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的历法有阳历和农历
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

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法也在不断演变。
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历:公历也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基础,每年365天,每四年增加一天,即闰年。
公历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成为国际公认的时间标准。
2.农历:农历也称为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基础,每月为一月,一年12个月,不受闰年影响。
农历在中国、朝鲜等国家被广泛使用。
3.伊斯兰教历:伊斯兰教历是以穆罕默德逝世为开端的历法,每年355或356天,不受闰年影响。
伊斯兰教历在伊斯兰教国家被广泛使用。
4.希伯来历:希伯来历是以圣经中的创世纪为基础的历法,每年为12个月,不受闰年影响。
希伯来历在犹太教国家被广泛使用。
5.印度教历:印度教历是以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为基础的历法,每年为12个月,不受闰年影响。
印度教历在印度教国家被广泛使用。
以上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每一种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历法的共存和交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和活力。
- 1 -。
农历与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农历与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历又叫阴历,也称为夏历或农历。
西历一般称之为阳历,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阴历。
我国现在所称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生日公历还是农历更准

生日公历还是农历更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日的日期通常有公历和农历两种表示方法。
公历是以阳历为基础的日期系统,即以一年365天为标准,每个月的天数不等,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日历系统。
而农历则是以阴历为基础的日期系统,是中国传统的历法,以农业季节变化和阴阳阴历计算为基础。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公历与农历的区别主要在于计算方式和表示方式。
公历通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单位来计算日期,其表示方式为年、月、日的组合。
而农历则是通过地球月亮围绕地球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单位来计算日期,其表示方式为年、月、日的组合。
在公历中,每年的日期都是固定的,不会受到节气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公历中可以精确地知道一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而农历的日期则因为受阴历闰月、年月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生日日期会在公历与农历之间有所不同。
生日公历和农历哪个更准生日的公历和农历表示方式各有优劣,无法简单地说哪一个更准确。
在传统文化中,有人认为农历生日更具民俗风情,更有意义。
人们在农历生日的时候可以追忆家族传统、祖先故事等,有着更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公历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日期表示方式更加普及和便利。
公历的计算方式更为准确,能够精确地表示一个人的生日日期,而农历则可能因为阴阳历转换、年月变化等因素而产生误差。
总结生日的公历和农历两种表示方式各有优劣,在传统文化中各具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各有应用场景。
选择生日的公历还是农历更准确取决于个人喜好和文化认同。
不论选择哪种方式,重要的是在生日这一特殊日子,能够感受到亲情、友情和祝福,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日子。
以上是对生日公历和农历表示方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生日快乐!。
农历和阳历的区别

农历和阳历的区别
中国历又叫农历。
西历一般称之为阳历,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农历全称太农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农历。
我国现在所称的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农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公历(阳历)和农历(阴历)是中国传统的两种历法,公历采用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基础,而农历是以月球运行为基础。
公历更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变化,而农历则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和民俗习俗的需求。
公历和农历之间的转换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确定其中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以及每个月有多少天。
因为农历中的月份天数不规则,而公历中的月份天数相对固定。
最准确的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是以历法的数学及历史研究为基础的,它考虑了太阳和月球的运行轨迹,以及历法制订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下面详细介绍这个算法。
1.公历转农历:公历转农历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其中一年闰月的位置和天数。
一般而言,公历转农历的过程如下:(1)确定公历年份。
(2)根据公历年份的规则,计算闰年的次数。
公历规定,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要闰。
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除法和取余运算,判断其中一年是否是闰年。
(3)确定农历年份。
根据闰年的次数,可以推算其中一年距离公元前一年农历年份的偏移量。
再加上历史上确定的一个公历对应农历年份的偏移量,即可确定农历年份。
(4)确定农历月份。
根据农历月份的规则,即按照一定的数学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其中一年的闰月位置。
具体的算法很复杂,涉及到太阳、月球的轨迹计算,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数学运算方法,如三角函数等。
(5)确定农历日期。
在确定了农历月份的基础上,根据农历每个月的天数规则,可以确定其中一天的农历日期。
2.农历转公历:农历转公历也面临着确定闰年的问题。
农历转公历的过程如下:(1)确定农历年份和月份。
根据农历日期,确定农历当前年份和月份。
(2)根据农历年份的规则,计算闰年的次数。
农历中的闰年规则和公历中的规则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规则进行计算。
(3)确定公历年份。
根据农历年份和闰年的次数,可以推算其中一年距离公元前一年公历年份的偏移量。
再加上历史上确定的一个农历对应公历年份的偏移量,即可确定公历年份。
阳历、阴历、农历这三种历法,老祖宗的智慧,你了解吗?

阳历、阴历、农历这三种历法,老祖宗的智慧,你了解吗?还有半个月就是阳历的元旦了,但离阴历的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农历的立春是在阳历2020年的2月4号。
可能这几句话会让朋友觉得麻烦,一会儿阳历,一会儿阴历,又冒出了个农历,那我们现在就和朋友聊一下这三种历法。
一、阳历阳历,又叫公历、太阳历,它是公元纪年,比如今天是公元2019年。
阳历就是把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
最早能计算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是古埃及人,他们计算出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点,这就是太阳历。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比较精确的时间呢?我也不知道。
这种太阳历经过改革之后,逐步成为了通用的西方历法,我国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开始采用这种历法,在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这种历法与中国传统的历法相对而言,所以人们叫做新历,也叫国历。
阳历的元年是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记作公元元年的。
二、阴历阴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几月初几,它是以月亮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记作一个月,所以也叫做月历。
阴历是古人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他的周期大概在29天到30天之间,所以古人就把29天和30天定为一个月,这也就是阴历当中没有31号的原因。
因为他是根据月亮的望朔变化而定出的历法,所以也叫做望朔历。
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这种计算的方法,那么一年当中就只有354天或355天,相比起阳历来说,也就是地球按照太阳公转的时间,每年少11天。
那么每过10多年的时候,季节就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比如10年前是冬天,那么10年后可能就是夏天。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的祖先不会因为阴历的使用而忽略一年四季的,再加上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所以更不会忽略季节的重要性,所以就产生了阴阳合历。
三、阴阳合历阴阳合力,也就是平时经常听到的农历,有的朋友以为阴历就是农历,这是不正确的。
阴历是几月初几,那么农历就是二十四节日。
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太阳的影子,把每年太阳影子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冬至”。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不等于阴历,也不等于阳历。
阳历、阴历是两种分类。
公历、农历,以及几月初几,都是特定的历法。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
农历是阴阳合历,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阴历也叫农历,可是农历却不一定是阴历,也有可能是阳历,由于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是为阴阳合历,而阳历是公历,所以能够讲阴历是农历,而非公历。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应当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并经过置闰法调整来贴合回归年。
由于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能够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业等事。
阴历不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一样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
方法是在历法中参加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
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所以一年平均有383。
8978天,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
3672天。
)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
所以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贴合。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
)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我国在民国元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旧历。
农历阳历怎么分别

农历阳历怎么分别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阴历。
我国现在所称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行的历法有阳历和农历。
阳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就在这儿讲讲农历。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天。
12个朔望月构成一年,就是354.3672天,与一个回归年差了10.875天。
若13个朔望月构成一年,又多了18.6556天。
因此,农历就采用了加闰月的办法。
农历是“十九年置七闰”,19个回归年的长度是6939.6018天,235个朔望月的长度是6939.6910天,只差一点点,很精确了。
农历的置闰办法是:若两个冬至之间有11个月(刨去两个冬至所在的月),那就什么事也没有。
如果是12个月,那就把那个无中气的月作为闰月。
(二十四节气里,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小寒为中气,其余的为节令)例如,2006年是闰年,闰七月。
闰七月只有立秋这一个节气,闰七月十四。
由于之前那个月是七月,所以它就是闰七月。
农历规定:由于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天,所以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农历的大小月安排特别没有规律,因为要保证每一个月的初一月相是新月,即“朔”。
到了十五日(大月为十六日)是满月,即“望”。
不过,仍然可以根据公历日期推算出农历日期。
将公历年份数减去1901,得到4Q+R(Q、R为整数,R<4。
)那么农历日期即14Q+10.6(R+1)+年内累计日数-29.5N(N为整数)。
举例说明:今天是2011年3月23日,农历日期计算过程如下:2011-1901=110,得到Q=27,R=2.再用公式:14*27+10.6*3+82=491.8。
将491.8除以29.5,商为16,余数为19.8。
(把这个小数除法当做整数有余数除法来算,最后的余数除以10)。
则整数部分19就是农历日期。
再查查日历,今天是农历辛卯年二月十九日。
一、口诀: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二、举例说明:例一:1996年1月16日(96×5+96÷4+9+16)÷60=8余49,49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9对应天干壬,49除12余1对应地支子,对应干支为“壬子”。
例二:1997年2月16日(97×5+97÷4+9+16+30+2)÷60=9余26,26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6对应天干己,26除12余2对应地支丑,对应干支为“己丑”。
例三:1998年3月16日(98×5+98÷4+9+16)÷60=8余59,对应干支为“壬戌”。
例四:1999年4月16日(99×5+99÷4+9+16+30+1)÷60=9余35,对应干支为“戊戌”。
例五:2000年7月16日(100×5+100÷4+9+16+2)÷60=9余12,对应干支为“乙亥”。
例六:20001年10月16日(101×5+101÷4+9+16+4+30)÷60=9余49,对应干支为“壬子”。
三、注解: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
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
根据干支的构成条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
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和序号的对照表,如下: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细心观察这张表,不难发现,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是很容易的,序号除以10的余数就是天干的序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天干癸),序号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的序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地支亥)。
比如37号干支,因为37 mod 10=7(mod表示取余数),对应的天干是庚,37 mod 12=1,对应的地支是子,所以37号干支就是庚子。
显然,一个整数除以10的余数就是它的个位数,这就使求天干更方便了。
而由干支推它的序号,也不困难。
这其实就是一个同余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我们用初等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就可以解决。
比如要算戊午的序号是多少,根据上面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的原理,很容易得到如下方程组:{ x mod 10 = 5{ x mod 12 = 7.其中x是待求的干支序号。
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有:x ≡ 6 * 5 - 5 * 7 (mod 60) = 55,即戊午的序号是55.这和上面的对照表的是一致的。
一般地,若天干的序号为m,地支的序号为n,则干支的序号为:x ≡ 6m - 5n (mod 60) (1)简单点说,如果6m-5n的结果是正数,这个数就是干支的序号;如果是负数,把它加上60就是干支的序号。
了解了干支及其序号的相互推算,下面我们先来介绍年干支的求算。
需要说明的是,干支纪年纪的是农历年,而不是公历年。
但因为农历年的岁首和公历年的岁首相隔较近,使农历年总是和某一公历年的大部分重合,因此,通常也用公历年的年份表示和它大部分重合的农历年。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给出农历年的干支序号为:x = (Y-3) mod 60,(2)其中Y是年份。
得到了干支序号x,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干支来。
比如2004年的干支序号:x = (2004-3) mod 60 = 2001 mod 60 = 21,21 mod 10=1,天干为甲,21 mod 12=9,地支为申,因此,2004年是甲申年。
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用Y-3直接除以10,就可以得到天干,用Y-3直接除以12,就可以得到地支。
这是因为x = (Y-3) mod 60等价于Y-3 = 60 * n + x,其中n是Y-3除以60的商数。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0,余数也必然相等。
而右边第一项是60的倍数,自然也是10的倍数,能够被10整数,于是Y-3除以10的余数就必然等于x除以10的余数。
因此,其实我们完全用不着先求干支的序号,而可以分别求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干支,这样就减少了一步运算。
而对于年份的天干,同样只须看末尾一位。
末尾为4的年份的天干总是甲,末尾为5的年份的天干总是乙……依次类推。
再来看日干支的求算。
我们可以仿照星期的求算,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计算日干支的公式如下:G = (Y-1)*5 + [(Y-1)/4] - [(Y-1)/100] + [(Y-1)/400] + D + 15,(3)其中Y是年份,D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
把G除以60,余数就是干支的序号。
或者把G除以10或12,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干和日地支。
不过,和形式相似的求星期的公式一样,这个公式还不够简炼,特别是第一项(Y-1)*5,在Y为四位数年份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较大的四位数或五位数,口算很不方便。
我们用推导蔡勒公式的办法,可以改进这个公式。
先来看和年份有关的部分的改进。
我们知道,按公历的置闰规则,一个世纪的总天数可能是36524天,或36525天。
如果这个世纪中末尾为00的年份是闰年,这个世纪就只有36525天;否则就只有36524天。
我们不妨称有36524天的世纪为“平世纪”,有36525天的世纪为“闰世纪”。
对于平世纪,因为36524 mod 60 = 44,所以,每过一个平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4个序号。
同样,每过一个闰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5个序号。
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年份末尾为01)3月1日的公式:G = 44C + [C/4] + 15,(4)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
而计算任一年3月1日的干支的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G = 44C + [C/4] + 5(y-1) + [y/4] + 15,即G = 44C + [C/4] + 5y + [y/4] + 10,(5)其中y是年份后两位数字。
下面我们再列出每月天数: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天数31 28(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减30后的剩余天数1 -2(-1) 1 0 1 0 1 1 0 1 0 1如果把1月和2月看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同样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D’ ≡ [3*(M+1) / 5] + d - 2 (mod 10) (6)及D’ ≡ [3*(M+1) / 5] + d - 2 + i (mod 12) (奇数月i=0,偶数月i=6),(7)其中,D’是从3月1日开始算起的累积天数,M是月份,d是日数。
把(6)(7)两式和(5)式合起来,再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得到了计算公历任意一天的天干和地支的公式:g = 4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3;(8)z = 8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7 +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9)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z = g + 4C + 10 +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10)g的个位数就是天干序号,z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序号。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1月和2月是当做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的,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我们可以把(8)(9)两式和蔡勒公式对比一下:W = -2C + [C/4] + y + [y/4] + [13*(M+1) / 5] + d - 1,可以看出它们的形式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几个常数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