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出__韵味,并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__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总能给人一种淡淡的清凉的味道。
而这正迎合了历代文人的雅兴,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借月抒怀的诗句吗?指名吟诵,然后显示图片齐诵。
二、吟读课文,读出文言味道。
1、播放音频朗读。
2、生自由读,显示初读要求。
3、指名试读,并指名评价(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4、师指导读,重点指导如何读出文言的味道。
5、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译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1、显示要求。
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
3、生质疑。
4、师检测。
(1)重点文言词,抢答。
(2)重点语句理解。
指名翻译,小结译句方法。
5、开火车译读全文。
四、赏读课文,体会写景之妙。
过渡:齐读标题,并指名说说标题的意思。
标题概括了__内容,究竟是怎样的月色让原本打算睡觉的作者忍不住起来散步呢?1、出示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学生自选角度赏析,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角度,表达的情感角度等去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发出的人生感慨,逐渐形成豁达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品物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导入话题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可是否有过夜游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夜游一番,相信在赏景之余,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快速进入文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注意语音(正确、流畅),整体感知。
思考: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听读文本,进入情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初步感受夜游之美,学生自由交流听读体验。
思考:这次夜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交流感悟的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体味情感。
对关键词句则出示比较阅读的材料或用"去字法"比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屏幕展示:(1)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素食《记承天寺夜游》)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2)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通过比较发现,苏轼与怀民相知相怜相通的友情给这次夜游带来了信息,学生也由此感受到了夜游的情美。
(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体特点和字词积累。
通过听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不仅品味了"言"美,而且为下面探究"文"美奠定了基础。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掌握。
3. 对文中意境的感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苏轼及《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合作探讨,分析文中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6. 欣赏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结合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文中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选择一篇其他古文,进行自主学习和朗读训练。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
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三、教学设想由人及情,由读到悟,对本篇课文,设想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其中的感情,通过了解,了解创作背景来领悟感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他仕途坎坷,笑看人生。
他是谁呢,他就是宋代的著名词人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了解苏轼生平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在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大家一起念。
(出示文字)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出示苏轼图片)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
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
我们就从《记承天寺夜游》中寻找答案,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三)、朗读课文,感受情景学生听范读,感受朗读时的节奏,感情。
请同学起来读课文,看看大家能否感受到其中的要点。
大家齐读感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9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9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苏轼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
2、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检测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面对如此美景,真让人忍不住要出门去好好欣赏一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去承天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二、诵读译读,初读感知课文1、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做好标记。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生个别读,其他点评。
4、生齐读课文。
5、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用小组对抗赛和新旧知识结合的方法来落实课文重点词的理解和课文翻译。
三、品味赏析,深入理解课文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景的?有何特点?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3)调一调,品虚实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这样的调换好不好,为什么?2、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提示:要注意“闲人"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正泰博文学校时永霞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3、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4、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提示猜诗人,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初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齐读课文
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三、整体感知
思考:文中哪个字可以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
四、合作探究
1.找找他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的“闲”?
讨论交流后明确:
“解衣欲睡”见“月光入户”便“欣然起行”,因“无以为乐”就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闲人之举,而张怀民亦未寝,与作者“步于庭中”,可见张怀民也是一个闲人,月照庭院,树影摇曳,本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景观,然而在他们眼里却是如此的充满诗情画意,只有“闲人”才会有这份闲情。
2.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讨论交流后明确:
“闲人”有两层意思:一指遭贬之人
二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3.一个“闲”字饱含作者几多感慨?
讨论交流后明确:
有贬谪的悲凉
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有自我排遣的达观
还有诸多人生感慨
4.小结:
短短84字,内容却极其丰富,我们回头再来看整篇文章,所记内容既有事又有情也有景,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描写又有抒情。
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五、拓展延伸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相关作品,了解其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相关作品链接:
1.“黄州是我的祸,也是我的福。
感谢黄州,赠我诗词美文;感谢黄州,让我头戴斗笠,手扶犁耙,耕作田间山边,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农人!”
2.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面对西流之水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
4.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5.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面对空明的月色、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归纳总结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
自得其乐。
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在大家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苏轼,记住《记承天寺夜游》,记住我们今天的这一节课,也请你记得:
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
不要因为难过,就忘记散发芳香。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叙(闲游)事
闲绘(闲雅)景豁达
抒(闲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