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古筝面板常识

合集下载

古筝所有知识点总结

古筝所有知识点总结

古筝所有知识点总结1. 历史沿革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据史书记载,古筝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

古筝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诗经》、《楚辞》等经典文献中,当时称为“筑琴”。

宋代时期,古筝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所见的样子,并在明清时期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

古筝自此一直保持着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2. 古筝的构造古筝通常由音箱、弦、音准栓、琴马、琴头、琴颈、琴身等部分组成。

音箱部分为古筝的共鸣腔,用于产生共鸣响声;弦则是古筝的发声主体,一般为21根;音准栓是调整古筝音高的关键部件,常见有21个;琴马位于琴弦下,用来卡住琴弦,从而使琴弦能够产生不同的音高;琴头是古筝的主要部分之一,用于提供音色;琴颈则是古筝的音高调节部分;琴身则是连接各个部分的主要部件。

3. 古筝的演奏技法古筝的演奏技法包括指法、轮指、滚拨、揉弦、扇拨、叠打、勾弦、草绳、弹拔等。

其中,指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技巧,需要熟练掌握。

轮指是一种古筝特有的技法,主要是指用一只手指按住一根或多根琴弦的一定位置,并用另一根手指顺次来弹奏琴弦。

滚拨是指手指连续滚动琴弦产生音响的技法,揉弦则是通过手指的有规律的滚动来演奏特定的旋律。

扇拨是指用手指扇动琴弦的技法,叠打是指用两只手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

勾弦是指一只手拨动琴弦,另一只手同时用指尖抵住琴弦,使其产生不同的音高。

草绳是指用特定的力度拉动琴弦,使其产生不同的音响。

弹拔则是通过手指的快速弹拨来产生琴弦音响。

4. 古筝的音色及表现力古筝的音色优美悠扬,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在演奏过程中,古筝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氛围,如悲伤、欢乐、婉转、激昂等,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古筝可以演奏多种音乐曲目,如古典曲目、民族曲目、现代曲目等,涵盖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和类型。

5. 古筝的演奏曲目古筝的演奏曲目种类丰富,包括《广陵散》、《阳春白雪》、《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百鸟朝凤》、《梅花三弄》、《沧海一声笑》、《渔舟唱晚》等经典曲目。

古筝各部分介绍

古筝各部分介绍

古筝各部分介绍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面板: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以木纹顺直、抄眼大的沙桐为佳,如带有活疤节的发音更为脆亮。

面板决定筝的音色和音量。

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他的硬质木料制作。

筝边:也称边板,即筝的侧帮。

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筝边。

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

还有试用权木制作。

筝头:用木、紫擅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

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

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出音孔上有个音窗,供出音之用。

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岳山:也称木梁或山口。

用紫花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筝上有两个岳山。

一个在面板与筝头连接处,叫作前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尾连接处,叫作后岳山。

岳山随面板的前后圆弧而自然成弯弧形,与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

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缩短了高中音区的码处弦长)。

岳山起着载弦的作用,也起着某些传递声音的作用。

岳山与码子高度的比例关系到音准以及音色、定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

在前岳山上端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码子:也称柱,或称雁柱。

它是筝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

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红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为佳。

在桅木上还镶有一个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稳固筝弦。

每个码子支撑着一根弦,共有二十一个码子。

在演奏时,弦的振动由码子传递到面扳,再通过共鸣体而发出音乐的效果。

码子可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

码子有时也稍作前后移动,以适当调整音质。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详解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详解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详解秦代,筝已十分流行,到了魏晋,特别是唐代更为普遍。

这时的筝有十二弦,也有十三弦的。

初期以十二弦居多,到了唐朝则以十三弦为普遍。

那么,你对古筝的认识还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一起来看看吧!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一、入门知识的讲解1、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时的姿势(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

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二、指法的讲解与练习1. 怎么样分辨琴弦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答:古筝一共有21根琴弦。

分为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绿色琴弦唱“5”(sol),一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时通过老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来,进行认弦的练习。

2 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

右手职弹,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左手司按,用食、中两指按抑筝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手司按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时也要职弹,职弹技法与右手相同。

古筝入门必知的基础知识介绍

古筝入门必知的基础知识介绍

古筝入门必知的基础知识介绍古筝也叫汉筝,是汉族传统乐器,它音色美妙动听,音域广阔,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下面小编整理了古筝入门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古筝入门基础知识一、筝的摆放及演奏者的坐姿。

1.筝架的位置筝分别有高矮两个筝架,高的筝架紧挨着筝首下方的突出部位放置,矮的筝架与筝尾S形的底部重叠,同时注意筝架要放正,以免筝晃动而影响演奏。

注:挑选筝架时也要其检查制作是否合格,筝架是否稳当。

2.演奏者的坐姿演奏时,身子应正对着第一弦的筝码所放置的位置。

上身放松地挺直,右腿紧挨筝架,左腿稍放前一点,但不可太多。

二、古筝指甲的挑选及戴法。

1.指甲的挑选古筝的指甲有多种,市面上主要有塑料、牛角、赛璐珞和玳瑁这几种材料的指甲。

相比较而言,塑料的演奏音色较差,牛角由于其材料的原因,用不了多久材料容易“开花”,赛璐珞的音色则偏薄,但对于个别人或许适合,演奏力度过大者可以选用这种。

玳瑁的使用则比较普遍,因为玳瑁音色厚实,相对其他来说音色较好。

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玳瑁指甲的挑选。

挑选时首先要注意其厚度,过薄的指甲会使音色变薄或者变劈;其次要看指甲的光泽度;最后是弧度要适中。

指甲买回后,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指甲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如太大的话则要用砂纸将其磨小。

砂纸需要一张粗砂和一张细砂,先用粗砂磨出形,再用细砂修得精致一些,最后用纱布蘸上牙膏,给磨了的地方打光。

2.指甲的戴法指甲一般用胶布来粘在手上。

胶布放在指甲的三分之二处,指甲放在指肚上,胶布缠绕时应覆盖住自己指甲的一半。

大指应用有弯度的指甲戴上。

注:若选用的指甲有平凸两面,则要将凸的一面朝外放置。

三、筝的调式及定弦。

1.传统的调式及定弦众所周知,筝是最典型的五声调式乐器,它的上行音阶依次为宫、商、角、徵、羽,民乐的定弦也多以D调为基础(如琵琶、二胡等等),筝也同样。

所以它的基础定弦如下:D E #F A B固定调 re mi #fa la xi首调 1 2 3 5 6 (1=D)D宫 D商 D角 D徵 D羽2.现代的调式及定弦随着筝乐的不断发展,筝的演奏也渐渐出现一些简单变化音及七声调式,这时一般乐谱中都有说明,只要按其上面写的调出调式便可。

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

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

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古筝的乐理知识也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下面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希望对您有帮助!古筝的乐理知识(一)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面板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

琴弦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筝码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古筝的乐理知识(二)古筝(Chinese zither)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识谱基础知识

古筝识谱基础知识

古筝识谱基础知识
古筝识谱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谱认知:首先需要掌握的是简谱中的基本元素。

这包括调号和拍号,例如“1=D”,表示这首曲子以D调演奏。

调号旁边以分数标记的就是拍号,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

此外,还需要理解音的相对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音符用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1、2、3、4、5、6、7”分别唱为“do、ri、mi、fa、sol、la、si”,特别注意还有“0”,表示空拍,不需要演奏出来。

2.调号与拍号:例如“1=D”,这表示这首曲子是以D调来演奏的。

调号旁边的分数标记是拍号,分子代表每小节中的单位拍数,而分母则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

3.高低音识别:能在乐谱上立刻分辨出高低音。

如果1、2、3、4、5、6、7这七个代表唱名的数字上下都没有点,代表的是中音。

上面有一个点,代表高音;上面有两个点,代表倍高音;上面有三个点,代表最高音。

同理:下面有一个点,代表低音;下面有两个点,代表倍低音;下面有三个点,代表最低音。

4.弦的认知:21条弦分为:倍低音、低音、中音、低音、倍低音;倍低音、低音、中音、低音平均有5条弦,而倍低音只有一条,就是最细那一条。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这些弦的位置和名称是非常重要的。

5.速度标记:在乐谱起始处上方可能会有一些速度标记,如“渐快渐慢”,这是作曲家记录的本曲的速度要求,以帮助我们在演奏时掌握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古筝演奏技巧。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一、音名1.音名的基本概念在古筝乐理中,音名是指乐谱上用来代表音高的文字符号,它用来表示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古筝的音名由七个基本音名组成,分别是:1、2、3、4、5、6、7。

其中1代表音阶中的第一个音,2代表第二个音,以此类推。

在古筝乐谱中,音名一般用中文数字来表示:一、二、三、四、五、六、七。

2.音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在古筝乐谱中,音名与音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音名对应一个音符。

例如,音名“一”对应的音符是“”,音名“二”对应的音符是“”以此类推。

通过学习音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古筝乐谱。

3.音名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在古筝演奏中,音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地把握音符的位置和音高,从而实现精准地演奏。

此外,通过理解音名,演奏者还可以更好地掌握音符的转调和变化,从而实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演奏效果。

二、音程1.音程的定义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它是音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古筝乐理中,音程主要有两种: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纯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没有半音的距离,包括纯八度、纯四度、纯五度等。

变化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有半音的距离,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等。

2.音程的演奏技巧在古筝演奏中,音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习音程时,演奏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指位置和技巧,以确保音程的准确演奏和清晰表达。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注重力度和音色的把握,以实现音程的丰富和生动表现。

三、调式1.调式的基本概念调式是古筝乐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组音的组合,用来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古筝乐理中,调式主要有两种:大调式和小调式。

大调式是指以第一音作为主音的音阶,由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组合构成。

小调式是指以第六音作为主音的音阶,由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组合构成。

2.调式在古筝演奏中的应用在古筝演奏中,调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曲调和旋律的特点。

古筝简谱乐理知识

古筝简谱乐理知识

古筝简谱乐理知识古筝简谱乐理知识一1)谱例 5数拍: Sol这是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拍用一下一上两个箭头表示,击拍时前半拍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后半拍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2)谱例5 ———数拍: Sol 二三四这是全音符,全音符是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共有四拍。

位于四分音符后面的小横线,我们称它为增时线,一条增时线即表示增加一拍。

古筝简谱乐理知识二乐音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

这些音有的听起来纤细,有的听起来粗犷。

有的显得柔和,有的却显得低沉……。

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音乐就是一门音的艺术。

根据声音产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把音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乐音,另一类叫做噪音。

乐音有固定的音高,又和谐、又好听。

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奏出的音,人们在唱歌时发出的音都属于乐音。

音乐世界主要是由乐音组成的。

音名唱名为了称呼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人们采用了七个英文字母。

这七个字母的排列是从C开始,依次为C、D、E、F、G、A、B,这就叫音名。

而在唱歌的时候,我们用do、re、mi、fa、sol、la,si来唱出乐谱上的音,这就叫唱名。

音名与唱名既有联系,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各自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使用时要多加注意。

在中国民乐中有特定的调式,即五声调式,五声即:宫、商、角、徵、羽。

基本音级循环使用C、D、E、F、G、A、B七个音名,这些以七个音名为名称的音就是基本音级。

半音全音音与音之间最小的音高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

在简谱中,7、1之间及3、4之间是半音。

音符乐谱中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叫音符,在简谱中用1、2、3、4、5、6、7表示。

平时在乐谱中常见到的音符有:全音符(如5 - - - );二分音符(如5 - );四分音符(如5);八分音符(如5 )。

音符相互之间的长短关系,就跟它们的名称一样:全音符=2个二分音符=4个四分音符=8个八分音符=16个十六分音符。

休止符乐曲中的音响并不是一直不停的,有时中间会有间断,出现无声的时间,这时,就用另一类符号——休止符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面板常识汇总:河南兰考是中国乐器面板基地,当年焦裕禄书记在兰考为治理沙灾,选择了植树来对抗大自然的侵蚀。

50年来,这些桐木被专家发现,非常适用于制造古筝的面板。

很多初学古筝的用户在挑选古筝的时候,很是迷茫,本身并不具备挑选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选择面仅限于挑选工艺品的程度,或者直接委托老师购买,难免有个别筝友被蒙。

面板的好坏决定了琴的音色优美与否。

所以挑选古筝时,先从面板的好坏看起。

古筝的面板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声学品质得优劣。

业内古筝面板得等级标准,从纹理、疏松程度和质地上分,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木纹径切,取材集中于半径于树心之间,略有树心部分。

纹理直且间距不大。

近中部树心面积(弦切状态占较小比例)。

质地松,表面横纹明显,无斜纹和乱纹(俗称“倒切丝缕”)。

第二等级:木纹径切,近树心部分。

纹理基本顺直,但间距宽窄交错,中部树心面积占一定比例。

质地松,但横纹不明显,有少量活性条状节疤。

第三等级:木纹径切,带有树心部分,且纹理不顺直,间距宽窄差异明显,树心部分占较大比例。

材质刚性有余而松透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等级较低的面板,镜处理后可以升至自然分类的上一等级,但一些自然条件良好的面板如果处理不当,也未必能够发出良好的声音。

所以不应该完全靠辨别古筝面板来判定一台古筝音色的优劣,更为重要的手段是进行现场得试音。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古筝面板是根据纹路与疏松程度一般分为普及古筝面板、专业面板和高级古筝面板。

普及古筝的面板一般纹路不规则,宽窄不一,有多道“山水纹”;专业古筝面板纹路规则,只有1-2道“山水纹”,且在演奏区左侧;高级古筝面板纹理规则,无山水纹;特级古筝面板纹理规则,经脉明显,木质强度天然均匀一致,处于桐木的阳面中段(所谓阳面是指将原桐木径材抛入水中,朝上的一面为阳,反之为阴。

有的人误以为是朝阳的一面,实属讹传。

)。

还有一种面板选材方法是:面板选材“阳面中段”(百里挑一的桐木整株浮在水上,朝上的面的中间部位)面板纹路每根都连贯前后岳山,高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中音区5.5-8.5厘米。

优质面板:面板纹路每根都连贯前后岳山,高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中音区5.5-8.5厘米,中音区有1-2道回纹,俗称“山水纹”;中等面板:面板纹路每根都贯穿前后岳山,但是间距过宽或过窄;亦或者间距很得当,但是“山水纹”超过3道以上;下等面板:面板纹路乱七八糟,毫无规律可言。

一块面板的品质高底还是需要木工师傅制造好木坯以后,在不断调试的过程中方可最终确定,上述的仅仅是通过“看”来做一个初步判断,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古筝面板的纹理是宽好还是窄好?面板的纹理宽窄和泡桐树的品种及树龄有关。

一般情况下树龄越长,年轮间距也越大,年轮均衡或不规则往往受种植地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影响。

一般来讲,年轮较宽,材料质地就越松,反之,年轮越窄,质地就越紧。

古筝面板的质地要求是松中带刚,故纹理(年轮)间距一般在1.5CM-3CM之间较好。

古筝面板上的疤结面板上有疤结到底是好是坏?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

由于古筝面板的规格较长,又要求整株(个别古筝厂家面板用拼接的办法,孰好孰坏,挑选余地相比琵琶、扬琴的面板更小,所以出现“结”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面板上有结是非常正常的,有疤结并不就代表着面板不好。

越是高档的面板,也越容易有结。

事实上,在古筝制造中,高档古筝面板上出现“结”是非常正常的,有五、六个之多也不足为怪。

疤结有死疤结和活疤结之分:(1)活结是桐木在生长过程中,沙子被风刮起,打在了树干上留下的痕迹;时间长了以后就会钙化,与周边的生长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河南兰考的桐木特征之一,其他地区的桐木就很少有这样的伤痕,当然木材也没有河南兰考桐木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2)死结是指与桐木生长过程出现小的叉枝修理后生成的痕迹;树苗小的时候修理对以后的影响不大,大了以后再修理通常都会有“死结”出现,此结与周边的生长组织完全脱离,用力挤压即可脱落,属于劣质木材,不可用于古筝面板,底板也不可以。

也就是说,活疤结只是一种类似疤结的纹路,大小不超过5mm见方,与周边木质组织是完全紧密连接在一起,与音色并无影响,而死疤结才会对音色音质产生影响,注意那些很明显的结,面积较大,而且与周边的生长组织完全脱离,那是死结,这样的木材是垃圾面板,只有烧火的用处,不可以用来做面板,底板也一样不可以。

如果桐木上的死节疤的边际和周围组织脱离,或部分脱离,那么一般情况只考虑做底版,如果这块面板质地非常优良,且修补技术无痕迹可见,那么用于面板也无可非议。

有人说,古筝面板上有节疤就一定不是好琴。

其实不然,越是质量高的泡桐音板、越是松透的材质,越容易产生“节疤”,条状的外形酷似“节疤”的物质,实际上是一种囊状的俗称“石灰性”的变异组织,,和常规的节疤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疤痕不影响音板的传导和振动性能。

所以,有结疤的琴不是好琴是错误的谬论。

红木古筝、楠木古筝的面板为什么不用红木、楠木?红木古筝是一种约定束成的叫法。

古筝往往因其前后侧面和两端上表面装饰板的贴面用料不同,而分为各个等级,如紫檀古筝、红木古筝及白木古筝等等。

不管是红木古筝还是楠木古筝的面板都采用泡桐木制成,因为红木和楠木都比不上泡桐木密度小,最适合发声及音质的要求,泡桐的材料特点,最符合古筝的发声及音质要求。

泡桐密度小,为0.26g/cm3。

而红木的密度一般为0.85g/cm3,琴弦的激发能量难以把坚硬的红木振动起来。

如果使用坚硬的红木来制作面板,那波动琴弦的振动更无法激起面板的共鸣。

所以,即使是紫檀古筝也必须使用泡桐木做面板。

古筝面板习惯使用泡桐木古筝,筝体是一个大共鸣箱,使用泡桐木板作为筝面,已经有上千年的传统,而且,就目前对木材的使用习惯和认知,泡桐木是最佳面板材料。

古筝面板为什么要烘烤成深褐色?而不是黑色?20世纪80年代以前,面板一般不进行烘烤。

当时产量不多,面板库存相对较多,且长期处于通风状态,一般“晾”存时间在3年左右,故面板在风化中,自然松透,传声速度快,反应灵敏。

近年来古筝的产量以万计地激增,致使生产“捉襟见肘”,迫切要求技术、工艺的变革与之相适应。

正规厂家的古筝采用了面板浸泡工艺:将面板浸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木质中的树胶浸出,再人工干燥,使面板的松透同样达到自然风干的功效。

当古筝共鸣体成形后,再用特制的大型煤球炉,以文火对面板进行烘烤。

操作工特别辛苦,因面板表面质地松紧不一,质地硬处要多烘,全靠手眼配合。

约在30分钟内将面板烘透、烘匀,并呈深褐色。

此颜色标准是相对的,这种深层的炭化,不仅使音板进一步松透,更使音板刚度(弹性)加强;不仅使外观有古朴之风,更使文火的热量渗入到面板的反面,从而让共鸣体的应力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面板的表面处理是否越光越好?否,乐器不是一般的工艺品,有些部件的处理有着特殊的功用,比如面板处理就恰恰需要一定的粗糙度,而非越光越好。

在大力度演奏时,紧贴面板得筝脚会随着琴弦的振幅方向移动,如果没有面板表面一定粗糙度的木纹阻碍,极易产生琴码“移”、“跳”等严重影响演奏和音色的现象。

正规厂家在面板后期处理中,含有用钢丝板刷对其表面进行“刷磨”的工序,即将表面松硬不同得纹理、“筋络”,“刷”成粗疏的长条凹凸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古筝面板,表面均不进行“刷筋”处理,而且还涂油漆以防吸湿。

随着古筝技法和作品力度等需求得不断发展,80年代后开始挖掘、运用唐代的面板处理工艺(与现在日本筝的处理方法相同,但其粗糙度还未达到日本筝的“凹凸”状态),为了防吸湿,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虫胶片液,使其兼顾两方面的功效。

过厚的涂层会影响古筝的音色,也易使琴码易位。

面板被异物碰伤凹陷怎么办?用少许清水滴入凹坑中,一般吸收了水分后,凹陷的部位就会反弹上来,如恢复不到原来的位置,可用动物性胶水拌泡桐粉抹平,磨光后用虫胶片液修色。

如果不太看重外表的小缺陷,一般无需修补,对音色无碍。

切忌用化学胶水拌木粉贴平凹坑!面板有小的开裂怎么办?面板开裂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气候干燥,环境湿度小于40%时(往往是人为的),面板收缩,应力弱点处就会开裂。

二是原面板本身就有内损(往往是天然的),表面上看不出来,一旦环境湿度变化较大时,就会显出原形。

三是加工不到位,上面板时,预应力太大。

出现上述问题,就会导致面板开裂,一般用502快干胶水向细缝中慢慢渗入即可。

面板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左手按弦处下面板产生磨损怎么办?在演奏上、下小滑音或小三度按音时,左手的指甲,特别是左手佩带的义甲,顶尖处极易触及面板。

初练者可以在左手按弦下方的面板上垫一块软塑片。

如果已经出现了斑斑点点的磨损状,也不用砂纸打磨掉,否则面板就会减薄,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面板上的污迹如何清除?古筝在演奏时,面板朝上,空间中所飘落的灰尘极易吸附在面板上,特别是筝码之间的灰尘难以清除。

请不要用湿布擦面板,大面积的面板吸湿会使用、筝的声音发闷。

使用一软擦棒,就能方便地清除灰尘;同时也不要用腊类物品抛光面板表面,否则极易产生“移”码、“跳”码现象。

古筝面板的保养古筝在不用时需蒙盖,使面板保持洁净,以免落尘或引起古筝弦锈涩。

尤其在灰尘较多的地区,如发现有面板灰尘较多,要注意清洁。

古筝移动筝码时,要上提筝弦,以减少弦对古筝码的磨擦,力求减少对码首镶骨和古筝面板的磨损。

定期对古筝进行护理,可用软毛刷或软布等清理擦拭琴体,但不可用水淋洗。

古筝面板的制作过程目前面板均采用弦切技术,买回面板以后,首先是浸泡去渣,整捆面板置于水中,上面用重物压上,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方可取出,目的是去除桐木中的杂质,驱走有可能存在的蛀虫。

接着从水中取出桐木,上炉子高温蒸煮,一般需要72小时,目的是去除桐木中的油脂,并杀死可能存在于桐木中的虫卵。

完成蒸煮以后,就拆开整捆的面板,置于阴凉通风处风干,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这样的处理以后,可以保证桐木适应不同的气候,不因空气潮湿而变形,也不会因为空气干燥而开裂。

古筝的结构自古就有“天圆地方”之说,形象地描述了古筝的形状:面板是有弧度的,代表天,底板是平的,代表地。

风干工艺完成以后,就开始烤面板。

我厂所有面板均采用烤面工艺,耗费时间长,烤完一张面板一般需要45分钟,特点是保证面板的紧张度一致,在拨弦的过程中,音质传导更流畅。

传统的面板采用的是喷面工艺,特点是:时间短,只需5分钟就可以处理好面板,缺点是外熟内生,音质传导效果欠佳,视觉上一般是黑糊糊的一片。

内框与面板组装完成以后,需要做基本修正,然后就处理外框,使内框与外框的结构紧密的粘在一起,不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