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1 《蝉》同步检测

精1 《蝉》同步检测
精1 《蝉》同步检测

同步检测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金qiānɡ()suì()道抵yù()

xiān()细喧xiāo()跳zɑo()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词语的意思。

(1)做成一圈涂墁

..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2)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

..的歌声。()(3)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

然无动于衷

....,让自己牺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的一项是()

A.我毫无顾忌

....地拿起漆满茶垢的茶碗舀水喝,还把自己的水壶灌满。

B.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让我们受益匪浅。

C.“我再说一遍,我对这事一无所知

....,先生,”老人烦躁地说。

D.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已经口燥唇干,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

....,毫无悔改的表示。

4.文学常识填空。

《蝉》选自《》,作者是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他依据大量的观察记录整理成《昆虫记》一书,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尔”。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二、阅读理解题。

(一)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

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一只蝉产生多少卵?它为什么产这么多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内容说说介绍蝉的卵时,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鸡年吉祥

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你

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⑤关于鸡的成语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等;由于鸡与“吉”谐音,“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良辰吉日”成语就应运而生,以此用来表示吉祥、快乐、美好祝福之意。

1.选文介绍了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叙述了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有何用意?

3.鸡除了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你还能从文中找到哪些有关鸡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蜣隧御

纤嚣蚤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形的把握,结合字音写出汉字即可。

3.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B项中说长道短的意思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是贬义词,不能用到语文老师身上。

4.《昆虫的故事》法法布尔“昆虫界的荷马”

解析: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填写即可。

5. 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标点的辨析。B项中正确的标点为:“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二、阅读理解题。

(一)

1.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结合文章语句进行分析。文章第二段说明了蝉产卵的情况,第三段说明了产卵多的原因,我们找出语句回答即可。

2.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我们可从分析语句使用的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可怜的母亲”“无动于衷”“牺牲”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这种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感情态度。

3.这部分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写的是产卵的经过,介绍蝉把卵产在哪里,怎样产卵,以及产多少卵。接着,写蝉卵遇到的危险。课文主要说明蚋这种小虫是怎样借毁坏蝉卵来繁衍自己的后代,成为蝉卵的最大威胁的。紧接着写了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我们结合具体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写的是产卵的经过,介绍蝉把卵产在哪里,怎样产卵,以及产多少卵。在这里,作者列举他亲身观察到的事实和获得的数据。接着,写蝉卵遇到的危险。课文主要说明蚋这种小虫是怎样借毁坏蝉卵来繁衍自己的后代,成为蝉卵的最大威胁的,而蝉对此却毫无察觉,令人惋惜。紧接着写了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详细记述了鲜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所以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二)

1.逻辑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我们分析文章内容进行解答。文章第一段首先说明“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然后第2-5段详细解说鸡在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原因。由结果到原因,是逻辑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某一段内容的作用,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是一个事例,所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这个故事是引用的历史资料,所以也是引用资料。这段资料的作用是说明这段话的第一句“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同时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3.鸡有“五德”,我们的祖先称鸡为“德禽”;世俗的太阳鸟;以鸡煞鬼,除秽驱邪;古代的计时工具;还可以入画剪纸;吉祥之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我们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表现鸡的文化内涵的语句。第二段中说“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以鸡煞鬼,除秽驱邪”。第四段中说“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

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找出答案。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试题库

《公路工程现场测试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按、、 和逐级进行。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和 等四个部分。 3.常见的平整度测试方法有、和三种, 相应的技术指标分别为、和。 4.分项工程实测项目评分值之和为100 分,对于和 须予扣分。 5.路面工程实测项目的质量标准按和 两档设定。 6.弯沉仪(贝克曼梁)有和两种规格,杠杆比为。 7、在室内加州承载比试验中,当采用贯入量为时的压力与标准压力之比作为材料的承载比,计算公式为: CBR= ;当采用贯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计算公式为:CBR= 。 8、为使抽取的样本能成为批的可靠代表,常采用的抽样方法:、、 、。 9、砼测定强度的技术按其对砼结构的影响程度分为和,主要方法有、 和等。 10、采用钻芯法测定砼强度时,在一般情况下,芯样直径为粗集料的倍,在钢筋密集或因钻芯位置不 允许钻取较大芯样的特殊情况下,芯样直径可为粗集料的倍。 11、评定沥青路面水稳性通常采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测定方法 有、;第二类是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试验,测定方法有、以及。 12、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和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 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砼面板的厚度应用测定。 13、通常路面的抗滑性被看作路面的表面特性,表面特性包括路表面和 ,影响抗滑性能的因素有、和。 14、钻孔灌注桩的检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和。 15.路基的压实度评定时,用反映总体压实水平,用 来限制局部隐患,并应按计算扣分值。 16.公路几何线形检验包括、和。 17.分项工程质量评分时,应考虑、、 和等四个方面。 18.沥青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包括、、 、和厚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九个项目。 19.常用平整度测试方法的技术指标分别是:3m 直尺法、连续式平整度仪法 、颠簸累积仪法。路面的横向平整度用表示。 20.沥青混凝土面层抗滑指标为或。 二、选择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 《螳螂捕蝉》学案1 沪教版

《螳螂捕蝉》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含义。 2.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3.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课文提示】 1.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本文选自《说苑》。《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词语积累】 悲鸣饮露委身曲附傍延颈务欲得其前利顾患 【翻译课文】 原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原文: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翻译: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 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翻译: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原文: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翻译: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 原文: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翻译: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课文分析】 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 【思维训练】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读后感想心得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读后感想心得 《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吸取他人的教训,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下面是为你的几篇蝉和狐狸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哟。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蝉和狐狸》,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自从狐狸从乌鸦嘴里骗出肉之后,,便千方百计从别的动物那里得到现成的食物。 一天狐狸看见蝉在树上叫个不停,便想了个鬼点子,狐狸对蝉说:“蝉呀!你的歌声真动听,下来唱吧!”蝉识破了狐狸的阴谋诡计,把一片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就扑了上去。蝉说:“你以为是我下去了,那就错了,自从我看见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我就有所警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学习也一样,要踏踏实实的才能学好每一门功课。 今天我读了一个名字叫做《蝉与狐狸》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蝉在树上鸣叫,狐狸想吃掉蝉,想尽了办法,又是赞美又是哄劝。但是蝉早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因为蝉在狐狸的粪便里发现过同类的翅膀。 还记得在一次单元考试中,有一道题目要求我们把不正确的字或拼音划去。可是有些同学却把不正确的划上了横线或圆圈,甚至还有同学把正确的给划去了。杨老师把这些同学的分都扣了。其实,老

师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学会认真读题,按题目要求去完成。这样的教训我一定要牢记。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要从别人的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做一个聪明的人。 我读了一本《伊索寓言》,里面有一篇故事叫《蝉与狐狸》。 炎热的夏天,一只蝉在一棵大树顶上“知了,知了”地鸣叫着。 一只狐狸走过来,想吃掉蝉,狐狸说:“请你下来,我想看一 看你是怎样发出这么悦耳地 声音。” 蝉识破了狐狸的诡计,便把一片树叶抛了下去,狐狸为是蝉, 就猛扑过去,抓住了树叶。这时,禅说道:“喂,坏家伙!你若以为 我会飞下去,那就大错特错了。”婵又说:“ 我自从见到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之后,就时刻警替你们啦!” 狐狸听了,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故事是说,知道从别人的不幸中吸取教训,才是聪明的人。 《伊索寓言》里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大道理。有时候, 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震撼人的心灵。《蝉和狐狸》就是其中的一篇。 故事的大意是狐狸想吃蝉,便引诱蝉从树上下来,可是蝉曾经 看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并没有上当,反而把狐狸给骗了。 是啊!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就像故事中的蝉一样,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自动检测题库

传感器检测技术基础 一、填空题 1.开环测控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等部分组成。 2.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和装置。 3.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 2/3 的区域。 4.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5.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6.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 倍的电压表。(因为U≥2/3Umax) 7.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 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8.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 60 mv/mm 。 9.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与仪表最大量限比值的百分数。最大引用误差愈小,仪表的基本误 差就越小,准确度越高。 10.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测量范围的能力。 1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增量⊿y 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相应输入量增量⊿x之比。 12.迟滞现象是指传感器在正向行程(输入量增大) 和反向行程(输入量减小)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 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嵌入式微处理器 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 B.2.5级 C.2.0级 D.1.5级 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 A.0~1000℃ B.300~500℃ C.0~300℃ D.0~500℃ 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 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相对误差 D.精度等级 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 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A.3倍 B.10倍 C.1.5倍 D.0.75倍 7.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该误差属于 D 。用该表主流电压档测量5号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随机误差 D.动态误差 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D。 A.提高精度 B.加速其衰老 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 D.提高可靠性能 9.仪表偏离工作条件产生的误差称为 D 。 A基本误差; B相对误差;C偶然误差; D附加误差。 三、计算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求: 1)该仪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蝉和狐狸》读后感

《蝉和狐狸》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整理的《蝉和狐狸》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个星期,杨老师教了我们一篇小故事——《蝉和狐狸》。学习完后,让我深有感触。 《蝉和狐狸》选自于《伊索寓言》的已个故事。《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伊索写的,他知识渊博、聪明善良,大家都很喜欢他。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很想吃树上的一只蝉,就用花言巧语来迷惑蝉。可是,聪明的蝉早就对狐狸有了戒心,并没有下树(上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我知道这个“寓意”后,不禁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升旗,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在和另一位男同学讲话。老师提醒那个同学了,另个同学不知道老师也在提醒他,所以他并没有改正,而是继续找人讲话。 想到这,我不禁开始反思起来……我对自己说:“虽然,我没有像我班的这两个同学一样犯过这种错误,但我还是要告诉自己: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上个星期,杨老师教了我们一篇小故事——《蝉和狐狸》。学习完后,让我深有感触。 《蝉和狐狸》选自于《伊索寓言》的已个故事。《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伊索写的,他知识渊博、聪明善良,大家都很喜欢他。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很想吃树上的一只蝉,就用花言巧语来迷惑蝉。可是,聪明的蝉早就对狐狸有了戒心,并没有下树。(上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我知道这个“寓意”后,不禁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升旗,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在和另一位男同学讲话。老师提醒那个同学了,另个同学不知道老师也在提醒他,所以他并没有改正,而是继续找人讲话。 想到这,我不禁开始反思起来。······我对自己说:“虽然,我没有像我班的这两个同学一样犯过这种错误,但我还是要告诉自己: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蝉和狐狸》,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自从狐狸从乌鸦嘴里骗出肉之后,便千方百计从别的动物那里得到现成的食物。 一天狐狸看见蝉在树上叫个不停,便想了个鬼点子,狐狸对蝉说:“蝉呀!你的歌声真动听,下来唱吧!”蝉识破了狐狸的阴谋诡计,把一片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就扑了上去。蝉说:“你以为是我下去了,那就错了,自从我看见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我就有所警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学习也一样,要踏踏实实的才能学好每一门功课。 《蝉和狐狸》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十分美妙动听,但是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并没有上当受骗。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够从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我也要做一个聪明的人,这样才能不上当受骗,不因为别人的赞美而失去警觉心,要知道,有时花言巧语的人就是坏人。

测试题库(通过查找功能找到答案!)

Intel? Teach Elements Assessment in 21st Century Classrooms 《21世纪课堂评价》结业测试题题库及使用方法(第3页开始为题库) 使用方法:通过查找功能找到答案! 例1: 利用问题中的关键词 .......“神话”或者下面选项中的句子中的关键词 ...........“小组讨论”(按. “.Ctrl+F ......”.打开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去查找相应题目。可以点击“查找下一处”来继续查找。如果出现“word已完成对文档的搜索”通知框,即点击“确定”,再点“查找下一处) 通过查找,可以找到相应的题目,如下: 香山中学

找到了题库中的题目后,请注意 ..题库是“正确的是” 而结业测试题的要求的是“错误的是” 要认真看好,所以这个结业测试题应该选错误的是:D。 后面为题库,红色的为该题的正确答案,选择时注意认真对比题目~

本测验总分:100分考试剩余次数:2次 测验描述 结业测试 一、单选题 1、量规是一个有用且灵活的评价工具。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评价量规的正确描述?(10分) A.学生和教师都能使用量规来评价学习项目和技能。 B.量规修改后可以用做评分指南 C.量规不能用于评价21世纪技能 D.量规可以在一个学习单元或项目的过程中或结束时使用 E.量规可以用于指导教学 2、21世纪课堂评价面临着不少挑战。下面哪些不属于21世纪课堂评价要应对的挑战?(10分) A.学生难以在标准化考试中考得更好 B.将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C.评分不够准确和客观 D.学生和家长期待考试 3、在师生讨论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好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为自己如何学习做出良好的选择。不好的问题会让学生总要等待教师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下面哪个问题属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10分) A.您来说说为什么小组成员对您的建议会有那样的反应? B.您能把您的笔记按主题排序吗? C.向派克先生询问一下他自己的经验怎么样? D.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为什么您不尝试提出更多的问题? 4、元认知意识是自我评价的重要技能,它对提高21世纪技能很重要,选出不属于可以发展元认知的问题的选项。(10分) A.您怎样才能在小组中发挥更大作用?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0螳螂捕蝉-

10.螳螂捕蝉 【教材分析】 一、文本概述: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 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譬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劝的策略,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文章采用对话,叙述故事生动传神。注意前因后果的交待照应,脉络分明,如果说吴王攻楚是因,那么少年智劝是果;如果说少年智劝是因,那么吴王取消攻楚又是结果。文章前后勾连,一线贯通,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文本特色: 1.多重的性格,丰满的形象 在《螳螂捕蝉》一文中,故事比较集中,人物并不复杂,但人物刻画却不单一,形象也较为丰满。如吴王这一角色,他有着专横、骄纵的一面,这一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人物的语言描写上,面对众大臣的直言进谏,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王者的霸气一览无余。但当他听了少年的故事后,又表现得极为谦逊明智,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可见人物的性格是具有多重性的,他不是一无是处,而是真实的人。这里作者通过生动简洁的语言,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少年其智,吴王其人,跃然于纸上。 如果说文中吴王的刻画是片言只语显精神的话,那吴国少年的描写则是多种。 2.睿智的语言巧妙的说理

学习本文,我们就要学习少年的言语智慧,学习他巧妙的说理方式。同样是劝,为何效果迥异呢?俗话讲,文死谏,武死战,空洞的说教往往过于乏味,不能令人信服,而文中少年则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晓以利害,说者虽不露声色,听有却步步入局,待时机成熟,权衡利害,道理不言自明。这是智劝,是曲劝,是巧劝,是妙劝,是语言智慧,人生智慧。文中少年利用譬喻的手法借事说理,表面看是在讲故事,但事理不言自明,如果读者徘徊于寓意之外,流连于故事之间,则舍本求末了。 3.深刻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螳螂捕蝉》虽是一篇历史寓言故事,我们不必计较,追求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但他的现实意义是深刻的,是富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在利益面前我们往往会利字当头,失去理智,利令智昏或利欲熏心,不顾自身安危。我们也可以此来解释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如环保问题、道德问题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们要充分挖掘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文章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内涵却是深远的。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把书读薄的基础上,把书读厚,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螳、螂、侯、禀”四个生字,掌握“侯、禀”的字形以及词语“诸侯国”、“禀告”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研读,让学生弄清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领悟到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的祸患。 4.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方法,懂得说话技巧、策略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练习复述故事(第9、11自然段)。 2.通过研读,让学生弄清螳螂捕蝉与武王伐楚之间的关系。领悟到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的祸患。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链接】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 狐狸和蝉》

狐狸和蝉 一天傍晚,蝉在大树枝上叫,狐狸从树下走过。“唱得多好呀!”狐狸()说,()向树枝间窥视。“你有这样一副好嗓子,一定长得非常漂亮。下来吧,那我就()能欣赏你的声音,()能赞美你的形体了。”而狐狸心里却想道:啊!那是一只蝉,可以做我饭后的美味小吃。 蝉以前见过狐狸,它没有跳下来,却摘下一片小树叶,让叶子飘落在地上。狐狸贪婪地向叶子扑去。蝉得意地说:“哈哈哈,你露馅了,狐狸。有一天,我看见你的洞外有一堆蝉翅膀,我就不相信你了。现在我知道,我对你的看法没错,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欣赏我的歌喉,可我是不会接近你的。” 阅读练习 1.在第1自然段的括号中应填的词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为() A.既又不但才 B.一边一边不仅又 C.一边一边不但才 2.写出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你露馅了,狐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我知道,我对你的看法没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1)蝉比狐狸聪明。() (2)狐狸的确狡猾。() (3)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 4.想一想,狐狸洞外为什么会有一堆蝉翅膀?那里曾发生过什么?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1)蝉很聪明,丢下一片树叶试探狐狸,狐狸以为是蝉飞下来了,就猛扑过去,暴露了他想吃掉蝉的目的,所以,蝉说狐狸露馅了。 (2)原来蝉看到狐狸洞外有蝉翅膀,就猜想是狐狸吃的,通过狐狸扑向树叶,就证明蝉原来的看法是对的。 3.(3)√ 4.有一只蝉在树上唱歌,狐狸经过,赞美它唱得好听,想和它交朋友。蝉信以为真,飞下枝头,落到狐狸的面前。没想到被狐狸一把抓住,带回家里,当作点心吃掉了。就这样,狐狸骗了好些蝉下来,把它们都吃掉了,一堆蝉翅膀就被狐狸扔到了门口。

医学检验试题库

医学检验试题库-----检验综合题(1)A1型题 1.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肘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2.婴幼儿毛细胞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颈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 A、DNA B、RNA C、嗜碱颗粒 D、杜勒小体 E、红细胞胞质 5.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巨幼细胞贫血时,血液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如下: A、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低,↓↓明显减低) 9.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0.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1.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0 螳螂捕蝉∣苏教版(有答案)

《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揭示了。 2.“那螳螂,,却不知道有只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却没顾到自己身后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4.《螳螂捕蝉》是一篇,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 (一)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告诉我 们。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 ,不顾。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冷静和智慧; 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眼前的利益正隐伏着祸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 4.机智聪明; 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课后能力提升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3.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4.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 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工程试验检测试题库

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 《土工试验检测》试题 (第01卷)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成绩 一、填空题 1.一般情况下,土是由 所组成的三相松散性。 2.天然密度的定义是 。 3.含水量的定义是 。 4.孔隙比的定义是 。 5.影响土的工程性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 和 。 6.粗粒土的工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可按 再细分成若干亚类。 7.细粒土的工程性质取决于 ,多用 作为分类指标。 8.界限含水量包括 ,前者指 ,后者指 。 9.击实试验目的是求 ,而测试的是 。 10.直剪试验中剪切方法有 。 11.压缩试验中常用的压缩试验指标包括 、 、 。 二、单项选择 1.土粒比重G s 的定义式为: A. w s s V m ρ? B.w V m ρ C.ρ?V m s D.w s V m ρ 2.干密度d ρ的定义式为: A.s V m B.V m s C.s s V m D.V m 3.相对密度D r 的定义式为: A. m in m ax m ax e e e e -- B.min max min e e e e -- C.e e e e --max min max D. m in m in m ax e e e e -- 4.砾的成分代号为:

A.B B.C C.G D.S 5.含石膏的含水量测试时,烘干温度为: A.75℃~80℃ B.65℃~70℃ C.105℃~110℃ D.110℃~120℃ 6.含石膏的含水量测试时,烘干时间为: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8小时以上 7.水泥稳定土的含水量测试时,烘箱温度开时为: A.室温 B.65℃~70℃ C.75℃~80℃ D.105℃~110℃ 8.含水量低于缩限时,水分蒸发时土的体积为: A.不再缩小 B.缩小 C.增大 D.不详 9.液塑限联合测定义测试数据表示在 图形上。 A.h ~ω B.lgh ~ω C.lgh ~lg ω D.h-lg ω 10.直剪试验的目的是测定: A.στ, B.?,c C.T ,N D.γτ, 11.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测定: A.ωop m ax d ρ B.ρω C.d ρω D.ρωp 12.直剪试验得到的库仑公式是: A.F =fN +C B.F =fN C.φστtg c f += D.γτG = 13.压缩试验中在什么曲线上确定先期固结压力Pc 。 A.e ~p B.e ~l gp 曲线 C. l ge ~l gp 曲线 D.h-lg ω 14.EDTA 二钠名称为: A.氯化钠 B.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C.氢氧化钠 D.酒石酸钾钠 15.压缩试验中,稳定标准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一周以上 16.标准贯入试验中,标准贯入装置锤重为: A.4.5kg B.2.5kg C.63.5kg D.100g 17.静力触探试验中单桥静力触探头可测得: A.比贯入阻力 B.锥尖阻力 C.侧摩阻力 D.粘聚力 18.土的压缩试验中试样体积的变化是: A.空气体积压缩 B.水体积压缩 C.孔隙体积的减小 D.土颗粒体积压缩 19.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量试样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0.土粒比重的单位是: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螳螂捕蝉(1)-

六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总第25课时主备人:陈明珠课题:10.螳螂捕蝉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2.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 (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乘虚而入 2.理解词语意思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3.理清课文内容: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5.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 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 ——“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螳螂黄雀 ——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 四、作业 1.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教案

课题: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 教材分析: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选取了其中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紧凑,意蕴丰厚。故事中的角色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因此感到亲切自然,兴趣浓厚。每则寓言的最后点明寓意,又使人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另外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分别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要求认识的字,理解生词。 3·读懂《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并从中受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思路: 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使他们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概括出故事大意,最后由故事悟出道理,结合实际和平时的积累写出感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寓意,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吗?它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板书课题) 二·学习《狐狸和葡萄》 (一)自学生字,读通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故事”,哪个自然段揭示寓意?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狸狐狸 提醒注意单独念二声,词中读轻声

(2)出示:葡萄 强调部首,理解意思 a·结合生活:你们吃过葡萄吗?葡萄什么味儿?那成熟的葡萄呢?(甜的)b·结合句子:“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从句中哪几个词可知葡萄是甜的?(垂下,成熟) c·看插图,描绘秋天葡萄成熟的景象。 (3)出示:馋 强调字音,部首。 结合句子理解“馋得直流口水”可用什么词替换?(垂涎三尺)它又从侧面说明葡萄怎样? 4·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1~2自然段:故事 第3自然段:寓意(请用画出) (二)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请同学们把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概括故事大意。(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是酸的,不好吃”。) 2·默读课文,思考: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牌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1)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学生自由叙说) (2)结果是——(白费劲,无望)你能再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狐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无可奈何,愁眉苦脸,无能为力,无精打采) 3·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无能为力”什么意思? 4·故事中理解寓意:狐狸无能为力,够不着葡萄,却偏偏说葡萄还没有成熟。 5·生活中理解寓意: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狐狸这样“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人?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1)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 (2)如果自己尽力去做一件事了,即使没有成功,别人也不会笑你的。 …… 三·学习《蝉和狐狸》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按同样的方法学习最后一则寓言故事 (一)自学生字,读通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故事”,哪个自然段揭示寓意?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比较:戒心告诫 强调部首和笔顺,理解意思 (2)出示:掺杂 强调字音

试验检测题库(带答案)

填空题 1、《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计量单位和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答案:国际单位制,国家选定的其他) 2、土的含水率是指与的比值。 (答案:土中水的质量、土颗粒质量) 3、土工液限、塑限、缩限等物理试验时,需过 mm的筛。 (答案:0.5) 4、高性能混凝土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一定数量的和。 (答案:矿物外掺料、高效减水剂) 5、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后,其拌和物和易性。 (答案:改善) 6、为了防止高性能混凝土发生碱集料反应,一般标准规定其单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 (答案:3.0kg) 7、土的饱和度是指土中的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的比值。 (答案:孔隙所含水) 8、在进行击实试验时,根据相关经验,最优含水率一般接近。 (答案:塑限) 9、高性能混凝土特点是具有、、、经济性、适当强度等。 (答案:较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 10、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是以为基础。强度一般以的强度来衡量。 (答案:耐久性、56d) 11、水泥进场时,应附有生产厂的品质试验检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并应按批次对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及同一出厂日期的水泥进行强度、细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等性能的检验,散装水泥应以每 t为一批,袋装水泥应以每 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按一批计。 (答案:500,200) 12、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平整度时,以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答案:最大间隙) 13、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以每组6个试件中试件未发现有渗水现象的最大水压力表示。 (答案:4个) 14、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和表示。 (答案:不均匀系数C U,曲率系数 C C) 15、压实度指筑路材料压实后的与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答案:干密度、标准最大干密度) 16、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和三种,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 (答案:准用,停用) 17、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 mm。 (答案:25) 18、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并抽取试件进行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 (答案:直径,每延米重量) 19、普通水泥混凝土用砂,按 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级配区。 1

金蝉花

金蝉花在肾病、糖尿病领域的临床应用 上海肾病临床康复专业委员会吕迪 糖尿病除急性并发症外,较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心脑血管意外、血管神经病变、感染、免疫力低下诱发肿瘤、男性性功能障碍等。随着我国糖尿病人口的增多,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有可能成为第一杀手。如何有效地干预、预防、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的重中之重。而糖尿病肾病往往和糖尿病同时发生,但不被糖尿病患者注意,一旦发展为尿毒症悔之晚也。糖尿病尿毒症存在透析容易感染、换肾伤口不易愈合、伤口感染等因素,因而较难控制和延续生命。在尿毒症患者中,由糖尿病引起的约占27-31%,是尿毒症的主要发病因素。不仅糖尿病可以引起肾脏疾病,高血压也可引起肾病、尿毒症等。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症状,有时仅表现为泡沫尿、蛋白尿、血尿、尿混浊、尿急、尿频、水肿、腰酸等而不被重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肾衰、尿毒症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肾病、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而致的死亡呢? 我们结合2012上海国际肾病康复峰会多位院士、教授的科研成果及近年来肾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综述一下,以利患者朋友参考。 1、金蝉花在慢性肾病、蛋白尿、血尿、肾衰等领域的应用。 蛋白尿、血肌酐升高,常常是肾功能受损的表现,肾功能不全

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lgA肾病、多囊肾等肾脏疾病发展的结果。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较为棘手,许多这类患者最后由于未能坚持治疗或治疗方式欠妥而发展为尿毒症。而传统中药对肾功能的恢复往往有较好疗效,而虫生真菌占居重要地位,其中,金蝉花、冬虫夏草这一“同根同门兄弟”又是该类珍品中的神品。金蝉花是我国古籍记载的最后一棵未被挖掘的人间仙草,金蝉花又称大虫草,为7-17年生虫草,药性寒凉,适宜肾亏内热、阴虚者食用,中老年人群,由于代谢垃圾、血液毒素的蓄积,90%以上属于内热肾亏的体质,非常适宜服用大虫草金蝉花。冬虫夏草又称为小虫草属二年生虫草,温热,适宜寒凉体质服用。以大虫草(云南苦竹蝉金蝉花)为主要成分等药物(金蝉补肾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所创的方剂)。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龙华医院肾内科采用以云南野生金蝉花(苦竹蝉金蝉花,横断山脉、天目山脉苦竹蝉者良)治疗肌酐升高、蛋白尿、泡沫尿、尿混浊、慢性肾病、多囊肾、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衰、尿毒症、保护残余肾功能、前列腺疾病、尿频、尿急、血尿等及肾亏肾虚而致耳鸣、耳聋、骨质疏松、男性性功能障碍等一般4-8周可取得显著疗效。 2、有效地血糖、血脂管理是控制糖尿病心脑肾严重并发症的关键。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汪年松教授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中指出,24小时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关键。血糖血脂检测管理是患者康复之重,我国文献记载及现代临床研究认为中医中药在消除症状、控制并发症方面有独到之处,如中药中的虫生真菌

测试技术题库完整

填空: 0-1、测试技术包含了_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内容。 0-2、测试系统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所组成。 1-1、如果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测试称为_________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_________测试. 1-2、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__________;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__________。 1-4、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同时周期信号具有和特性。 1-5、某信号能够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来描述,可以准确预计其来任意时刻的值,则该信号称为。 1-6、数字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值都具有特性的信号。 2-1、测试装置的特性可分为_______特性和________特性。 2-2、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指标有_______及________等。 2-3、测试装置在稳态下,输出信号变化量和输入信号变化量之比称之为装置的___________。 2-4、测试装置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和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装置的___________。 2-5、测试装置输出信号的付里叶变换和输入信号的付里叶变换之比称为装置的_________。 2-6、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但有时间延迟t0的条件是:装置幅频特性A(ω)=_________;相频特性Ψ(ω)=_____________。 2-7、对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测试,可用和两种方法进行测试。 2-8、二阶系统的固有频率越_____,系统响应赶快影响其超调量的因素是二阶系统的______。 2-9、一阶系统的动特性参数是,为使动态响应快,该参数。 2-10、一阶装置的时间常数τ越,其响应速度越快;二阶装置的固有频率0ω

金蝉花的功效与作用

大虫草金蝉花的功效与作用 上海肾病临床康复委员会吕迪 一、金蝉花简介 二、金蝉花应用人群 三、金蝉花质量区别 一、金蝉花简介 金蝉花、冬虫夏草同为麦角菌科虫生真菌,分别俗称为大小虫草,金蝉花是我国发现最为古老的虫生真菌名贵滋补中药材之一,是和冬虫夏草药性、适应人群互补的一对“阴阳虫草(太极虫草)”。金蝉花药性偏凉,冬虫夏草为温热,药性恰好相反;金蝉花适宜阴虚内热体质人群,冬虫夏草适宜内寒体质人群,因而,医药界称之为阴阳虫草、太极虫草实不为过。金蝉花是由蝉的幼虫感染麦角菌科真菌而形成的虫草,而冬虫夏草是由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感染麦角菌科真菌而形成的虫草而已。大虫草金蝉花早在3000年前就有古籍记载,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虫生真菌,在我国三大虫生真菌(金蝉花、冬虫夏草及僵蚕)中,较冬虫夏草早800余年,僵蚕近千年。《本草图经》、《雷公炮炙论》、《证类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医药书籍均有记载。金蝉花含有丰富的唯金蝉花特有的药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素,如蝉花素、蝉花多糖、蝉花虫草酸、蝉花腺苷、蝉花类麦角甾醇、蝉花类透明质酸等。 中药材权威专家认为优质金蝉花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产于横断山脉或天目山脉,2、虫体为苦竹蝉,3、感染的真菌为麦角

菌科真菌。 二、金蝉花应用人群 金蝉花性寒、味甘、无毒;具有疏散风热、定经镇痛、明目透疹、滋补强壮的功能,临床应用研究证实,金蝉花独有的药物活性物质对以下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适应以下人群: 1、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显著阻止减缓尿毒症的发生。 2、神经衰弱、失眠; 3、肿瘤辅助治疗;肿瘤化疗、放疗毒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 4、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冠心病,高血压; 5、治疗视力下降,预防治疗白内障等眼科视力疾病 6、养颜美容功效,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对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群具有极佳的综合养生调养保健作用。 (一)治疗慢性肾病、尿毒症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国家重点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陈以平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采用云南野生苦竹蝉金蝉花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泡沫尿、肾衰、尿毒症、保护残余肾功能、血尿等因取得显著临床疗效而荣获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一等奖。 陈以平教授临床研究表明,金蝉花具有降低血、尿肌酐,提高体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血清蛋白含量,减少尿蛋白的排出等功能。对慢性肾病;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