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合集下载

2020年测绘师综合能力试卷

2020年测绘师综合能力试卷

2020年测绘师综合能力试卷第1题.高程异常是指()至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

A.大地水准面B.似大地水准面C.地球自然表面D.理论最低潮面【答案】B第2题.在椭球面上两点间距离最短的线是()。

A.直线B.大圆弧C.大地线D.法截线【答案】C第3题.已知某点横轴坐标Y=19123456.789,则该点横轴坐标y是()。

A.19123456.789B.123456.789C.-376543.211D.-576543.211【答案】C第4题.要求测段的水准测站数为偶数目的是减弱因()引起的误差。

A.i角B.地面沉降C.大气折光D.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答案】D第5题.在1:500比例尺的图上,量测中误差为±0.2mm,实地距离中误差为()m。

A.±0.1B.±0.2C.±0.4D.±2.0【答案】A第6题.如图所示(图缺),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了h1、h2、h3、h4、h5高差成果。

按间接平差法求D 点高程,可列误差方程数是()个。

A.2B.3C.4D.5【答案】D第7题.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与两个水准点间的()有关。

A.纬度差值B.重力差值C.经度差值D.高程异常差值【答案】A第8题.与全站仪垂直轴正交的面是()。

A.大地水准面B.似大地水准面C.地球表面D.参考椭球面【答案】A第9题.某高精度GNSS动态定位项目可采用的技术是()。

A.单点定位技术B.RTK技术C.虚拟参考站(VRS)技术D.静态同步观测技术【答案】C第10题.日出后30min内不应进行水准观测是为了消除或减弱()的影响。

A.i角B.地面沉降C.调焦误差D.大气折光【答案】D第11题.高斯-克吕格投影属于()。

A.椭圆柱投影B.圆锥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答案】A第12题.珠穆朗玛峰高程是()。

A.大地高B.正常高C.正高D.力高【答案】C第13题.锯齿形测深线的布设应与岸线总方向成()角。

2022年全国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22年全国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考试真题第1题.高程异常是指()至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

A.大地水准面B.似大地水准面C.地球自然表面D.理论最低潮面【答案】B第2题.在椭球面上两点间距离最短的线是()。

A.直线B.大圆弧C.大地线D.法截线【答案】C第3题.已知某点横轴坐标Y=19123456.789,则该点横轴坐标y是()。

A.19123456.789B.123456.789C.-376543.211D.-576543.211【答案】C第4题.要求测段的水准测站数为偶数目的是减弱因()引起的误差。

A.i角B.地面沉降C.大气折光D.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答案】D 第5题.在1:500比例尺的图上,量测中误差为±0.2mm,实地距离中误差为()m。

A.±0.1B.±0.2C.±0.4D.±2.0【答案】A第6题.如图所示(图缺),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了h1、h2、h3、h4、h5高差成果。

按间接平差法求D点高程,可列误差方程数是()个。

A.2B.3C.4D.5【答案】D第7题.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与两个水准点间的()有关。

A.纬度差值B.重力差值C.经度差值D.高程异常差值【答案】A第8题.与全站仪垂直轴正交的面是()。

A.大地水准面B.似大地水准面C.地球表面D.参考椭球面【答案】A第9题.某高精度GNSS动态定位项目可采用的技术是()。

A.单点定位技术B.RTK技术C.虚拟参考站(VRS)技术D.静态同步观测技术【答案】C第10题.日出后30min内不应进行水准观测是为了消除或减弱()的影响。

A.i角B.地面沉降C.调焦误差D.大气折光【答案】D第11题.高斯-克吕格投影属于()。

A.椭圆柱投影B.圆锥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答案】A第12题.珠穆朗玛峰高程是()。

A.大地高B.正常高C.正高D.力高【答案】C第13题.锯齿形测深线的布设应与岸线总方向成()角。

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

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

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高程异常是指()至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

A.大地水准面B.似大地水准面C.地球自然表面D.理论最低潮面答案:B解析:似大地水准面至地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高程异常,记为ζ。

如果设地面某一点的大地高为H 大地,它的正高为h正高,正常高为h正常高,大地水准面差距为N,高程异常为ζ,则有:H大地=h正高+N=h正常高+ζ。

2.在椭球面上两点间距离最短的线是()。

A.直线B.大圆弧C.大地线D.法截线答案:C解析:垂直于子午面的法截面为卯酉面,卯酉面与椭球面的截线为卯酉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的曲线是大地线。

3.已知某点横轴坐标Y=19123456.789,则该点横轴坐标y是()。

A.19123456.789B.123456.789C.-376543.211D.-576543.211答案:C解析:在高斯投影中,Y的前两位为高斯投影6°分带的带号,即本题的带号为19。

在每一个投影带内,y坐标值都有正有负,这对于计算和使用都不方便。

为了使y坐标都为正值,故将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并在y坐标前加上投影带的带号。

即y=123456.789m-500km=123456.789m-500000m=-376543.211m。

4.要求测段的水准测站数为偶数,目的是减弱因()引起的误差。

A.i角B.地面沉降C.大气折光D.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答案:D解析:测站数设置成偶数个目的是为了抵消零点差。

把测站设计成偶数个是必须的,对于使用红黑尺进行测量任务的时候。

若测量时本身只需一个测站就能完成测量,那就不必故意设置成两个或偶数个。

若测量路线长,测站数本身就需要很多,所以要将测站数设置成偶数个目的是为了抵消零点差,即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

A .±0.1B .±0.2C .±0.4D .±2.0答案:A解析:根据图的比例尺为1∶500,量测中误差为±0.2mm ,则实际误差为±0.2×500mm =±100mm =±0.1m 。

地震水准测量成果中L项改正的讨论

地震水准测量成果中L项改正的讨论
第31卷第3期
2 0 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V01.31 No.3
1年6月
June,2011
文章编号:1671-5942(2011)03-0034-05
地震水准测量成果中几项改正的讨论
薄万举 陈聚忠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
9H
(6)
式中日为水准点概略高程,单位为米,水准点的布 格异常(g一7)布从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取至0.1×
10—5 ms~。
从以上看出,水准中的重力异常改正计算没有 用到新的观测值,换句话说,两次复测水准的重力异 常改正是一样的,计算形变用的是两次复测资料之 差,因此做不做重力异常改正对计算地形变没有影 响。与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中论述的理由相同, 当两期资料的来源不同时,必须保证二者一致,即如 做了重力异常改正,就必须保证两期都进行改正,才 不会影响形变分析结果。由于历史测绘资料一般都 进行了重力异常改正,因此在地震水准测量规范中 应要求进行重力异常改正。
12987--2006)中增加了标尺温度改正、固体潮改正 和海潮负荷影响等改正,对水准标尺温度改正、正常 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固体潮改正和海
・收稿日期:2011-02-20 作者简介:薄万举,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地形变与地震预测研究.E—mail:bowanju@163.eonl
万方数据
crust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Tianjin
300 1
80)
According to the stat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性及其改正数计算.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性及其改正数计算.

§5.7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性及其改正数计算如果假定不同高程的水准面是相互平行的,那么水准测量所测定的高差,就是水准面间的垂直距离。

这种假定在较短距离内与实际相差不大,而在较长距离时,这种假定是不正确的。

5.7.1 水准面不平行性在空间重力场中的任何物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使其具有位能。

对于水准面上的单位质点而言,它的位能大小与质点所处高度及该点重力加速度有关。

我们把这种随着位置和重力加速度大小而变化的位能称为重力位能,并以W 表示,则有gh W = (5-17)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单位质点所处的高度。

我们知道,在同一水准面上各点的重力位能相等,因此,水准面称为重力等位面,或称重力位水准面。

如果将单位质点从一个水准面提高到相距h ∆的另一个水准面,其所做功就等于两水准面的位能差,即h g W ∆=∆。

在图5-51中,设A h ∆、B h ∆分别表示两个非常接近的水准面在B A ,两点的垂直距离,A g 、B g 为B A ,两点的重力加速度。

由于水准面具有重力位能相等的性质,因此B A ,两点所在水准面的位能差W ∆应有下列关系B B A A h g h g W ∆=∆=∆(5-18) 我们知道,在同一水准面上的不同点重力加速度g 值是不同的,因此由式(5-18)可知,A h ∆与B h ∆必定不相等,也就是说,任何两邻近的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在不同的点上是不相等的.并且与作用在这些点上的重力成反比。

以上的分析说明水准面不是相互平行的,这是水准面的一个重要特性,称为水准面不平行性。

重力加速度g 值是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纬度较低的赤道处有较小的g 值,而在两极处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是相互不平行的、且为向两极收敛的、接近椭圆形的曲面。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将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水准测量所测定的高程是由水准路线上各测站所得高差求和而得到的。

在图5-34中,地面点B 的高程可以按水准路线OAB 各测站测得高差 ,,21h h ∆∆之和求得,即∑∆=OABB h H 测如果沿另一条水准路线ONB 施测,则B 点的高程应为水准路线ONB 各测站测得高差,,21h h '∆'∆之和,即 图5-33∑'∆='ONBB h H 测由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可知∑∑'∆≠∆ONBOABh h ,因此B H 测'也必定不等,也就是说,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高差的结果随测量所循水准路线的不同而有差异。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 计算中纬差取位精度分析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 计算中纬差取位精度分析

12 NO.3 2012 (Total 116)
关键词: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水准测量;纬差;对策
1.引言
水准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 由于重力的大小与点 的位置有关,与地球质量分布有关,一般来说,各点的 重力值都不相同,因此任何两水准面都是互不平行的。 而几何水准测量是建立在水准面相互平行的基础上 的, 水准面互不平行必然对测得的高差带来影响,因 此,采用常规水准测量、高程导线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方法测得的高差,在计算高程前,都必须首先要计算正 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
NO.3 201 交 流 Geomatics Square
ε=0.1mm。 为使 ε=0.05mm,应按(2)式计算不同纬度不 同高程对应的纬差 Δφ 最低取位要求。 纬差 Δφ 最 低取位要求应不大于表 1 计算结果:
(2)
表 1 不同纬度不同平均高程情况下 Δφ 最低
在计算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时, 纬度不能直 接从地形图上量取, 直接量取难以满足纬差计算的精 度,应使用大地测量方法测量出的准确值。
顺便提一下,(1)式中,高程 H 应为 1985 国家高程 基准的高程值,不能为地方高程基准的高程值,也不是 大地高。 若是地方高程基准的高程值或大地高,应转化 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值。 在计算正常水准面不 平行改正数时,高程 H 应取位至 1 米的精度。
4.小结
测绘成果数据处理的原则之一是不因为计算参数 取位而人为降低测绘成果的精度。 为了与测段高差 0.1mm 小数位规定精度相匹配,计算正常水准面不平行 改正数时,纬差Δφ不能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 1′取 位,而必须根据不同纬度不同高程准确到一定数值,这 样才能求得满足精度要求的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数。
取位要求计算表

正常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及其改正数的计算

正常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及其改正数的计算

5.9正常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及其改正数的计算5.9.1水准面不平行性 1水准面不平行性gh W =(5-41)b b a a h g h g W ∆=∆=∆ (5-42)hh g g a b a ∆≠∆≠2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分成两部份:一是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 有较小的值,而在两极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收敛的、接近椭园的曲线。

二是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3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⑴因为水准面不平行性,如果沿水准面观测高差不等于零(应该等于零),要加改正数。

⑵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的高差随路线不同而有差异,∑∑∆=∆=ONBB OABB hH hH 测测B B ONBOABH Hh h 测测≠∆≠∆∑∑, ⑶环形路线闭合差不等于零,理论闭合差。

5.9.2正高高程系定义:正高高程系是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一点的正高高程(简称正高),即该点沿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OABB mOABB BCBCB gdh g dh g g dH H H 1正 (5-43~46)某点正高不随水准测量路线的不同而有差异,正高高程是唯一确定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地面的高程,但地面一点的正高高程不能精确求得。

5.9.3近似正高高程系和近似正高改正数 定义(5-47)高出水准椭球面H 的正常重力公式H r r 3086.00-= (5-48)正常重力公式)2sin 000007.0sin 005302.01(030.978220ϕϕ-+=r1979年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联合会推荐的正常重力公式)2sin 0000058.0sin 0053024.01(0327.978220ϕϕ-+=r1980年西安大地测量坐标建立时应用上式。

设A ,B 两点间的观测高差为)(A B H H 测测- 近似正高高差为)(A B H H 近近- 近似正高改正数)()(AB A B H H H H 测测近近---=ε (5-49) 水准路线AB 上的近似正高改正数∑'∆'-=AB m BA H )(2sin 2ϕϕραε (5-50)式中α=0.002644讨论:⑴当沿平行圈进行观测时,0,0==∆εϕ。

高速铁路水准测量中正常水准面不平行及重力异常改正的必要性研究

高速铁路水准测量中正常水准面不平行及重力异常改正的必要性研究

BM 27 7 . 6

BM 27 7 . 7
隧道 区段
DK61 9 +3 3 5
DK6 26 +66 8 DK6 2 8 +6 5 0
DK63 8 +7 6 9
DK65 0 + 0 65 DK6 5 0 +1 4 4
图1 既有二等水准点布设
1 9 6
数据进 行闭合差 统计 、平差计算对 比,提 出了在纬差较大 的高海拔 山区进行两项改正 的必要性 。以后续的 C P l I I
高程建 网测量为例 ,验证 了进行两项改正之后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高程 的正确性 。 [ 关键词]二等水准测量;附合 水准 路线 闭合 差;正常水准 图分类号]P 2 2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5 0 1 9( 2 0 1 6 )0 5 — 0 1 9 8 — 0 4
Ne c e s s i t y An a l y s i s o f No r ma l Ge o i d No n p a r a l l e 1 Co r r e c t i o n a n d
区平均 海拔 高 : 1 3 8 0 ~ 1 6 8 0 m 之间 ;线 路走 向大 致呈
平 顺性就 需要 高精度 的施工 控制 网 ,轨道 控制 网 ( C P
I I I )很好 地解 决 了这 个 问题 。C P I I I 高程测 量采 用水准 测 量形成 的 附合 水准 路线长 度不得 大于 3 k m ,且应 附 合 于线 路水 准基 点 。隧道 未贯通 之 前 ,二 等水 准测
异常 未改 正及 改正后 的数据进 行 闭合差 统计 、平差计
算对 比 以及 C P I I I 高程数据 的验证计 算 ,提 出了在纬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