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 徐志摩 ppt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金柳倒影图
青荇招摇图
榆阴清潭图
撑篙寻梦图
夏虫沉默图
惜别云彩图
激情探究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为什么要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什么 样的情感?
以三个“轻轻的”告别, 语调轻柔舒缓,突出了“宁静 和谐”的基调,表现了诗人对 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之情。

增强了诗歌节奏,强化了对母校
恋恋不舍的感情,挥之不去的惆怅之
情缭绕心头。
三、绘画美
诗歌多采用色彩绚丽的词语:
•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 草、星辉斑斓
巧用动词,具有动态感的画面美:
•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拓展延伸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字排列,无论从排 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 一,给人以美感。
• 2.音乐美——节奏轻快 韵律柔和

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 A、押韵。 •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
箫,桥;来,彩。

• B、回环复沓。
•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 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初读诗歌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河畔(pàn)
青荇(xìng)
榆阴(yú yīn)
浮藻(zǎo)
长篙(gāo)
斑斓(lán)
笙箫(shēng xiāo) 漫溯(sù)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容、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再别康桥课件ppt课件

再别康桥课件ppt课件
再别康桥课件ppt
目录
• 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缘 • 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缘 • 《再别康桥》的诗歌赏析 • 《再别康桥》的影响与评价 • 《再别康桥》的演绎与传播 • 《再别康桥》的拓展学习
01
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缘
徐志摩与康桥的渊源
01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到 康桥散步、游览,康桥的美景和 氛围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情感表达
朗诵者应深入理解诗歌内涵,通过情感表达 让听众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告别之情 。
声音控制
朗诵者应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通过音 色、音量和音高的变化来表现诗歌的韵律和 美感。
《再别康桥》的音乐演绎
,应选择与 诗歌情感相符合的配乐, 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THANKS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研究
语言风格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形式和语言的
创新。
主题内容
中国诗歌多涉及自然、历史、哲 学等主题,西方诗歌则更多涉及
社会、人性、政治等主题。
文化背景
中西方诗歌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 差异,中国诗歌深受传统文化影 响,而西方诗歌则受到现代文明
和西方哲学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02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之一,诗歌中表达了对康桥的深 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1928年,当时 徐志摩已经离开英国回到中国,但康 桥的美景和回忆一直留在他的心中。
徐志摩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采用了轻 盈、柔美的语言和节奏,表达了自己 对康桥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音乐表现
通过旋律、节奏和演奏技 巧的表现,将诗歌的情感 和意境融入到音乐中。
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再别康桥》PPT教学课件

《再别康桥》PPT教学课件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语意上同中有异, 在节奏上完全相同;
(修辞手法)
回环往复
作用
结构 内容
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增添诗歌的节奏感。
使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地深邃隽永,给读者丰富 的联想与回味。
读一读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思考下列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① 为什么是“轻轻的”“悄悄的”的走?
不愿打破康桥的静谧与和谐, 只求默默地与之作别。 热爱与惜别、忧伤与孤寂, 在“轻轻”与“悄悄” 中涌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② 能否将“轻轻的我走了”换成“我轻轻的走了”?
调换语序,突出强调了“轻轻”二字,能够更好 地表达“我”不愿打扰康桥那宁静祥和的气氛, 更好地显示出我离别之际的洒脱与惆怅。
感和画面感
均齐”
影响:“三美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 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 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音 乐 美 读一读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你有什么发现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 章垿,字槱[yǒu]森,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
徐 志
创作成果: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

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
爪》等。
学习经历: 1910年入学杭州府中学堂 1916年入学北洋大学攻读法科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作为特别生进入康桥大学(现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作者简介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

阶级)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

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
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
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
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
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① 为什么是“轻轻的”“悄悄的”的走?
不愿打破康桥的静谧与和谐, 只求默默地与之作别。 热爱与惜别、忧伤与孤寂, 在“轻轻”与“悄悄” 中涌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② 能否将“轻轻的我走了”换成“我轻轻的走了”?
调换语序,突出强调了“轻轻”二字,能够更好 地表达“我”不愿打扰康桥那宁静祥和的气氛, 更好地显示出我离别之际的洒脱与惆怅。
令狐楚《山》
未来 并不会自行到来,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咱们必须 采取写办法。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少先队, 揪它的尾巴!
阶梯诗:有助 于加强诗的节 奏感,能较为 充沛地表达作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公社 并非童话里的公主,
者丰富的思想
写作背景
徐志摩游学于剑桥大学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 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 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 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 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 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再别康桥课件ppt

再别康桥课件ppt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 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歌所表达的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其 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它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及文化传承价值
父母都是文化人,父 亲是名士徐申如,母 亲是富商之女。
康桥的魅力
康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 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 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子前来
求学。
康桥是徐志摩的母校,也是他成 长和成名的地方。
徐志摩与康桥的故事
徐志摩在康桥度过了他的大学时光,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金岳霖、胡适 等。
在康桥,徐志摩受到了英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徐志摩在康桥创作的诗歌《再别康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
02
《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
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诗 的灵魂,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名章�还有一个字, 想不起来了。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开始诗歌创作。
VS
通过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形成了 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金柳”、“ 青荇”、“星辉”等,营造出一种独 特的氛围和情感。
传统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再别康桥》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优秀元 素,如对仗、平仄、押韵等,同时又融入了 现代诗歌的自由和开放。
诗中运用了古典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使得 整首诗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古典的
《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 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 “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 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三美”主张提出者闻一多
三美主张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 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 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 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 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徐 志 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被人 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曾留学英国和美 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 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并追求艺术 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 等。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
意象(形象) 勤劳善良、质朴仁厚、慈爱无私、安天乐命
特点
、任劳任怨、贫苦艰辛、平凡伟大……
柔美、静谧、自由……
表达技巧
语言特点 抒情风格
形式韵律
寓抒情于叙事+直抒胸臆 对比、排比、呼告、反复……
朴实、真挚 直接强烈
散文化自由体诗歌: 全诗13节,4-16行不等,
每行2-22字,参差不

《再别康桥》完美版 ppt课件

《再别康桥》完美版  ppt课件
借来代指美好的一切。
ppt课件
23
• “金柳”“新娘”
• 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活泼 形象的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的婀娜 多姿,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 和眷恋之情。
ppt课件
24
“青荇” 、“星辉” 、“笙箫”——描 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 恋。
水草: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净、自由自在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在这里,他认识了狄更斯, 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些大师的影响。
ppt课件
10
回国后他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
பைடு நூலகம்
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
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
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
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事实上,对康桥(剑桥)志摩有一 种特别的情结。
ppt课件
8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这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 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ppt课件
9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林徽音。
36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 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
沟通真善美的桥——康桥
以康桥为原点 天上:云彩;彩虹;星辉 地上:金柳 ;新娘; 榆阴;笙箫 ; 夏虫 水上:柔波;浮藻;青草;船 水中:艳影;青泉;长篙 水下:软泥;青荇;水草
主要抒发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 之情
5感情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吸烟与文化
写作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 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 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 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 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1926年;旅行经过英国;再次游览康桥;写下散文 我所 知道的康桥 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独自悄悄来 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自然千缕柔情 万种感触涌 上心头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再别康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诗歌特点分析(讨论分析法) 、 讨论分析法)
结构:错落有致,回环往复, 结构:错落有致,回环往复,首尾呼应 理想—现实 (现实—理想 现实)—— 现实 理想 现实)
建筑美
押韵:韵律和谐,抑扬顿挫 押韵:韵律和谐,抑扬顿挫——
音乐美
(四)、课堂小结,知识巩固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 播放诵读带,加深理解记忆 播放诵读带,
• 讨论分析法:意象特征和关 讨论分析法:
键词的讨论分析
• • • • • •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诵读体味 文本研习 课堂小结、知识巩固 启发思考、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初, 同学们,在上课之初,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 歌曲:李叔同的《送别》 歌曲:李叔同的《送别》,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回答——离别。 离别。 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回答 离别 离别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离别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那么在我们学过的诗中 有哪些涉及到“离别” 学生回答。 有哪些涉及到“离别”呢?学生回答。李白的 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君离别意 与君离别意,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 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 大家回答得都很不错, 大家回答得都很不错,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首写离别之情的现代诗歌——徐志摩的《再 习一首写离别之情的现代诗歌 徐志摩的《 徐志摩的 别康桥》 别康桥》。
1、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根据诗人由现实到理想再到现 实的思路特 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点,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节):三个“轻轻的”— 第一部分(第一节):三个“轻轻的” ):三个 —画面美 画面美 • 第二部分(第2—5节):找意象、品意境、 第二部分( 找意象、 节):找意象 品意境、 悟感情 • 第三部分(第6、7节):诗人淡淡的哀伤 第三部分( 、 节):诗人淡淡的哀伤
• 主板书 现实 (1 ): 离别 轻轻的招手 依恋 理想(2-5 ):寻梦 静静的追寻 幸喜 ):寻梦 理想( 现实( ): 现实(6-7): 离别 悄悄的挥袖 哀伤
附板书
意象 云彩 金柳 清荇 星辉 特征 运思而作 柔美多姿 逍遥自在 斑斓多姿 意境 感情
优美的环境 深深的依恋 和谐的氛围 浓浓的情思 宁静的环境 淡淡的哀愁
“找意象、品意境、悟感 找意象、品意境、 情
• 重述本诗重难点
“三美” 三美”
启发思考, (五)、启发思考,学以致用
• 1、学生在感悟此诗的基础上 、 背诵此诗 • 2、写一篇读后感。 、写一篇读后感。 • 3、运用所学方法预习艾青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的保姆》 《大堰河 我的保姆》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清荇、长蒿、笙箫等词语的读音。 、积累词语,掌握清荇、长蒿、笙箫等词语的读音。 2、朗读感知并了解诗人生平。 、朗读感知并了解诗人生平。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掌握“找意 、学习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掌握“ 品意境、悟感情”三步法。 象、品意境、悟感情”三步法。 2、在感悟此诗的基础上背诵此诗。 、在感悟此诗的基础上背诵此诗。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 1、体味诗歌“三美”特征。 、体味诗歌“三美”特征。 2、体悟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体悟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康桥情缘: 康桥情缘:
• 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徐志 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年徐志 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 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 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 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 意的新生活。 意的新生活。 • 年轻的徐志摩是在 年轻的徐志摩是在1921年春天走进康桥的。这一 年春天走进康桥的。 年春天走进康桥的 个特定的春光明媚的季节, 个特定的春光明媚的季节,成了志摩和康桥永恒 的春天;那些不能释怀的日子, 的春天;那些不能释怀的日子,成了志摩一生的 感动。志摩也算是个见过真山远水的人, 感动。志摩也算是个见过真山远水的人,但他却 毫不迟疑的断言: 我感说, 毫不迟疑的断言:“我感说,康河是全世界最秀 丽的一条水……我在康河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 我在康河的日子可真是享福, 丽的一条水 我在康河的日子可真是享福 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 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咀嚼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深入意境,把握诗 、咀嚼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深入意境, 歌的象征意义。 歌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诗歌“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特征。 、掌握诗歌“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找意象、品意境、悟感情“ 教会学生”找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 赏方法。 赏方法。
诗歌特点:建筑美、音乐美、 诗歌特点: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再 别 康 桥
徐 志 摩
说课内容: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对象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 四、说教学流程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地位和作用:
• 《再别康桥》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 再别康桥》 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首诗的位置, 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首诗的位置, 属于必读篇目。 属于必读篇目。 • 在领略了充满豪情壮志的典范作品 在领略了充满豪情壮志的典范作品—— 长沙》的基础上, 《沁园春 . 长沙》的基础上,去欣赏诗 歌明丽委婉的另一面,通过学习, 歌明丽委婉的另一面,通过学习,提高 学生阅读与欣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阅读与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法: 教法:
范读、自由读、 诵读感悟法:范读、自由读、 分段读、齐读、 分段读、齐读、听诵读等

多媒体教学法:音乐与图片相 多媒体教学法:
结合
创设情境法:展开想象和联想, 创设情境法:展开想象和联想,
启发思考
学法
• 想象联想法:创设情境 启发 创设情境,启发
想象和联想,再现意象, 想象和联想,再现意象,品味 意蕴——突破难点 意蕴 突破难点
整体感知 •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 )
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 笔名云中鹤、诗哲等, 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 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英。“唯 爱而生,为爱而死” 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 照。 •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猛虎集》《云游集 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诵读体味
生字注解 xìng 青 荇 gāo 长 篙
——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诵读
• 教师范读 • 学生自由诵读(分段读) 学生自由诵读(分段读) • 学生齐读
教学难点的解决) 文本研习(教学难点的解决) 此环节将通过提问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 此环节将通过提问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 • 1、内容分析 、 • 2、诗歌特点分析 、
教学对象
• 高一年级:初中 高一年级:初中——高中 高中 • 年龄:15、16岁 年龄: 、 岁 • 认知规律:对社会、人生认识模糊不 认知规律:对社会、 清 • 学生学习概况:学习概念化,单一化 学生学习概况:学习概念化, • 方法 以接受法为主,主观能动性差 方法:以接受法为主 以接受法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