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结构规范强制性条文(最新规范)

合集下载

钢结构施工有关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最新汇总.docx

钢结构施工有关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最新汇总.docx

钢结构有关规范目录序规范名称规范号条文号号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4.2 .1、4.3 .1、4.4.1 、5.2.2 、5.2.4 、GB50205-2001 6.3.1 、8.3.1 、10.3.4 、11.3.5 、12.3.4 、1收规范14.2.2 、14.3.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JGJ81-2002 3.0.1 、 4.4.2 、5.1.1 、7.1.5 、7.3.32范3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11.2.4 、11.2.64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4.0.1 、 5.7.1 、6.1.1 、8.1.8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JGJ81-2002 3.0.1、 4.4.2 、5.1.1 、7.1.5 、7.3.35程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JGJ82-20113.1.7、 4.3.1 、6.1.2 、6.2.6 、6.4.5 、66.4.8技术规程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 2012 年版)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JG 144-2002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CECS 290-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强制性条文4.2.1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3.1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4.1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常用规范强制性条文

常用规范强制性条文

4模板分顶工程4.1一般规定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4.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2模板安装主控项目4.2.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一般项目4.2.3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4.2.5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4.3模板拆除主控项目4.3.1底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表4.3.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一般项目4.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4.3.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5钢筋分项工程5.1一般规定5.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5.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结构规范大全

结构规范大全

结构规范大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第一章建筑设计4(2(1 楼梯二、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 0(55,(0,0( 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Zm。

楼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九、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的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4(2(4 栏杆凡阳台沙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二、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 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四、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4(5(2 窗四、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1 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一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一873(1(4 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6(5 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二、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三、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四、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3(6(6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0m。

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3(7(2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人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

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完整)常用房屋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

(完整)常用房屋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

常用房屋建筑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质量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0.8 经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6。

0.6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负责人组织监理、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

0.1 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3。

加层、扩建建筑;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5。

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3。

0.11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

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 - 20113。

0。

3 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

3.0。

4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3.0.10 检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有关标准留置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于72h 。

3。

0。

13 检测试件的提供方应对试件取样的规范性、真实性负责。

4. 1。

1 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人员。

4。

2.1 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4。

4.10 检测机构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虚假检测报告:1 不按规定的检测程序及方法进行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2 检测报告中数据、结论等实质性内容被更改的检测报告;3 未经检测就出具的检测报告;4 超出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出具的检测报告。

【干货】结构设计常见强制性条文(强条)总结

【干货】结构设计常见强制性条文(强条)总结

结构设计常见强制性条文总结普通构件的要求1.《高规》3.8.1条:梁、板、墙及柱配筋要满足结构计算要求。

2.《荷载规范》5.1.1条: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表5.1.1的规定。

楼梯及消防前室活载3.5,卫生间活载2.5,走廊、门厅视功能活载2.0~3.5,阳台活载2.5。

3.《混规》8.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8.5.1规定的数值。

注意飘板等构件的配筋率也应满足此条要求。

4.《抗规》6.3.3-2条: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抗规》6.3.3-3条:梁端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6.《混规》11.4.12-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1.4.12-2规定。

7.《混规》11.4.12-3条: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2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

8.《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6.2.5条:异形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6.2.5规定的数值,且按柱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柱肢各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

9.《高规》7.2.17条、8.2.7条: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并应至少双排布置。

各排分布筋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600mm。

10.《高规》10.2.19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条文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总计约3600本规范标准中的绝大多数(97%)是强制性标准;其中有关房屋建筑的内容,总计约15万条。

这样多的条文给监督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而且,这些标准尽管是强制性的,但其中也掺杂了许多选择性的和推荐性的技术要求。

加上强制性标准数量多、内容杂,在实际执行时往往冲击了真正应该强制的重要内容,反而使'强制'逐渐失去了其威慑力,淡化了其作为强制性要求的作用。

(一)强制性条文背景1、我国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总计约3600本规范标准中的绝大多数(97%)是强制性标准;其中有关房屋建筑的内容,总计约15万条。

这样多的条文给监督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而且,这些标准尽管是强制性的,但其中也掺杂了许多选择性的和推荐性的技术要求。

例如,在标准规范中表达为'宜'和'可'的规定就完全不具备强制性质。

加上强制性标准数量多、内容杂,在实际执行时往往冲击了真正应该强制的重要内容,反而使‘强制’逐渐失去了其威慑力,淡化了其作为强制性要求的作用。

因此,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严密而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而且其中多数都是强制性的,但多年来工程质量事故仍不断发生。

排除许多非技术性因素的干扰,传统标准规范的管理体制恐怕也存在一些问题。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为加强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2001年1月30日国务院以第279号令的形式公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条例中规定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筑管理部门在工程质量中的权力和责任,对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条例的最后有'罚则'一章,规定了勘察、设计单位如未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者,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并且,如由此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者,还要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还要吊销资质证书。

常用结构规范强制性条文规范

常用结构规范强制性条文规范

常用结构规范强制性条文安立宏2012-11-26第一篇地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地基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一般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山区地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3湿陷性黄土地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基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1扩展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 箱筏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3 桩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地基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边坡、基坑支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附录(标准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二篇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基本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 荷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 混凝土结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1钢筋混凝土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 钢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3.1普通钢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3.2 高层建筑钢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砌体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5人民防空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6地下工程防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7建筑防腐蚀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附录(标准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第三篇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1抗震设防依据和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2 基本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2.1 场地和地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 2.2 建筑布置和结构选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2.3 结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2.4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3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4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4.1 一般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 4.2 普通黏土砖、多孔黏土砖房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4.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5 钢结构抗震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6 混合承重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6.1 底部框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 6.2 单层空旷房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7 房屋隔震和减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附录标准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第一篇地基基础1地基设计1.1 一般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2 山区地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3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6.1.1 当地基的湿陷变形、压缩变形或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类别,在地基压缩层内或湿陷性黄土层内采取处理措施,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性黄土层上;2 乙、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最新汇总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最新汇总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汇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 20154.1.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

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锕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1499.3、《冷轧带肋钢筋》 GB 13788、《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YB/T 4260、《冷轧扭钢筋》JG 1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冷拨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5.2.3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腿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 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抽样检验报告。

5.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6.2.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预应力混凝±用螺纹钢筋》GB/T 20065和《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 161抽取试件作抗拉强度、伸长率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砌体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5 人民防空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6 地下工程防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5 钢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 6 混合承重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6.1 底部框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6.2 单层空旷房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
16 / 109
3 地基处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3.0.5 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 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0.6 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 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4.2 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 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5.4.2 预压法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 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必要时,尚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 3 点。 6.1.2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 处理效果。 6.3.5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 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1 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 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性黄土层上; 2 乙、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8.3.1 浅基坑或基槽的开挖与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基坑或基槽挖至设计深度或标高时,应进行验槽; 8.3.2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必须进行勘察与设计; 9.1.1 在使用期间,对建筑物和管道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 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扩展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0 / 109
2.2 箱筏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 3.0.2 高层筏形与箱形基础的地基设计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 计算。对建造在斜坡上的高层建筑,应进行整体稳定验算。 3.0.3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和施工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6.1.7 基础混凝土应符合耐久性要求。筏形基础和桩箱、桩筏基础的 混凝土不应低于 C30;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7 建筑防腐蚀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2 / 109
附录(标准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
第三篇 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第二篇 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1 基本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1 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2 荷 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 混凝土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2.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1 地基设计
1.1 一般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 / 109
5 / 109
6 / 109
7 / 109
1.2 山区地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8 / 109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6.1.1 当地基的湿陷变形、压缩变形或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时,应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类别,在地基压缩层内或湿 陷性黄土层内采取处理措施,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要 求:
3 钢结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3.1 普通钢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3.2 高层建筑钢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3.1.4 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 2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 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 3 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13 / 109
5. 4.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 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 相对较硬土层时; 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 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 时。
2 基础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1 扩展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2 箱筏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3 桩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4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
4.1 一般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 4.2 普通黏土砖、多孔黏土砖房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 4.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
3 地基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 边坡、基坑支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附录(标准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1 一般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2 山区地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7 房屋隔震和减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 附录 标准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
3 / 109
第一篇 地基基础
1 抗震设防依据和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2 基本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