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第一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
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
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
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
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
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
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
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
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
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
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
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读《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有感——商鞅“依法治国”理念的现实意义

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 、犯国禁 、乱 上制者 ,罪死 不赦 。有功于 知道有法必依 。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 ,有法 可依 ,有法必依 ,也 是构
前,有败于后 ,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 ,不为亏法”。而且商鞅 建和谐 社会 的重要法律依据 。对于人 民群众 的正 当权益的保护 ,对
也深刻地 阐述 了有法必依 的重要作用 ,他说 :“君 臣释祛而任私 ,必 官员遵纪守法 的约束 ,都是 以不 断全 面的法律建设为基础 ,这也符
即如今所谓 的有法可依。商鞅把法律 当作赏罚及是非判断的公平标 在社会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 的执行 。商鞅利用法律来管理国家 、
准。商鞅主张法制宣传和教育 ,认为法律应该有公开性。“观俗 立法 问题社会 ,将立法工作全 面落实 ,成为了我国法制社会的开创 者。另
则治 ,察 国事本则宜”,“因世而为之治 ,度俗而为之法 ”等一系列思 外 ,还需要有法必依 。商鞅置吏为师 ,让官吏引导 百姓知法 、学法 、守
— — 商鞅“依法治国"理念的现实意义
潘 俊 松
。
(苏州大 学文正学院 13机 电系,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 :《先秦诸 子百家争鸣》由易中天写的一部 以儒 家为线索的系列丛书。读 了这本 书,让人感受到在那个思想百花 齐放 的时代 ,诸 子 百家的思想碰撞 多么激烈 ,而且很 多重要 的思想理论对后世 都产生 了很大的影 响。尤其是 法家代表 商鞅 ,其思想 中的‘‘明法与 壹刑’’平
而明法令。商鞅十分注重法律 的执行 ,他对刑赏的态度充分反映了 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辨证反思。我国的法治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
法律至上的思想 ,以“重刑”维护法律权威 。从商鞅的“重刑重赏 ”到 道路要 走 ,因此需要 我们在借鉴前人 的合理法治经验 同时 ,要 以去
(完整word版)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

阅读经典,铸就文化人生感悟经典,历练文化人格从“阎崇年现象”到“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以前仅仅能在高校的围墙之内,被少数人聆听的学者,突然间经由《百家讲坛》,走近了电视机前的寻常百姓,成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朋友.《百家讲坛》的“粉丝"们被阎崇年的扎实严谨所吸引,被易中天的纵横捭阖所震撼,被于丹的华丽空灵所迷醉,被王立群的博学儒雅所折服……他们聚集互联网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大家共同追问着这样一个问题,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些他们所喜爱的学者们的今天?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哪些书籍对他们影响深远?在对他们影响深远的书籍中,又有哪些国学经典与他们的人生轨迹紧紧相联……作为中央电视台将在今年5月隆重推出的《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家讲坛》栏目将在5月18日推出的大型系列《我读经典》,将邀请这些最为观众所喜爱的主讲人做客《百家讲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部对他们的人生轨迹影响深远的先秦经典,回答那些观众朋友们关心已久的问题,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一道,共同感悟那些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先秦经典的魅力。
发现经典:讲述“我与经典,不得不说的故事”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要用人一生的时间和整个生命去读懂,这就是经典.在《我读经典》系列中,大家首先会看到易中天先生以他那纵横捭阖的气度,再一次带领我们穿越迷雾重重的历史时空,回到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进入我们这个民族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在这里,孔庆东、周思源、马瑞芳、孟宪实将为我们品读《论语》,让我们沐浴先秦儒家的“仁者爱人”;王立群、纪连海、徐放鸣将为我们讲述《孟子》,复活天地之中的浩然正气;隋丽娟将为我们讲述《墨子》,重温“兼爱、非攻”的侠义精神;孙立群、葛健雄将为我们细读《韩非》、《荀子》,遥望权术斗争中冷面法家的真谛;孙丹林、康震、李昌集将为我们解读“老庄”,启迪历史辩证法中的人生智慧;于丹将为我们带来“儒道相济”,讲述在成长中如何感悟《论语》、《庄子》,启发我们获取内心的幸福……在《我读经典》系列中,每一位主讲人都会讲述那些在他们成长经历中鲜为人知的故事,结合这些故事,为我们细品一部先秦经典,分享经典对他们生活智慧、学术人生的启迪。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史料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
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
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和历史使命。
根据句号分层概括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
第一层说明了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第二层说明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促进了社会转型。
(2)史料二反映了百家争鸣具体辩论的内容。
“三场大辩论”“三大战役”是本史料的核心语句。
“三场大辩论”“三大战役”说明了百家争鸣具体辩论的内容涉及人生和治国等方面。
[史料运用](1)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什么?[提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等主张适应了时代要求。
第1 页共1 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分)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2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4.(2分)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5.(2分)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6.(2分)6.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观后感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观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观后感1之前看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
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
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
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
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
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
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
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观后感2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书笔记一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书笔记一阅读从经典开始。
假期里,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很有感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复一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
而春秋战国,既是中华文明的上游之源,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
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当我翻开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纷至沓来。
三百多年间,他们用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荒径;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
他们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细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易中天先生以儒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作为讲述线索,通过各家思想的相互比较使各家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也从另一个侧面厘清中华思想文明是一个兼容包蓄、百川归海式的整体。
其中,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然而立足于服务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他们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当到最低等级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了;墨家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和言论权利;道家主张“无为”,他们的思想是隐士的哲学;而法家的致命缺点则是立法太严,执法太残酷。
作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200字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200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复一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
而春秋战国,既是中华文明的上游之源,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
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当我翻开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纷至沓来。
三百多年间,他们用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荒径;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
他们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细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易中天先生以儒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作为讲述线索,通过各家思想的相互比较使各家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也从另一个侧面厘清中华思想文明是一个兼容包蓄、百川归海式的整体。
其中,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然而立足于服务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他们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当到最低等级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了;墨家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和言论权利;道家主张“无为”,他们的思想是隐士的哲学;而法家的致命缺点则是立法太严,执法太残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
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
(百家讲坛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
(百家讲坛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
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
思想。
(百家讲坛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
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介绍了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越礼的雷池一步。
甚至在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
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
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他从..
二.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共6集)儒与侠类型:
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易中天教授为观众讲述墨子是批儒第一人,儒与墨之间的争辩。
(百家讲坛2008-11-01)孔子的药方类型:
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儒家和墨家代表了当时最有理想、最有抱负也是最有道德的一群人,他们是社会当中的优秀分子,因此在那个天下无道的时代里,这两家势必要为当时的社会开出救治的药方,在孔子看来医治当时社会的药..墨子的药方类型:
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墨子针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开出了救世药方,针对“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的社会特征作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号召人民“兼相爱”,引导人民相爱。
(百家讲坛2008年第315期)两位侠士类型:
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讲述孔孟之别: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孟墨之别:墨行侠孟仗义。
孔子、墨子、孟子思想的异同及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百家讲坛2008年第316期)三大分歧类型: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授墨子和孟子对兼爱与仁爱
的观点有不同之处。
(百家讲坛2008-11-15)儒墨是非类型: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评述儒墨之争中墨子对当
时社会病的主张:兼爱和尚同,剖析墨子思想和自己的看法。
(百家讲坛2008年第323期)
三.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儒道之争》(共6集)隐士哲学家
从杨朱到老庄
无为之谜
道之谜老庄之别
儒道是非四.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部儒法之争》(共6集)血染的思想
谋士的哲学
横行霸道
两面三刀
人性是个问题
儒法是非
五.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共6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一)事出有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二)以人为本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三)新文化与新制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四)命运呼叫转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五)士人的崛起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六)魅力所在
六.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共6集)灰色的船票
墨子与杨朱
老子与庄子
再说法家
爱的呼唤
正义与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