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张石匠拜师教科版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和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频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匠雕刻技艺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体验;实物教具可以让学生亲手触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生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1.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2.分析张石匠的性格特点,运用课文中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描述;3.写一篇关于敬业精神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学习技艺需要勤奋、执着、虚心求教,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对石匠、雕刻等概念的理解。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寓言故事,对故事中的道理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运用动词表达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张石匠拜师》,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师傅、勤奋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张石匠拜师》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4. 分析课文: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提炼文章主题。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张石匠拜师的小故事。
2. 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一段评述。
3. 收集有关石匠工艺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石匠工艺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张石匠拜师》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图片资料:石匠工艺图片、相关历史背景图片等。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1.1 设计意图《张石匠拜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通过讲述张石匠拜师学艺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张石匠拜师》,使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人物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张石匠拜师学艺的过程,理解“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背景《张石匠拜师》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张石匠的年轻人,为了学习精湛的雕刻技艺,不畏艰辛,三次拜访名师,终于得到真传的故事。
2.2 故事情节故事分为三个部分:张石匠第一次拜访名师,被拒绝;张石匠第二次拜访名师,再次被拒绝;张石匠第三次拜访名师,得到真传。
2.3 故事主题故事主题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育学生要有毅力和耐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张石匠拜师》,使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人物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张石匠拜师学艺的过程,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
5.2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张石匠拜师学艺的过程,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张石匠拜师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傅、虚心学习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感情。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民间艺术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
(2)利用民间艺术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民间艺术元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人物形象与故事道理(1)学生讨论张石匠拜师的过程,分析张石匠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尊敬师傅、虚心学习的道理。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师傅、虚心学习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分享学习感受。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张石匠拜师的小故事。
2. 调查身边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描绘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学习张石匠的敬业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张石匠拜师》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张石匠为了学习手艺,不畏艰辛,三次拜师的故事。
故事展现了张石匠对工艺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得到了大师的认可和真传。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和事件。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3.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篇小作文,描述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学生完成写作练习,描述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3 教学计划:教师根据教学总结和学生反馈,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张石匠拜师_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优质教案

《张石匠拜师_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优质教案》摘要:多媒体课件教学程课、激趣导入民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人我们统称工匠,从对伙子态看出张石匠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石匠和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怎样?请说明理由,()从对伙子态看出张石匠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回答相应板骄傲不气愧不如渡张石匠怎么看不起伙子? 学生由5然段边边画出两人对话品品人物语言课简析是民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夸与伙子比试手艺连连失败他输了愿拜伙子师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地学习和锤炼精益精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了故事容懂得人即使有高超技艺也不能骄傲满因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伙子美品格3领悟课细节描写揣摩人作心用准确语言表述出并能续写故事认识3生正确写生教学重难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道理教学方法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课、激趣导入民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人我们统称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民故事(板课题齐课题) 二、初课学生由画出生词把课熟了课写了件什么事? 指名提问相应板天外有天艺无止境渡课是通哪些事情说明天外有天这道理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课三、默思考看问题思考从对伙子态看出张石匠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石匠和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怎样?请说明理由边边画边思考然组讨论交流四、品感悟 ()从对伙子态看出张石匠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回答相应板骄傲不气愧不如渡张石匠怎么看不起伙子? 学生由5然段边边画出两人对话品品人物语言可分角色朗3指导朗多媒体出示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候你还没见石头呢手艺高人我见可没见像你这么傲怎么你还懂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评评谁是高手今天我俩见高低输了我拜他师指名朗相机评价渡既然看不起伙子不爱听伙子话那就得通比试见分晓了(二)张石匠和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怎样?请说明理由指名回答师板刻碑洗刻东西指名学生分角色刻碑洗部分张石匠手艺怎么样?哪?这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理由多媒体出示图片释楷草飞白张石匠气了吗?出有关句子怕可以换成什么词? 渡既然张石匠不气就再比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七棱八不齐说出什么要用这样石头刻东西? 3这次比试艺不如人情况下张石匠回刻石链会想些什么?请说说渡看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握了让我们看看结吧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这部分是怎么学? 屏幕出示①分角色②相比比③说出胜出理由按这样方法学下部分5汇报渡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胜已如你是张石匠屏幕出示看到伙子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脸上是对伙子说说完通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什么样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你面前露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这句话? 五、拓展交流了这课给你什么启示? 六、总结通课学习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道理其实我们学习上也是无止境希望学们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老师送给两句名人名言(多媒体出示)二课、回顾课指导复述说说课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指导复述课二、识写课件出示要认检认情况并进行扩词训练指导写重指导碑锤两写法三、积累化把己喜欢词选车里请你这则故事写续集四、实践活动把张石匠和伙子比用石刻东西这部分容改成课剧先写出人物对话再演演。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张石匠拜师》,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拜师学艺的故事,了解张石匠拜师的过程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提升阅读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张石匠拜师的过程。
2. 学习故事中所体现的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张石匠的性格特点,理解他拜师的原因和决心。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张石匠拜师》2. 相关资料:关于拜师学艺的文化背景知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拜师学艺。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张石匠拜师》,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张石匠拜师的心情。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张石匠拜师的原因和过程,交流自己从故事中汲取的启示。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故事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拜师学艺的礼仪、师傅与徒弟的关系等。
5.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拜师学艺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拜师学艺相关的传统故事,进行讲解和分享。
2.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尊师重教的事例,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拜师学艺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关键知识点,以及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张石匠拜师》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教材说明〔解题〕课题是一个主谓词组,相当于一个简缩的陈述句,概括了本文记叙的故事内容。
读了课题,读者会想:拜师学艺,这是专门平常的事,张石匠拜师有什么专门之处呢?因此产生了阅读期待。
“石匠”,开采石料或用石料制作器物的人。
“拜师”,认老师,认师傅。
〔结构分析〕本文是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精湛,然而情愿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拜小伙子为师。
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慎重,不断学习和锤炼,精益求精。
全文共1 0个自然段,按事件进展顺序划分,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张石匠手艺精湛,然而爱向人炫耀。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一个小伙子要与张石匠比试手艺。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两次竞赛差不多上张石匠输了。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张石匠服输,拜小伙子为师。
〔语意明白得〕“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这是小伙子对张石匠自夸的批判和劝诫。
先尊敬地叫张石匠为“师傅”,再指出张石匠的话口气太大,继而启发张石匠,技艺是没有止境的,普天之下会有技艺更精湛的人。
这句话说得专门礼貌,专门得体,软中有硬,头头是道,极具逻辑性。
“绝”,在那个地点是“穷尽”的意思,张石匠说他的手艺无人能比,确实是说他的手艺差不多到顶了。
“天外还有天”,这是一句俗语,字面的意思是,除那个地点以外,远处还有更美好的景观,引申为技艺永久没有顶点,永久要勤学苦练。
“张石匠听了专门不是味儿,心想:哪儿来的毛头娃子,黄嘴角还没退,敢来教训我?他咧咧嘴说:‘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这几句话刻画出一个傲气十足的张石匠。
先总写张石匠听了小伙子的批判后内心的感受:“专门不是味儿”。
“味”,在那个地点指张石匠觉得小伙子的批判不对自己的心思。
再写张石匠轻视小伙子的心理活动。
在他看来,年纪小,体会就少,手艺自然就不精。
他对小伙子的批判专门反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张石匠拜师》教案
木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的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
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地学习和锤炼,精益求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作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
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熟,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提问,相应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过渡: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说明天外有天这个道理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
看问题读书思考:
1.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边读一边画一边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一)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1.指名回答,相应板书:骄傲-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
可分角色朗读。
3.指导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二)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2.指2名学生读分角色读刻碑洗字部分。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岀胜岀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
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岀有关句子。
怕可以换成什么词?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
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3.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
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
4.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①分角色读一读。
②互相比一比。
③说出胜出的理由。
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
5.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
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人名言(多媒体出示)。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复述课文。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检查认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碑锤两字的写法。
1.把自己喜欢的好词抄在自选车里。
2.请你为这则故事写续集。
把张石匠和小伙子比用石料刻东西这部分内容改成课本剧,先写出人物的对话,再演一演。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