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的临床意义和操作规范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鉴定和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的感染。
其临床意义如下:
1. 确诊感染:血培养能够从患者的血液中培养出病原微生物,进而确定感染的种类和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指导药物选择:血培养可以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确定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3. 评估疗效:血培养能够检测感染的程度和控制感染的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培养,可以及时评估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4. 预测预后:某些病原微生物或感染性疾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血培养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接种疫苗:对于特定的病原体,通过血培养可以鉴定其感染的类型,从而指导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的执行。
综上所述,血培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血培养在临床中的作用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作用
• 36%患者的得到培养结果的时候,抗感染治疗 已取得效果 • 64% 患者在得到培养结果后,需要调整抗感 染治疗方案
• 由于细菌的耐药问题,发现败血症患者依据培养 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日益重要
Shanson, 1990
菌血症的结局
死亡-菌血症 17%
死亡-疾病 15%
死亡-菌血症 9%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draw blood cultures on a patient with suspected sepsis?” 怀疑败血症患者采集血培养的最佳时间 ?
Chills Blood Cultures 寒战 血培养
Temp
体温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Special Reference to CLSI M47-P
Key Points(关键点)
• Timing of drawing blood culture(采血时间)
• Number of blood culture sets (采血次数) • Volume of blood inoculated(接种血液数量) • Use of resin media(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血培养的临床应用
BLOOD CULTURES Role in Management of the Septic Patient 血培养在败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the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 在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如 : • 脑膜炎 • 肺炎 • 化脓性关节炎 • 骨髓炎 • 腹膜炎 • 胆囊炎 • 小肠结肠炎 • 外伤感染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一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用于从患者体内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培养基的培养瓶或培养管中,以培养和鉴定可能存在于患者血液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菌血症(Bacteremia)或真菌菌血症(Fungemia)的金标准,即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血培养的主要目的包括:
1. 证实感染性病原体的存在。
2. 鉴定病原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血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从患者的静脉抽取血液,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 接种培养:将采集的血液分别注入到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氧气环境下生长。
- 培养和监测: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监测培养瓶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结果分析:如果培养出微生物,需要进一步鉴定其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抗生素。
血培养对于诊断和治疗严重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执行血培养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血培养操作方法

进行血液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一般的血液培养操作方法:
1.准备培养基和试剂:选择适用于血液培养的富营养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
基。
确保培养基未受污染并符合要求。
另外,准备好其他必要的试剂和器具。
2.采集样本:从患者的静脉血液中采集样本。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外界细菌
的污染。
3.接种: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接种在含有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或直接加入到
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
4.培养:将接种后的琼脂平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
37°C 下培养24-48 小时。
5.观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形成的典型菌落。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特征初步判断细菌或真菌的种类。
6.进一步鉴定:对初步检测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可以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
测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7.结果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进
一步检查。
注意:血液培养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判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外部细菌的干扰。
血培养的意义及操作流程_图文

血培养标本的储存和运输
• 血培养瓶应在短时间内送至实验室,延迟上机 会延缓甚至阻碍病原菌生长,造成假阴性。
• 参编单位: • 医学微生物协会, 临床微生物协会 苏格兰 微生物协会, IBMS, Welsh微生物协会 • 统一由卫生防护署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领导
何时需要血培养
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症状和情况有:
• 不明原因的发烧(>38℃)或体温过低(<36℃) • 严重的局部感染,如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
应用厌氧瓶的原因
• 保证足够的采血量 • 便于解释血培养结果是污染还是真正感染 • 保证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 保证厌氧菌的培养
血培养瓶的接种顺序
• 如果用注射器及针采血,应先接种厌氧瓶避免空 气进入。
• 如果用蝶形针采血,应先接种需氧瓶,以免装置 里的空气传送到厌氧瓶中。
• 如果抽取的血液量少于推荐量,血液应先足量接 种需氧瓶,剩余的血液应该接种到厌氧瓶中。
血培养瓶都会呈阳性
血培养组合的累积检出率,随采样次数增加而增加
Weinstein MP., Lee A., Mirrett S., Barth Reller L. Detec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Adults: How Many Blood Cultures Are Needed ? J Clin Microbiol 2007;45:3546-3548
血培养操作规范PPT课件

➢相同时间采血 ➢检出时间有2-3个小时差异 ➢对于导管相关的菌血症和非导管相关的菌血症
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Blot, et al., Lancet 354:1071, 1999
Malgrange,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39: 274, 2001
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 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3.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徐英春,倪语星等。血培养操作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1 33
质量保证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的接种
4.轻轻颠倒混匀培养瓶以防血液凝固 5. 培养瓶立即送实验室,不要冷藏
34
“Can Time-to-Positivity help diagnose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需要抽取多少份血培养样本?
抽取2-3份血培养样本可使败血症病原菌检出率 达到 ~99%
败血症患者在初期千万不要(NEVER draw only 1 blood)仅抽取一套血培养
注意:“份”是指单独的静脉穿刺的数量。
19
怀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 真菌菌血症 脑膜炎 骨髓炎 关节炎 肺炎
采血份数
2或3份血培养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ml
16
采血量 血液和肉汤的比例1:51:10
•血液含各种抑制细菌生长因子 •稀释血液可减少这些因子亚抑制细菌生长的水平 •血液中的抗生素会稀释了 •血液:肉汤<1:5可能会抑制细菌生长,不应注入过 量的血液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世上最全基本操作流程)2016-08-22来源:南方检验医学网阅读: 1291次【字号:大中小】导读: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有临床意义的前10位细菌 (1990-1993): CID 1997
MICROORGANISM
Staph. aureus E. coli Coag-neg Staph Kleb. pneumoniae Enterococcus spp. Ps. aeruginosa S. pneumoniae C. albicans Viridans Strep Entero. cloacae
只有0.5%有临床意义的阳性血培养在5天内不 能检出;5天内所有心内膜炎患者的菌株都能检 出(Cockerill, et al. CID 2004)
病例2
患儿 :男,7岁, 04-5-1不明原因发热39-40°C,经验抗感染治疗,
包括细菌和病毒,青霉素,强的松, 病毒唑,阿昔洛韦,干扰素,地塞,阿米卡星 04-5-18:血培养:表葡x3,5-21 骨穿(-) 04-6-11入北京某家医院,体温39-40°C 更昔洛韦,达力欣,去甲万古 血培养提示:革兰阴性小球菌 7-3马斯平+阿米卡星联合治疗11d,间断发热。 7-13:细菌室终报告未出,患儿双关节疼痛加重
Temp 体温
0
30 Time (min)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60
采血时间
一般在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 到来之前0.5~1h 采血
最好在未应用抗生素之前采血
若已应用抗生素,应在下次应用抗生素前 采血
每次采集血培养的间隔时间?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动脉瘤 血栓性静脉炎 其它血管内膜感染 伤寒热,波浪热最初几周
CUMITECH,ASM,NW
间歇性菌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血培养阳性结果的解读
败血症:
不太可能
不肯定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 • • • 培养后的可能性
很可能
金葡菌 肺炎链球菌 肠杆菌科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 棒状杆菌属 • 非-炭疽杆菌 • 痤疮丙酸杆菌
培养前的可能性 危险因素 人工装置 临床证据
# 阳性 / # 培养 比较耐药谱 比较基因型
提高局部感染血培养送检率
菌血症与局部感染
原发病 泌尿生殖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脓肿 百分率 25% 20%
10% 5%
5% 10% 25%
外科手术
胆道感染 其他部位 不清楚的部位
干扰因素最少,阳性结果可靠,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合理使用抗生素
数据摘自CUMITECH
18
Chills 寒战
Blood Cultures
P. Khanna, P. Collignon,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20, Number 3
肠杆菌科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15%
正视厌氧瓶的功能!
增加采血量 增加兼性厌氧菌的分离机会 增加厌氧菌的分离机会
35
回答几个临床问题
3、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有的仅报告几种药物? 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 菌报告的药物较多,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报告的药敏较少
36
CLSI药敏建议
37
回答几个临床问题
4、在药敏试验报告中MIC越小的抗菌药 物效果越好吗? 感染菌对同一种药物的MIC越小,效果越好,不同种抗菌药物之 间MIC无可比性。
血培养获取能力与一次采血瓶数呈正相关 送检瓶数对阳性率的影响
总体
2014
201501-09
36.67%
28.38% 22.73% 17.11% 17.09% 17.12% 1.25% 1.38% 1.17% 单瓶 6.15% 7.32% 5.29% 0.00% 0.00% 0.00% 单套 双侧双套 多套 三瓶
注射器抽取: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 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 培养瓶。
先需氧瓶
先厌氧瓶
轻轻混匀以防凝固!
27
选择正确的血培养瓶
需氧标准瓶 标本量:8-10mL 用途: 培养细菌 和真菌 标本类型: 血液或 无菌体液 无活性碳
厌氧标准瓶 标本量:8-10mL 用途: 培养细菌 和真菌 标本类型: 血液或 无菌体液 无活性碳
采血时机
寒战和发 热初期
使用抗菌 药物前
停药6-8小 时后或下 次用药前
17
Source: Clinical Excellence Commissio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Blood Culture Sampling Guideline - Adult, September 2014
34.21% 27.03%
35.00% 30.00%
150
23.94% 20.63% 14.16% 16.67% 14.29% 8.11%
25.00%
20.00%
100
17.39% 16.67% 15.00% 8.57%
10.00%
11.67%
2套及以上(儿科2瓶) 1套(儿科1瓶) 阳性率
50
4.39%
2套及以上
阳性率
23.94%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ICU血培养主要检出菌分布(56株)
2 5 3
2
2
2
12
肺炎克雷伯菌 表皮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检出念珠菌 10 7 大肠埃希菌 鸟肠球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阴沟肠杆菌
31
31
回答几个临床问题
1、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 可能是天然耐药;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报
2、是否能将所用的药都做药敏试验? 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可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 有操作标准和解释标准)
全院微生物培养标本送检情况
(201606-201705,计9368份)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867
1526
1309
1112 872
740
585 334
148 82 69 63 62 62 443
47
46
ICU微生物培养标本送检分布
需氧儿童瓶 标本量:1-4mL 用途: 培养细菌 和真菌 标本类型: 血液 含活性碳
需氧FAN瓶 标本量:8-10mL 用途: 培养细菌 和真菌 标本类型: 血液或 无菌体液 含活性碳
厌氧FAN瓶 标本量:8-10mL 用途: 培养细菌 和真菌 标本类型: 血液或 无菌体液 含活性碳
均为多层多聚碳酸酯材质, 防止渗入气体, 极为轻便便携, 坚韧防坠落破损, 保护医护人员安全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和操作规范及 微生物常见问题的解释
何谓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 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仅短暂入血,而无临床明显的毒血症状
• 败血症 (septicemia)
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和毒素侵入血 流
2
2
3
4
4
血培养结果回报对治疗的影响
5
送检标本种类与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低的标本 • 痰、咽拭子 • 粪便、肛拭子 临床意义中等的标本 • 尿 • 脓、伤口分泌物 临床意义大的标本 • 血、脑脊液、胸腹水、无菌体液
如何提高阳性率2——寻找正确的采血时机
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症状和情况有(采血指征):
不明原因的发烧(>38℃)或体温过低(<36℃)伴有以下情况
其他感染指标阳性 白细胞计数>10x10 9/ l,特别有“核左移”现象 严重的局部感染,如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腹部术后感染等 存在诱因 侵入性处置,如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留置、机械通气等 休克,寒颤,僵直 多器官衰竭 心率异常加快 休克征象 低血压 呼吸频率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
中外指南均推荐双侧双套
14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阳性套数 采集套数 临床意义
% 污染可能 无法确认 % %
1 1 2 1 2 3
1 2 2 3 3 3
0 2 60 0 75 100
97 95 3 100 0 0
3 3 37 0 25 0
采集1套无法 判断是病原菌 还。
28
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从静脉采血,不建议从动脉采血 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 若必须从导管处取血,不要弃去初段血,不用抗凝剂 血培养瓶常温保存,无须冷藏;接种标本后立即送实验室如果 是夜班采集的标本,可以放室温保存(不要冷藏或放孵箱 内,第二天交班请立即送到实验室)
29
29
血培养阴性结果的解读 非感染性疾病 感染已治愈 感染未治愈,但各种原因导致病原体未检测出来 标本采集、送检、保存不当,导致假阴性 抗生素影响:经抗菌治疗,标本中含大量抗生素 苛养菌:如嗜血杆菌、军团菌、淋球菌等因培养基营 养成份不佳或培养条件限制,导致漏检; 特殊病原体结核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 :常规培养无法检测,如厌氧菌、
血培养
体温
菌血症的水平
Time (min) 0
30
60
寒战高热前菌量最多,建议 在寒战高热初期采集
19
如何提高阳性率3——重视厌氧菌血培养
提高采血量,提升阳性率
每增加1ml采血量可提高3%左右的血培养阳性率1,2 考虑到临床依从性,使用需氧和厌氧为血培养的最佳搭配
对于高危人群,厌氧血培养的重要性
如果仅仅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加之厌氧菌感染症状的不典型,可能会造成漏检 或延误。统计标本约有50%的厌氧菌菌血症没有得到正确的判断3,4 1. 2. 3. 4. ReimerLG ClinMicrobiolRev,1997,10 444-465 RileyJA, JClinMicrobio, 2003,41:213-217. OcDonnellJA, ClinInfectDis,1999,29:1309-1311. RosenblattJClinInfectDis,1997,25Suppl2:S127-131
伤口分泌物
引流液
ICU微生物培养检出菌分布
(201606-201705,计251株)
80 70 60 50 40 30
75
39
33
33
18 10 16
20
10 0
4
4
3
2
1
1
1
1
全院各科室血培养送检情况及阳性率
(201606-201705,共计1864套,1169病例)
250 40.00%
200
Tokars, JI. Clin Infect Dis 2004; 39:333
15
血培养组合的累积敏感性
Weinstein et al. Detec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dults: How Many Blood Cultures Are Needed J Clin Microbiol. 2007; 45:3546-3548
34
葡萄球菌属
对于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S),被认为 对其它β-内酰胺类药物, 即,青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复合物,头孢类(新的“具有抗-MRSA 活性的头孢菌素”例外)和碳青 霉烯类等是耐药。这是因为大多数文献报道了MRS 感染对β-内酰胺类治 疗反应差,或者还没有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证实这些药物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