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近现代外国的教育思想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洛克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捷克教育家; 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 最注重实践的人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泛智的先声>> <母育学校> <语言和科学入门>

二.<大教学论>:西方第一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三.泛智教育:强调,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合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对社会的改良作用,一生致力于泛智教育,扫除愚昧和无知,使国家和民族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人的内在本性.
教育的目的:为现世的人生服务,培养具备完全知识,完美德行和坚定信仰的人

五.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原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他把人也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这一法则.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是指教育应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 二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六.泛智教育 论和学校教育体系
泛智教育:教育应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匈牙利-泛智学校
夸美纽斯学校体系:
从出生到6岁—婴儿期: 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培养外部感觉.
从6岁到12岁—儿童期 :国语学校,初等教育,内部感觉(想象力和记忆力)
从12岁到18岁—少年期:拉丁语学校,中等教育,理解力和判断力.
从18岁到24岁—青年期:大学,高等教育,协调性和意志力.

七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核心
1.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一切知识者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循序渐近原则(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序的,教学活动也应按一定顺序进行); 彻底巩固性原则(传授知识是为了运用,学了知识没有巩固下来是不能发展儿童的智慧的)
2. 学年制和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学年制---同一年的同一时间开学,时同放假; 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 学校工作按年月日时计划好; 班级集体教学—由一位老师面向集体授课.
3. 论教学过程和教学用书:教学的过程是传授知识; 图文并茂的<世界图解>(教科书)

第二节 洛克的教育思想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天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及”白板说”;
<教育漫画>: 绅士教育
一. 绅士

教育论
1. 论教育的作用的目的
英国的教育重点应当放在绅士教育上;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通过教育使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洛克重视道德教育和实际知识;理想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
2. 论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体育,德育(核心内容),智育
教育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优秀的人
道德教育的方法主张以理性为指导,说理教育;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第三节 卢梭的教育思想
法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爱弥尔—论教育>
一. 自然教育论
1. 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强调自然的教育
2. 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三方面: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
3. 如何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采用”消极教育”方法.即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
4. 自然教育应在乡村进行.
5. 反应了文艺复兴以来”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的影响,但卢梭的更进了一步;与封建教育针锋相对

二.论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1.从出生到2岁的婴儿期教育
教育任务主要是使其身体得到健康的发育,把婴儿充分而自由的活动放在第一位.
2.2-12岁儿童期的教育
儿童的”理智睡眠期”,在认识上只能接受形象而不能形成概念,应进行身体的各种感官教育.
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自然后果”法.
3.12-15岁少年期的教育
智育和劳动教育.
3条原则:依赖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出结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理解发现来进行学习;鼓励儿童学习的同时培养兴趣,发展能力,锻炼思维.
4.15岁到成年阶段的教育
道德教育.

第四节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瑞士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慈善教育和普通教育,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的生活,称”贫苦者之友”.
<林哈德与葛笃德>
一. 论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
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和谐地发展一个人的各种能力
1. 道德教育
2. 智育
3. 体育和劳动教育

二.教学理论
1.论教学心理化:人的心理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它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求教学适应和人的心理发展.
2.要素教育论
实现教学心理化思想.
要歌词是构成事物的最简单的基本单位.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教育不可缺心的基础.

第五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 教育心理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提示教育,教学的规律,深化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教育理论

体系的人,”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一. 论教育的目的
以实现必要目的为主要任务,必要目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必要目的是与人的一生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的道德目的相关的,关系到做人的责任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二.论教育的过程
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目的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核心.
教育目的实现涉及三个方面:教育对象-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形成学生一定观念-德育.
教育过程就是:通过管理和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形成学生一定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育过程应当有一定的顺序,通过管理,教学和训练三个阶段完成
1. 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和维持现有的教育的外部秩序,为实现教学和训练创造条件,主要是对儿童的外部进行管理.
2. 教学
教学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智能建设的过程;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强调”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广泛学习知识的课程论思想,主张多方面兴趣设置多方面课程.兴趣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动力.
A. 与自然知识相关系的兴趣:经验的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方法;审美的兴趣,文学,图画,唱歌; 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国语,外国语和文艺作品;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宗教的兴趣,神学.
B. 形式阶段说: 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是兴趣发生的四个阶段变化.
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明了阶段:观念活动处于静态的钻研,了解新知识.
联想阶段:动态的钻研,进行思考,把上一阶段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形成
新知识
系统阶段:静态的理解,使新旧观念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方法阶段:动态的理解,形成的概念或结论多多益善地运用到个别情况中
3. 训练:性格的训练,主要是关于道德教育方法的主张.


第六节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 首创”幼儿园”名称; 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幼儿园教育>
哲学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 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神的意志; 谢林.

一. 论教育的两个原则:
1.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 人的”自动”发展原则

二.论学前儿童教育


第七节 史宾塞的教育思想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实证主义哲学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为教育理论基础

一. 关于智育,德育和优育的论述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概念,并把包括智,德,体三方面的教育作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1. 智育
课程论体系:
A. 为准备直接的自我生存活动,应设生理和解剖学
B.

为间接自我生存做准备的活动,获取生活资料和职业来实现.
C. 为抚养子女的活动,教育学科来实现,应设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
D. 将来尽公民职责的准备,应设历史学和社会学
E. 为准备将来欣赏自然,文学和艺术等闲暇活动中满足爱好与感情的需要,应设油画,雕塑,音乐和诗歌等课程.
“自然教学”的主张;教育遵循人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验到推理,以及在教学中鼓励儿童个人发展和考虑儿童学习兴趣,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的原则.
教学方法上主张要通过 实物教学 要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维和判断,发展智慧和培养能力.
2. 德育:功利主义;”自然后果”原则
3. 体育



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
第二节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
一.”新学校运动”
英国霍迪最早,法国狄摩林罗什,其学生瑞士菲利耶尔
二.”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
凯兴斯坦纳 德国
“公民教育”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办法指导原则:”劳动学校”是一种学校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
三.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
1.对3-6岁的儿童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筋肉的训练;日常生活的训练;感官的训练和初步知识的教育.
2.显著特点是:主张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和强调儿童早期肌肉及感官训练的重要性.
四.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莫伊曼,赖伊和美国的桑代克

第二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