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苏南模式_与_新温州模式_的对比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长三角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苏南模式”与“新温州模式”的对比研究,针对目前苏州模式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苏州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苏州在经济转型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苏州模式;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New South Jiangsu model"and the"New Wenzhou mod-el"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Su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This paper pro-poses a?"New?Suzhou?Model"?with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strategies that would be helpful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to an exported-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

Keywords:New Suzhou model;Export-oriented econo-my;Development path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一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带有区域发展特点的转型与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这两种模式是在分权式改革背景下,在具有特定的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经济区域中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但由于两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所选择的制度变革方式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对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社会意义。

如今,“苏南模式”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有了新时代的特征,演变成了新苏南模式,并且它有了两个典型的分支——

—“苏州模式”与“江阴模式”。

近几年来,苏南模式的典型城市——

—苏州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苏州作为外向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和区域竞争异常激烈的关键时期,更应对当前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谋划对策,积极借鉴温州快速发展的有益经验,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不断挖掘潜力,加速推进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形成有时代性意义的“新苏州模式”。

一、新苏南模式和新温州模式的内涵及发展特征

1.新苏南模式的内涵

“新苏南发展模式”是在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在原有的“苏南模式”基础上,经过创新演进所形成的新型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三以三坚持”,即以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

2.新苏南模式富有新时代的特征

①外向型经济。以外促内、内外互动是苏南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国际化的一大特色。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开发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奠定了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格局;本世纪初,着力打造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从而迅速提高了经济国际化水平。统计数据显示,苏南外贸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数10个百分点,外资依存度高出全国平均数2倍多。目前,苏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势已经确立。

②园区经济。为了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挥集约优势、争取优惠政策,苏南把开发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苏南已建成国家级开发区10家,省级开发区38家,比如苏州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基本上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经过7~9年的大规模建设,现在这些园区已进入产出阶段。

③混合型经济。首先,原有集体经济依然存在于各种经济组织或实体之中;其次,企业改制使民营经济成为除外企之外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源。最后,在国际制造业资本纷纷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机遇下,由于苏南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劳动力素质较高,很多跨国公司都选中苏南作为它们的加工基地。最近几年,随着中外合资合作的发展、企业横向联合的展开、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推行,中外资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苏南地区已形成多种形式的混合经济。

④城市化。苏南经济的发展既是一种经济乡镇企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农村城市化的过程。苏南的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根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从上世纪开始,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壁垒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心城市现代化改造步伐的加快,苏南地区逐步迈进了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时代,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与农业、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3.新苏南模式的两种典型分支——

—江阴模式与苏州模式在旧苏南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没落的同时,新苏南模式也逐步诞生及成长。其中以苏州、昆山为代表选择了外生式的发展道路,而以江阴为代表则继续探索内生式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乡镇企业+传统产业,“江阴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资本为

“新苏南模式”与“新温州模式”的对比研究

□周东梅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浙江苏州215125)

45

2009年11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纽带,实现了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而苏州模式是典型的引进发展型,通过建立工业园区,以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

二、苏州模式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新苏州模式”的构建

1.苏州模式经济发展的现状

①综合实力增强。2006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20.3亿元,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第五位。从2000~2006年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一直呈上涨趋势,综合实力每年都在加强。

②外向经济推进。对外贸易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42.6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61.7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外向经济继续推进,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实际利用外资也保持上涨趋势。

③投资力度加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优化。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达21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003~2004年实现了较大突破,从812.81亿元增长到1408.93亿元,同比增长73.3%。

2.苏州模式存在的负面因素

①导致了苏州经济发展对外资的过分依赖。目前,苏州的经济已经演化成一个高度依赖于外资的外生型经济结构,2005年外贸依存度高达279%。外生型经济可能碰到的问题是高度依赖于外来投资所带来的前景的不确定性,一旦本地成本增加外资完全可能再去寻找成本更低的投资场所,那么本地经济增长就会受巨大影响。同时,由于“苏州模式”是一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一旦国际市场发展变化,国际经济出现震荡或危机,苏州的经济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导致了苏州经济发展的整体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不足。苏州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水平的二元化格局。一方面,苏州本地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遏制了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技术超越的潜力;另一方面,苏州的出口加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依靠国外技术的状况较为严重,关键技术、设备依赖进口,自己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中游,附加值很低,产品不具备明显的国际竞争力,而上游的技术研发和下游的产品营销等附加值高的环节仍然牢牢的由外方控制。

③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从投资、进出口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及税收等指数看,苏州名列全国20个大中城市前列,但苏州市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增长不快,其原因也与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关。苏州外企大多是加工制造类企业,是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大量需要文化层次低的廉价劳动力,而需求高素质高工资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很少,而且由于受到大量外来劳动力的竞争压力,本地职工没有竞争优势。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对此也听之任之,从而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④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虽然在外来资本的带动下,本土为之配套生产的民营企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相较外资的发展规模还是明显偏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现阶段“苏州模式”的不完善对民营经济的限制,主要表现是: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投资、销售、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实行歧视性政策。在外资企业居市场竞争主导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在资源配置、市场配额上如何由弱到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3.构建“新苏州模式”的道路选择

①“新苏州模式”的道路。从苏州模式向“新苏州模式”的道路应该选择应该是:从外资主导的出口加工模式转变为本土制造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外包的模式,让本土企业真正成为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这是本土经济实现与外资经济互动和一体化发展的最好选择。实践证明,本土企业只要加入这条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价值链,接手到跨国公司的外包定单,就能通过“边干边学”,积累大量技术和管理诀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跃升到较高附加值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本土企业必然要经过3个阶段:向跨国公司学习阶段、与跨国公司合作阶段、与跨国公司既合作又竞争的阶段,其核心竞争力必将不断得到增强。

②“新苏州模式”发展的良好基础。事实上,原有苏州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外资出口加工业,已经为“新苏州模式”的发展准备了良好基础。

首先,外资出口加工业时期留下的巨额资本积累解决了本土经济的起飞资金不足问题,从而为本土企业的腾飞做好了资金准备;其次,帮助培养了一批本土企业家。通过创建和管理企业,外方企业家为本土企业家做出了表率,本土企业家从中学到了国际企业运作的流程与规范,降低了学习成本;再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积累。外企帮助本土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积累了大量管理技能和技术研发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加入全球产业链的本土企业的核心骨干人员;最后,密切了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替本土企业打通了走向国际化的上升通道,使其获得了加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的机会。

从外资拉动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到本土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外包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模式的转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

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到承接跨国公司外包模式的转变过程图

③实现与外资出口加工企业配套的建议。目前,苏州模式转向“新苏州模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本土企业能否实现与外资出口加工企业的配套,这是走向承接跨国公司外包模式的第一步。

46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