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一个人是否会听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
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研究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惯,使他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提出疑义,是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上课研究包括听、说、读、写、思、合作等,学会倾听是最重要的。
倾听,即专心致志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既要听清,又要听懂,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听“讲”的要求,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惯。
一、养成倾听的礼貌倾听别人发言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重要。
它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又可以使我们在其中研究经验、吸取教训。
“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良好的倾听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一个好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倾听的平台。
倾听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老师做起。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研究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研究方式转变为探究式研究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角色必须有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授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这者为主。
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他的角色行为应为体现在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研究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掌握研究策略并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研究动机,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研究的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情感,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可以做一个倾听的榜样,尊重学生的发言,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
当学生看到我们认真倾听并且给予积极回应时,他们也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我们可以组织一场简短的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别人发言时保持安静,并且等待别人发言完毕后再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发言权,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我们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倾听技巧。
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倾听他人时要保持眼神接触,不要分心;要积极回应别人的发言,可以通过点头、鼓掌或者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认同或鼓励;学生还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和澄清别人的观点,以确保自己理解正确。
通过教授这些倾听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且能更全面地理解别人的意思。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想法;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反馈,表扬那些积极参与且倾听他人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会感到被认可和尊重,从而更加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榜样的力量、游戏和活动、倾听技巧的教授以及积极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倾听者。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安静倾听习惯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安静倾听习惯
1. 设定规则:首先,教师需要设定一些基本的规则,比如在课堂上不允许大声喧哗,只有在被叫到名字或者举手的时候才能发言。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安静倾听的规则。
2. 做出示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出安静倾听的示范,比如在讲解新知识或者故事的时候,教师需要保持安静,全神贯注地听。
3. 创设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利于安静倾听的环境,比如关闭电视和音乐,减少其他可能的干扰。
4. 引导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有倾听的需要和动力。
5. 表扬鼓励:当幼儿能够做到安静倾听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安静倾听的好处。
6. 定期检查:教师需要定期检查幼儿的倾听习惯,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做到安静倾听,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改正。
7. 家长配合:家长也需要在家中培养幼儿的安静倾听习惯,比如在讲故事或者讲解新知识的时候,也要求幼儿安静倾听。
1/ 1。
家长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

家长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一。
家长得先明白倾听对幼儿多重要。
这就好比给孩子盖房子,倾听能力就是那坚实的地基。
要是地基不稳,房子能结实吗?幼儿时期是培养倾听能力的黄金阶段,错过可就难补啦。
1.1 创造安静的倾听环境。
家里不能总是吵吵闹闹,像个菜市场。
大人说话也别大声嚷嚷,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别开着电视,大家安安静静地交流,让孩子能专心听。
1.2 要有耐心听孩子说话。
别孩子刚开口,您就打断,或者心不在焉。
得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让孩子觉得自己说的话有分量。
二。
2.1 多讲故事。
故事可是个好东西,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讲的时候,声情并茂,加点动作,孩子更爱听。
听完了,还可以问问孩子听懂了啥,锻炼他们的理解和表达。
2.2 玩倾听游戏。
比如“我说你听”,您说一句话,让孩子重复。
或者“听声音猜东西”,蒙上孩子的眼睛,弄出点声音,让孩子猜猜是什么。
2.3 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交流。
在和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得学会听别人说话,才能玩得好。
三。
3.1 以身作则。
您自己就得好好倾听,别孩子跟您说话,您只顾着玩手机。
言传身教,孩子自然会跟着学。
3.2 及时表扬。
孩子要是倾听做得好,别吝啬您的夸奖,“宝贝,你今天听妈妈说话可认真啦,真棒!”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的,以后会更努力。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家长得有耐心,有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在爱和引导中慢慢成长。
只要用心,您家的小宝贝一定能成为善于倾听的好孩子!。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倾听能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幼儿的倾听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在家庭和学校中,要尽量避免噪音干扰,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保持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尊重幼儿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倾听的重要性。
二、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专注力是倾听能力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例如,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听取故事并回答问题,或者进行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手工制作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三、多样化的听力训练幼儿的倾听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听力训练得到提高。
可以进行一些听力游戏,如听音辨识游戏、听故事并回答问题等。
此外,可以让幼儿参观一些有声音效的地方,如动物园、音乐厅等,让他们接触不同的声音,并学会区分和理解这些声音。
四、倾听他人的经历和观点倾听他人的经历和观点是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历,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提出问题。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倾听他人的能力。
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认真倾听。
同时,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思考更多的知识。
六、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幼儿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鼓励他们阅读并理解故事。
同时,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七、示范和引导示范和引导是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
课堂上,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也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与之产生共鸣,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老师每次都能耐心地听我发言,我也要专心倾听!
二、明确倾听的要求:精力集中很重要,专心倾听要做到。
1、要专心。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就使得学生无法认真听取老师所讲的知识,也无法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沟通交流。
2、要耐心。
告诉孩子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3、要虚心。
告诉孩子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倾听同学的发言也是参与,边听边想,欣赏同学思维的闪光点,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
家长怎样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家长怎样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相关推荐家长怎样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1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在起床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或一些过渡时间,可为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故事、儿歌,也可以由家长或幼儿讲故事等,如晨间锻炼时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午睡前播放温柔缓慢的音乐,用餐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故事。
2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
把兴趣作为倾听的切入点,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这就是家长培养的重点。
3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幼儿因不注意倾听或不耐心倾听而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
4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倾诉或告状时,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
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让孩子觉得父母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
5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培养幼儿倾听习惯需要家园的配合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倾听习惯养成起促进作用,而且家庭环境的创设是“有助于幼儿习惯养成的直接作用者。
”当今,人们也正在着手许多旨在研究家庭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习惯养成的作用上达成一致的确定,注重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家长其孩子的习惯明显优于那些随意的家长。
在长期的幼教工作中,我也发现家长千差万别。
由于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也不同。
幼儿期是一个好模仿的时期,环境的创设在他们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教导孩子倾听并表达感受的技巧

教导孩子倾听并表达感受的技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倾听和表达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倾听,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表达感受,孩子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导孩子倾听并表达感受的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尊重和关怀他人的行为,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倾听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同理心。
因此,教导孩子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专注的时间首先,要教导孩子倾听,就需要给予他们专注的时间。
在孩子与你交流时,尽量避免分心做其他事情,保持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尊重。
鼓励积极回应其次,要鼓励孩子积极回应对方的言辞。
可以通过肯定性回应、提出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来促进对话的进行,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在倾听自己。
表达感受的重要性除了倾听外,表达感受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表达感受,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
因此,教导孩子表达感受同样至关重要。
鼓励情绪表达首先,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应该被尊重和接纳。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问询、分享自己的情绪或者提供安全空间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教导正确表达方式其次,要教导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感受时,孩子需要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消极性词语。
教导孩子倾听并表达感受的技巧建立良好沟通氛围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和支持来增强孩子对沟通的信心,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榜样示范其次,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成为榜样示范。
在与孩子交流时,展现出积极倾听和正确表达感受的态度和技巧,让孩子从身边人中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创设互动机会此外,创设互动机会也是教导孩子倾听并表达感受的重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习惯?
让5、6岁的孩子听进父母的话很难,这是通病。
当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使你的孩子竖起耳朵听到你说的每一句话呢?
5--6岁的孩子听不见你对他说的话,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全神贯注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小时候的兴趣范围更加广泛、程度更加强烈、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了,这就很难让他们马上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还乐在其中呢。
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过高:父母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话,就理所当然地断定他在家里也同样能够做到。
而真实情况是:孩子一回到家,就会很放松、很安逸,他觉得对父母没有必要像对老师一样总是听从。
有时候,你的孩子行为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正是他感觉自己具有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他想通过不理睬的方式告诉你:“我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我想做的时候再去做。
”当然,在孩子累了、饿了、发脾气的时候,他也不会听从父母的要求。
父母应该体谅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机会让他放松下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越责备孩子对你的话不理不睬,他就越听不见。
如果父母换位思考一下,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也就可以容忍了。
你可以设想一下,当你正在专心观看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你的丈夫打断你说:“把电视关了吧。
该做饭了。
”但是,你并没有任何行为反应,那么你的丈夫就会生气了,口气也不耐烦:“你现在就该做饭了。
如果你5分钟之内还不去做饭,那我明天晚上就不和你去看电影了。
”听了这些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乖乖地顺从吗?
让他明白前因后果,让他看着你的眼睛,他就明白你在和他说话,你的话很重要。
专家们建议,让孩子学会倾听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明白前因后果,比如,如果他现在不能马上去洗澡,过一会儿就没有时间看书和讲故事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逐渐能够懂得一些做事情的理由了,也开始考虑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必须准时到幼儿园,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按时到幼儿园,这样谁都不会错过连续故事的下一集了。
如果你迟到了,我上班也就迟到了。
”
如果面对你的要求,你的孩子总是没有任何回应,那么你就有必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一次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多了。
父母一下子对孩子提出几个要求并不罕见。
有的父母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时间到了,先把玩具收好,然后去刷牙、洗手、洗脸了。
别忘换上睡衣再上床。
”但是,对孩子来说,他很难记住所有的要求。
所以,父母首先要使自己的要求简单化,提出要求后还要等 30秒钟,看看孩子是否有回应,如果没有就再重复一遍。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到要求后马上行动,不要浪费时间。
但这样的理想并不可能成为现实。
不过,父母可以想办法让孩子缩短拖延的时间。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父母需要改变以前那种隔着很远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的习惯,而是要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这样他才能明白父母说的话是很重要的,不能当耳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