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通常是指在路面结构中产生的沿边或横向走向的裂缝或分离缝,给道路使用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
本文将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断板原因1. 路面质量不佳:设计不合理,浇筑不规范、不严格执行浇筑程序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断板。
2. 材料问题:原材料的质量不好,使得混凝土在凝固前或凝固后收缩较大,造成路面断裂。
3. 温度问题: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路面的影响是显著的。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路面膨胀,低温会导致路面收缩和变形,都可能导致断板。
4. 车辆负荷:途径不同的车辆重载,间歇性的负载,长时间置于同一路段等原因也会造成混凝土路面断板。
二、断板预防措施1. 选用合适的材料:混凝土路面应选用质量好、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材料。
2. 正确施工:保证施工程序的规范和严格执行,保证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3. 控制混凝土膨胀和收缩: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水灰比、选用合适的粗细骨料、控制混凝土表面的冷却等方法。
控制混凝土的膨胀可以通过在路面上加装可调节的伸缩缝等方法。
4. 更换老化路面:对于老化路面应及时更换或更新,避免路面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
三、断板的处理方法1. 小面积的断板可采用路面密封剂来进行堵漏,保持路面的平整。
2. 中面积的断板可采用立体筑造或者铺设路面处理,将断裂处再次接起来,确保路面的使用寿命。
3. 大面积坑洼的路面应进行更换或者重新铺设,确保路面的平整度与使用寿命。
总之,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问题,首先要注意预防工作,选用好材料、严格施工和控制温度等都是必须的。
如果还是出现了断板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断板现象,对路面整体的使用寿命和交通
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路基土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养护保养等方面对断板原因
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路基土质条件
1. 路基土层没有经过充分加固处理导致荷载反弹较大,从而引发路面断裂现象。
2. 路基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导致路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压力集中,使路面断裂。
防治措施:应以确保路基土壤的稳定为前提,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路基
土层的承载力,同时保持路基湿度的合理范围。
二、施工工艺
1. 板面厚度不足或过厚均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断板。
2.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工艺不规范,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从而造成路面断裂。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保证路面板面厚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搅拌和浇筑混凝土时,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质量过关。
三、养护保养
1. 路面使用过程中经过日晒雨淋、车辆行驶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路面出现微裂纹,进而诱发断板。
2. 冬季冰雪天气频繁对路面产生冻融作用,进而加剧路面的裂纹和破坏。
防治措施:提高路面抗裂性能,采用超强纤维混凝土材料,增强路面耐磨性和抗冻性,同时加强养护保养工作,修缮路面裂缝和破损部位,减缓路面断板的发生。
总之,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的施工管理和养护保养措施能
够大大减少路面断板的发生,从而保障路面的安全使用。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们日常出行中最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出现断板现象。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交通通畅,还会给行人和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1.1 材料质量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往往与材料质量有关,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可能存在杂质或掺假,而且在应用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材料的质量不稳定,从而引起路面断裂。
1.2 设计不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参数包括路面厚度、质量等,如果设计参数选择不当或者设计质量不达标,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路面开裂的情况。
1.3 施工技术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包括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中有一环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路面出现断裂。
1.4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气温变化、水土化学腐蚀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长期的环境侵蚀也是导致路面断板的原因之一。
2.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使用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时,需要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标,避免杂质和掺假,保证路面材料的稳定性。
2.2 加强路面设计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道路使用的地理环境、交通负荷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参数,以确保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3 优化施工工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优化和控制,保证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4 加强环境保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路面环境的保护,避免酸雨侵蚀、化学腐蚀等因素对路面的影响,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5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包括修补裂缝、加固路面等,以保证路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1 裂缝封闭对于出现裂缝的路面,需要及时进行裂缝封闭,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并根据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选择适当的封闭材料进行修复。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路面开裂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路面设计不合理:在路面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路面的荷载和变形特性,可能会造成路面断板。
如果路面的厚度不够,无法承受交通荷载,就容易出现断板现象。
2. 施工质量不达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也是导致断板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和浇筑工艺,就容易出现断板现象。
如果在浇筑过程中没有充分振捣混凝土,也会导致路面强度不均匀,从而出现断板。
3. 自然环境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也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变化会导致路面的热胀冷缩,从而产生裂缝。
降雨会造成路面下沉和水浸,加剧断板的发生。
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设计:在路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荷载、材料特性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因素,以确保路面的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设计手段,如设置伸缩缝、加强支撑等,来减少路面断板的发生。
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工艺。
要加强对振捣过程的监控,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强度均匀。
3. 做好养护工作: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以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工作可以包括加强对路面的保湿、覆盖防护层、控制交通负荷等措施,以减少路面断板的风险。
应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对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易出现断板的情况,可以采用改善路面结构、选择更合适的材料等方式来防治断板问题。
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维修费用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目前公路建设中广泛的使用。
本文总结某环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夏季施工中的经验,就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和断板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环境条件南方某环山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间为2006年7月至8月,施工期间多以晴天为主,昼夜温差大,午间最高气温42℃,晚间最低气温15℃左右。
二、裂缝和断板的产生环山公路混凝土路面的前期施工阶段由于工期紧迫没有回避高温时段的烈日暴晒而浇筑混凝土,覆盖养护之前就发现有块板有微裂缝,为防止太阳直接曝晒于板块表面,施工人员及时用编织布及塑料布进行遮盖,在中午阳光的直射下,塑料布下混凝土在气温及水化热的双重作用下,温度上升很快,并且很快达到60℃左右。
同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根据混凝板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切缝,在养护期过后揭开覆盖物清扫路面时发现有出现多处裂缝和二处断板,裂缝和断板大多数为横向。
三、裂缝和断板产生的原因(一)冷缩裂缝在夏季施工时冷缩裂缝的产生包括由于气候温差大和人为因素造成了混凝土大温差两方面,特别是人为的大温差使表面迅速收缩,产生拉应力造成裂缝和断板。
和一般材料一样,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发生的,故热胀属于变形压缩,而冷缩则属于拉伸变形很容易开裂。
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致使温度上升,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上升1℃,每m膨胀0.01mm。
这种温度变形对大面积板块极为不利。
(二)干缩裂缝在水泥混凝土中,水在水泥石中是以化学结合水,层间物理吸附水以及毛细水等状态存在着,当这些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混凝土本体就会收缩,这些就是干缩。
但是这是自由收缩,还不会导致裂缝的发生,惟有收缩受到限制而发生收缩应力时,才容易产生干燥收缩裂缝,水泥浆干缩的内部限制主要是混凝土中骨料对水泥浆的限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常常出现断板现象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变化: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在干燥环境下硬化的材料,它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路面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或膨胀,造成路面应力的变化,进而引起断裂。
2.荷载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车辆的重量,长期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其中重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更大。
车辆荷载会使得路面受到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从而引起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断裂。
3.施工不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材料的配合、摊铺、养护等环节。
若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如材料配合不合理、摊铺厚度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路面的断板现象。
为了防止和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合理设计: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中考虑到温度变化因素,采取适当的收缩和膨胀措施,例如设置伸缩缝等,以缓解温度引起的应力变化。
2.加强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其充分强度发展和成熟。
养护期间需要对路面进行湿润养护,避免干燥过快引起的内部应力集中。
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材料的配合比例准确、摊铺均匀、养护措施到位等,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可能导致断板的因素。
4.加强路面维修:一旦出现断板现象,及时进行维修和补充,以防止断板的扩大和进一步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和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设计、合理施工和加强维护,可以减少和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水泥路面断板和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水泥路面断板和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水泥路面断板和裂缝的成因1. 材料原因水泥路面是由水泥、砂、石和一定数量的添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后浇铸而成的。
如果材料质量不稳定、材料配合不当或者添加剂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路面强度不足、塌陷、开裂等问题。
2. 设计原因水泥路面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多因素,如车流量、车重、交叉口等,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实施不到位,就会导致路面过度负荷、不均匀等问题。
3. 环境原因湿润的气候或者干燥的气候、温度、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路面不稳定,损坏。
4. 使用原因长时间高强度的车辆、超载和频繁的车辆经过水泥路面,会造成路面的振动、震动,导致水泥路面断裂和裂缝。
二、水泥路面断板和裂缝的预防措施1. 材料方面:选择质量稳定、适宜的原材料,保证材料配比的合理性,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加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设计方面:在进行路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车流量、车重、交叉口、路面结构等多种因素。
并提前进行高精度的地形勘察,确保路表均匀、平整,以避免路面的过度负荷和不均匀破损。
3. 施工方面:在施工前,对路面进行清理,清除表面水泥沉淀、尘土和油脂等脏污物质,并保证路面干燥。
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式,注重路面的密实性和厚度要求。
在湿润气候或者温度过高时,需要采取保温和控制温度的措施,以确保路面的合理强度和稳定性。
4. 维护方面:在使用水泥路面时,需要注意减少超载和高强度车辆的进入,定期检查路面状态,及时清理路面上的水或沙石,以维护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同时在发现已有水泥路面断裂和裂缝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修补以避免进一步扩大损坏。
总之,要保证水泥路面的质量,需要从材料、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水泥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最大限度的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板现象。
断板是指路面出现裂缝或开裂,并使路面破裂成块状。
下面将从各方面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基础问题(1)设计不当: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道路的负荷和变形等因素,导致基础不够牢固,无法承受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防治措施: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合理确定基础的厚度和强度等参数,确保基础能够承受交通负荷。
(2)施工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的处理和加固,导致基础层没有达到要求的稳定性。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基础层的处理和加固达到相关标准。
2. 配料问题(1)材料质量差:水泥、砂子和骨料等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含水率过高或掺有杂质,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防治措施:选用符合规范的材料,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料和搅拌。
(2)配合比不合理:在配制混凝土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配合比,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防治措施: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问题(1)浇筑不均匀:施工时没有均匀浇筑混凝土,导致局部浇筑过厚或过薄,引起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浇筑,并加强对浇筑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4. 使用问题(1)超载使用:超载车辆频繁通过,超过路面承载能力,导致路面开裂。
防治措施:加强对超载车辆的限制和管理,维护道路的正常使用状态。
(2)恶劣气候影响:极端高温或低温、大雨等恶劣气候条件可能导致混凝土路面断板。
防治措施:采用特殊配方的混凝土,提高抗冻融性能和耐久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主要与基础问题、配料问题、施工问题和使用问题有关。
要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问题,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路面使用率,才能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路面断板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维修费用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目前公路建设中广泛的使用。
本文总结某环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夏季施工中的经验,就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和断板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环境条件南方某环山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间为2006年7月至8月,施工期间多以晴天为主,昼夜温差大,午间最高气温42 C,晚间最低气温15 C左右。
二、裂缝和断板的产生环山公路混凝土路面的前期施工阶段由于工期紧迫没有回避高温时段的烈日暴晒而浇筑混凝土,覆盖养护之前就发现有块板有微裂缝,为防止太阳直接曝晒于板块表面,施工人员及时用编织布及塑料布进行遮盖,在中午阳光的直射下,塑料布下混凝土在气温及水化热的双重作用下,温度上升很快,并且很快达到60 C左右。
同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根据混凝板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切缝,在养护期过后揭开覆盖物清扫路面时发现有出现多处裂缝和二处断板,裂缝和断板大多数为横向。
三、裂缝和断板产生的原因(一)冷缩裂缝在夏季施工时冷缩裂缝的产生包括由于气候温差大和人为因素造成了混凝土大温差两方面,特别是人为的大温差使表面迅速收缩,产生拉应力造成裂缝和断板。
和一般材料一样,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发生的,故热胀属于变形压缩,而冷缩则属于拉伸变形很容易开裂。
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致使温度上升,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上升1 C,每m膨胀0.01mm。
这种温度变形对大面积板块极为不利。
(二)干缩裂缝在水泥混凝土中,水在水泥石中是以化学结合水,层间物理吸附水以及毛细水等状态存在着,当这些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混凝土本体就会收缩,这些就是干缩。
但是这是自由收缩,还不会导致裂缝的发生,惟有收缩受到限制而发生收缩应力时,才容易产生干燥收缩裂缝,水泥浆干缩的内部限制主要是混凝土中骨料对水泥浆的限制。
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水泥浆的收缩率被限制了90%,所以混凝土内部经常存在着引起干缩裂缝的应力状态。
干缩裂缝一般为表面裂缝或不规则断板。
混凝土面板在浇筑完成后。
经过表面修整抹面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日光曝晒新浇筑的混凝土,使其表面减少蒸发量,防止混凝土面板表面迅速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本段混凝土在中午浇筑后,为防止阳光暴晒,虽然采用了编织布及塑料布覆盖,但在施工时在覆盖前就已经损失了不少水分,是该施工过程产生干缩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切缝不及时由于高温季节施工,又是在覆盖升温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强度提高较快,应加强观察提前进行切缝,使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释放在切缝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后在当时温度条件下一般都要在16-18小时才可以切缝,而有些混凝土路面板块由于在上午施工,经过中午烈日高温影响,再加上人为覆盖增温,因此混凝土板强度形成较快,作为施工人员,应当随时注意观察,一旦强度允许,应及时切缝,避免由于切缝不及时而造成裂缝和断板。
四、预防措施路面的裂缝和断板的产生使其使用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效益和行车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和断板的控制。
(一)设计阶段预防裂缝和断板的产生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和断板,各有关部门应认真及时地组织设计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及规范要求,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地形、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特别是交通量的组成和车辆的类别以及地方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的轴载设计参数、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路基填料、碾压方案和要求,以设计出适宜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以及完善的排水系统,提出合理经济的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
(二)施工中预防断板的产生1、严格控制混合料组成配合比,使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相符合。
在施工中要经常检查骨料的级配和杂质,发现所购进的骨料级配与原试验级配不符时,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同时还要检查含泥量,使其不能超标。
而在施工中最应注意的是水灰比的控制,如果水灰比忽大忽小,在摊铺时又不注意摊铺的均匀性,就会造成水灰比不同的片块,在其交界结合部,由于凝固收缩率或受热膨胀率不同而造成裂缝和断板的产生;如果水灰比过大,混合料便偏稀,在其凝固成型时,收缩率就大,一旦缩缝设置和施工仍按正常进行,就会造成缩缝间距相对过长,从而易在较大的收缩应变作用下形成裂缝,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形成贯通的混凝土路面断板,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把住混合料的配比关,特别是水灰比这一关。
—2、施工中严格把住材料关,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
材料是构成混凝土路面的主体,如果由于施工中管理不严,购进材料质量低劣,那么这样的材料组成的混凝土路面面板的弯拉应力就达不到设计要求,很容易在施工期间产生不规则断裂,或在使用过程出现更多的病害。
3、在施工中水泥混凝土必须振捣均匀密实。
如果水泥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将造成水泥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均匀。
在密度小的区域内混凝土面板下部多成蜂窝和空洞状,形成了承受应力的薄弱部位或区域,从而易使面板产生断板。
4、施工中及时正确地切缝是预防断板的有力措施。
当水泥达到终凝后,水泥混凝土即告凝固成型,这时水泥混凝土体收缩变形也在不断进行,并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路面面板与基层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这个成型凝固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时,在混凝土面板承受拉应力最薄弱的位置就会被拉断而产生断板。
而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切缝,就能引导混凝土面板凝固收缩力在切缝处规则拉断面板,从而避免在其他位置产生断板。
5、在基层施工中,使基层表面平整,也是预防混凝土路面断板的一个措施。
当基层表面凹凸不平,不仅会使面板与基层间的摩擦力增大,而且使面板下面的摩阻力形成不均匀的片状区,这样在不均匀片状区的边缘部位和摩阻力集中的区域就最容易形成断板。
6、在施工中应尽量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差效应。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 —2003 )第10.4.1条规定:施工现场的气温高于30 C,拌和物摊铺温度在30〜35 C,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时,混凝土路面应按高温季节施工的规定进行。
”第10.4.2(1 )条规定:当现场气温大于等于30 C,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工。
”温差效应过大或突变,容易造成混凝土面板强度形成的不同步。
7、正确安装传力杆可以防止断板。
传力杆的安装必须遵照规范要求,按设计进行,使传力杆与道路中心线及路面平行。
如果传力杆安装偏斜,则在传力过程中会将混凝土顶破,从而形成裂缝和断板。
&在混凝土面板底面与基层顶面间设置滑动层,减少面板与基层间的摩阻力,这样可以防止面板被拉断。
当基层表面与混凝土面板底面的摩阻力很大,混凝土面板收缩和膨胀不能自由滑动时,就使板内的拉应力增加,此时基层的裂缝也极容易反射到混凝土面板上而形成断板。
滑动层设置形式一般有:(1)在基层上洒沥青透层油;(2)设1厘米厚的砂子(或沥青砂)滑动层;(3)用塑料薄膜设置滑动层。
以上方法也可以组合使用。
9、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间,加强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毕后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并对其及时进行养护、洒水,清扫,确保混凝土路面湿润、整洁,防止因缺水养护而产生干缩裂缝或断板。
10、混凝土面板要在切缝处埋置接缝板,并在接缝板位置上再行切缝,这是预防混凝土早期断板的有效措施。
接缝板的高度是混凝土板厚的2/3,并应在基层顶面放置,这样就在此处形成了最薄弱条件,当混凝土面板产生拉应力时,裂缝就在此处产生,从而避免了混凝土面板的早期断板。
五、结束语在设计施工前,应详细准确地勘明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地形、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特别是交通量的组成和车辆的类别以及地方材料的供应情况,为设计提供准确的设计参数,并为施工单位选用正确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施工工期的延误。
剖析水泥路面开裂断板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平整度好、耐久性长、干净、易于清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
但由于施工、温度、原材料等各方面原因,均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断板、甚至错台,从而影响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
现就路面开裂、断板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开裂断板的原因一、混凝土本身的原因:1、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一定厚度和宽度的混凝土板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容易产生翘曲就容易造成混凝土板的断裂等破坏现象。
2、混凝土强度不够。
一般道路的混凝土强度应该达到C30,最低强度也应在C25,如果强度不够就容易裂缝;3、搅拌所使用的水泥、砂、石子比例不符合规定;4、原材料控制不严格,砂、石子的含泥量高,降低了水泥与骨料间的界面粘结力。
二、路基方面的原因:1、混凝土路面虽整体强度较高,刚性大,但变形能力小,因此要求基础的压实度应均匀。
如果基础压实度不均匀,发生不均匀沉降,就容易使路面板失去支承脱空,从而造成板体在该处发生断裂。
2、基础平整度差,基础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导致混凝土路面板厚薄不均匀。
3、施工时路基过于干燥,导致表面出现干缩性裂缝。
三、气温方面的原因:产生正翘曲应力,夜晚温度降到零度附近,混凝土板受冷收缩,产生负翘曲应力,正、负翘曲应力相互交替作用,就容易导致还未养护成型的混凝土板发生断裂,一般将这种缝称之为温度缝。
四、施工操作方面的原因:1拌制混凝土混合料水灰比失控,早期产生裂缝机率增加;2、振捣不密实、拆模过早,均会造成混凝土板扭曲变形;3、混凝土熟料供应不连续,突然中断且中断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形成施工缝,人为造成混凝土板裂缝。
开裂断板的防治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尽量避过初春、深秋及高温季节。
2、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切绝时间,一般为20-24小时为佳,切绝厚度一般为板厚的1/3~1/4即可。
3、严格计量,使组成混凝土的水泥、砂、石子的比例符合规定;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石子的压碎值不应大于35% ;不能采用含泥的砂子。
4、严格检测路基压实度及平整度,使其具有足够的均匀强度和平整度,待基层养生成型稳定后,再浇筑混凝土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