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F在考古中应用现状和展望

合集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的三维环境,使用户能够沉浸其中并与之交互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VR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娱乐领域扩展到了教育、医疗、设计等多个行业。

在考古学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特性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特性包括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沉浸感是指用户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感受到虚拟环境的真实性;交互性允许用户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互动;构想性则是指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构建和设计。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遗址复原:利用VR技术对考古遗址进行三维重建,重现古代文明的风貌。

- 虚拟展览:通过VR技术,用户可以在家中参观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考古展览。

- 教育训练:VR技术可以用于考古学教育,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学习体验。

- 研究辅助:考古学家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挖掘过程,分析遗迹结构,辅助研究。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涉及计算机科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2.1 虚拟现实技术在遗址复原中的应用遗址复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考古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考古学家能够对遗址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还原历史场景。

用户可以通过VR头盔等设备,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文明的生活环境,感受历史的厚重。

2.2 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展览中的应用虚拟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

用户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的展览空间,欣赏到珍贵的考古发现。

这种展览方式不仅能够保护文物免受损害,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

2.3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训练中的应用在考古学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2023年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XRF分析仪行业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

XRF分析仪是一种不破坏性检测仪器,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物质的成分。

因此,在电子、化工、金属、建材、轻工等行业中,XRF分析仪得到了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公司报道,全球XRF分析仪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了近10亿美元。

同年,亚太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5%,而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分别占据了市场份额的25%和24%。

未来发展趋势:1. 应用在新兴产业中: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对于XRF分析仪的应用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如光伏、电池、LED等产业。

因为这些新兴产业都需要检测出材料中的各种元素含量,而XRF分析仪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分析。

因此,XRF分析仪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进一步提高分析准确度:XRF分析仪的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的发展中,分析准确度将会成为行业的重点。

厂商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XRF分析仪的分析准确度上,包括提高元素检测范围和降低误差等方面。

3. 迈向智能化:在未来,XRF分析仪将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仪器,而是一个集软件、硬件、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智能仪器。

未来的XRF分析仪将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为行业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分析服务。

4. 应用在更多领域:未来XRF分析仪不仅能够应用于传统领域如电子、化工、金属、建材、轻工等行业,还会涉及到生命科学、医疗、环保等新兴领域。

这些领域对XRF 分析仪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发展机遇:1. 政策支持:近年来,政府对于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XRF 分析仪的应用提供了机遇。

政策支持也将会促进XRF分析仪行业的快速发展。

2. 行业需求增加: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于材料的分析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多机遇。

行业需求的增加将会推动XRF分析仪行业快速发展。

3.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XRF分析仪的精度和效率将会有所提高,这也将为XRF分析仪行业提供更多机遇。

2023年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分析现状XRF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地质探测、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XRF分析仪行业市场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和趋势。

目前,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XRF分析仪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XRF分析仪市场规模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2. 技术创新不断。

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在技术方面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XRF分析仪,例如便携式XRF分析仪、微区XRF分析仪等,这些新型产品具有更高的分析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3.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对材料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XRF分析仪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拓展。

目前,XRF分析仪已经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地质样品、环境样品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4. 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XRF分析仪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XRF分析仪厂商,产品品牌众多,竞争十分激烈。

厂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优势等方面来提高竞争力。

5.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将会进一步推动XRF分析仪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XRF分析仪行业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

同时,行业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厂商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来保持竞争力。

整体上看,XRF分析仪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精度EDXRF多元素分析仪在考古中的应用

高精度EDXRF多元素分析仪在考古中的应用
73 7
诸 多缺 陷 。在 高精 度 E X D RF多 元素 分析 仪 中 采用 了双 同位 素 源 激 发 或 者 低 功 率 X 射 线 光 管、 同位 素源 双 激 发模 式 和相 关 装 置 。在 仪 器
的 S( i i L )半 导 体 探 测 器 ( W HM :10~ F 4
图 1 分析 系统 组成框图
2 1 激发 源 的选择 — —双 源 激发 ( 同位素 源 . 双
收 稿 日期 :0 61 -5 2 0-20
或管 源双 激发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 ( 0 7 0 9 、 技部 国 4 5 4 5 )科
际合作重点项 目(0 5 F1 0 1 ) 2 0 D O 9 O 资助
领域 以来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首先是因为这 是一种完全无损 的元素分析 方法。同时 , 它还 具有现场、 快速 的特点 。对某些大 型文物如石 刻、 壁画的研究 以及开掘现场元素空间分布研 究等都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及时取得有关资料。
2 仪器硬件设 计方案
自 行研制的高精度 E X F分析仪 由激发 D R 部分、 探测部分 、 信号处理 、 数据处理 、 记录显示 等几个 功能 组 成 , 个 系 统 的 结 构 框 图如 图 1 整
中图分类号 : 06 7 3 5.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5 —9 4 2 0 ) 40 3 -3 2 80 3 (0 8 0 —7 70
中国的古陶瓷 、 青铜器、 金器等金属文物是 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 对世界文化 和现代文明 都具有重要 的影 响。现行 的考古工作 中, 如何 精确探究文物所藏成为最有待解决的问题 。自
量。通过 对考古现场 ( 金沙遗 址) 的实际应用发现 , 仪器一次可 以同时完成 5 种元 素 以上 , 甚至 多达 十余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以其沉浸式的体验和交互性的特点,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领域的重要工具。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真实的场景和体验,将文化遗产带给观众更加直观、身临其境的感受。

本文将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教育和传承的积极影响。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文化遗产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逐渐失去原有的风貌和完整性。

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忠实地还原和保留这些文化遗产的真实面貌,从而延续和传承文化的精髓。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和精准的空间定位技术,将古建筑、艺术品、传统手工艺品等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保存,使得观众可以在虚拟的场景中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文化遗产展示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资金等限制,观众只能通过实物文物或者图片来了解和欣赏。

然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观众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参观文化遗产。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佩戴VR头盔或者使用VR眼镜,身临其境地参观名胜古迹,参与文化活动,观赏艺术品,不仅提供了更加真实且独特的体验,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教育和传承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的文化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观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快速而有效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开发出交互式的文化遗产教育应用,让观众在虚拟的环境中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学习和体验传统技艺和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xr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xr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xr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XR技术在文化领域有多种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应用:
1.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通过XR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模和虚拟修复,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还原文化遗产的原貌,并且避免了对原始文物的损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博物馆、历史遗址等领域。

2.文化展示与体验:XR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例如虚拟现实博物馆、艺术展览等。

这种技术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化内容,提高文化认知和感知。

3.艺术创作与表演:艺术家可以利用XR技术进行创作和表演,例如在虚拟现实中创作数字艺术作品、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在舞台上添加特效等。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4.文化教育与培训:XR技术可以为文化教育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素材,例如在历史课上使用虚拟现实还原历史事件、在语言学习中使用增强现实提供实时翻译等。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

5.文化产业与推广:XR技术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推广手段,例如使用虚拟现实进行旅游景点推广、使用增强现实提供互动式的文化活动参与等。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XR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潜力,可以为文化传承、教育、创作、展示和产业等方面带来重要变革和创新。

基于虚拟现实的历史文化遗产虚拟重现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的历史文化遗产虚拟重现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的历史文化遗产虚拟重现研究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将古老的建筑、文物、风俗等历史文化遗产重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其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

本文将探讨虚拟现实在历史文化遗产虚拟重现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虚拟现实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1. 全景展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景的形式展示给观众。

观众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进入虚拟的历史场景,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例如,参观故宫博物院时,观众可以通过VR技术,进入到故宫的历史时空中,观赏明清时期的建筑、文物等,体验古代宫廷文化的辉煌。

2. 文物重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还原、重现已毁损或失落的文物。

通过借助历史资料和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出原貌逼真的虚拟文物模型,并将其植入虚拟现实场景中,使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了解古代文物的风采。

这对保护、传承和研究文物具有重大意义。

3. 历史情境模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境。

观众可以参与虚拟历史情境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例如,通过VR技术,可以体验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或者参与到长城修筑的历史情境中,增强观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二、基于虚拟现实的历史文化遗产虚拟重现研究的意义1. 保护与传承: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全面。

原本容易受到大量参观、摩擦磨损等问题的文物,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历史文物、建筑等重要遗产在虚拟空间中呈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重视。

2. 教育与研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近乎真实的历史场景,提供给学生、研究者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遗产,我们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教育形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无论是古代建筑、文化景点,还是传统音乐、舞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中。

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他们可以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文化遗产的历史与魅力。

通过三维模型和实时渲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还原出真实的场景,并且通过触觉和声音的模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跨越时空参观文化遗产。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人为破坏,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无法恢复到原貌。

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和现有的资料,重建出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亲身体验古代建筑、人文景观和传统艺术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二战纪念馆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战场的景象;或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故宫里畅游,欣赏明清古代宫廷建筑的壮丽与细腻。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文化遗产教育多依靠课本、图片和展览等形式,相对来说比较抽象。

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将文化遗产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亲自参与其中。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亲自触摸、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且通过互动和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文化遗产的理解。

这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然而,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成本和设备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恒定的自然环境中,实物自身的变化如果是有规律的, 也可以作为时代的标尺。例如骨骼中的铀(U)含量是随时间的增 长而增加,用X射线荧光测定骸骨中的含铀量,就可以确定其 时代。 用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来确定文物的成分,根据文物的成
分来断代,此工作比较艰巨,需要建立各类文物的数据库,要
测试大量样品,获得大量的数据。有了数据库,被测物的测试 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对照,就可断代了。例如,在西伯利亚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在考古中应用现状和展望
X射线: 1 8 9 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 发现。 X射线透视学 X射线衍射学 X射线光谱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电子能谱 学也是与X射线学有关的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的 学科。


自1948年第一台用X光管的商品型X射线荧光光谱 仪问世以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发展迅速,现 已成为国际标准(ISO)分析方法之一。它具有制样简 单、可测元素范围广、分析速度快、测试准确可靠、 同时可测多个元素,并且不破坏样品,检出限可达 10-6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工业 上使用它进行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测。国 内外已经利用它作了许多考古研究。由于它是非破坏 性分析,分析成本又低,特别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青睐。
康熙青花瓷胎含Al2O3量最高,已达26%~29%的数量,
Al2O3的引入主要靠高岭土的掺入量,估算高岭土配入瓷石中的
量要在40%以上。所以其需要的烧成温度高,要在1300~ 1320℃的温度下才能烧成比较好的质量。雍正和乾隆青花瓷胎
的Al2O3含量在24%左右,估计其胎中配入高岭土的量在30%左
右。其最佳烧成温度在1280C左右。胎中含Fe203量在三朝青花 中都小于1%,所以瓷器的白度还是比较高的。
TiO2:0.07% ~0.43%;MnO:0.02% ~0.10%。
从洪武到万历之间,胎中Al2O3含量有一个由低到高而后又 回落到较低的变化情况,如洪武青花瓷胎中含Al2O3为18%~19 %,其含量尚低于元代的若干青花瓷胎。到永乐时期,青花瓷胎 的Al2O3含量已增到19%~20%之间。宣德时期,一部分与永乐 接近,一部分瓷胎Al2O3含量在20%以上。成化时期,青花瓷胎 的Al2O3含量最高,多数在22%左右。嘉靖和万历时期的青花瓷 胎又回落到了洪武时期的水平,其Al2O3含量在18%~20%之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龙虎对峙镜(高圆浮雕) ,背径 84mm,有一细裂纹,东汉至六朝
例2:陶瓷也是一样,如景德镇的瓷器,瓷胎的主要成 分在各朝代是区别的,唐代SiO2的含量在75%以上, Al2O3的含量在20%以下;宋元明,SiO2的含量在70% 以上,Al2O3的含量在20%左右;清代,SiO2小于70%, Al2O3大于20%。 青花缠枝牡丹罐 清 顺治
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 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四千年前我国就出现铜镜。
铜镜汉代普遍使用高锡含铅 的青铜镜,唐代在青铜镜中 大量加入铅,宋代青铜镜中 含铅量极高,达30%以上, 并开始加入锌,元以后大量 使用白铜镜,明中期后使用 黄铜镜,通过X射线荧光分 析就可以推断它们的年代。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青花瓷的胎的分析结果:
SiO2:65.76%~70.38%;Al2O3:22.97% ~28.57%;CaO:0.36%~0.74%; MgO:0.11% ~0.20%;K2O:3.04% ~3.49%;Na2O:0.69% ~1.87%; TiO2:0.05% ~0.31%;Fe2O3:0.81% ~0.84%;MnO:<0.1%。
例3:古画,古代用的颜料与现代的是不一样的,美国 曾对迭戈在1658年画的奥地利的玛丽安娜皇后的油画进 行鉴定,用X射线荧光分析了画中的白色颜料,用的是 铅白和石膏,证明此画是真的,因为1870年以后油画的 白色颜料只用钛白了。 最后的晚餐
2,文物的断代:
同一类型的古物,各朝代在制作工艺和配料上是不一样 的。反映到成分上是有区别的。可以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进行 文物的断代。 例1:铜镜 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
例1:安徽东至发现的南宋关子钞 版,当时有人认为是铁的,经X射 线荧光分析是铅的。
例2:汉代白金三品:
《史记。平准书》:“又 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 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 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 千家驹 郭彦岗《中国货币 发展简史和表解》:“公 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 年)行用白金三品。1,上 品圆形龙币,值钱三千 (名白撰,其文龙)。2, 中品方形马币,值钱五百 (其文马)。3,下品椭形 龟币,值钱三百(其文龟) 元鼎二年废。白金三品为 银锡合金,无纯度比例, 是中国用银币之始。
温睿等人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了明朝景德镇官 窑青花瓷釉的成分,从青花图纹中的Fe/Mn、K/Ca、Ti/Zn值来 判断明朝各代青花瓷器。
明代各时期青花样品浅色区域Fe/Mn条形图
注:hw洪武yi永乐xd宣德zt正统 ch成化 hz弘治 zd正德 jj嘉靖 wl万历
明早期青花瓷白釉区域K/Ti、Ca/K散点图
有人认为是银的, 有人认为是锡铅合金, 有人还从合金的组成上 推断是锡,经X射线荧 光分析,结果是铅的。
例3:蚁鼻钱,是先秦 楚国的货币,又叫鬼脸 钱,由于是春秋、战国 时期的,很多考古学家 理所当就地认为是青铜 器,经X射线荧光分析, 虽然也是铜锡铅合金, 但有的含铅量达 70~80%,有的含锡量 达68%,含铜量超过50 %的,17个样品中只有 3枚,这说明蚁鼻钱的 配料没有统一的规定, 将它归纳到青铜类显然 是不妥的。
南宋低岭头青瓷、传统越瓷和汝瓷胎主要成分聚类分析图
从聚类图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低岭头与传统越瓷的胎聚 为一大类,而汝瓷胎单独聚为另一类,这也可以说明南宋低岭 头青瓷是用当地瓷石作胎料。
南宋低岭头青瓷、传统越瓷和汝瓷釉 主要成分聚类分析图
从聚类图上可以清楚看出, 二十一样品分为两大类,所有 的寺龙口窑传统越窑风格青瓷 聚为一大类;除DL7外所有的南 宋低岭头窑青瓷和汝瓷聚为另 一大类。需要说明的是DL7,低 岭头窑遗址分上下两层位,下 层出土的是传统越窑风格粗精 两类瓷器,上层出土的除与汝 瓷相似的南宋青瓷外也有传统 越窑风格的瓷器 。而DL7外表 上与低岭头窑中传统越窑风格 的青瓷相似,现与寺龙口窑青 瓷聚在一起,它应属于传统越 窑风格的青瓷。在聚类图上,低 岭头窑青瓷与汝瓷是聚在一起, 说明低岭头窑青瓷片的釉更趋 向汝瓷釉。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物质文化”的 科学,是“研究如何发现和获取古代人类遗留的实 物遗存,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实物来了解人类社会历 史的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过去遗留下来的、 存在于空间的一切东西,即所谓“遗存”(包括遗 址和遗物),研究的目的是人类的历史。考古学是 以过去的人物、事物、实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 来认识人类的出现、生存、活动的规律,从而系统 地描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研究的范围:时间 上,地球上人类的产生到现在;空间上,地球上人 类曾经居住或活动过的地方。
和阿拉斯加之间的圣罗伦司岛上曾发现了青铜盔甲,经X射线
荧光分析,其成分与十九世纪船上用的青铜器一致,说明其是 相当晚的东西,经判断是与爱斯基摩人通商的船只带到岛上的。
3,文物产地及其矿料来源分析:
时空框架的建立是考古学的基础,断代测年是为 古代遗存提供时间标尺,文物产地及其矿料来源是为 古代遗存提供空间坐标。文物的成分与其制作时间、 地点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文物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可 知其成分,经聚类分析和其他方法的旁证,可确定其 产地及其矿料来源。这可为研究先民迁移路线和各种 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18X49厘米 估价:RMB60000一65000 釉面青白厚亮,胎 体厚重,青花色泽浓艳; 纹饰以缠枝牡丹纹为主 ,绘满器物,为典型顺 治时期的粗犷作风。
明青花瓷胎的分析结果:
SiO2:73%~76%范围内变动;CaO:0.11%~0.75%; MgO:0.16% ~0.30%; Fe2O3:0.57 %~1.24%;
例1:德国的拉德肯(Rathgen)实验室用X射线荧光光 谱分析了尼罗河流域的古陶器,发现一般低质产品各 地都有出产,而高质量产品,则来自于位于尼罗河中 部地底比斯几个中心产地。 例2:朱守梅等人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了一批南宋低 岭头越窑青瓷的胎和釉的成分,并与北宋汝瓷和寺龙 口传统越窑瓷的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南宋低岭头窑所 烧的青瓷器的胎是用当地南方瓷石作原料的,为就地 取材;而釉的成份与汝瓷釉相近,是借用了北方汝瓷 釉的配方。因而烧制出与传统越窑风格相去甚远、而 与汝瓷外观颇似的低岭头窑仿汝瓷类型的产品。这说 明南宋低岭头窑在汝瓷技术南传过程中很可能起了承 前启后的作用。
二是鉴定真伪,真的与假的,虽然再外表上一样,但在成分上 存在着区别。 例1:汝官瓷与仿汝瓷,虽然现代仿汝瓷可以以假乱真,但成分上 又区别,X射线荧光光谱图是不一样的,仿汝者1的仿汝瓷含锌量高, 仿汝者2的仿汝瓷含锶量高,用古代的成分含量现代人是烧不出来 的。
仿汝者1
仿汝者2
例2:银元,真的是银,假的是白铜。古代的金、银器与现 代的也不一样,古代的内杂质较多,现代的较纯。
到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新的考古学派,形成 了一门新的学科,那就是“科技考古学”。科技考古 学就是:利用自然科学和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分析研究古代实物遗存,获取丰富的“潜”信息,以 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 科技考古学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来研究考古学 的问题。这样将研究的对象带进了实验室,出现了 Archaeometry(考古测定)一词。实验室考古就是用仪 器和设备对遗存进行分析,获得充分客观的数据和资 料,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考古学背景,作出分析和判 断,来认识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
例3:毛振伟等人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了距今7000~9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