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教案(5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教案(5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初步认识负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读写以及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比较系统的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师: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从这节课开始整理和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先复习有关数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哪些数?(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和百分数。

【归纳整理】 1.数的意义(1)师: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这几种数的例子,并能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吗?学生举例。

其他同学将这些数记在本子上,再让学生说出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并进行分类。

(2)出示教材第72页主题图,学生默读图下的一段话。

师:请你把这段话中的所有数圈起来,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数? 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来表示吗? a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b .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师:我们学过的数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

请你在直线上表示几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3页第2题)师生共同评议,集体交流。

2.十进制计数法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数的问题,老师把它们归结为五个大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余下的四个问题及教师补充的一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写整数和小数用的都是十进制计数法。

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计算。

3. 统计与概率:统计图表的绘制,概率的初步理解。

4. 数学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复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突破重点、难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9单元 总复习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9单元 总复习 教案

9 总复习【教学目标】1.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深化,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复习与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难点】1.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倒数的意义、比的知识、百分数的意义等有关知识。

2.圆的有关知识,会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4.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指导】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位置的知识,既要以一年级下学期的位置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比较;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知识、方程的解法以及函数的概念等。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数与代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理数的运算、代数方程等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代数方程的解法和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存在差异,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熟练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程的解法和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方法,代数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代数方程的解法和函数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运算,引出代数方程和函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运算方法,代数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概念。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概念,突破难点。

5.实践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乘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2.代数方程的解法–合并同类项3.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024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配套教案北师大版

2024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配套教案北师大版

应当不难,都有一个5,利用乘法安排律,等于38+5=15=51111⎛⎫⨯⨯⎪⎝⎭;再来看看633557⎛⎫÷÷⎪⎝⎭这道题,和11145⎛⎫÷÷⎪⎝⎭是一个类型,还是先算小括里面的,等于67145=35=35=3553514⎛⎫÷⨯÷⨯⎪⎝⎭,经过约分最终结果是252。

3358106⨯—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等于31321==84888——,3510-10721⎛⎫⨯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等于351==102114⨯,生:老师,我用乘法安排律做的,您看,我用3531031321-=-=-=1071021147141414⨯⨯,师:这种做法是特别正确的。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激励多思索,方法多样化。

师:最终这道题,先做乘法,再做加法。

等于316511+=+=52101010。

对了,有的同学最终的计算结果的形式是小数,这也是正确的哦!生:老师,通过您对这几道题的讲解,我都明白了,我以后平常做计算题的时候,对于易错的地方肯定会多留意。

师:特别好,只要大家细致视察,细致计算,肯定都会做对的。

三、课堂小结师: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铃声)信任同学,这节课收获满满?课下请和你身边的同学沟通一下吧!师: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结束语:师:状元成才路,助你学习进步!今日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四、教学板书总复习数与代数(1)。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单元“分数乘、除法”“比”复习。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比的相关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等内容。

教学难点解决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建构网络师:今天我们来对数与代数(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和比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你们能通过今天这节课对这部分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了回忆和再现,完成了初步的整理。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你是从哪几个方面整理的?还需要完善什么?然后各小组推荐出一幅作品来展示。

师: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整理的?哪个同学整理得最好?为什么?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1.复习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师:什么是倒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呢?预设: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或用1除以它,商就是它的倒数。

师: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预设: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2.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计算这几道题,回忆一下,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强调: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师:再来计算这几道题,回忆一下,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强调: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师:回顾了计算方法,现在练习一下吧。

出示【学习任务一】。

聊城市第一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案新人教版

聊城市第一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案新人教版

9总复习本单元教学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复习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成长小档案”中,教科书通过“这学期学习了什么?”“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对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忆。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全面回顾与反思,加深对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内在魅力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复习活动”环节中,教科书安排了6道题目,基本涵盖了本册涉及的主要内容,分别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这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计算,位置与方向,比的知识,圆,百分数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等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在此主要是将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能自主对本册的知识进行整理。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2.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6.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标解读
7.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
计算教学仍然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分数、百分数、比的计算技能,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计算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重点:
1.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确定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以及圆与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难点:
1.归纳代数部分知识,形成体系。
2.综合运用统计相关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难点突破建议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统计图正确地分析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6.通过整理和复习的过程,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本单元教学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复习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成长小档案”中,教科书通过“这学期学习了什么?”“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对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忆。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全面回顾与反思,加深对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内在魅力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复习活动”环节中,教科书安排了6道题目,基本涵盖了本册涉及的主要内容,分别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这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计算,位置与方向,比的知识,圆,百分数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等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在此主要是将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能自主对本册的知识进行整理。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2.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纵向联系如位置的知识,既要以八个方向的知识为基础,又要与本册所学的位置知识进行适当地比较;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订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P113第1题,完成教科书P115~116“练习二十三”中第1、2、5、6、7、8、9、10题。

▶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4.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典型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知识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以及比的知识,你们还记得这三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今天我们就对这三个单元展开复习。

[板书课题:数与代数(1)]【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口算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3第1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

师:这列同学从前往后,依次口算。

【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教科书设计的基本练习题,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为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打下基础。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最后指名学生完整回答。

【教学提示】说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避免学生背诵,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题说说怎么算。

◎教学笔记师:请你结合习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学情预设】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师:分数除法又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复习倒数。

师追问:那么,什么是倒数呢?【学情预设】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三”第2题。

学生口答,课件呈现答案。

师:关于倒数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学情预设】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该知识点相对容易,学生问题不大,所以点到为止,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提示即可。

4.梳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课件再次呈现教科书P113第1题的左边两列。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你能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所以我们说分数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乘除法间的联系。

三、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师:相信简单的口算一定难不倒大家,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则混合运算吧。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前两列题目。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名四位同学板演。

【教学提示】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

计算前,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教学笔记师:想一想,一般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这些题目是否可以简便运算?(2)学生交流后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具体的算式说出其特点,并说出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运用的运算律。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分析运算律。

师小结:我们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在简便运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用运算律。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的运算规则及运算律,进一步回顾旧知识,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对错用运算律或滥用运算律的情况进行重点提示和纠正。

四、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分数乘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选。

师生交流。

归纳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

【设计意图】把同一类型的问题放在一起复习,使学生通过对比,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复习出现两个单位“1”的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5~116“练习二十三”第7、10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师生交流分析。

师:这类题与前面的分数问题有什么不同?【学情预设】出现了不同的单位“1”。

师: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教学提示】先放手让学生解答,再交流发现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纠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学情预设】先找出条件里的单位“1”,判断单位“1”的情况,再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师:你是怎样解答的呢?教师追问每步计算求出来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答案。

(3)两题进行对比,并提出解决这类题型应注意的问题——找准单位“1”。

师:对比分析这两道题,你觉得在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学情预设】要注意找准单位“1”和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安排两次出现单位“1”的题,通过这样的变式题练习,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对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灵活应用。

五、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教科书P115~116“练习二十三”第1、6、8、9题。

学生独立解答。

2.集中展评。

(1)第1题学生说答案,课件呈现结果。

(2)第6题突出单位“1”和对应分率。

师:在这里谁是单位“1”?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3)第8题关键要弄清楚多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少的是谁的几分之几,明确单位“1”,做到量率对应。

师:第(1)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师:第(2)题四年级和谁比较,对应的分率是多少?(4)第9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区别在哪儿?【设计意图】这部分习题放手让学生完成,再组织交流解题思路。

将复习的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进一步理解单位“1”在分数问题中的作用,巩固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六、全课总结师: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时复习了分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总体效果较好。

教师先出示习题,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回顾计算方法,再进行总结。

又将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对比,便于学生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始终让学生成为主体,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和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一、直接写出得数。

二、填一填。

1.48的512是();()的56是80。

2.比60m多12是()m;400t比()t少38。

3.110的倒数是();()和0.125互为倒数。

4.169t小麦可以磨面粉43t,磨1t面粉需要小麦()t,1t小麦可以磨面粉()t。

5.成成将20g糖放入120g水中,他喝了这杯糖水的27,他喝了()g糖水。

6.在里填上“>”“<”或“=”。

四、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作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甲单独做要几小时完成?五、水果店运进一批桂圆,第一天售出12,第二天售出余下的45,还剩38kg,这批桂圆原有多少千克?参考答案◎教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