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合集下载

应用正、反演组合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应用正、反演组合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了一 条针 对 碳 酸 盐 岩 、 武 岩 等 多孔 介 质 储 层 进 行 地 震 预 测 的方 法 和 思 路 , 得 了 明 显 的 效 果 。 玄 取 关 键 词 碳 酸 盐 岩 裂 缝 孔 洞 型 储 层 地 震 反 演 储 层 预 测
A BSTRA CT
W a g J a Li r i Zh o g u n a d Lu M i g u . p ia i n o n e r tv n e so n i n, u Yu u , u Zh n k a n n h a Ap lc t f i t g a i e i v r i n o
酸 盐 岩 储 层 , 根 据 岩 心 分 析 无 法 全 面 了 解 储 层 的 仅


总 体 概 貌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的 储 集 空 间 以 孔 、 、 为 洞 缝 主 , 于 潜 山储 集 空 间为 次 生 孔 隙 , 均 质 性 极 强 , 由 非 成 藏 演 化 史 复 杂 , 气 处 于 动 态 平 衡 状 态 , 进 行 准 油 要
2 O世 纪 9 O年 代 中 国 西 部 某 油 田 碳 酸 盐 岩 油 气 藏 首 钻 井 B 8井 在 碳 酸 盐 岩 微 幅 度 残 丘 中 见 到 良 2 好 油 气 显 示 , 试 出 少 量 原 油 , 后 所 钻 探 的 B2 、 并 其 6
t c ni o pr ditc b e h que t e c ar ona e r s r o r OGP , 0 t e e v i . 2 02, 7( 3 5): 0 5 6 ̄ 51 0 Fa e wih cd t pa tc a iy, ompl x t nd r iul rt c e iy a difc t vi g n he r c u e a d or us fiuly ha n i t f a t r d n p o c r on e r s r oi ome oife d i he we tof Chi a。 p y t nt r e a i t c a b at e e v r of s li l n t s n we a pl he i e pr t ton e h— n qu f 3 D i ua ia i o s t y mar n nt r r t he t r t pr d c d de c i e he i e o - v s lz ton t ub l k a d i e p e t a ge s, e i tan s rb t O r ov ca e e v r a t e e v i ha a t rs i s y usng dr li g,o d i in r s r oi nd is r s r o r c r c e i tc b i iln l ggi g, e o c an n g ol gi d o lt s d t a we la i t gr tn o war o li g s h a A I S n s i mi i e s o i— e t a a s l s n e a ig f r d m de ln uc s M a d e s c nv r i n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攻关方向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攻关方向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攻关方向李闯;韩令贺;杨哲;闫磊;丰超;王振卿【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24(59)2【摘要】随着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区、轮南地区轮探1井在8200 m深度以下获得工业油气流,碳酸盐岩勘探迅速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迈进,向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

主要分析了超深层复杂波场地震成像理论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在超深层储层预测关键技术方面,分析了由地震数据结构表征识别小断裂、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结构定量化预测方法等现状;从勘探地质需求的角度,提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与流体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攻关方向,以期为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获得以下认识:①针对超深层低信噪比地震数据,Q叠前深度偏移和TTI介质RTM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像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基于波动理论的层间多次波压制、各向异性Q⁃RTM、最小二乘Q⁃RTM及各向异性全方位角度域成像技术是重点攻关方向。

②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存在欠缺理论依据、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亟待加强理论方法探索和技术攻关。

③地震岩石物理实验与储层地质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双相介质波动特征(频率、频散与衰减等)的储层敏感属性精细化地震预测技术、人工智能碳酸盐岩储层定量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等均是重要发展方向,“可靠的深层地震资料、多学科联合的储层高精度表征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总页数】12页(P368-379)【作者】李闯;韩令贺;杨哲;闫磊;丰超;王振卿【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3.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理论技术进展与攻关方向4.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进展与攻关方向5.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与特深层油气勘探方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岩石物理和地震建模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在西伯利亚东区的成功应用

基于岩石物理和地震建模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在西伯利亚东区的成功应用

场 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 以, 隙度为 7 即骨架组 所 孔 %, 分 为 9%的地层形成地震波场时 ,3 3 9 %的地震信号 传播 信息反映 了岩石 骨架 的性 质 ,%则反 映了孔 7 隙、 孔洞 的性质。这也说 明了在储层 中实际受地震 信号属性影响的变化范围只有 5 一7 % %。
在 碳 酸 盐岩 储 层 预测 中 , 于 地震 波 场 微 妙影 对 响 的检 测是 地震一 地 质建模 的主要任 务 。为成 功解 决 这 个 问题 , 要 详 细研 究 岩石 样 本 结构 及 孔 洞空 需 间、 定量 确定 矿物 成分 、 价储层 及确 定其 有效 厚度 评
2 岩 , 是在碳酸盐储 层 中利用地震 属性变化进行储 层预测 的物理基 础和条件。 这
关键 词 : 岩石物理模 型; 地质一 声学模型 ; 地震一 地 质模 型 ; 酸盐油气 藏 碳
模型, 利用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测井资料、 岩心测试
1 简介
Y 组 段 为位 于 西 伯 利亚 台地 下 寒 武 系 的碳 酸 B
程 : 灰岩 及 白云岩 的侵 蚀 和溶解 。 石
隙, 而在这一过程 中受矿化地层水 的作用形成的盐 类矿物质沉淀 , 完全或部分封堵吼道导致孔隙变差 ,

在碳酸盐岩层 中, 区别是否为储层 的标准通常 使得储层变为非储层 , 这些细微 的变化需要在地震 是孔 隙度下限值 : 当岩石孔隙度小于下 限值 时为非 地质建模 中进行检测。 储层 ; 反之则为储层 。而储层与非储层之间的孔隙 本次研究所需的岩石物理信息包含在 中子测井 度差异非常小 , 通常不到一个百分点。例如 , 西伯利 亚东区储层孔 隙度平均下 限值为 6 孔隙度为 5 %, % 的地层仍为非储层 , 而当孔隙度值达到7 %时便成为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维普资讯
第 23卷
第 1期







Vo . 3 No 1 12 Leabharlann . Fe 20 b. 08
20 0 8年 2月 ( 码 : 2 ~ 1 5 页 19 3)
PROG RESS I N G EOPH Y SI CS
应 用 地 震 分 频 技 术 预 测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i r cu e ee v i sdfiuti x lr t n rs a c f i8g s Th a g tfr to n t i a e sOr o iin n F at r drs r or i i c l n e poa i ee rh o lL a. s f o o etr e o main i hs rai d vca
Ab ta t S p r t r q e c t r r t t n t c n q e c n e i n t t a n e f r n eo i e e tf e u n y i i - sr c e a a e f e u n y i e p e a i e h i u a l n o mi a e mu u lit re e c f f r n r q e c n tme d f
c r o a e r s r o r t n s t o is a es r n n t o i a tf e u n y a d S g a—o No s r o a b n t e e v i.Is a io r pe r t o g a d i d m n n r q e c n i n lt — ie a e lw.Th e c i e s ed s r b
GONG o —i , W ANG H ng ln Zhe — i g n q n , LILu mi , CAIGa g — ng n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新进展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新进展

作者简介 : 刘其( 9 6)女 ( 1 6一 , 汉族) 安徽临泉人 , , 工程师 , 现从事地震 资料解释工作 。
7 2西部探矿工程 21 年第 6 01 期 所有样 点将 按 主方 向轴 排列 成一 条直线 ; 当两道完 全 相 反 ( 幅大 小表 征 的波形 ) , 振 时 所有 样点将 按 最小方 向轴 排列 成一 条直线 。用 两个 不 同 比例 的 向量 分 别 表 示 主

中图分类号 : E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O4 76 2 1)6 0O 3 T 1 B 1O—5 1(0 10一O7一0 塔河奥 陶系油藏 为塔河油 田的主力油藏 ,9 9 19 年 奥 陶 系探 明石 油 地质 储 量 69 ×1 , 20 9 6 0t至 08年奥 陶
系 累计探 石 油地 质储 量 8 95 ot增 长 了约 1. 2 6 ×l , 18
得 了丰 富的成果 , 形成 了一 系列 的方 法技 术 。近 两年 又创新 推广 了新技 术趋 势 面法的应 用, 对一 些前 期成 熟技 术进 行 了发展 与 延伸 , 本征 值精 细相 干 , 如 并且 加 强 了 多方 法 的联 合 应 用 , 得 了较 好 的 效 取
果。
关 键词 : 势 面法 ; 趋 本征 值精 细相 干 ; 多属性 叠合
7 0
西部 探矿 工程
2 1 年第 6 01 期
塔 河 油 田奥 陶 系碳 酸盐 岩储 层 预测 新 进 展
刘 其
( 中国石化西北油 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 01 ) 301
摘 要: 经过 多年 的理论 研 究与 生产 实践相 结合 , 在塔 河油 田奥 陶 系碳 酸盐岩 缝洞 型储 层 预测 方 面取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和产业 发展 。
系列工艺安全 问题的解决 , 为过氧 术 支持 。 20 年 , 0 8 在总部有关部 门的领导
化氢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预防和控制
奠定 了稳定 的安 全技术 基础 。 安工 院还针 对苯胺 装置 的硝 基苯
随着研究 的日趋深入以及装置应
工 和支持下, 安工院联合巴陵分公司、 石 用 经 验 的逐 渐 积 累 , 艺 安 全支 撑技
))>>>))> 币 技 口 。 麓 i )>)>>>>) 斗 >>>> >>)>
甓 |。 薯 。 。 _ l l 誊 一 曩 . e .。pm 。c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口 姚 秋 明
为此 , 油物 探 技 术 研究 院研 究 石
形 式 、 小 、 间分 布特 征 , 缝 的张 大 空 裂 开 度 、 度 、 向以 及 缝 洞 系 统 的组 密 走
流体 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信息 , 并建立
了一套 完整 、 用 的岩性 、 实 物性 和含油
地 震 物理 模 型 , 获得 了水 平 观测
和起伏地表观测二维数据体 , 为起伏 气 性 敏感 因子 分 析方 法 流程 , 在岩 石
地表 和复 杂地 质构造地 震成 像 方法研 究提 供试 验数 据 。并 且通 过起伏 地表
测技 术 。
起伏 地 表物理 模拟实 验数 据采 集 的同 步 进 行 , 立 了地 震 物 理模 拟 材 料 的 建 速 度 参数 数 据库 , 功 制作 了模 拟西 成 北 地质条 件 的起伏地 表复 杂构 造地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参数反演相结合进行研究 , 使得岩性
参 数 的提取 跨 人 定量 阶 段 , 为岩 性及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爲比勺夭然毛此仏第42卷第3期OIL&GAS GEOLOGY2021年6月文章编号:0253-9985(2021)03-0717-11doi:10.11743/ogg20210316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林煜1,李相文1,陈康2,张银涛3,减殿光1,郁智1(1.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0;2.中国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3.中国石油集团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41000)摘要:以储层定量化预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表征技术是实现该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于中-浅层陆相碎屑岩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塔河、普光和安岳等西部大气田的发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开发前景才逐步明朗。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年代更加古老、地表条件更加复杂、非均质性更强,这些都为储层定量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礁滩型储层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例,在对2类储层地质特点与地震研究难点充分剖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思路与关键配套技术。

目前,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井控高保真宽频处理以及相控地震波阻抗反演等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已经由定性逐渐转变为半定量,由简单描述转变为储渗单元精细刻画。

此次研究也将为国内外其他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两宽一高”地震采集;高保真宽频处理;储层预测;礁滩型储层;缝洞型储层;深层碳酸盐岩;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Key seismic techniques for predicting deep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the effect analysis:A case study on the Sinian-Cambrian reservoirs in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Lin Yu1,Li Xiangwen1,Chen Kang2, Zhang Yintao3,Zang Dianguang1,Yu Zhi1(1.Bureau of Geophysics Prospecting Inc.,PetroChina,Zhuozhou,Hebei072750,China;2.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PetroChina,Chengdu,Sichuan610051,China;3.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aseachInstitute under Tarim Oilfield Company,PetroChina,Bayingol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Xinjiang841000,Ch加a)Abstract:The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at its core is key to reserve growth and production enhancement.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have formerly been focused on middle-t o-s hallow terrestrial clastic rocks.In the past two decades,deep marine carbonate rocks,however,start to shine with the discovery of Tahe,Puguang,Anyue and other large-scale gas fields in the west of the country.In comparison to other countries,the deep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China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more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 longer history,and higher heterogeneity,all of which have posed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quantitative reservoir prediction.Based on the practices in the Ordovicia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Sinian-Cambrian reef-shoal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we systematically expound on seismic prediction approaches and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targeting at dealing with the difficulties specific to the two types of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 continuous progress in technologies such as seismic acquisition with u wide azimuth and broadband as well as high density”(2W1H),high fidelity and broadband data processing for well control,pre-stack impedance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other key technologies,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of deep marine carbonate rocks in China has changed from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into semi-quantitative prediction,and from simple description into fine depiction of reservoir flow units.The study is also of guiding value to the fine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both收稿日期:2019-ll-04;修订日期:2021-04-16o第一作者简介:林煜(1985—),男,高级工程师,油气藏精细描述与油藏地球物理。

塔河油田南部缝孔型碳酸盐岩储层叠前地震预测

塔河油田南部缝孔型碳酸盐岩储层叠前地震预测
i h s e e o r s c n rle y f u t ,h i ly r r hi a d wae dis a e a tv .T a t r — u n t e e r s r is i o tol d b a ls t e ol a e s a e t n, n t rbo e r cie he f c u e v g v r
管路平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0 1 ) 104
摘要 : 河油田南部 中、 塔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 以裂缝型储层为主 , 经溶蚀形成缝 孔型有效储 集体。裂缝 的展 布受 断裂控 制, 油层 厚度小 , 水体活跃。储层具有大小规模 不 同、 空间分布 形态不 规则 、 充填性质 各异 的缝孔组合 特征。针 对这 类缝 孔 型储层 , 出了叠前地 震各 向异性分 析和叠前弹性参数反 演预测方 法。实 际地 震资料 的应用表 明 , 提 前者 能有 效预测 裂 缝发育强度及方位 , 结合 井资料后者能有效预测缝孔 带发 育级别及 含流体 指示 , 两项预 测结果 与 已知 的缝 洞储 层及钻探 结果基本 吻合。 两项叠前地震预测技术均揭 示了塔河南部视层 状 区域 呈块体 状及条 带状展布 的几个 有利缝孔 储集发 育 带, 从而提 高 了预测小尺度 缝孔型碳 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 规律 的能力。 关键词 : 方位各 向异性;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 物理模拟 ; 缝孔型储层 ; 储层 预测 ; 塔河油 田 中图分类号 :6 14 P 3 . 文献标识码 : A
c a a t rsis o h a t r d—ug y c r o ae r s r or n t e su y a e t e h i u sae p e e td, a l h r ce it ft e f cu e v g a b n t e e v isi h td r a,wo tc n q e r r s n e n mey c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综合各种预测成果对南部所选靶 术实现了串珠状反射空间的不连续体 充填流体的响应及检测手段,依然是
区奥陶系碳酸盐裂缝型储层进行精细 的提取,检测岩溶洞室单元体系;地层 一个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要继续进行
的预测,通过研究得出储层的空间发 内部反射结构几何地震属性提取技术 缝洞储集体半定量—定量描述研究、认识地下孔隙洞介质的重要手段 之一,地震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在油气 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为此,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研究 开展了起伏地表地震物理模拟实验技 术的理论研究、开发、研制,形成一个 较为完整的超声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系 统。
塔河油田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分 为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和溶洞型,地 球物理勘探关注于地下溶洞的存在
形式、大小、空间分布特征,裂缝的张 开度、密度、走向以及缝洞系统的组 合模式。
针对这一特点,研究院开展岩石 物理技术研究。首先了解缝、洞的发 育情况,从中归纳出典型的缝、洞特 征,构建完成地质-地震物理模型,进 行地震物理模拟实验,探索研究其缝 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对此,研究 院把岩石物理模型的正演模拟和弹性 参数反演相结合进行研究,使得岩性 参数的提取跨入定量阶段,为岩性及 流体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信息,并建立 了一套完整、实用的岩性、物性和含油 气性敏感因子分析方法流程,在岩石 物理分析储层预测中也取得了实质进 展,为地震岩石物理的研究架起了从 勘探地球物理到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的 桥梁。
河油田南部碳酸盐岩的实用、有效、有 洞、裂缝的解释技术等多项缝洞型储 处理技术研究,基于模型的缝洞体提
特色的孔缝型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系 层预测特色技术。
取和缝洞模型关键参量的反演,为进
列,归纳总结塔河南部地区碳酸盐岩
重点突破了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和 一步优化各种技术手段及准确提取缝
孔缝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控制因 预测的关键技术。强振幅聚类检测技 洞储集体提供现实流程。其中,裂缝
地震预测技术
目前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研究重点
溶洞系统相当复杂,因而储层的非均 属性体提取技术,用于预测密集构造 在成像与地震响应特征方面的应用,
质性和预测多解性严重,储层地震响 缝成因的裂缝发育强度及主方向的叠 然而这项技术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方
应特征复杂。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针 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用于预测 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括用于预测与构造形变成因相关联的 刻画分析的基础上,以井点钻遇缝洞 发展,逐步形成适合各种复杂地质条
微裂缝发育趋势带的高精度地震几何
为比照,提高针对不规则缝洞体描述
件下地震勘探研究的综合平台。
33 中国石化 2010 / 5
储层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在系统分析 发育带;分频反演技术为实现缝洞型 行井位的部署和设计,进行缝洞体周
该区不同类型储层发育特点及规模、 储层的量化分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缘的探测,以实现缝洞单元的油气开
尺度基础上,结合缝洞型储层所具有 尤其通过对能够反映碳酸盐岩缝洞形 发,并且达到定量化分析缝洞体的目
育特征及展布规律,并且小尺度裂缝 实现了主体区大型孔洞联合体的检 深入认识缝洞储集体的三维空间展布
为突出目标,使预测精度有了很大的 测;不连续性检测技术用于不同孔洞 规律,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预
提高。
单元体的划分;频谱分解与主参数分 测精度。在油田开发井及注采井的实
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以塔河南部 析技术用于揭示密集孔缝、裂缝储层 际部署中,要选择一两个缝洞单元进
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研发出适合 起伏地表物理模拟实验的微型换能 器,成功开发出高速拟浮点放大和起 伏地表测量系统,实现了起伏测量和 起伏地表物理模拟实验数据采集的同 步进行,建立了地震物理模拟材料的 速度参数数据库,成功制作了模拟西 北地质条件的起伏地表复杂构造地质 ——地震物理模型,获得了水平观测 和起伏地表观测二维数据体,为起伏 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地震成像方法研 究提供试验数据。并且通过起伏地表 抽象模型及实际探区地质模型模拟实 验数据分析,揭示了起伏地表地震波 传播特征。
对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 断裂溶蚀带近邻裂缝扩大发育带的不
加强模型正演的系统研究工作,
发育的特点和难点,通过模型正演模 同方位属性计算方法。还取得了神经 是进行量化分析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拟研究碳酸盐岩孔缝型储层的叠前叠 网络断裂检测技术、时频谱合成裂缝 所以要继续开展基于三维波动方程的
后地震响应特征,形成了一套针对塔 带检测技术以及碳酸盐岩储层区孔 模拟技术研究,叠前波场分析及偏移
32 中国石化 2010 / 5
压力敏感性、高级炔烃的安全处置方 案进行了研究,对乙酸乙烯产品聚合 影响因素开展了实验研究,为现役化 工装置关键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 术支持。
2008 年,在总部有关部门的领导 和支持下,安工院联合巴陵分公司、石 家庄炼化分公司、川维厂和石科院等 多家单位,成立了化工过程安全技术 合作委员会,旨在关注安全技术进步
科 技 〉〉〉〉〉〉〉〉〉〉〉〉〉〉〉〉〉〉〉〉〉〉〉〉〉〉〉
综合分析的效果。 同时,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已经
成功建立起一套实用的针对不同尺度 的多属性综合的构造缝、裂缝带、断裂 带检测的一系列核心技术相关配套软 件,实现了碳酸盐岩区裂缝及裂缝扩 大溶蚀区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碳酸盐岩储层
上海海洋石油物探公司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工人运用先进设备在海上进行物探施工。 新华摄
的反射响应特征,开展了基于裂缝储 体特征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与融合, 的。
层的叠前叠后几何分析、动力学参数 结合分析岩溶与古水系的相互关系,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
的叠前分析,形成了针对不同尺度裂 开发与应用三维可视化空间雕刻技术 为不同类型储集体的预测描述提供了
缝型储层预测的实用系列技术。包 及视体计算技术,在理想缝洞体模型 指导。推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向前
〉〉〉〉〉〉〉〉〉〉〉〉〉〉〉〉〉〉〉〉〉〉〉〉〉〉〉 科 技
sinopec monthly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新突破
□ 姚秋明
近年来,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 研究院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中复杂储层 的实际问题,从地震物理模拟实验基 础工作入手,开展起伏地表、缝洞物理 模型模拟实验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 建立了比较实际的物理模型,并进行 岩石物理研究,探索和认识起伏地表 及缝洞储层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持 续开展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区储层 地震识别与预测方法的攻关,突破碳 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的关键技术,形 成创新、有效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 测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关键技 术的新突破
由于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裂缝、
液受槽、过氧化氢储罐的报警温度建 议。对含环己烷氢气用于氢化塔氢源 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作液 中环己烷的安全控制临界浓度建议。 一系列工艺安全问题的解决,为过氧 化氢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预防和控制 奠定了稳定的安全技术基础。
安工院还针对苯胺装置的硝基苯 精馏工序安全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 对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装置的乙炔
和化工企业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化工 过程的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服 务于总部重点攻关项目和企业重点发 展项目,促进化工板块的新技术成长 和产业发展。
随着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装置应 用经验的逐渐积累,工艺安全支撑技 术将在化工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 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最终实现本质安 全。
sinopec month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