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整理.ppt
(人教版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课件【专题十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3页)

②发生中和反应时,要放出热量。
③中和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考点2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性 近几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 熟石灰 加 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__________ 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硫酸厂的污水 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易错点归纳】 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 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测溶液的酸碱度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不能直接插入
待测液中,测得的pH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或负数。
3.因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误认为可用氢氧化 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皖 考 探 究
类型一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命题角度:以酸碱中和实验为情景考查中和反应实质。
例1 图13-2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示意图。
图13-2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操作如下:
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如图①。 (1)此时烧杯中溶液是____ 红 色。 通过溶液色的溶变,判断溶液中酸 (2)加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碱是否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小明为病愈康复期的奶奶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其中蛋白质含量量丰富的是A.凉拌西红柿B.清蒸鱼C.紫菜汤D.米饭【答案】B【解析】【详解】A.西红柿是蔬菜,富含维生素。
B.鱼是肉类,富含蛋白质。
C.紫菜中碘元素较多,富含无机盐。
D.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
2.化学与环境保护、人体键康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B.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D.蒸煮能完全清除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正确。
B.研发高效低毒农药可以减少水与土壤污染,防治病虫害,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正确。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正确。
D.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很多难以使用蒸煮等方法除去,错误。
故选:D。
3.硬铝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外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B.Al2O3中Al为+2价C.硬铝的强度和硬度比铝的大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铝中氧元素为-2价,所以铝元素为+3价,错误。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6讲】溶液的浓度

①量水时俯视读 数;②量好的水 倒入烧杯时溅出
计算失误
量水时仰视读数
烧杯 内壁 有水
计算失误
【例 1】(2013,吉林 )结合下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5.8 g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量无关,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结论错误;D中降低温度
,溶质的溶解度减小,结论正确。
【例 4】如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回 答下列问题:
(1)t1 ℃时 ,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A___(填 “> ”“< ” 或 “= ”,下同 )B。 (2)将 t 3 ℃时的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 g, 降温至 t1 ℃,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 A_______B。 (3)t2 ℃时 ,100 g 水中溶解 50 g A 刚好饱和,那么 50 g 水中溶解 _______g B 也 刚 好 达 饱 和 , 此 时 溶 液 的 质 量 分 数 是 ___________(精确到 0.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氯化钠、 量筒(10 mL、50 mL)、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 (1)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④溶解 ⑤装瓶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50_g×6%=3_g__,水的质量为: _50_g-3_g=47_g__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用_50__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 里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把上述氯化钠溶液装入贴有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标签 试剂瓶中,盖好瓶塞,放到指定地点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例 2】(2014,安徽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 示。t 1℃时,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 入等量的蒸馏水 ,充分振荡后 ,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 两支试管升温到 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 )。由 t1℃到 t2℃的过程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难度较大。由图中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 ℃时,甲、乙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1 ℃时两种物质均形成了 饱和溶液并且容器底部有固体剩余,将两种物质在t1 ℃时 剩余有未溶解固体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后,盛甲溶液的 试管中的溶质会继续溶解,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盛乙 溶液的试管中的饱和溶液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有乙晶体析出 ,使乙试管中固体增多,固体质量变大。
[答案 ]D 解析:t 1 ℃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A 正确; t1 ℃时甲、乙的溶 解度为 30 g,故 30 g 乙加到 100 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B 正确; t2 ℃时各 100 g 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甲比乙多 ,C 正确; t2 ℃时 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25 g,向 t2 ℃ 75 g 甲的饱 25 和溶液加 100 g 水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14.3%, D 75+ 100 错。故选 D。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过程分析 (1)溶质分子(或离子)_向水中扩散__,这是一个_吸收__热 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_水分子__作用,形成_水合分子__( 或_水合离子 __) , 这是一个_放出 __热量的过程 ,属于化学 变化。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 , 溶液温度 _ 下降 __ , 如 NH4NO3 溶解。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__,如NaCl溶解 。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升高__,如NaOH、 H2SO4溶解。
初中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初中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决胜中考,中考必胜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一、本大题一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1.(20**•安徽)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B.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D.臭氧(3)是一种氧化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A、根据燃烧植物秸秆的危害考虑;B、根据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考虑;C、根据化学做的贡献考虑;D、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燃烧植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碳等固体颗粒。
故A错;B、吸入细颗粒物会造成人体的肺病和气管病的发生,故B错;C、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检测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能解决污染状况,故C正确;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燃烧植物秸秆的危害,吸入细颗粒物会造成人体的肺病和气管病的发生,知道氧化物的特点.2.(20**•安徽)下列几种常见的食物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A.米饭B.苹果C.蛋糕D.大馍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阐发:按照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起原等进行阐发解答即可.解答:解: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苹果中富含有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蛋糕是以面粉、鸡蛋、白糖、油脂等为原料,富含糖类、蛋白质、油脂等,故选XXX.D、大馍中富含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应选B.内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决胜中考,中考必胜3.(20**•安徽)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A.+5B.+3C.+1D.﹣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专题8】金属和合金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由强到弱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__。 _K Ca Na Mg Al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是:①_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化学性质 越活泼__;②_氢以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硫酸、盐酸中的氢__; ③_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__。
点燃 Fe3O4__, (2)写出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①_3Fe+ 2O2===== ②_2Cu+ O2===2CuO__; (3)“真金不怕火炼”是说_ 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即使在高温条件 下,金也不和氧气反应__。
2.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写出镁、铝、锌、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 应的方程式。
【例 1】(2014 , 盐城 ) 现有 X 、 Y 、 Z 三种金属 , 已知:① X +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只有 Y 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是( ) A.X>Z>Y B.Z>Y>X C.Y>Z>X D.X>Y>Z [答案]D 解析:由X+YCl2===XCl2+Y可知X>Y;把Y、Z两种金属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在金属活动 性顺序表中的 H 之前 , Z 位于 H 之后 , 因此 Y > Z , 所以 X > Y >Z,故选D。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_Fe + CuSO4===Cu + FeSO4__;现象是_银白色的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蓝色变为绿色__。
(2) 铝 和 硫 酸 铜 溶 液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 _2Al + 3CuSO4===Al2(SO4)3+3Cu__; (3)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Cu+ 2AgNO3===Cu(NO3)2+2Ag__。
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二部分中考专题突破专题二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课件

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H2O(水蒸气) 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类型 1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或方法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H+ 测溶液的pH
加入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或碳酸盐等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OH-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加热
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氨水为液态;钾肥、氮肥多为白色且溶于水;磷肥是灰白色且多数 难溶于水;磷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铵态氮肥与碱混合研磨有刺激
类型 1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例1 [2019河南]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测溶液的pH
Cl- 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 石蕊溶液变红 pH<7 有气泡产生 石蕊溶液变蓝 酚酞溶液变红 pH>7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 色沉淀
类型 1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或方法
SO42-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CO32-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HCO3-
类型 2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3)利用离子对进行酸碱盐除杂 例:除去KNO3中的Ca(NO3)2 方法: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
①本质:除去杂质离子(原物质中不含的离子) ②思路:利用离子对把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气体或水。 ③确定除杂试剂的步骤: a.找出杂质离子; b.写出配对离子; c.从原物质中找出非杂质离子组成试剂。
精品解析:2024年安徽省宣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调研检测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
下列制作“文房四宝”的相关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伐竹制笔B. 烧炭集墨C. 粮剪纸张D. 开石磨光2. 郎溪磨盘山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该遗址见证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
下列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 马家浜文化玉玦B. 崧泽文化石器C. 夏商时期铜器D. 良渚文化陶器3. 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安全、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A. 低碳出行,节能减排B. 明矾净水,杀菌消毒C. 煤气泄漏,开灯检查D. 焚烧秸秆,增肥土壤4. 蒿子粑粑是皖南地区传统的时令美食,下列有关制作蒿子粑粑的原材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 米面粉B. 碎蒿沫C. 食用油D. 腊猪肉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测定溶液pHD. 蒸发溶液6. 今年2月我省很多地区出现了下霰(xiàn)的天气,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
这种由水蒸气形成霰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A. 水分子体积变大B. 分子的种类变多C. 分子的间隔变小D. 水分子不再运动7. 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其所用的伞状天线是用镀金钼丝编织而成。
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钼元素的符号为MuB.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C. 钼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42D. 金属钼有较好的延展性8.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舒城县化学试卷抽样分析
1、抽样情况
报考人数 抽样人数 样本缺考 抽样率 样本平均
人数 (%)
分
8243 300
3
3.6 33.4
2、各分数段成绩分布
分数段
人数
60分(满分为 14 60分)
54分及以上 64
48分及以上 112
42分及以上 135
36分及以上 147
百分率(%) 4.7%
21.3% 37.3% 45% 49%
认识化学元素(提取周 期表中信息考查)
微粒的性质
5(2分) 8(2分)
10﹪
物质的化学 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实质 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科学探究
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探究方法与 步骤
元素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 发展
环境与污染 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
燃料与能源安全常识
注:以上分值有重复计算
(二)、填空题
非选择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11题以考生熟悉的眼镜为载体。其中第(1)题,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 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第一空应填铜螺丝,有的填铜和钛, 有的填钛合金,说明没有理解单质的概念,没弄清合金一定是混合物。第二 空答案是塑料脚套,少数学生填写“玻璃镜片,因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玻璃 有普通硅酸盐玻璃和有机玻璃两种,大多数学生所戴的镜片是轻便的光学树 脂镜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变色眼镜,变色眼镜的镜片 是硅酸盐玻璃。所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第(3)小题得分率不高,在强光 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当 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的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 化铜在反应中起——作用。答案分别是"分解反应"、"催化作用"。不少考生答成 “ 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第二小空答成“ 说明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到位。
3、各题得分情况(均分)及 难度系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满分值 2 2 2 2 2 2 2 2 2 2
人均分 1.74 1.33 1.19 1.59 1.41 1.92 0.95 1.31 0.98 1.47
难度
0.87 0.67 0.60 0.80 0.71 0.96 0.48 0.66 0.49 0.74
现结合我县中考评卷情况和阅卷教师的信息反馈,对2014年中考化学试 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结构和内容分布 试卷结构、题型跟以往相比没有没有明显改变,仍然是选择题、填空题 化学计算。具体题号及赋分值见下表;
大题号
一
二
三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题
小题号
第1-10题 第11-15题 第16题
分值
20分 34分(另奖
求学生运用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做出判断或选择是选择题的一般命题方式。其中错 误较多的是7、9两题。
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X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难点之一。近五年安徽省中考化学 考了三次,分别是2011年、2013年、2014年。都是在选择题里面出现的。初中 化学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元素的分类等。要想得到正确答案, 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找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命题时 正确答案前置已经降低了选择的难度,但这道题仍然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试题 之一。
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舒城县桃溪中学 石春青
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很好地体现了“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 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凸显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减少记忆 性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 化学,从化学走进生活的基本理念。整张试卷符合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检 测功能的基本要求,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比往年有所提高,特别是运用所学 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略有上升,试题的 难易梯度明显,有利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总平分
满分值 6
6
7
8
7
6
64
人均分 4.15 3.79 3.31 3.34 4.35 2.63 33.4
难度 0.69 0.63 0.47 0.42 0.62 0.44 0.52
三、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部分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或范围,要
6分
励分4分)
表2.主要考查内容分布如下:
一级主题
考查知识点
题号及分值
权重比
物质的分类
7(2分)
溶解度曲线
10(2分)
身边的化 学物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氢氧化钠的性质
13(2)①(1分)
13(2)③(3) (2分)
32%
铁、氧化铁、四氧化三 铁的性质
14(5分)
化合价与化学式
3(2分)
物质构成 的奥秘
9.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混合物 B.质量减少 C.原子总数减少 D.分子总数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答案 A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共三次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别是2010年 的第9题、2013年第5题和2014年第9题,前两次是和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 的,没有微观示意图,难度不大。但2014年单纯地以模型考查化学反应实质, 难度加大了。认真分析图示,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
1(2分)
9(2分)
11(3)(3分) 11(2)(1分)
12(1)(2分) 13(2)②(2分)
14(3)(3分) 15(2)(2分)
16(6分) 4(2分) 13(1)(2分) 14(8分) 15(11分) 2(2分) 6(2分) 11(1)(3)(3分) 12(2——5)(4分)
37﹪
38﹪ 18﹪
第12题用“瓦斯”及相关知识来设置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对燃 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爆炸概念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对日常图标和表格的识别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共五小题,第 1题很多学生不能把甲烷的化学式与图表中CH4相对应,把甲烷 燃烧写成了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还有部分学生化学方程 式没配平、没标反应条件、CO2打上气体符号、元素符号书写不 规范等。第(2)小题: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瓦斯含量在 爆炸极限范围内,——————(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等). 错误答案有:与氧气接触、要有可燃性气体等。可能平时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