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分析_张志刚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疗效的比较分析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疗效的比较分析引言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
肾癌手术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根治性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是治疗肾癌的两种常用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指通过后腹腔镜技术,将患者肾癌及其周围组织一并切除的手术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早期肾癌患者,一般适用于T1和T2期肾癌患者。
手术步骤包括去除肾蒂、肾包膜、输尿管及邻近脂肪组织。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三、疗效比较分析1. 总体疗效比较根治性切除术主要适用于早期肾癌患者,可以有效切除肿瘤及其可能存在的转移灶,具有彻底治愈的可能。
而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肾癌或需要保留肾功能的患者,能够较好地保留患者的肾功能。
根治性切除术与肾部分切除术在总体疗效上存在一定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肾癌患者。
2. 术后并发症比较根治性切除术由于切除范围大,可能存在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如出血、尿瘘、肾功能不全等。
而肾部分切除术由于保留了部分正常肾组织,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肾部分切除术优于根治性切除术。
3. 肿瘤复发比较根治性切除术可以有效切除患者肿瘤及其可能存在的转移灶,具有较低的肿瘤复发率。
而肾部分切除术由于存在肿瘤残留的风险,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在肿瘤复发方面,根治性切除术优于肾部分切除术。
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在疗效上存在一定差异。
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肾癌患者,可以实现彻底治愈,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而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需要保留肾功能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存在肿瘤复发的风险。
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疗效的比较分析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疗效的比较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
通过分析两种手术的优势、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和肿瘤复发率,得出结论。
研究发现,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在肿瘤彻底切除方面具有优势,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
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两种手术相对接近,但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肾功能保留更好。
肿瘤复发率方面,根治性切除术略优于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切除术更适合于早期、低度恶性程度的患者,而部分切除术则更适合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但具体手术选择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疗效比较、并发症、生活质量、肿瘤复发率、临床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万人被诊断为肾癌,这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肾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被认为是治疗肾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比较分析,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未来的肾癌手术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肾癌方面的疗效差异。
通过系统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哪种手术方式更适合不同患者的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选择依据。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在手术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包括手术切除的肿瘤范围、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方面的比较;2)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的差异,包括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情况;3)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术后恢复时间、饮食活动恢复情况等;4)研究两种手术方式的肿瘤复发率以及远期生存率,比较两种手术的长期疗效。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在患者的腹腔内进行操作,能够有效地切除肾脏中的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肾组织,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患者是我院收治的50例肾肿瘤患者,年龄范围为40~70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检查,如肾功能检查、CT扫描等,用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严格掌握操作指征和技术要领。
术中,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采用一侧肾脏完整保护技术,对于位于肾脏边缘的小肿瘤进行肾部分切除;对于在肾脏中央的大肿瘤,则采用肾部分切除并修复技术。
术后患者均进行了规范化的护理和随访。
随访时间至少为6个月,包括定期进行B超和CT检查,以评估手术切除的效果和肾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显示,50例患者术后均成功完成手术,没有中转开腹的情况发生。
手术时间平均为7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0毫升。
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肾肿瘤切除完整率达到100%。
术后1个月,B超和CT检查显示术后切除区域没有残留肿瘤和肾内积液的征象,证实手术切除的效果良好。
术后3个月,B超和CT检查显示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术后6个月,肾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仅有2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经及时合理处理后痊愈。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肾肿瘤的方法。
该手术能够准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有限和单中心研究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定量疗效。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引言肾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切除,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
原理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将腰部的一部分背肌分离后,通过后腹膜腔,进入肾脏周围,通过电子手术器械完成部分肾组织的切除。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切除,后腹腔镜手术可以做到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77例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9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为39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52岁。
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者40例,4-7 cm者19例,大于7cm者18例。
肿瘤部位:上极11例、下极28例、中部38例。
结果本研究显示,77例患者中,手术时间平均为182min,出血量平均为120ml,所有患者无需转为开放手术。
其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尿瘘、肠梗阻等,合计罹患率为7.8%,均在2周内完全恢复。
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均完全切除肿瘤,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术后恢复期平均为17 days。
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了满意水平。
讨论尽管该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确定病灶较难位置和预测病人后肾功能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选择开放手术切除。
此外,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结果来评价本研究的最终疗效。
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切除肿瘤,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考虑到一些临床实践情况,建议在确定病灶位置和预测后肾功能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手术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手术的临床体会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手术是治疗肾癌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将以我的临床体会为主,介绍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巧。
手术适应症该手术适用于肾癌患者,其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病程早期(T1或T2期)肾癌患者;•单侧肾脏发生癌变,但肾功能正常(即相对于另一侧肾脏来说,肾功能无影响);•肾脏较小,可采用肾部分切除手术。
对于一些有全身性转移的肾癌患者不适宜该手术。
手术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定位肿瘤位置,制定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以确定手术风险;•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风险,并准备好术中所需的手术器械。
手术步骤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手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可以在横膈下,或脐下进行。
手术的基本步骤如下:1.体位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两腿自然伸直,身体略向左侧倾斜,下腹部垫高。
2.建立腹腔镜入路在患者脐下或横膈下处作1.5公分的小切口,以放置腹腔镜。
随后在盆腔下方或右侧上腹部各放置2~3个工作孔。
3.切开腹膜切开腹膜以进入腹腔。
4.固定肾脏肾旁组织被清除后,用铁钩或提肾线将肾脏牢固地固定在腹壁上,并用海绵垫保护其全面。
5.切除肿瘤及周围肾组织根据预定的切除范围,利用腹腔镜器械逐层切除肿瘤及周围肾组织,保证切除干净。
6.缝合切口切口处缝合,将肾脏放回原位,切口相互交叉缝合,完成手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可以在横膈下或脐下进行。
和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手术一样,手术的基本步骤是一样的,只是操作时要格外注意保护肾脏正常的组织,并去除瘤组织。
手术注意事项进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要精准腹腔镜手术操作比较繁琐。
要求医生的眼手协调和精准度较高,因此,操作经验和技巧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疗效的比较分析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疗效的比较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作为两种常见的肾脏肿瘤手术方式,各具特点。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较大的肾癌病灶或有浸润到肾周组织的情况,可以完整切除患部,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更适合于早期小肾癌或单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保留部分肾组织,减少术后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在肾癌的治疗中,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对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肾癌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评估、随访结果和生存率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了解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肾癌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中的价值,并对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肾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和决策依据。
1.3 研究意义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排在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癌的早期发现率逐渐增加。
而对于早期肾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肾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通过进行这两种手术,可以有效地切除患者的肾癌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对于这两种手术的疗效比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对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不仅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还可以为肾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保障。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之一。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肾脏部分切除,可以有效地治疗肾肿瘤,并且术后恢复较快。
本文旨在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0年到2020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共收集到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后腹腔镜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基本资料相似。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后腹腔镜组明显短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
讨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技术更加安全、可靠,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术后长期随访观察仍然非常重要,以评估术后效果和肿瘤复发情况。
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肾癌 的患者越来越 多 ,肾癌 的治疗 也 以根 治性 肾切 除 术 为主要手 段 』 。但是 常规传统 开放根治性 肾切 除术所 出 现的 问题越 来越 明显。它治疗 时 间长 、手术 出血 量大 、术 后 疼痛 、创 伤大 、术后 恢复进食 的时 间长及 并发症 率较 高 等 问题引发 了越来越 多的患者 的质疑 和越 来越 多 的泌尿外 科 医生 的思 考 。开放 根治性治疗 肾癌 的手法有 两种 手术人 路 ,经腰部 和经腹部 。理论上是 腹部 比较合 理 ,因为腹部
中 肾上极 5例 ,中极 6例 ,下极 4例 ;对照组左侧 7例 ,右 侧 8例 ,其 中肾上极 6例 ,中极 4例 ,下极 5例 。观察组肿 瘤平均直径 3 . 6 c m;对 照组 平均 直径 3 . 7 c I n 。对照 两组 性 别 、年龄 、病程 、患 侧 、癌 细胞位 置及 肿瘤 大 小等 方 面均 无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 膜后腹 腔镜下 根治性 肾切 除 术 :全身麻醉 ,留置气 管插 管和 导尿管 。患者侧 卧体位 固 定 ,消毒后建立 操作 通道 ,在腹膜 后建 立腔 隙 ,正 确切 开
1 资料 和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9年 5月至 2 0 1 1年 5月本 院肾癌 患者 3 0例 。按 照 人为 +随机 的分组 原 则 分为 观 察 和对 照 组 ,各 1 5例 。观察组 中男 8例 ,女 7例 ,年 龄 4 2~6 4岁 , 平均 ( 5 2 . 5± 6 . 4 )岁 ;对照组 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 3 6 5岁 ,平均 ( 5 3 . 3± 6 . 4)岁。观察 组病程 0 . 4— 6 . 2月 ; 对照组病程 0 . 5~ 6 . 4月 。观察 组左 侧 6例 ,右侧 9例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分析张志刚,王祥波,涂传全,薛鹏,柳兴明,杨光天,方毅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泌尿外科连云港市222000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
方法对26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大小1~5c m,平均312c m。
术前分期T1NM10例,T2NM16例。
结果手术时间60~150m i n,平均105m in,出血量50~800m,l平均120m l。
中转开腹1例,原因为肾静脉损伤出血。
随访6~36个月,26例均无瘤生存。
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切口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肾肿瘤;后腹腔镜;肾切除中图分类号:R737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422(2010)19-0038-03Clinical Study of Retroperitoneoscopic RadicalNephrecto m yZ HANG Zhigang,WANG X iangbo,TU Chuanquan,et alThe Affi f li a ted L ianyungang H os p ital o f X uzhou M ed ical College,L ianyungang222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 u ate the effi c acy o f retroperitoneoscopic rad ica l nephrecto m y. M ethods Fro m O ctober2003to M ay2010,26patients under w en t retr operitoneoscop ic radica l ne-phrecto m y i n our depart m en.t The tum ors sized1~5c m(m ean312c m)i n dia m eter.B efore the opera-tion,10patients w ere i n stage T1N0M0,16i n stage T2N0M0.R esults The operati o n ti m e w as60~ 150m i n(m ean105m in),and the blood lossw as50~800m l(m ean120m l).1patients w 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 gery.Because of he mm rr hage caused by the injur y o f rena l artery.The pati e n tsw ere fo-l lo w ed up for6~36m onths,26patients survived w ithout tum or.C onclusion Re troperitoneoscopic rad-ical neprecto m y is m ini-i n vasi v e and effective for rena l carcino m a.The patients recover quick l y after the surger y.The procedure i s w orth be i n g w ildly used.KEY WORDS K idney neop las m s;R etroperitoneal lapar oscopy;Nephrecto m y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于2003年10月)2010年5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1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9例。
年龄38 ~67岁,平均45岁。
26例病人均为体检发现,行CT检查,肿瘤大小110~510c m,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肾静脉或腔静脉癌栓。
I V U、增强CT及同位素检查对侧肾功能正常。
病例选择标准:肿瘤直径小于5c m,无远处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肺功能良好。
112方法患者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健侧卧位,患侧向上。
先于腋中线髂嵴上2c m做小切口约2c m至皮下,用血管钳钝性撑开肌层及腰背筋膜,伸入食指由外向内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此时常可触及肾脏下极。
放入自制气囊,注入空气600 ~800m,l留置3~5m i n后放气取出。
另分别于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做018c m及115c m小切口,在观察镜引导下分别置入5mm及10mm的Trocar,注入二氧化碳,压力达1187kPa,切除腹膜外脂肪,在脂肪囊外贴紧肾周筋膜完整将肾切除,包括肾门周围淋巴组织。
背侧在腰大肌与脂肪间分离,分离至肾蒂血管处,先将肾蒂血管靠近腹主动脉或腔静脉处用H e m-O-Lok三重夹闭后切断。
在肾下极下方2~3c m处将肾脂肪囊切断,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切断。
腹侧紧贴肾周筋膜游离肾脏,如肿瘤不位于肾上极,可不切除肾上腺。
将切除的肾脏及周围组织放入标本袋中,向内下方延长腋前线下穿刺孔,从扩大的切口取出标本,关闭切口,留着腹膜外引流管。
术后3、6、9、12个月门诊查X线胸片,腹部B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复查#38#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10月第31卷第19期肾脏C T,一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2结果全组手术时间60~150m i n,平均105m in,出血量50~800m,l平均120m,l1例出血量800m,l果断改开放手术。
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23例,颗粒细胞癌3例。
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一次,包括胸片,超声,CT检查,随访6~36个月,26例均无瘤生存。
3讨论对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Per m pongkoso l等[1]比较了121例T1-2N0M0肾癌患者的的长期疗效,腹腔镜组67例,开放组54例,两组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别。
Je ffrey等[2]报道了157例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经腹腔139例,经后腹腔18例,随访平均1912个月,5年生存率90%,认为腹腔镜手术可以作为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对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不切断肌肉等优点,将逐步取代开放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4]。
后腹腔镜肾切除手术较经腹腔径路具有入路更直接,迅速,分离组织少,对腹腔干扰小,无腹腔污染的危险,胃肠道反应及术后腹腔感染和粘连的机会少,不受既往腹腔有手术、外伤,感染等病史限制等诸多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后腹腔镜也存在着手术空间相对较小,肥胖患者肾周脂肪多,缺乏清晰的解剖标志,操作复杂及对术者要求高等缺点[5]。
张旭等认为随着手术者经验的累积和技术的改造,以及各种更为先进实用的操作器械的出现,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将会更加安全,对患者打击更小,预后也更好[6]。
过去认为局限在脂肪囊内,肿瘤直径小于5c m 的病例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的适应症,A l b qa-m i[7]认为,当肿瘤局限于G ero ta筋膜内,无论肿瘤大小,均可实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
周立群认为,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及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适应症日益拓宽[8]。
我们认为局限于包膜内直径小于5c m的肿瘤是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指征,肿瘤分期在T1N0M0~ T2N0M0。
但是肿瘤大小不是决定是否行腹腔镜手术的唯一标准,更应该考虑的是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尤其是腔静脉及主动脉是否受侵犯。
如果有肾静脉或腔静脉的癌栓或淋巴结转移等复杂情况,还是以开放手术较为妥当。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的几个要点:¹后腹腔的空间建立十分重要。
我们采用的气囊为双层无菌手套自制的气囊,扩张时注入空气500~ 800m,l留置3~5m i n,可使破裂的小血管通过气囊压迫止血,注入空气的优点是即使气囊不慎破裂,也不会有水溢出,不会对手术操作造成不良影响。
º熟悉后腹腔的解剖及正确的分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肾癌根治性切除不同于单纯的肾切除,应该和开放性手术一样,按照Robson根治性肾切除的治疗方案,在肾周筋膜外分离,保持Gerota筋膜的完整,这样能够尽量做到/无瘤0,以降低术后局部复发。
一般是以腰大肌为标志,在肾周筋膜外分离,可用电凝钩或超声刀锐性分离,也可用吸引器钝性分离,局部粘连较明显,应该用电凝钩或超声刀锐性分离,以利于分离及减少出血,分离的顺序,一般按照背侧、上极、腹侧、下极的顺序进行分离,背侧稍做分离以后,要首先找到肾动、静脉,分别结扎,然后再在肾周筋膜外分离游离肾脏其余部分,防止肿瘤血行播散。
»肾蒂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沿腰大肌表面分离到肾门附近后,向上牵引肾脏,根据血管搏动找到肾动脉,肾动脉和肾静脉周围组织需游离干净,用吸引器或分离钳钝性分离加电凝钩或超声刀锐性分离,可游离出肾动脉2~4c m长,分离好肾动脉后,直接用H e m-O-lok夹闭,然后再处理肾静脉,这样可以使肾静脉血流减少,张力变小,血管变细,便于上H e m-O-lok,同时还可以防止肿瘤血行播散。
右肾静脉位于肾动脉上方,左肾静脉位于肾动脉前下方,肾静脉壁薄,分支较多,稍有不慎,即可撕裂引起大出血,我们开展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初期,就有一例因静脉分支多,不慎撕裂,被迫改为开放手术,充分游离静脉周围组织,沿静脉纵轴分离,可有效避免静脉撕裂。
另外,处理血管时,可以适当牵拉,形成一定的张力,减小血管直径,便于上H e m-O-lok,操作时一定要直视下操作,看清H e m-O-lok末端,防止误夹周围组织,上H e m-O-lok时要注意与腹主动脉、腔静脉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损伤大血管,造成严重后果,血管残端保留3mm左右,可避免H e m-O -lok脱落。
¼标本取出采用组织袋法,我们采用乳胶手套自制的组织袋,其表面光滑,不具有渗透性,组织装入后,用分离钳夹住袋口,从扩大的切口取出,标本取出方便,快速,完整,与穿刺通道隔离,无肿瘤切口种植的危险。
对于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我们认为应#39#Journa l ofM ed i ca l Foru m V o.l31N o.19O ctober2010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¹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此选择对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对术前估计术中可能粘连较重,过于肥胖的患者,可采用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方式,避免采用后腹腔镜手术。
º后腹腔的空间建立十分重要。
我们采用的气囊为双层无菌手套自制的气囊,扩张时注入空气500~800m,l留置3~5m in,可使破裂的小血管通过气囊压迫止血,注入空气的优点是即使气囊不慎破裂,也不会有水溢出,不会对手术操作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