式多种多样,熟悉和掌握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至关重要。 一、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方案是临床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标准,长期以来根据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病程发展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将我国脑血管病进行了如下分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2(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颅内异常血管网症;?其他;?原 因未明。 (2)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出血;?继发于梗死的出血;?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源性出血;?淀粉样脑血管病出血;?动脉炎性出血;?药物性出血;?其他;?原因未明。 (3)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无症状性梗死;?其他;?原因未明。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脑血管性痴呆。 5(高血压脑病。

6(颅内动脉瘤 ?囊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其他。 7(颅内血管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脑-面血管瘤病;?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其他。 8(脑动脉炎 ?感染性动脉炎;?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颞动脉炎;?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其他。 9(其他动脉疾病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颅内异常血管网症;?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淀粉样血管病;?夹层动脉瘤;?其他。 10(颅内静脉病、静脉窦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海绵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侧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直窦血栓形成;?其他。 11(颅外段静脉疾病 ?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扭曲;?颈动脉、椎动脉动脉瘤;?其他。 二、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是大多数脑血管病发生的基础,主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细小动脉硬化,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小,甚至完全闭塞,或易于破裂。 2(动脉栓塞来自心脏、大动脉或其他器官的不溶于血液中的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造成脑血管阻塞。 3(动脉炎包括感染性如风湿、结核、梅毒、寄生虫等动脉炎,非感染性的结缔组织病性脉管炎、巨细胞动脉炎。 4(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 5(血管损失颅脑损伤、手术等直接损伤。 6(心脏病除瓣膜病变易发生心源性栓子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也可影响脑血液循环,导致脑卒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