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a-SiH TFT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CVD: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原材料导入到一个反应室中,以某种方 法激活后相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到基板表面上。 光刻:利用光学-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物理刻蚀方法,将图形转移 到要加工材料的表面,形成功能图形的工艺技术。 刻蚀:材料的刻蚀是在光刻胶的保护下,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 将不受光刻胶保护的区域除去的过程。
a-Si TFT制备工艺流程
四、a-Si TFT应用
1.平板彩色液晶显示:
开关性能好、能够大面积沉积、再现性好、制备温度 低。大多用反向交叉型(IS),少数用正向交叉型(NS)。 2.红外探测器: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其较高的沟道电流温度系数而 被用于非致冷型红外探测器。 3.集成电路 4.电子印刷机 5.图像传感器
a-Si TFT有许多种结构,基本的有四种,称为 正向交叉型、反向交叉型、正向共面型和反向共面 型。其中,反向交叉型结构最为常用。该种结构中, 厚度为数十至数百纳米的氢化非晶硅膜用作活性层。
二、a-Si TFT制备原理
在栅极电压的调制下,与 绝缘层形成界面的非晶硅膜的 一侧诱生载流子,使源极和漏 极之间通过电流。绝缘层通常 采用氧化硅膜或氮化硅膜。作 为源极-漏极电流对栅极电压的 特性,通路电流和断路电流之 比可高达10G以上,由于非晶硅膜 可在小于350℃的较低温度下形 成,因此衬底可以采用廉价的 玻璃,从而使a-Si TFT不但性 能优异,而且成本较低,成为 大面积微电子器件中优良的驱 动电路开关元件。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201402060230
黄颖
一、什么是a-Si TFT
α -Si 又称无定形硅。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棕黑 色或灰黑色的微晶体。硅不具有完整的金刚石晶胞,纯 度不高。熔点、密度和硬度也明显低于晶体硅。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简称a-Si TFT)是利用氢化 非晶硅具有敏感的场效应特性制备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它具有很低的关断电流和很高的开关电流比,广泛用于 液晶显示屏和平面摄像器件的地址矩阵。
TFT液晶工作原理及常见不良分析 ppt课件

VGH,VGL没升压。
ppt课件
13
2)花屏—显示不规则的花点,如下图。 有升压 (VGH,VGL电压正常),不能正常显示红绿蓝及 图片等。 一般是软件原因,常见于方案公司调程 序时。
ppt课件
14
A. 数据位数不对。16/18位。 B. 送显示数据前没送显示指令。 一般IC: 22H指令。 C. 设置窗口指令有误。 D 显示图片的图片CODE 有误。 240*320——》241*320
ppt课件 15
3)显示颜色淡 A. 初始化代码。部分淡,部分不淡,常见 GAMMA代码不对。GAMMA 代码需LCD供应 商提供。初始化代码不要改变GAMMA值。 B. FPC上元器件虚焊(倍压电容,虑波电 容),造成VGH,VHL电压过小。 C. 晶振电阻过小。选择的晶振电阻过小。 D. 一般情况下与二极管无关。
胶,离型膜,保护膜组成。PVA膜在经过延伸之 后,通常机械性质会降低,变得易碎裂。所以在 偏光基体(PVA)延伸完后,要在两侧贴上三醋酸纤 维(TAC)所组成的透明基板,一方面可做保护,一 方面则可防止膜的回缩。此外,在基板外层再加 一层感压胶、离型膜及保护膜(如图2)。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2. 常见故障分析: 1)无触摸:触摸无反应 A. TP FPC断线。用万用表检测TP焊盘处电阻值。直 接量X+X-间电阻,Y+Y-间电阻值,其值应该在300~900 欧阳间。 B. 焊接虚焊,短接。用万用表检测主屏FPC金手指对 应脚间电阻值。 C. 程序问题。100% 2)触摸线性不良。左右,上下有偏位。 A. TP本身问题。 B. 程序问题。没校正程序,或校正程序做得不好。 3)触摸点上下左右巅倒。 A. 程序问题。 B. 设计问题。引线定义错误
tft工作原理

tft工作原理
TFT(薄膜晶体管)是一种基于薄膜技术的半导体器件,常用
于液晶显示器(LCD)平面面板的驱动。
以下是TFT的工作
原理:
1. TFT结构:TFT是由多个薄膜层组成的结构。
其中包括透明导电层(一般为透明的氧化铟锡涂层,ITO层),绝缘层(一般为二氧化硅或硅氧化铝),以及半导体层(多晶硅或非晶硅)。
2. 偏压施加:在TFT中,电场通过透明导电层施加在半导体
层上,可以调节半导体层的导电性。
3. 管道形成:由于施加的电压,半导体层中部分区域的导电特性会发生变化,形成了导电通道。
这个导电通道可以控制液晶的透过性,从而控制显示器上的像素显示。
4. 控制信号:通过在透明导电层上施加不同的控制信号,可以调节TFT中的电场大小,从而控制液晶的偏振状态。
5. 灯光透过:控制液晶的偏振状态会影响灯光通过液晶显示层的方式。
通过透明的导电层和绝缘层,光线可以透射到显示面板中。
6. 显示亮度:液晶显示层通过调节透光性来控制像素的亮度。
当电压施加到TFT时,液晶分子会扭曲并影响光线的透过性。
这种扭曲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施加来控制,从而达到调节亮度
的效果。
综上所述,TFT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和半导体层之间的电场来调节液晶的偏振状态,从而控制显示器的像素亮度和透明性。
a-Si 与 LTPS的原理和工艺结构剖析

什么是a-Si
无定形硅(a-Si)又称非晶硅,是硅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通常呈正四面体排列,每一个硅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并与另外四个硅原 子以共价键紧密结合.
能耗的面板需求升级情况下,a-Si TFT 显得力不从心。 当然消费者对显示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向着更高清、色彩度更饱和、更轻薄化发展。a-Si这种技术显然已经不能达到最新显示效果的要求,这 时便孕育而生了IGZO与LTPS这两种技术(即从电子迁移率低的a-Si TFT(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到电子迁移率高的LTPS/Oxide TFT(低温多晶硅/氧化物薄膜晶体管,Oxide TFT 以夏普铟镓锌氧化物即IGZO 为代表)
早期的TFT-LCD都是用a-Si作为基底材料,a-Si为非晶硅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技术简单、成本低廉,但开关所占的像素本身的面积很大 导致亮度无法做得很高(也就是开口率低),另外PPI也只能做到较低的一个水平。当然消费者对显示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手机、平板等移动 终端向着更高清、色彩度更饱和、更轻薄化发展。a-Si这种技术显然已经不能达到最新显示效果的要求,这时便孕育而生了IGZO与LTPS这两种技 术
什么是LTPS
低温多晶硅(LTPS)是适用于智能手机应用的高分辨率TFT液晶显示器背板技术。例如,已经将LTPS技术应用于30Hz帧速率驱动的8英寸2K 4K TFT LCD显示器和120Hz帧速率驱动的17.3英寸8K 4K TFT LCD。两种显示器具有通道宽度的收缩以及较薄的绝缘体当做存储电容,在垂直方面提 供高显示质量(降低串扰和闪烁)。其中,1.5微米级的精密制造工艺可以实现通道宽度收缩和降低关态电流
a—Si:H—TFT阈值电压漂移机理及其在驱动OLED显示中的补偿设计

时 序 的 重 新 设 计 来 补 偿 周 值 电 压 漂 移 的 方 法 , 在 数 据 信 号 间 加 插 一 个 与 数 据 信 号 极 性 相 即 反 的 补 偿 信 号 。通 过 这 种 正 负 交 替 的信 号 , 驱 动 管 TF 中 由亚 稳 态 造 成 的 阈 值 电 压 漂 移 使 T
摘
要 : 析 了 as: TF 阈 值 电 压 漂 移 的 机 理 , 分 析 了 栅 偏 应 力 下 电 荷 注 入 到 SN : 分 —iH— T 即 i
H 栅绝 缘层 和 as: 中亚 稳 态 的产 生 对 TF 阈 值 电 压 漂 移 的影 响 。 根 据 非 晶 硅 中 亚 稳 态 — iH T
彩 色样机 的 出现过 程 。但 由于 aS : TF 在长 — iH— T
时 间施加 直 流栅 偏压 下 导 致 晶 体 管 阈 值 电压 漂 移 , 成 OL D 的发光 亮 度 下降 , 响 使用 寿 命 , 造 E 影 因此必须 采取 特殊 的设 计来 补偿 或消 除 阈值 电压
维普资讯
第 2 卷 1
第 5期
液
晶
与
显
示
V0 . . . 1 21 NO 5 0c .. 0 6 t 2 0
20 0 6年 l O月
Chn s o r a fLiudCr sasa d Dipa s ieeJ u n l q i y tl n s ly o
方式 可 分 为 无 源 矩 阵 有 机 电 致 发 光 器 件 ( M一 P 0L D) 有 源 矩 阵 有 机 电 致 发 光 器 件 ( E 和 AM一
TFT薄膜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就是完 全纯净的、具有晶 体结构的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自由 电子和空穴的形成 Si Si
Si
Si
6.1 TFT的半导体基础
电子移动方向
本征半导体
可见在半导体中有
Si Si
Si
自由电子和空穴两
种载流子,它们都 能参与导电。
空穴移动方向
Si Si
S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i
外电场方向
6.4 薄膜晶体管的直流特性 转移特性曲线
10 10 10 10
-5 -6 -7 -8 -9
线性区 饱和区 线性区
IDS(A)
10 10 10 10 10
亚阈值区
截止区
VDS=5V VDS=10V VDS=15V VDS=20V
饱和区 亚阈值区 截止区
-10 -11 -12 -13
-15 -10
迁移率
6.2 MOS场效应晶体管
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 场效应晶体管 JFET MOSFET——TFT
n型衬底 两个p区 SiO2绝缘层 金属铝 P型导电沟道 p+
n type Si
衬底 栅 源 漏
p+
p-MOSFET
6.2 MOS场效应晶体管
p-MOSFET晶体管 垂直方向—— 栅控器件 水平方向—— 电导器件
6.1 TFT的半导体基础
电导现象
I
R
在半导体样品两端加电压,其内部则产生电场。载流子被电场所加速 进行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引起一定电流,这就是电导现象。
6.1 TFT的半导体基础
电导率
空穴和电子的速度: vp = p E vn = n E 空穴和电子的电导率: p = q p p n = q n n
TFT-LCD基础知识培训讲座

d 短路环
e 转印电极和对盒标记
f 对版标记(套刻标记)
g 切割标记 h 封盒胶框位置
i 液晶注入口
第三讲 主要显示性能指标介绍
一、显示分辨率
m列
n行
M×N
信号引线
柵电极引线
TFT器件
ITO像素电极 存贮电容
亚像素(Pixel)
三个亚像素(对应R、G、 B三原色)组成一个像素
液晶显示器的图象表示规格
● 1922年法国的G.Friedel完成了液晶分类 — 近晶相、向列 相、胆甾相
● 本世纪三十年代G.W.Oseen和H.Zocher创立了液晶的连续 体理论
● 同时期V.Freedericksz和V.Zolina发现了Freedericksz转变
B. (60年代迄今) 无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中小尺寸的数字、文字、简单图形显示 低分辨率图象显示 (交叉串扰问题)
二、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直视型
液 晶 显 示 器
投影型
透射型(有背光源)
反射型(无背光源)
前投影型
单屏方式 三屏方式
背投影型
单屏方式 三屏方式
无源方式
二端子器件
液晶显示器
相变模式 铁电液晶 ECB STN
TN pin BTB DR MSI MIM Te
p-Si a-Si CdSe
TFT
有源方式
MOSFET
优点1、:体积小及轻量化,适于便携式应用
2、低功耗低电压,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匹配 3、信息含量大:可实现大容量高清晰度显示 4、被动发光显示 5、无辐射
缺点:
1、工作范围窄:-20—60摄氏度 2、视角狭窄 3、响应速度慢,毫秒量级
三、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tft 工作原理

tft 工作原理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是一种用于液晶显
示器的关键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薄膜晶体管的操作方式和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
在TFT液晶显示器中,每个像素点都对应着一个薄膜晶体管,这种晶体管一般采用非晶硅或多晶硅材料制成。
晶体管的作用是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实现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的改变。
薄膜晶体管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源极、栅极、漏极和薄膜。
液晶显示器中的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控制这些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
具体来说,液晶分子可以根据电场的方向调整自身的取向。
当薄膜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流会流过源极和漏极之间的通道,形成一个电场。
这个电场会使得液晶分子排列成垂直于平面的方式,从而使得光无法通过液晶分子。
当薄膜晶体管被关闭时,通道中的电流停止流动,液晶分子会逐渐恢复到一种可以让光通过的排列方式。
通过控制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实现对像素点亮度和颜色的控制。
除了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中还包括其他关键元件,如面板基板、扫描电路和数据电路等。
这些元件共同作用,使得TFT液晶显示器能够准确地显示出图像和文字。
总的来说,TFT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状态来调整液晶分子排列方式,从而实现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a-Si TFT的结构
3.a-Si:HTFT的基本结构
注:5PEP过孔在a-Si TFT的结构中没有体现
12
a-Si TFT的结构
3.TFT-LCD的基本结构
13
a-Si TFT的结构
3.a-Si:HTFT的基本结构
14
a-Si TFT的结构
3.TFT-LCD的基本结构
15
a-Si TFT的结构
x
n+ 反型层 VGS≧VTH,VDS≧VGS-VTH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y
x n+
VG
IDS
VD=小
IDsat n+ 反型层 VGS≧VTH,VDS<VGS-VTH VDsat (a)线性区域特性 VDS
y
VG
VD=大
IDS
IDsat n+ VDS
当VDS继续增大,增加 的电压将降落到夹断区上, 夹断区是已耗尽空穴的空 间电荷区,对沟道电流没 有贡献。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用C-V特性曲线来说明a-Si:H TFT的三种情况,累积、耗尽等。
金属
1.50E-10
C(F/mm 2 )
绝缘层 t 空间 电荷区 半导体
欧姆接触
-20 -10 0 VGS (V) 10 20 30
1.45E-10 1.40E-10 1.35E-10 1.30E-10 -30
10
a-Si:H TFT 的截止区
△LD
绝缘层 i/s SiNx a-Si:H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当VGS≤VTR时,泄漏电流是由于Poole- Fenkel效应引起的载流子发散造成的, 所以该区又叫Poole-Fenkel发散区。在漏源之间的泄漏电流随栅压往负方向 增加,呈指数增加,主要是由场增强使得深缺陷态中的载流子发散造成的。
3.TFT-LCD的基本结构
•倒栅型(底栅型):背沟道刻蚀型和背沟道阻挡型。
•背沟道刻蚀型的半导体层a-Si层的厚度是2000~3000A;刻蚀 n+a-Si层时a-Si层也被刻蚀,由于刻蚀的选择比小,所以a-Si 层相应要厚,工艺难度大;a-Si层厚,所以生产性不好。 •背沟道阻挡型的半导层a-Si层的厚度是300~500A;刻蚀n+aSi层时SiN也被刻蚀,由于刻蚀选择比大a-Si层可以做得薄, 工艺简单;a-Si层薄P-CVD的生产性好。
100KHz 1MHz QC 与100KHz同时 QC 与1MHz同时
C
0
d t
MIS结构
7
a-Si:H TFT 的工作区
转移特性曲线,被分为四个区域:截止区VGS≤VTR、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亚阈值区VTR<VGS<VON、亚阈值区又分为亚阈值后区VTR<VGS<0和亚阈 值前区0≤VGS<VON。
•正栅型(顶栅型):通过改进光刻有大幅度改善的可能性,
即可能降低成本
彩晶的10.4寸和16.1寸采用的是背沟道阻挡 型结构;6.5采用的是背沟道刻蚀型结构
16
a-Si TFT驱动原理
•a-Si TFT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Si是指有源层采用的是半导体材料a-Si的LCD; TFT是指 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是指有TFT等有源元件的矩阵形结构的LCD;液晶 显示器英文缩写是LCD。 •有源矩阵与无源矩阵LCD的区别:单纯在2枚玻璃基板间注入液晶材料的LCD为无 源矩阵LCD;在内部引入薄膜晶体管或二级管等有源元件和液晶材料的LCD为有源 矩阵LCD。无源矩阵采用的是静态驱动即采用的是小规模固定图形的驱动法;有源 矩阵采用的是动态驱动。 •有源矩阵的驱动原理:a-Si TFT-LCD有源矩阵采用的是逐行扫描。CRT和P-Si TFT-LCD采用的是逐点扫描。在驱动a-Si TFT-LCD时,将扫描电路的顺序扫描信号 (也叫寻址信号)供给栅线,将同步电路的数据信号(也叫显示数据信号)供给数 据线(也叫信号线)。a-Si TFT元件配置在TFT基板上的栅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上, 以栅线选通某行像素,在数据线上输入数据信号。当栅线从第一行像素到依次选通 到最后一行,即整个画面选通完成后构成一个画面,为1帧。当第一行栅线加上扫 描信号时,第一行上的所有TFT成为导电状态(有源层的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 形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的数据线加上数据信号(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沿 着电场方向移动形成电流),通过TFT加到像素电容和存储电容上,并由各自的数 据信号电压充电。扫描下一个栅线时,第一行栅线所选择的所有的像素,从数据线 上断电。由像素电容和存储电容来保持,保持的电荷可以储存到最后一行扫描结束。 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完成1帧的驱动。
MIS结构
简化的底栅型a-Si TFT的结构
3
a-Si:H TFT的能带图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随栅极电压VGS而变化,基本上可分为积累、耗尽、反型 三种情况
表面出现电子的积累而带负电
Ec qvB Ef Ei Ev (a) (b) Ec Ef Ei Ev
qVGS
qvs
(a)平带状态VGS=0;(b)电子积累VGS>0
17
a-Si TFT驱动原理
•有源矩阵的驱动原理: 象这样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由扫描信号通过开关控 制的TFT,写入像素电容和存储电容成为像素电压。以这个像素电压和对面 电极上的电压之差,使之显示图象。被写入的数据信号,保持到下一个扫 描信号供给时为止。也就是,由下一个扫描信号到数据被再写入为止,保 持前一个数据信号,以再写入数据信号更新画面。为此,从液晶角度,因 保持着数据信号施加的电压,实质上,液晶再做静态的动作。由于用直流 电压来驱动液晶,其寿命会变短,所以,需要交流电压的驱动。 •所谓帧,即是将整个栅线依次从上到下进行扫描,表示1个画面的显示完成 1回的期间。一个帧周期一般是肉眼的反应到60Hz(大约16.7ms)以上的重 复频率。也就是在1秒钟画面变化60次以上的意思。
(a) (b) 晶态和非晶态硅中缺陷示意图 (a)为晶体;(b)非晶体
2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有源层是a-Si:H,属弱n型非晶半导体材料 。 当栅极加正电压,表面形成电子的累积,源漏加电压后,形 成导电沟道。 类似于MOS的电容。
金属 绝缘层 半导体 欧姆接触
饱和区VON≤VGS≤VDS+VTH、 线性区VGS>VDS+VTH。
1.00E-05 1.00E-07 1.00E-09 1.00E-11 1.00E-13 1.00E-15 -25 -20 -15 -10
截止区
亚 阈 值 后 区
亚 阈 饱 值 和 前 区 区
线性区
转移特性曲线 饱和区界限 亚阈值前界限 亚阈值后界限 截止区界限
VDsat (b)饱和区域特性
9
a-Si:H TFT 的亚阈值区
△LD
绝缘层 前界面 i/s SiNx a-Si:H 后界面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亚阈值前区:栅压加正压时,0≤VGS<VON时,漏极电流受界面态中陷阱数量和a-Si:H 禁带中深的类受主局域态的影响,感应出得大部分电子都被局域态和a-Si:H/绝缘层界 面所俘获,只有一小部分电子参与导电,因此有很小的亚阈值电流在漏源沟道之间流 动,大约为10-12~10-8A。当栅极的正压增加时,电子的密度也增加,电流呈指数形 式增加。 亚阈值后区:当VTR<VGS<0时,负的栅压使表面积累的电子大部分都耗尽由于表面 高的界面态密度,在a-Si:H/钝化层界面(相对a-Si:H/绝缘层界面为反界面)有一个弱 的反电子沟道存在,形成了亚阈值后区的导电沟道。栅压往负方向增加,亚阈值电流 减小,最后过渡到截止区。
彩晶的LCD的驱动使用的 是逐行扫描
18
4
a-Si:H TFT的能带图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表面处电子浓度将较体内电子浓度低
Ec qVGS qvs Ev (c) (d) Ev Ef Ei Ec qvs Ef Ei
qVG
S
表面空穴浓度将超过体内电子的浓度 (c)电子耗尽VGS<0;(d)反型状态VGS<<0
5
理想的MOS器件的C-V特性曲线
IDS(A)
VTR -5
00
VON VDS+VTH20 VGS(V) 5 10 15 25
8
a-Si:H TFT 的线性区和饱和区
当VDS很小时,漏源之 间存在贯穿全沟道的导电 的N型沟道。 当VDS增加时,栅极与 反型层的电位差减少,使 得Qn减少,沟道电阻增 加。在接近漏极处,沟道 电荷逐渐减少; 当VDS=Vsat时,在漏极 处沟道电荷为零,这时沟 道开始夹断;
用C-V特性曲线来说明三种情况的变化,累积、耗尽等。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金属
Dx CGDO RD Drain Gate CGDI CGSO Source CGSI RS (a) Sx
绝缘层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间 电荷区
半导体
欧姆接触
VG
MIS结构
Cfm T1+T2
C
0
d t
Cs
6
a-Si:H TFT 的C-V特性曲线
第三讲a-Si:H TFT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3.TFT-LCD的基本结构
柏拉图 王丽娟 2006年8月29日
1
a-Si:H 的性质
1. a-Si:H TFT的工作原理
a-Si:H TFT的有源层材料是a-Si:H,它是一种典型的非晶态半导体材料,从 而决定了TFT的某些性质不同于MOS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