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共28页
世通财务舞弊案

● 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 ● 创下利润造假的世界记录 ● 美国主流媒体甚至将世界通信的英文缩写“WorldCom”改为“World -
con”(世界骗局),世界通信变成了世界骗局!
计算机审计– Hugh Yan
世界通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背景: 世界十大破产排行榜(亿美元)
计算机审计– Hugh Yan
2002,世通厄运的一年
● 2002年度的世界通信公司
● 6月5日,
● 世界通信宣布再次裁员20%,计划辞退17000名员工
● 6月20日,
● 世界通信因资金周转紧张,推迟了优先股的股息支付
● 6月24日,
● 世界通信的股票价格跌破1美元(1999年6月最高达到64.50元)
● 1983年成立,2002年7月21日申请破产保护之前为美国第二大长途电信运 营商,仅次于1877年成立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曾经以1150亿美元 股票市值一度成为美国第25大公司
● 业务范围覆盖65个国家,拥有2000多万家个人客户和数万家公司客户 ● 拥有员工85000人,年营业收入350多亿美元。
● 世界通信向美国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
● 7月31日,
● 纳斯达克将世界通信的股票摘牌
● 8月1日,
● 世界通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和前副总裁兼主计长大卫.迈耶斯(David F. Myers) 被联邦调查局以证券欺诈指控逮捕
● 8月8日,
● 世界通信披露1999年到2000年度的税前利润被高估了34.66亿美 元
t等电信巨头开始出现经营亏损但世界通信仍然表现出高额利润引起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的注意开始调查?世界通信的净收益百万美元股价分析股价分析世界通信的股票价格增长变化情况随着收购兼并和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世界通信的股票价格也大幅上扬1999年66月21日图中19991当天市场总值达到1150亿美元然而自2000年起世界通信股票价格就一直下跌直到丑闻报道之后的第二日的66美分2002年66月25日世界通信披露财务丑闻前一天股票价格跌至83美分丑闻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进一步跌至66美元以后就一直在10多美元的价格期间徘徊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股世界通信甚至在其官方网站上提醒投资者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 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世通财务丑闻负面影响
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丑闻再度加重美国企业面临的困境 丑闻使得美国经济和华尔街股市前途难
料
当然,世通财务丑闻也如同催化剂,将 促使美国有关立法部门尽快出台和完善 有关加强金融监管,规范企业行为的法 律和规章制度,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 晚。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 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 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
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 (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 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 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 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 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 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 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 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 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 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 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 生的现金流量。
三.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 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 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 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是 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 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 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 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 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
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ppt 31页)

世通公司一度是仅次于AT&T的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 这归功于对其他电信公司的收购,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对MCI以 及美国互联网骨干Tier 1 ISP UUNET的收购。
页数 10
页
二、世通公司发展历史
6、破产后
❖
破产重组后的世通公司负债57亿美金,拥有资金60
亿美元,这60亿美元中的一半将用于赡后诉讼及清算。破
产前公司的债券以一美元兑35.7美分获偿,而股票投资者
则血本无归。许多小债主苦等两年多也没有收回自己的本钱
,其中包括许多前公司雇员。(世通在案发之前拥有2000万名
宣布将以1290亿美元合并,再创纪录。合并后的
公司将一举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通讯公司,首次把
AT&T从此宝座拉下。但该项交易因触犯垄断法未 获美国及欧盟批准。2000年7月13日,两家公司 终止收购计划,但MCI世通仍在随后再次更名为 世通。
页数 6
页
二、世通公司发展历史
❖
4、财务丑闻
❖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伯纳
页数 13
页
三、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手段
2、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
4、财务丑闻
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 辞职,安达信(毕马威之前的公司外部审计)收回 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 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 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 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 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的原因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无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
审计程序执行不当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存在疏漏 或错误,导致未能发现重大错报。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 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 未能发现。
利益冲突
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 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 性和客观性。
完善法律法规
监管机构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职责 和义务,为审计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信息披露
监管机构应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审 计结果和相关情况,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审 计程序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防止出现重大错报。
3
提高审计师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考核,提 高审计师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审计质量。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对违反职业道德和法 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在2001年,世通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而 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 大的破产案之一。
审计失败的原因
01
未发现财务造假
世通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非常高明,包括将资本支出和经营支出进行混
淆,虚增利润等。审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揭露这些问题。
02 03
缺乏独立性
世通公司的CEO和CFO对财务报告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通过威胁和施 压来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未能保持客观和公正 的态度。
世界通讯公司舞弊案分析

根据SEC(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 会)以及美国总检查长办公室向法院递 交的起诉书,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动机 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 测。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 种类型。
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 形式的准备金(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 等)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 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 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 16.35亿美元。
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 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 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 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 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 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 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 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 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 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 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 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这也是1998年世界通信报告26.69 亿美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
• 7月31日,纳斯达克将世界通信的股票摘牌;
• 8月1日,对财务丑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世界通信 前执行副总裁兼前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以及 前副总裁兼主计长大卫·迈耶斯被联邦调查局逮捕;
• 8月8日,世界通信宣布1999年和2000年度的税前 利润被高估了34.66亿美元;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精选PPT

公司蛋糕也随之越做越大。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
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1998年世通公司以400亿美元的天价与MCI通信公司(微波通信公司)进行合并,此举创造了当时 企业兼并的记录。
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
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出帐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 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利润。 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是 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 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 在其财务丑闻曝光前,世通拥有员工8.
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是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
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 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亿美元
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 的摊销费用。
世通财务欺诈

• 2002年6月14日,世通审计委员会主席波比特 在世通总部所在地的一家小酒店与辛西亚 和史密斯秘密会面。辛西亚和史密斯向波 比特汇报了内部审计所发现的严重会计造 假。波比特建议辛西亚和史密斯在与苏利 文进一步发生冲突之前,征询毕马威的意见 。
• 2002年6月20日,世通审计委员会在华盛顿召 开了会议,列席会议的除了辛西亚、史密斯 和苏利文外,还包括世通首席执行官约翰.西 择摩尔、首席运营官罗纳德.比乌芒特、首 席律师麦克尔.萨尔斯贝利以及世通常年聘 用的律师事务所的多名律师。马龙和毕马 威的另一位合伙人斯坦利.柯渃尔向审计委 员通报了辛西亚等人发现的重大问题。对 于世通通过将支付给其他电信公司和网络 公司的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 的做法,马龙明确表态,这种做法严重违反公 认会计准则,由此虚增了世通对外报告的利 润。
• 经过调查,2001年前三个季度,世通对外披 露的资本支出中,有20亿美元既未纳入2001 年度的资本支出预算,也未获得任何授权。 这一严重违反内部控制的做法,使辛西亚和 摩斯怀疑世通可能将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 出,以此增加利润。这封神秘的电子邮件促 使辛西亚决定将调查的重点放在资本支出 项目。
• 5月28日下午,辛西亚的下属摩斯从电脑记录 上查出了一笔既没有原始凭证支持,也缺乏 授权签字的5亿美元的电脑费用。摩斯立即 向辛西亚报告这一惊人发现。种种迹象表 明,世通的高层通过将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 出进行了大规模的利润造假。
侵入电脑,获取铁证
• 为了获取世通会计造假的直接据,必须进 入世通电脑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调阅相关的 会计分录和凭证。然而,只有经过苏利文的 批准,内审部才有资格不受限制地使用世通 的电脑会计系统。为了不惊动苏利文,辛西 亚决定秘密行动,她嘱咐摩斯另辟蹊径,侵入 电脑系统。颇有“黑客”怪才的摩斯没有让辛 西亚失望,很快就利用信息部安装和调试新 系统的机会,获得了进入电脑会计系统的方 法。
会计财务分析资料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仅次于1877年成立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如果不是司法部在2001年否决了世界通信与斯普瑞特(Srint)公司的合并方案,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
世界通信的成功应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在收购兼并方面的禀赋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
从1983年成立至2001年,世界通信共完成了65项重大收购兼并。
2002年7月21申请破产保护前,世界通信是一个业务范围覆盖65个国家,拥有85000名员工、1000多亿美元资产、350多亿美元营业收入,为2000多万个人客户和数万家公司客户提供语音话务、数据传输和因特网服务的超大型跨国公司。
首先发现世界通信财务舞弊的是内部审计部的副总经理辛西亚·库伯(Cynthia Cooper),2002年末被评为《时代》杂志一年一度的新闻人物(此外,还有安然公司的雪伦·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和联邦调查局的柯琳·罗莉(Coleen Rowley))2002年2月8日,世通降低了2002年度的收入和盈余预测,并计划在第二季度计提150至200亿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月12日,SEC正式对世界通信的会计处理立案稽查;4月3日,世界通信宣布裁员10%(8500名);4月30日,世界通信的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因卷入4.08亿美元贷款丑闻而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5月9日,穆迪斯(Moody, s)和菲奇(Fitch)等信用评级机构将世界通信债券的信用等级降至“垃圾债券”级别;6月5日,再次裁员20%(17000名);6月20日,因资金周转紧张,推迟了优先股的股息支付;6月24日,世界通信的股价跌破一美元(1999年6元最高股价增达到64.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