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方言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

方言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

方言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作者简介:陈艺彤(1993—),女,湖南郴州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研究方向:投资经济学和语言学。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将汉语方言的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通过测度江苏省方言与官话和上海话的语言距离,发现地理距离、方言偏僻度和苏沪语言距离都会对江苏省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可见,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标签:方言;语言距离;区域经济;江苏1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愈发重要。

语言技能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变体,同样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言学与经济学一直是两个分离的学科。

直到20世纪60年代,Jacob Marschak(1965)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为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

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已扩展到经济变量和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为语言政策提供有效的引导。

之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语言距离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语言将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将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研究,多集中于外语教育及国际汉语教育的问题上,尚未将研究内容扩展到方言与区域经济关系的领域。

影响区域经济变化发展的因素很多,语言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方言在各种经济贸易中可扮演加强交流、降低征信成本以及维系合作的角色。

方言是否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如果方言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它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其内在机理又是如何?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将汉语方言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探讨方言分区与区域经济存在的相关性,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结果。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方言是指在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群体中使用的属于该地区或该群体特有的语言形式。

方言与其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区的语言文化系统。

首先,方言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一个地区的方言系统通常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与该地域的环境、历史、社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中国的各个省份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方言差异,这反映了中国的地理辽阔、民族众多以及历史渊源复杂等特点。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工具,更是地方习俗、民间传统等的载体。

其次,方言传承和保护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方言正在逐渐被标准语言所替代。

这种趋势一方面对方言文化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也使很多方言使用者感到自身文化身份的丧失。

因此,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地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方言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方言教育和方言文化的传承。

这对于维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方言也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方言的存在使一个地区有了独特的语言系统和交际方式,从而形成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认同感。

方言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当地人民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在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方言也常常作为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出现。

比如,在中国的民歌、戏曲以及一些地方剧种中,方言被广泛用于演唱和对白,使作品更加地道和贴近地域文化。

最后,方言的存在与地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

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包括地域的民俗风情、历史事件、习俗传统等等。

通过研究方言,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方言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传承地域文化:方言是一种地域语言,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

方言词汇、语音、语调等方面都体现了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沿革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方言文化可以很好地传承地域文化。

2. 增强地域认同感:方言是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方
言文化可以增强当地人的地域认同感。

方言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当人们使用自己的方言时,会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更加强烈。

3. 保护文化多样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文化,这些方言
文化的存在保护了地球上的文化多样性。

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些差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世界,也呈现出人类在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4. 促进社会交流:方言文化可以促进当地人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因为使用相同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同时,方言文化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快地适应当地生活和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中国方言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方言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方言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方言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通过方言,人们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

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交流沟通:虽然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但方言仍然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某些地区,方言甚至成为人们之间沟通的唯一语言。

因此,方言的存在和传承,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

3.经济发展:方言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吸引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些企业也开始利用方言进行品牌推厂和市场营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育髟响:在- -些地区。

学校开始将方言纳入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必惨课程。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

中国方言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文化传承、交流沟通、经济发展等方面,也涉及到教育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方言这一文化遗产。

让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言与经济文化

方言与经济文化

方言与经济文化方言与经济文化原作:龚蕾多样的方言或代表多样的文化,世界最美的语言是中文,而咱们国家方言有很多种,苏州话、温州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闽南话、上海话、陕西话等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缘文化有不同的方言话。

笔者家乡江苏至少有三种方言,太湖吴语方言、南京江淮方言,徐州中原方言。

如谢谢说霞霞,而外婆家乡哈尔滨方言中,连衣裙叫布拉吉,麻溜就是快点儿的意思,双棒儿就是双胞胎。

北京话中常常带儿音,上海话中你侬我侬,阿拉我尼的傻傻分不清。

广东话把雨衣叫雨镂,常常有水字,一旧水就是一百元,荷兰水就是汽水。

四川话的弯酸就是挖苦,老猫就是妻子等等。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据外媒,方言正在逐渐消失,随着普通话普及,说方言已越来越少。

据北京联合大学一份研究,1980年以后出生北京本地居民中,大约49%人宁愿说普通话也不说方言。

联合国的一份材料显示,有近百种中国方言处于濒危状态,其中许多是中国56个得到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的语言。

上海、江苏及其他五个省份也在努力建立数据库,作为教育部的一个研究方言和全国各地文化传统项目的部分内容。

语言作为民族和文化的代表,如会说方言,一下子就能拉近人际交往中心理距离。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与经济文化相互联系。

看到文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一话叫无锡话,无锡籍同胞到澳大利亚工作或生活,同乡成立民间社团,互团互助,同乡推动无锡与墨尔本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有经济学家对方言与经济增长做了研究,北方方言、沿海方言、内陆方言、南方方言等,方言多样性对城市经济增长作用稳健,这些年,人口大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讲普通话人越来越多。

尽管南方和北方有不同方言,但是并不存在质上的差异,多样方言体现了多样地方文化。

从地缘圈子分析,方言一致,在人际交往中可很快拉进心理距离,据人力资源劳动力有关研究,各个城市方言多样性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联系,普通话是人力资本投资结果,咱们从上幼儿园上小学第一天就开始学习普通话,随着科技进步,飞机、动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发展,地理距离不再成为两地的障碍。

方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何评估?

方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何评估?

方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何评估?语言是一个文化的精髓之一,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承载着文化的重要信息。

方言、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而深刻,对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评估方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呢?1.方言、语言和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的存在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总是带有深刻的地域文化背景。

因此,方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地域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广东话就是广东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而广东话里面充满了对广东地域文化的描述和体现,让广东的文化更加生动、可感性。

2.方言、语言和文化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方言、语言和文化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方言所包含的鲜活地域文化元素和特色,使得文学艺术作品更具有地方特色性。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采用了老家话,既把地方文化体现出来,同时也丰富了小说情节内容与形式。

走出本地化的文学艺术,才能够更好地传递当地的文化特点,也更容易在全国范围内有更广泛的传播。

3.方言、语言和文化对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语言是表现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最直接途径,语言中包含的分类、比较、描述和推理等词汇及其使用方法也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

例如,有些语言在表达时间的概念时并没有分明的词汇,人们便会以其他方式去描述时间,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也会受到影响。

方言更加深入地影响着人们在地方文化中的生存方式、信仰和思维方式,例如,闽南人民习惯把“小事”称为“大事”,这个现象反映了闽南人民注重细节并重视和谐的文化生存方式。

4.方言、语言和文化对历史的影响方言、语言和文化也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地域的方言、语言和文化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例如,上海话受到多个历史时期的影响,既包括地域文化特色,也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烙印。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地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特点。

方言的使用和发展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特点。

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和保护。

2. 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方言的使用能够促进地域内人们的紧密联系和感情交流,有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方言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方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益。

同时,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4.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方言的使用能够弘扬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对于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方言角度看地方文化的保留

从方言角度看地方文化的保留

从方言角度看地方文化的保留从方言角度看地方文化的保留方言是一种地域性的语言变体,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地方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然而,通过保留和传承方言,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

首先,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地方人民心灵的寄托。

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地方人民的智慧和独特性。

保留方言就等于保留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地方的风土人情。

其次,方言是地方人民的文化认同。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差异,更代表了地方人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方言是人们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是地方人民对自己地区的认同。

通过保留方言,可以帮助地方人民保持对家乡的感情联系,增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再次,方言是传承地方历史和传统的重要工具。

方言中承载着丰富的地方历史和传统知识。

方言中的词语、成语和口头文化传统等,都是地方人民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和传承方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方历史和传统,使地方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最后,方言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的保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地方文化,更是为了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方言的消失意味着人类语言多样性的减少,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一种损失。

因此,保留方言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贡献。

总之,从方言角度看地方文化的保留,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保留方言,可以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增强地方人民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传承地方历史和传统,以及保护人类语言多样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保留和传承方言,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方言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浅谈方言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广西梧州话和广东粤语为例【摘要】悠悠五千年历史,灿灿古国文化,其意深,其味浓,语言更是如此。

少数民族语言就有几十种,汉语虽有通行于全国的共同语普通话,但各地方言在各自的土地上仍然很活跃。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

方言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当地的人文性格是相互吻合的、相互映衬的。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梧州白话和广东粤语的历史关系,分析两种方言的用语交集和分析当地方言给两地带来的发展,指出方言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影响的原因,提出如何充分利用方言这一历史契机和如何处理好方言对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方言;当地经济文化;影响;建议;1引言据《成都商报》报道,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四川团代表童若春已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翔联合30多位人大代表也联名提出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议案。

在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方言的保护是其中必不可少而又极其重要的内容。

方言是地域文化重要载体,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方言是语言学及历史研究珍贵材料。

方言更具表现力,是普通话取之不尽的营养。

方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重大的作用。

本文对广西梧州话和广东粤语为例,探讨方言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意义。

2方言的历史和分布2.1广西梧州白话和广东粤语的历史关系广东,简称粤,而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所讲的语言,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粤语”了。

追溯到粤语的起源,据一般说法,为宋代时期中原一带居民逃难来到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岭南,与祖居于此的越族人杂居后混合产生出的一种语言。

所以在现代粤语中,明显可见古汉语的痕迹。

如粤人把“没有”讲作“无”,他(她)讲作“佢”,节省讲作“悭”等,这都是古汉语的用法(“悭”本意为吝啬,后引申出节省的意思。

广西的梧州话,与人们所讲的粤语很接近,发音也比较标准。

传统的说法,权威的《辞海》、《辞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当代专家学者的说法,梧州白话与粤语的发源有着渊源的关系,其音、义有着莫大的关联,其两者有着历史的承接并有发扬其优良的语言特色,为语言文化保留着新鲜的文化特产。

2.2说粤语和梧州白话的统计分布粤语在广西西通常俗称为“白話”,平話也經常俗稱為“土白話”。

廣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编撰的《广西大百科全书》称,粤语为广西第一大方言。

“粤语也是唯一一种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方言,也是在广东省占有主流地位的方言,故称广东话,2008年已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

在学术上,广东话不等同于广东方言。

广东话指的是发源于夏朝的汉族语言,也就是粤语。

今天,大概有着接近一亿使用者的粤语。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4个,即南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

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港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境使用粤语。

梧州白话与粤语有着音译义近的联系,有着共同渗透的作用。

2.3两地的地理特征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东径111°,北纬23°5’——25°5’,北回归线在市区南部通过,海拨24米。

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交汇处,与粤西地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是联结大西南及中南地区经粤港澳出海的要道。

可以说,梧州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粤港澳经济进入中西部腹地的桥头堡,是广西的“东大门”。

而处于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交汇处的梧州市,恰好处于能满足包括广西、华南、大西南在内的整个经济区域发展内在要求的最佳位置上。

与广东人文相通的人缘优势, 梧州市地处两广交界地, 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同饮一江水, 由史至今民间、地方政府以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注十分频繁密切, 长期接受广东文化的薰陶。

梧州市城乡人民讲粤语、唱粤曲、食粤菜、习粤俗, 已经粤化, 以致于使梧州获得了“小广州”的美称。

在市区人口中, 往上追溯一至数代,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从广东主要是珠江三角洲搬到梧州定居的,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与广东老家的亲戚、朋友、同学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难得的人缘优势, 不但有利于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广东外迁企业, 而且还有利干这些企业在梧州开展经营活动。

梧州与广东有着如此形式的地理特征,不仅经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两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地的人们的语言沟通和两地方言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梧州白话和粤语对两地文化交流的影响3.1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从外省流入的流动人口有15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8642万人的17.4%。

按10%抽样长表数据测算,在这1506万人中约有1 370万人来广东就业打工。

由于梧州与广东省接壤,交通方便,广大的中、青年人都踏上了广东的打工之路。

而广东是工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大量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填充。

就此而论,这些人力资源对广东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广西梧州,有缓解了人们的就业压力问题,为地方的经济,生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孩子上学,医疗治病等得到部分的经济来源。

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语州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能为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提供范裕的劳动力。

就城市未说目前就业压力较大大批待业青年、企业富余人员甚至部分目费大、中专毕业生, 在等待就业。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破产现象将会不断出现, 夫业二人也需要重新就业。

就农村来讲, 更是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出去。

必须指出语州市劳动力从整体看素质是较高的。

首先, 语州市的基础教育抓得比较好在广西属于先进地区, 劳动力文化索质比较高其次,晤州市农村大多数年青人和相当一部分中年人都曾到广东打工,目前仍有一部分留在广东打工, 一部分人因要成家立业或其他因素, 己返回家乡这些人因曾到广东“留过洋”受过现代工业的洗礼, 如果在悟州设厂、办企业, 重新招其进厂、企业工作, 将会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3.2对两地文化交流的影响3.2.1对语言交流的影响对有关数据的显示,梧州到广东打工的人数以数万计。

到广东的中青年接受着广东文化的洗礼,逐步受到广东当地文化的特色影响。

而每逢节假日,这些打工的中青年回到家乡过年过节与家人团聚,与家人相谈交流,这直接营造了一种粤语文化在梧州部分地区文化的融入,对于一些先进优秀的文化得到了传播。

广东相对梧州人数不少,大部分梧州的中年人虽在外乡依然带着家乡的习俗,带着家乡的特色风气。

这些家乡的习俗,家乡的风气在广东异地就成了一种民族的特色,对当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进一步来说,促进了两地的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而这种交流就建立在两地的语言(方言相近)上。

3.2.2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随着两地的交流与文化的融合,在两地的饮食上,梧州和广东也同样存在在一大特色。

如,广西梧州属粤菜菜系,近年也有桂菜菜系的提出,而且因为饮食文化交流,非常多的广东著名厨师为广西人,而且两广语言、饮食口味接近,所以粤菜在广西境内有非常广的范围。

据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

其中以南宁老友粉、梧州龟苓膏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猪脚粉等为代表。

饮食文化丰富特出。

梧州渗透着广东粤菜的饮食特色,广东饮食同样融合和梧州特色的饮食文化特点。

3.3.3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广东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事业也是比较完善的。

在广大的趋广东打工的家庭,在其工作需要,带上儿子入读广东初等教育学校,让孩子从小接受不同程度不同地方的教育洗礼。

这对孩子无疑是一个学习的良机,不仅仅促进两地儿童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在广东,文化教育比较发达,思想比较开放,形式比较自由,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大影响了这来自不同区域地方孩子的学习。

更甚之的,接受粤文化学习的孩子,对本地的教育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刺激了当地落后教育体制的改革。

3.3.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梧州和广东粤地方,在其方言的沟通与交流下,对其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梧州未开埠前,广西就已有商品经由广东输出同外,但当时种类和规模都较为有限。

1897年梧州商埠开放后,以梧州为中心的近代广西城镇商业市场网络渐次形成,梧州作为广两对广东商品输出的总中心,起着“三江襟带,众水湾还,百粤咽喉,通衢阴达”为“两粤之襟带”的作用,与广东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而到了近代“广西西与国内外市场的经济往来中,广东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广西对外输出的产品绝大多数均需广东市场作为基地传输国内外。

此外,近代梧州等地兴起的装捞业,主要也是服务于广东城镇市场的。

梧州长洲富裕的装捞户约二十户与广东鱼苗商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就地理形式上,与广东山水相连的地缘优势梧州州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曾经是两广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二地处广西东端、与广东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顶角肇庆市辖区紧紧相连。

总而言之, 从地缘上看, 梧州州市不但紧靠广东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且还以整个西江流域以至整个大西南为依托同广东周边其他地区相比较, 具有更大的地缘优势。

自梧州市十一五的发展规划,及经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各种产业体系,是构成与广粤西长期合作的产业与技术基础。

其中梧州市的各类资源与优势,具有布局均匀,潜力很大,合作愿望强烈,发展前景良好等特点,在共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加快两地区域经济的建设,就广西而言是多建通道与经济发达地区直接接轨,使其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实现快速发展的目的;以广东而言是建立可靠的战略后方与市场网络,缓解产业升级换代的压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改变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

加快共建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也是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颇具战略意义的大文章。

这些优越的条件,在语言文化,人文地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对广西梧州白话和粤语方言的一些思考梧州是广西的一个发展窗口之一,是政治、经济、文化重要枢纽。

一直以来, 梧州本土人士讲的都是梧州白话, 这种白话,是广东粤语的支系, 既差异于粤语,又与梧州白话有所联系。

据说, 梧州白话就是通过经商的渠道, 由广东至梧州这样一条线而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