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论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论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冬的心理特点及有效护理。方法总结32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从护患关系、治疗环境,疏导负性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32例老年病人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结论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加速病人早日康复。【论文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特点护理对策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是健康较脆弱的群体,不仅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32例老年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心理护理对策 2.1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地使其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1][2]下一页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的准确程度,护士在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下,可以对症下药。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和技巧,以融洽和患者的关系。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护士即可通过言语、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感染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empirenews.page--] 2.3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 (1)维护自尊,消除孤独感:热情接待新人院患者,做好人院介绍。耐心介绍医院、病区环境,介绍同病室病友及医护人员,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医护人员要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称呼恰当,言语礼貌,行为端庄大方。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性问题尽量迁就,适当照顾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而对不能解决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原因,使其能够接受,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为消除病人孤独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对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情,使病人视护士为亲人,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重视家庭支持的治疗作用。动员家人经常看望,对危重病人应以疾病康复为目的,留陪护且勿多人探视。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病区开展趣味不同的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孤独感,保持愉快的心态。 (2)消除焦虑、恐惧和猜疑的情绪:护士首先要细心观察,了解病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若因生活、经济上有困难,护士应尽量帮助解决或尽快与病人家属联系,给予妥善处理。若因病人对疾病本身不清楚,护士应进行细致的疾病宣教,讲解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检查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时应注意声音宏亮,语速宜慢,内容简明扼要,且根据病人的理解水平来讲解,使其尽量

清楚。对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后的反应、副作用,应事先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楚,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鼓励病人尽可能参与疾病的医疗决策活动。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护士应多举一些好转或痊愈的病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 (3越度退化的引导:退化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适度的退化是一种重新整合过程,有利于痊愈和康复。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的是应适时给予正确的暗示,并在病清好转情况下,指导病人去关心临近病人和周围事物,吸引病人动手能力,恢复并增加兴趣,逐步为病人角色转化为原有社会角色准备条件。总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护理措施尽快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决不能忽视它,孙思邈告诫后人,对老年人“常须谨护其事,每起速称其所须,不得会其意负不快”。在对老年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使病人明白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并使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只有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状态。

【精品文献】骨科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精品文献】骨科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题目:骨科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编辑:司马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越来越发达~以及人类的不断老化~交通事故、跌倒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骨折病人越来越多。目前~提高住院病人3—5天内手术率与接台手术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因医院人员编制有限~手术室间配备有限~接台手术更是每天不断的增多。为了做好骨折病人接台手术的心理护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168例骨折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有168例接台手术病人。男94例~女74例~年龄从12岁至90岁~其中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病人55例~股骨粗隆骨折支架外固定术病人80例~髋关节臵换术20例~膝关节镜病人13例。 2 护理体会 2.1做好术前心理评估~耐心真诚做好解释工作术前一天~接到手术室安排后~通知接台手术病人的大概手术时间。评估病人情绪、心态。护士以真诚的态度、柔和温暖的语言向病人耐心的解释手术要接 台的原因是由于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创伤性大、危险性高等。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医院安排手术的时间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配合医生的时间以及手术室间的安排等来决定的。无关乎病人职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文化水平高低等条件~让病人觉得安排合理~无担忧与愤怒不平等情绪。对于特别紧张、有埋怨、不平、不理解情绪的病人~护士应多关怀。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在手术中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2术前提供手术有关信息手术病人对自己病情不了解~术前应向患者全面详细的介绍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预后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的目的。并主动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医德的可信性,主动介绍主刀医生成功病例的病人到病房进行探访~解除病人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2.3指导病人进行松弛训练教会病人配合手术减轻痛苦和不适而进行的自我调整方式。指导术前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挺腰抬臀等活动。并根据需要合理进行训练行为示范~让病人术前充满信心~并让病人觉得被尊重、重视~解除病人心理障碍。 2.4做好术前用药一般手术病人有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术前夜不能入睡。可适当让病人术前口服安眠镇静药~让病人心情放松入睡。对于接台手术病人~早上应多巡视~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定时巡查病人~及时发现病人不良情绪。口唇干裂者~可用湿棉枝涂抹嘴唇。接台手术等待时间长的病人~尤其老年骨折病人~多伴有一至二种脏器疾病~由于等待时间长~心情紧张~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时还会出现四肢发凉、发抖等情况~可提前适当予NS加能量合剂静脉点滴、低流量吸氧~防止发生低血糖。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平时有口服降压药片的~可在清晨六时左右用一小口开水送服1,2片降压药片。有糖尿病病人早上测量空腹血糖~但不能注射胰岛素。髋部骨折的病人~因术前一天已做好手术皮肤准备~拆除了伤下肢皮牵引后~防止病人伤肢的疼痛和骨折的移位~要改变用裸套牵引。夜间伤肢疼痛~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接台手术病人等待手术时间稍长~在等待中~要让病人有充分的休息和舒畅的心情。 2.5家人支持和配合医护人员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向病人家属解释病人术前家人陪伴的安全性、重要性。让家人陪护。安慰、鼓励、关心病人~解除病人被冷落、被遗弃及恐惧的感觉。使病人保持心情平静~对手术充满信心。

白血病的心理护理

白血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6T09:54:52.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张爱玲[导读] 有文献报道,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2]。 张爱玲(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赣榆 2221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317-02【摘要】本文通过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适时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护理 白血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细胞的异常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同时广泛浸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组织器官浸润症状。患者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恐俱、悲观、焦虑、抑郁、绝望等。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职业、经历和心理需求等有效地展开心理护理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8±0.5)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均经临床确诊为白血病。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白病血患者在未确诊时,大多紧张焦虑,既想了解病情,又害怕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思想负担较重,并伴随着侥幸心理。一旦确诊后,就会困惧怕疼痛和死亡而感到恐惧、忧郁、紧张、情绪低落,精神错乱,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患者住院后与社会隔绝,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复杂的仪器设备,听不懂的医学术语,无疑会引起患者心理更加激烈的反应,尤其对自己疾病的变化更为关心,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并能获得好的治疗和护理,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及住院规则、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恐惧表示理解并给予正面的指导。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用和蔼可亲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做到精神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注意情绪变化,对患者表示同情与理解,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一经确诊为白血病,大多数患者对未来焦虑不安、消极,已婚患者对今后的生活尤其是能否维持幸福的婚姻感到悲观,害怕被对方抛弃;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部分白血病患者经几个化疗疗程后,临床疗效缓解较慢或者病情愈重,逐渐对化疗产生怀疑并失去信心。既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拖累亲人,表现为孤独自卑,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与人交往,甚至自暴自弃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与精神鼓励,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教育说服,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向患者介绍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新进展及通过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例,适当条件下,可安排成功病例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让患者了解急性白血病的可治性,及疾病斗争的积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和护理上要密切配合,并解释化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软食,禁食辛辣,生冷,硬,带刺的食物。防止药液外渗,注意口腔清洁,根据口腔的酸碱度选择漱口液漱口,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受凉,避免剧烈活动和头部外伤。白细胞低时易发生感染,应听从医生的安排,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必要时进隔离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3、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1]建立患者-医护-家庭-社会的信息桥梁,开展心理护理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中要一环,是对患者的间接治疗,通过对患者家属与医护的密切配合,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使患者能得到系统完整的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白血病患者因病程相对较长,家属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此时我们医护人员应以身作则,以细心、耐心、真诚、热情打动家属,让家属自然地融入到救治工作中来。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我时化疗的重要性,帮助其消除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顺从性,调动患者与们应该正确引导,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得过分难过,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使患者能在积极、轻松的环境中配合治。 4、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而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巨额的医疗费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同时化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大,多次注射常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其生理上的不适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不良情绪的产生也随之出现或加重,再加上化疗药物的昂贵价格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的出血和感染的治疗均需相当的费用,都会加大、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情感抑郁。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从疗效与副作用两方面的利害关系说明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对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如发生脱发,特别是女性患者,心理负担很重,必要时给予戴帽子或假发,使其顺利渡过治疗期的困难。由于疾病给家庭经济影响而负疚的患者,使其认识到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和支持,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总之,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多地应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轻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及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2]。参考文献 [1]杨莉,郑谊晶.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4-65. [2]周英,尤黎明.急性白血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61-462.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二、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empirenews.page--]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 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云南航天医院 外科 张泽媛 2016年5月18日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情绪稳定。那么所使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才能顺利实施,这样做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患者、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恰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类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病痛的突然性,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内心恐惧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有时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绝大多数患者对入院后需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患者、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双管齐下必然事半功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讲课教案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 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

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可迅速传播, 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 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 因而往往造成病人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心理压力较大。在传染病的临床疗工作中, 心理护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传染病病人除具有一般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外, 还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下面我主要介绍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 一、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1、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首次患病且确诊病情的病人。乙肝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情绪。主要与乙肝的传染性有关。有些患者不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害怕他们、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患者感到自己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恐惧心理。有些患者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和转归以及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常常表现出心事重重、忐忑不安的焦虑情绪。此时期病人比较敏感,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均影响病人的情绪。(举例) 2、不安全感、多疑心理有些传染病病人在住院期间害怕再染上其他传染病, 因而在病室内过分小心谨慎, 过分疑虑, 不敢活动, 不敢接触病室内的各种物品。(举例) 3、孤独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住院病人。由于传染病室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 住院病人的动常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加之严格的探视、陪侍制度, 病人不能经常与家人和朋友见面,病人之间因病种的不同也不能相互来往。这样, 病人往往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空虚无聊, 因而产生孤独感。(举例) 4、急躁、担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慢性传染病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反复、情绪易波动, 甚至性格发生改变。病情反复时情绪难以控制, 或消沉哭闹, 甚至不配合治疗, 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举例) 5、悲观、绝望心理这种心理多见于病程长、病情重、经济条件差的病人。18--30岁的青年患者也有悲观绝望的情绪。未婚青年担心由于乙肝的传染,影响个人问题的解决;已婚青年担心婚后的幸福及家庭的破裂。由于病痛长期折磨, 经济难以承受, 造成思想负担沉重, 终日烦躁不安, 情绪不稳定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举例) 6、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出院病人。传染病人出院时仍担心有传染性, 出院后会传染给亲人和朋友, 更担心因患过传染病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 此时病人心理复杂, 表现为忧虑不安, 过多询问。(举例) 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使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得到改善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护理对传染病病人的治疗过程及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是传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学科。 1、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化要掌握、理解、同情, 细心观察病人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 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接触病人, 细致观察病人的表情、言语及行为或与病人交谈,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阅读病历, 了解病人症状及治疗情况、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等, 此外还可向家属了解病人提出哪些问题及要求, 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 能反映病人精神状态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推理, 从而准确地分析了解病人的真实心理。 2、注重语言修养语言可以治病, 也可以致病, 甚至致命。关心体贴患者乙肝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特别敏感:因此,护士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用亲切的口吻、

2018年骨科常见病护理计划

一股骨颈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骨折移位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长期卧床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适当的体位,防止骨折移位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通过下肢支架、皮牵引固定保持患肢于合适位置。 (2)卧硬板床:卧硬板床休息,经医师许可后患侧卧位;更换体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3)正确搬运病人: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断端造成新的损伤。 2、指导病人正确活动 (1)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 (2)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3)髋关节功能锻炼: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后,帮助病人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指导病人借助床栏更换体位。 (4)转移和行走训练: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指导病人坐起、移到轮椅上和行走的方法。非手术治疗的病人8周后可逐渐在床上坐起,坐起时双腿不能交叉盘腿,3个月后可逐渐使用拐杖,患肢在不负重情况下练习行走,6个月后弃拐行走。行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的病人,2~3周时允许下床后,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持重。 3、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1)便器:病人卧床期间使用适宜于卧床病人的特制便器。 (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和平整。 (3)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和皮肤护理。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发生髋内翻畸形的危险与保持正确体位有关 2、功能锻炼不积极与疼痛及对疾病认识不足有关 3、潜在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措施】 1、保持正确体位 (1)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如患肢内收,可发生髋内翻畸形。(2)去除牵引后仍要保持患肢外展,平卧时两大腿间放一枕头,侧卧时不能卧于健侧。 2、指导病人正确的功能锻炼 (1)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之能够克服困难主动进行锻炼。(2)掌握正确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患肢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3)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床铺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定时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身,以防压疮发生。 (2)鼓励病人扩胸、深呼吸、咳嗽以锻炼肺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室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3263615.html,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作者:张乐溪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8期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体逐步扩大,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患者护理研究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把握老年病人心理特征,采取正确的心 理护理,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6(c)-0149-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日趋增长,目前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2岁,老年 人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人群的扩大,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并且多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癌症、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上,对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对老年病人的治疗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正确的途径,可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从心理的角度改进其生理的状态,发挥出心理对疾病的积极能动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可见,研究和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1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1.1孤独心理 目前老年人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家庭生活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等内在因素影响,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劳而无用、毫 无自我价值等心理,这些心理严重时甚至导致一种名为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这种病 症的表现为不能完全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 照料。 1.2焦虑心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其引起的原因有多种。在患病过程中原因可以依次为:患病初期。患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突然患病打乱以往的正常生活,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使疾病带来的冲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缓解,患者想急于摆脱,但又摆脱不了,从而产生焦虑;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布时间:2003-7-26 作者: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武威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专科)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何婧 学号:1413010415 指导老师:王菲 完成日期:2016年9月26日 教学系:护理系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 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5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6 2.3恐惧的心理护理 6 2.4悲伤的心理护理 6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6 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7 4.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8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9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11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12 5护理措施13 致谢14 主要参考文献15 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关键词: 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骨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有168例接台手术病人。男94例,女74例,年龄从12岁至90岁,其中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病人55例,股骨粗隆骨折支架外固定术病人80例,髋关节置换术20例,膝关节镜病人13例。 2护理体会 2.1做好术前心理评估,耐心真诚做好解释工作术前一天,接到手术 室安排后,通知接台手术病人的大概手术时间。评估病人情绪、心态。护士以真诚的态度、柔和温暖的语言向病人耐心的解释手术要接台的 原因是因为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创伤性大、危 险性高等。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医院安排手术的时间是根据病人病情的 需要,配合医生的时间以及手术室间的安排等来决定的。无关乎病人 职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文化水平高低等条件,让病人觉得安排合理,无担忧与愤怒不平等情绪。对于特别紧张、有埋怨、不平、不理 解情绪的病人,护士应多关怀。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在手 术中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2术前提供手术相关信息手术病人对自己病情不了解,术前应向患 者全面详细的介绍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预后情况以及术前 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的目的。并主动 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医德的可信性;主动介绍主刀医生成功病例的 病人到病房实行探访,解除病人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2.3指导病人实行松弛训练教会病人配合手术减轻痛苦和不适而实行 的自我调整方式。指导术前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挺腰抬臀等活动。并根据需要合理实行训练行为示范,让病人术前充满信心,并让 病人觉得被尊重、重视,解除病人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0-31T15:01:06.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赵富华[导读]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赵富华(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护理越来 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尤其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尤为重要。白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为恐惧心理: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当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时紧张、焦虑、恐惧、惊慌失措,甚至变得暴躁易怒。【关键词】心理护理神经衰弱症候群心理特征根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中,欧洲和北美发病率最高,其死亡率为3.2-7.4/10万人口。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低,死亡率为2.8-4.5/10万人口。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尤其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尤为重要。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不良情绪症状,使其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白血病患者76例,均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随机分为2组,心理护理组(38例),对照组(38例),2组在性别、年纪、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判定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前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2],作为初评。心理护理一个月,出院前再为患者作上述评定,作为末评。除此之外,心理护理组再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做法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性格及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护士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明自己的想法,减轻心理压力。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病程进展、化疗方案、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1.2.2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针对存在的抑郁问题给予指导、支持及建议。 1.2.3安全防护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倍关怀,避免患者独处,争取家属的支持,使家属对其更加重视,细心照顾,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多陪伴患者,使患者始终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及被遗弃感[1]。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经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化评分经过一个月治疗护理后评分均降低,而心理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x-±s) 注:P<0.01。 3 讨论 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因此,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和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压力、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目的在于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孤独感等消极心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帮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和生活坏境。 3.1护士的言语、行为、态度均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及文化修养,具有同情心,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讥讽、不嘲笑,不使用对患者可能导致不良刺激的语言,善于从患者的言行中观察病情变化。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使用美好的语言感染患者,提高患者的情绪[1]。 3.2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环境舒适,适当的活动,以调动患者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 3.3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讲明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建立药物—心理—疗效的良性循环。对病人的不适感受表示同情和理解,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有利于情绪的改变,尽量满足病人合理要求。 3.4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患者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少,在接触时要以耐心缓慢的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起患者对外界的注意,同时,利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协助患者表达其想法。 3.5调动情绪,阻断负性思考白血病患者面对复杂的现实活动常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性的看法,这是不自觉地,尤其是病情基本控制、认知能力初步恢复后更易产生。担心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学习;担心得不到家庭及社会的接纳;担心疾病复发等。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疏导,极易再度导致情绪低落而发生自杀、自伤。此时,护士可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增加正向看法,减少负性评价,增加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3.6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告知患者压力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需要以适当的方法为自己减压,保持身心健康。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告知家属要为患者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协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增加社交技巧。参考文献 [1]倪爱珍.《中国民康》.2007,2. [2]崔金虹.《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