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琴弦常识汇总篇

合集下载

古筝各调定弦音位表

古筝各调定弦音位表

古筝各调定弦音位表在古筝这项古老而优雅的乐器中,调弦是学习和演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准确地定弦使得演奏出的音乐更加优美和和谐。

而要准确地定弦,我们需要掌握古筝各调的定弦音位表。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筝各调的定弦音位表,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古筝调弦背景古筝是中国独特且富有魅力的乐器之一。

起初,古筝只有双十三的音阶,后来发展出更多不同的调弦方式。

由于古筝的特殊构造和独特音色,不同的调弦方式呈现出各具特点的音乐魅力。

二、古筝各调定弦音位表在古筝演奏中,常见的调弦方式包括横档、纵档和丝弦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古筝各调的定弦音位表:1.横档调弦:a.大十三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从低到高)b.女调: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廿五廿六(从低到高)2.纵档调弦:a.双十三调:一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从低到高)b.宫调:三五七一三五六七(从低到高)3.丝弦调弦:a.徽调:一五一六一五一六(从低到高)以上是四种常见的调弦方式及其相应的音位表。

掌握这些定弦音位表,对于学习和演奏古筝非常重要。

可以说,这是古筝演奏中的基础知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古筝是一种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的悠扬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让人沉醉其中。

对于古筝各调的定弦音位表,我认为它们是学习和探索古筝的起点。

通过了解和掌握定弦音位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筝音乐的组成和演奏技巧。

古筝的不同调弦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特点,其中每一种调弦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比如大十三调的宽广音域给人以深邃和宏伟的感觉,而女调则以高亢婉转展示了女性柔美的一面。

纵档的双十三调弦方式将古筝音色推向极致,宫调则更接近于传统音乐的传承。

丝弦的徽调则展示了独具匠心和技巧的演奏方式。

除了这些常见的调弦方式,古筝还有许多其他调弦方式,每一种都能带给人不同的音乐感受。

通过对比和学习这些调弦方式,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富有个性的古筝音乐。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古筝各调的定弦音位表。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详解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详解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详解秦代,筝已十分流行,到了魏晋,特别是唐代更为普遍。

这时的筝有十二弦,也有十三弦的。

初期以十二弦居多,到了唐朝则以十三弦为普遍。

那么,你对古筝的认识还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一起来看看吧!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一、入门知识的讲解1、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时的姿势(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

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二、指法的讲解与练习1. 怎么样分辨琴弦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答:古筝一共有21根琴弦。

分为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绿色琴弦唱“5”(sol),一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时通过老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来,进行认弦的练习。

2 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

右手职弹,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左手司按,用食、中两指按抑筝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手司按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时也要职弹,职弹技法与右手相同。

怎么样保养古筝的琴弦

怎么样保养古筝的琴弦

怎么样保养古筝的琴弦怎样保养古筝琴弦,也就是说古琴的寿命远远长于古筝的寿命。

其实保养方法得当可以大大延长古筝的使用寿命。

怎么保养古筝才能延长使用寿命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保养古筝琴弦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保养古筝琴弦的方法(1)筝的高音弦易断。

可购置1—9弦做备用.低音弦一般不易断。

断了弦要立即补上。

(2)经常把音调准,才能保持弦的张力和音色的纯净。

(3)筝弦是钢丝外缠尼龙,如淋雨受潮或手汗过多会使里面钢丝生锈,弦子发黄,易老化。

平时不要用潮手弹筝.不要用潮布抹筝弦.不要用小刀或其他硬器刮弦.除尘请用软毛刷子.灰尘应及时处理。

(4)弹筝前要洗净手并擦干,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为了防止灰尘,最好做一个筝帔或筝罩,弹奏结束就将筝罩(盖)好。

(5)平时将筝放于室内.不能淋雨.不要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更不要放在靠近暖气片等极度干燥的环境下。

要防潮、防晒、防灰即可,不可直接放在地上或挂在潮湿的墙上。

湿气较重时.将古筝放人盒内.并在盒内放人干燥剂。

(7)移动筝柱校音时,应用手先向l:抵弦,减少弦对筝柱的压力后再移动,以免损伤筝弦和擦伤面板。

(8)经常使用可保持筝的筝弦和共鸣体长期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有利于筝的保养。

古筝如何换弦步骤:(1)卸掉旧弦:首先把缠在琴钉上的断弦或旧弦解除并去掉.再将琴钉往后倒转相应圈数(以新弦实际缠绕圈数为参考)。

(2)装上新弦:将新弦尾部穿过琴钉后向里折弯,再逆时针180度旋转将琴弦尾部扣压在琴钉里。

(3)调弦定音:调音时先将琴弦紧至适当位置,再将琴弦提起搁在筝码槽内,有效保护了琴弦的同时也使琴弦张力均衡。

古筝学习容易犯的错误(1)手指大关节(接近手腕的部分)用力过大,相反指尖第一关节不主动或软弱无力,从而造成声音发暗嘶哑.甚至音准偏低。

(2)手指喜欢提前放在琴弦h之后才去“拽”琴弦,这样发出的声音比较迟钝,不清亮。

正确的是距离琴弦有二三毫米左右的地方去弹琴。

关于古筝琴弦的鉴别方法

关于古筝琴弦的鉴别方法

关于古筝琴弦的鉴别方法对于初学古筝的人来说,都要拥有一台质量上乘的古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筝琴弦的鉴别方法,欢迎阅读。

怎样区分古筝琴弦的好坏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流传至今,根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学古筝的已经超越二百万之众,毫无疑问其普及程度已经超越了二胡,甚至西洋乐器钢琴,这跟古筝的入门容易,音色优美有着很大的关系。

很多初学古筝的用户在挑选古筝的时候,很是迷茫,本身并不具备挑选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选择面仅限于挑选工艺品的程度,或者直接委托老师购买,难免有个别筝友被蒙。

古筝乐器质量的好坏要从音色、音质、音量、灵敏度、均衡度、工艺质量、外观造型等方面来进行衡量。

音色:要柔美明朗、发音松透,高音清亮不单薄、低音淳厚而不浑浊。

音质:要纯而不噪,无沙、哑之音。

灵敏度:在各种演奏手法中各个音区发音都很敏感。

音量:在讲究音色、音质的前提下尽量要求其音量大,要求共鸣力强声音传得远。

外观造型:古筝既是一个横置乐器,又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所以在外观上要求制作精细、选材上乘、造型上以秀长、端庄为美。

我们在选择乐器时,应综合地考虑对乐器的要求。

一张完美的古筝不但可使演奏者得心应手,还会给演奏者的艺术形象增色。

均衡度:要求高、中、低音区的音量平衡,音色统一。

古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具有演奏价值,同时也加入很高的艺术手法,具有观赏价值,好的古筝工艺一定很好,但是光凭工艺根本无法判断音色好坏,同时,工艺不好的古筝,音色一定不会好的,装饰的技术难度远低于音色控制的技术难度,即使有一台做工不好,但是音色好的古筝,也属偶然。

怎样辨别古筝面板优劣首先是阳面中段所谓阳面,是指将整株桐木置于水中,朝上的一面即是;所谓中段,是指桐木去头斩尾,直径相近的一截,一般来说,生长九年左右的的桐木为最佳,两侧年轮间距在1.5~2.5厘米之间(倍高音、高音、低音与倍低音区),中心间距在5~9厘米之间(中音区=7-11弦);以河南兰考出产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加上干燥的环境,造就了兰考桐木疏松的特征,利于音质传导,这也使兰考成为中国最大也是最闻名的乐器面板基地(扬琴与琵琶等乐器的面板亦采用桐木)。

古筝d调弦序列

古筝d调弦序列

古筝d调弦序列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因其音色清亮、优美而备受爱戴。

古筝的调弦序列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d调弦序列。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古筝d调弦序列的相关内容。

古筝d调弦序列共有21根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是十二指琴弦(1~12)、笛子弦(13~18)、中间的程序弦(19~20),和最低的低音弦(21)。

其中,一至十二指琴弦是最核心的12根弦,特别适用于演奏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歌曲和曲艺等。

这些弦大都以数字代称,具体的弦名和音高如下:1.一弦:高音la2.二弦:高音si3.三弦:高音do4.四弦:高音re5.五弦:高音mi6.六弦:中音fa7.七弦:中音sol8.八弦:中音la9.九弦:中音si10.十弦:中音do11.十一弦:中音re12.十二弦:低音mi作为古筝d调弦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笛子弦也具有很大的演奏价值。

它们通常是以著名曲目命名的,如陌上桑、阳关三叠、广陵散、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等。

这些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高的演奏技巧,演奏起来相当有挑战性。

在练习笛子弦时,演奏者通常需要进行频繁的左右手指和弦转换练习,提高指法灵活性,加强对音乐旋律的理解和掌握。

古筝d调弦序列中,21号弦是最低音的低音弦,通常名为底弦。

底弦的音高可以调节,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演奏需要。

在演奏古筝时,底弦主要用于强调音乐的低沉感,增强音乐的层次感。

古筝d调弦序列中,19和20号弦是相对特殊的程序弦。

这两根弦的使用通常要根据具体的演奏风格和曲目进行调整。

程序弦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扩大古筝的音域,丰富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效果。

总的来说,古筝d调弦序列是非常重要且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了解并掌握这些弦的名称和音高,对于学习和演奏古筝具有重要的帮助。

通过对古筝d调弦序列的深入研究和练习,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发挥古筝的美妙音色和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加美好的音乐体验。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一、音名1.音名的基本概念在古筝乐理中,音名是指乐谱上用来代表音高的文字符号,它用来表示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古筝的音名由七个基本音名组成,分别是:1、2、3、4、5、6、7。

其中1代表音阶中的第一个音,2代表第二个音,以此类推。

在古筝乐谱中,音名一般用中文数字来表示:一、二、三、四、五、六、七。

2.音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在古筝乐谱中,音名与音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音名对应一个音符。

例如,音名“一”对应的音符是“”,音名“二”对应的音符是“”以此类推。

通过学习音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古筝乐谱。

3.音名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在古筝演奏中,音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地把握音符的位置和音高,从而实现精准地演奏。

此外,通过理解音名,演奏者还可以更好地掌握音符的转调和变化,从而实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演奏效果。

二、音程1.音程的定义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它是音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古筝乐理中,音程主要有两种: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纯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没有半音的距离,包括纯八度、纯四度、纯五度等。

变化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有半音的距离,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等。

2.音程的演奏技巧在古筝演奏中,音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习音程时,演奏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指位置和技巧,以确保音程的准确演奏和清晰表达。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注重力度和音色的把握,以实现音程的丰富和生动表现。

三、调式1.调式的基本概念调式是古筝乐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组音的组合,用来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古筝乐理中,调式主要有两种:大调式和小调式。

大调式是指以第一音作为主音的音阶,由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组合构成。

小调式是指以第六音作为主音的音阶,由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组合构成。

2.调式在古筝演奏中的应用在古筝演奏中,调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曲调和旋律的特点。

关于古筝琴弦的保养方法

关于古筝琴弦的保养方法

关于古筝琴弦的保养方法
古筝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乐器,它的琴弦具有脆弱性,所以要想使古筝的弦能有效的工作,就必须要进行及时和正确的保养。

以下就是古筝琴弦的保养方法:
一、定期更换
古筝的琴弦更换频繁一般是每3-6个月更换一次,也可以根据琴弦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更换。

当琴弦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已经发出刺耳的嘶哑声,就应及时更换琴弦。

二、保持琴弦干燥
古筝琴弦一般建议保持干燥,因为高温潮湿的空气对古筝琴弦不利,特别是在夏日,琴弦容易变软,甚至断裂,所以保持琴弦干燥很重要。

三、勿允许潮湿
古筝为了防止琴弦受潮,必须要避免将琴放在室内潮湿的地方,例如在靠近水池、地毯或湿窗帘的地方或者在阳台晒太阳的时候,都要将琴放到安全的地方,以免琴弦受潮。

四、使用合适的琴刹
古筝琴弦断裂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不合适的琴刹,所以在使用古筝的时候,应该用合适的琴刹,不要用太大或太小的琴刹,否则会造成琴弦受拉,导致琴弦断裂。

五、温暖的空气
琴弦最好是放在温和的空气里,尽量避免在冷空气下使用,这可以防止琴弦变软或断裂。

同时,当需要带琴出外时,也要注意不要将琴弦放在湿冷的空气里,以防琴弦受损。

六、注意弦拉力。

古筝的琴弦

古筝的琴弦

琴枫雅轩-敦煌古筝古筝的琴弦1、琴弦的种类目前生产的“敦煌牌”古筝琴弦有四种:钢丝尼龙缠线A型弦(五声)、B型弦(五声)、C型弦(七声)和D型弦(五声、七声)。

前两种是常规21弦古筝的配套用弦。

A型弦和B型弦的结构和工艺类似,但规格略有区别。

A型弦手感较松,余音较长;B型弦手感较紧,更适合大力度的作品使用。

目前,689、696、699配的是A型弦,694、695、698配的是B型弦。

C型弦为七声音阶的弦。

D型弦专为多声弦制组合筝所配,但同时可用于传统S形21弦古筝上,音色比A、B型弦更为醇厚、明亮。

2、琴弦的材质古筝常规的音位排列时五声音阶,许多半音和滑音,以及大二度、小三度的按弦和大幅度的颤音,都需左右深度按弦。

这就要求钢丝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等指标均能满足演奏的需要。

“敦煌牌”古筝琴弦一直沿用德国产的钢丝。

高音区0.081芯弦,抗拉强度为3050~3100N/毫米2;中音区0.376芯弦抗拉强度为2800~2850N/毫米2;低音区0.508芯弦抗拉强度为2700~2750N/毫米2。

如果达不到上述指标,对音准的稳定性和音质等性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琴弦的颜色现在常用的钢丝尼龙缠弦外表是白色的。

A型、B型弦的21根弦中,有四根弦是绿色,分别是3弦、8弦、13弦、18弦。

设计这种颜色标识是为了让演奏者更容易分清音区。

距离最近的两根绿色琴弦之间在音程关系上为八度,第8弦的音高为a1。

C型弦(七声)中有四根弦是绿色的,分别是2弦、9弦、16弦、21弦;有三根是红色的,分别是6弦、13弦、20弦。

D型弦(五声)同A型(五声)B型弦(五声),D型弦(七声)同C型弦(七声)。

4、琴弦的弦号古筝琴弦的弦号表述如下:古筝最细、最高音的弦,琴弦号码最小,靠近演奏者的琴弦号码为1号弦,依次向前至弦号最大、最粗的弦是21弦。

5、平衡板2002年,“敦煌牌”古筝为了解决古筝的应力平衡问题,在古筝尾部的内档中增设了一块平衡板,16~21号琴弦的“铜扣”直接穿在平衡板上,以降低古筝的对角因低音琴弦拉力过大而发生的变形,减缓了古筝弦在琴架上放不平整的翘裂现象,由此增加的距离自然要求16~21号弦也必须加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琴弦常识汇总篇民族乐器分为:管乐、弦乐、打击乐三大类,古筝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弦乐器,琴弦的选择,无疑是重中之重。

古筝琴弦的历史发展筝发展到秦代已十分流行,到了魏晋,特别是唐代更为普遍。

这时的筝有十二弦,也有十三弦的。

初期以十二弦居多,到了唐朝则以十三弦为普遍。

旧唐书音乐志:“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杂乐筝变十有二弦,它乐皆十有三弦。

轧筝已竹片闰其端而轧之,清乐筝用骨爪长寸于,以代指。

”由于元代史料的缺乏,仅能从元史礼乐志中了解,在宴乐中使用了沿袭宋制“两头微垂”的筝。

明代也继续承袭下来,而形状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到了清代,对于乐器的记载就十分清楚,多谓筝为十四弦,两组八度约七声音阶定律。

清朝通典乐四丝五筝类:“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随宫调设柱和弦,已皆律吕。

通体用桐木金漆,樑及尾边用紫枟,弦孔用象牙饰。

唐书言十三弦或十二弦不可考。

今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故为十四也。

”民国以后,因大量西化的影响,在弦的材料上以及筝的构造上有较大的变化。

除传统的丝弦十三弦小筝外,慢慢发展出十六弦的金属弦筝。

复音式的新式筝、蝶式筝也发展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四十四弦等。

大型带有踏板转调的筝,音域增广、转调方便。

筝弦也由金属质改良为外缠尼龙丝的形式,音质纯、弹奏顺暢。

目前国内则以十及二十一弦外缠尼龙丝弦筝为主。

古筝琴弦的材质变迁制作任何一件弦乐器,首先就要设计好琴弦的振频(张力)与形制(直径与长度),也就是质量与规格。

历史上的古筝弦经历过几个阶段,较早是一般使用动物的筋风干为弦(鹿筋),也有以动物的毛发为弦(马尾),这类弦的优点是声音柔和,缺点是音量小,易走音,使用寿命短。

到了近代,开始用尼龙弦代替,但是变化不大。

潮州筝采用裸钢丝弦来代替,达到了柔美、细腻、多韵的演奏风格,音量增加,但是偏硬。

在古筝演奏技法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古筝演奏家们对琴弦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有人率先使用尼龙钢丝弦来代理传统琴弦,古筝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有传统弦的柔和,又有钢丝弦的韧性,音量也有了质的提高,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也普及到了各个厂家的制造中。

钢丝尼龙弦为什么会替代丝弦?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古筝一直使用丝弦,在唐代把丝弦染成朱红、翠绿或青色,偶尔也使用鵾鸡的筋作弦。

丝弦的使用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琴瑟两种丝弦乐器,表明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丝蚕养殖业,给乐器的设计制造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可以说丝弦技法是我国乐器制造技术的优秀代表技艺。

20世纪50 年代后,大量古筝新作品、新技法的出现,特别是民族乐队“交响化”的出现,古筝的音准稳定性和琴弦使用寿命等问题,使古筝的推广受到制约。

在此背景下,一批乐器改良者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协同努力下,创制出以钢丝为芯弦,外缠尼龙丝的钢丝尼龙弦。

该弦音准稳定,使用寿命长,音色接近丝弦,从而获得成功,一举颠覆了2000多年的丝弦使用传统,并迅速推广到全国。

但这一单一的音色审美倾向,近几年正受到筝界人士的关注,有识之士认为多元的音色是筝艺发展的生命源泉之一。

日本的筝艺琴弦,仍以唐代的丝弦音色为标准,并以现代技法研制出仿丝弦的琴弦,解决了音准和寿命问题,为我国筝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方案。

国产钢丝与进口钢丝的区别钢丝质量的柔韧和使用寿命与琴弦中的含碳量有直接的联系,进口钢丝任意截取一段,含碳量的比例都是一样的,国产钢丝可能会出现某10mm的含量高,某10mm的含量低,平均的含碳量和标准含碳量一致。

其次就是规格,部分品牌的琴弦会有不圆的情况,也有高音区的弦比低音区的弦粗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拉丝模具的过度使用导致,当然,这样的古筝弦也会对古筝演奏带来相当的影响。

古筝1弦到21弦从哪个方向算起?行业标准和古筝圈内的弦号叫法,都是统一的。

和古琴的命名方式不同的是,最细、最高音的弦,弦号最小(古琴为最大)。

靠近演奏者一侧的弦号为1号弦,依次向前至弦号最大、琴弦最粗的21弦。

琴弦的不同颜色代表什么意思?现常用的钢丝尼龙弦外表是白色的,而古筝全套的21根弦中,有四根弦是绿色或红色的,分别是3弦、8弦、13弦、18弦,这种颜色标识是为了让演奏者更容易分清音区。

距离最近的两根绿色弦之间,在音程关系上为八度,第八弦的音高为a1(小字一组的a)。

古筝如何上弦?古筝的上弦,有用肖钉(肖子)的,也有用木轴的。

上弦的部位,有的在筝头,有的在筝尾。

固定另一端琴弦的方法,有的挂在挂弦钉上,有的穿在穿弦孔中。

这里介绍筝尾用肖钉上弦,筝头用穿弦孔固定琴弦的上弦方法。

上弦的顺序一般从第一弦开始,依次上到第二十一弦。

这种按弦序由低至高的上弦方法,安放码子比较方便。

具体步骤如下:装弦的码子──将琴弦带小疙瘩的一端穿在穿弦孔中,并拉直挂在筝首,然后将弦拉至琴钉处,留出够在琴代上绕五六周的一段弦,其后把弦截断。

将弦的这一端穿入琴钉的小孔中,用扳子(调音扳手)将弦绕在琴钉上,上紧即成。

然后,将码子按合适的位置安放在筝弦下。

上弦时应注意弦的两端要恰如其分地放在两岳山所指定的位置上,以保持弦与弦之间距离的均等。

码子在筝上的排列犹如一字形大雁的排列飞翔,被称为“筝排雁柱”。

码子间的距离,低音间距宽,高音间距窄,整个雁柱间距是从低音至高音由宽到窄的过渡。

在113公分长的筝面上,一般第一弦的码子距后岳山17公分左右;第二十一弦的码子距前岳山18公分左右。

码子排列合适有助于弦的振动和方便按弦。

码子应尽量放在两岳山置弦的两点所构成的"直线"上。

否则,码子容易移动,弹奏低音区会也现码子碰撞筝面板的噪音。

还要注意码子的角度。

调整好码子在弦下的角度有助于发音,使音质好,杂音少。

码子调整后。

继续上弦,上到每根在岳山和码子上不松动,就算完成上弦的工序了。

筝的琴弦比较长,因此弦的张力小,比较松,因而筝的调音较为困难。

在调音时,必须反复校正弦的音高,才能取得音的准确和稳定。

即使调好的音,在演奏中也常常会发生变化,仍需移动码子进行校音和微调。

影响弦的音高还有其它因素。

如琴钉松动形成慢性跑弦,码子与岳山高度比差过小,码子容易移位形成弦音不准等。

这些就需要在乐器制作和维修时加以克服了。

古筝如何换弦?古人常说,断弦是遇知音,相信大家都有知音。

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下换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先将断了的琴弦分别从两端抽掉。

2、根据缠绕在弦钉上琴弦的圈数,用扳手逆时针松相应的圈数,将弦钉上的孔和垂直于调音盒的底面。

3、选择同一型号的琴弦,从“S”形出音孔穿过,经过面板从岳山右侧的穿弦孔进入,经过弦钉的孔,超过约1.5CM。

4、将超过的部分压倒紧紧贴在弦钉上,并将多余的弦全部抽到调音盒内部,由弦钉的上部逆时针将琴弦由外向内绕在弦钉上(1-5弦3-2圈。

6-16弦,2-1圈17-21弦1-0圈)。

5、用手指由内向外拧成一个圈套在弦钉的最里侧,另一只手提着琴弦,用扳手顺时针将弦钉紧紧至适合位置即可。

注意点:1、一顶要将弦尾压好,紧贴在弦钉上,否则露头的弦尾会在演奏的时候有杂音。

2、琴弦一定要垂直于弦眼和弦钉的第一接触点,否则古筝极易出现走音的现象。

3、缠绕的琴弦一定要由外向内平铺在弦钉上,切忌将琴弦绕在一起,形成团,否则在调音紧弦的时候极易出现无任何反应导致断弦。

琴弦安装(换弦)要注意什么?1、首先要把缠绕在琴钉上的断弦去掉,然后用校音扳手套住断弦琴钉,往后转本身缠绕圈数的同一次数,以便新弦上紧时有足够的余地。

2、弦尾从琴钉孔穿出后,要向里折弯,以便后续琴弦能扣压住弦尾,做到环环相扣。

3、校弦时琴码不要搁在琴码上,当张力接近相邻弦松紧度时,才将弦挑起搁在琴码上,这样的做法不易使琴弦在搁弦点处受损,同时也使琴弦张力均衡。

4、高音可比标准音高偏50-100音分,然后在琴码两侧对琴弦进行压颤,让琴弦充分延伸至标准音高。

古筝琴弦上有斑点会影响声音吗?这里的斑点一般是指尼龙丝的表面出现浅黄色,这是由于内芯丝线受潮或演奏者手汗渗入所致,一般练习者很难听出音色的差异。

二是指纯钢丝弦,这种斑点的出现是钢丝氧化的现象,生锈的程度决定了对音色影响的大小。

古筝琴弦的钢丝扭曲对声音有影响吗?扭曲的琴弦使琴弦的振动产生异位,筝码受力点不平衡,从而影响古筝的发音。

所以在装现时,一定要顺着琴弦松紧,但包装中盘起的琴弦,一般不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为什么会产生琴弦的内芯不断,而外层尼龙缠绕丝断裂的现象?为了降低古筝音响中的钢丝音色,设计者在钢丝外层缠绕尼龙弦。

这种经过压扁的尼龙丝在一定环境下会自行老化。

另外筝琴码搁弦点的尖锐,特别是校音时阻力过大,都会使尼龙丝在该点处产生间隙,直至断损。

还有一处是离岳山的20-40mm处,这一位置是右手最频繁的触弦点,摩擦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尼龙丝断损。

因为内芯钢丝的抗拉强度和外层尼龙丝的抗磨损强度不是可比的指标,所以琴弦的各种断裂现象都会客观存在。

古筝琴弦断裂(非正常)有几种原因?1、音高超过设计标准。

2、琴码离乐山过远。

3、琴码搁弦有毛刺。

4、压颤过猛。

5、琴弦本身有缺陷。

琴弦是否到了断损以后才换新弦?初学古筝者,往往到了琴弦断了以后,才换新弦,而有的初学者因为弹奏力度较小,认为即使高音部位的琴弦也能用上几年的时间。

其实,古筝弦和其他弦一样,都有一个最佳音质期,过了这一时期,由于金属的疲劳程度日益加剧,音质会逐渐逊色。

另外由于演奏者的手汗等渗入至尼龙丝内层,弦中的丝弦层会发生质变,也会影响到古筝的音色。

故一般高中音部位琴弦在累计使用100小时之后,可根据琴弦的实际情况换上新弦。

为什么琴弦断后,要配原品牌琴弦?古筝的生产标准是行业规范的,标准对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了限定。

琴弦等许多部件的规格并未列入行业标准。

所以琴弦规格由各生产企业自行确定,这样,也就是同样是10号琴弦的直径、工艺、用材等,各厂都可能不一样,那么不是一个系列的部件装在一起,就会在手感和音色上产生较大的差异,故断弦后一定要配原品牌的琴弦。

但有的厂家只生产古筝,不生产琴弦,那么换弦时一定要问清该厂配套使用的琴现品牌名称。

新琴弦在调音时为什么容易走音?新装的琴弦有一个张力趋向稳定的“过度期”,也就是琴弦的“延伸期”。

当琴弦的张力得到充分的伸张时,再调准音高,其音准就相对比较稳定。

正规厂家的琴在出厂之前都经过压颤调音,但是因为库存时间、运输过程和琴行的周转时间等,都会使原校标准音高产生变化。

再因为琴体受力后也会产生新的应力平衡,故购买新琴后再此在筝码的两侧压颤琴弦,调准、调稳音高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防止琴弦生锈?古筝面板要保持洁净,不用时需蒙盖,以免落尘或引起古筝弦锈涩;古筝在使用后可用干软布抹去琴弦上的汗渍等,以防琴弦生锈;古筝需要经常使用,有利于琴弦的张力稳定。

古筝面板常识汇总篇河南兰考是中国乐器面板基地,当年焦裕禄书记在兰考为治理沙灾,选择了植树来对抗大自然的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