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概论_金正昆_第1章
《外交学概论》课件

外交政策具有目标性、手段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政 策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手段包括外交、政 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灵活性则表现在根据国际形势 和国家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外交战略的概念
外交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中采取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它涉及到国家在 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02
外交历史与理论
古代外交
古代思想家对外交的看法 与思考。
古代外交思想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的外交实践案例。
古代外交实践
古代外交的发展历程、特 点与影响。
古代外交概述
近代外交
近代外交概述
01
近代外交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影响。
近代外交实践
02
欧洲列强的外交实践与案例,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近代外交思想
现代外交实践更加多元化和灵活,涉及多边 主义、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以应对全 球性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外交实践更加注重 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例如,联合国和其他 国际组织的成立,旨在通过集体行动应对全 球性挑战,如难民援助、气候变化和恐怖主 义等。
案例分析: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外交政策的制定
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个方面。政府、议会、利益集团、 媒体等都会对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影 响。
外交政策的类型与特点
外交政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外交政策分为多种类型。例如 ,根据政策手段,可以分为强硬政策和温和政策;根据对外 关系对象,可以分为对发达国家政策和与发展中国家政策等 。
治稳定。
外交学概论-金正昆-第4章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外交策略
一、外交策略的概念
1、策略的概念 ▪ 所谓策略,通常是指为了实现自身的既定目
标,贯彻自身的整体计划,应付局势的发展 变化,而预先有所安排或制定的具体方式和 具体计谋。
2、外交策略的概念
▪ 外交策略是指一个外交实体尤其是主权国家 为了实施自己的外交战略,在兼顾局势发展 的前提之下,在外交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行 动方案。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 外交战略通常是由外交思想、外交利益、 外交实力、外交目标、外交政策等构成。
1、外交思想
▪ 主要指的是在对自身外交基本问题进行宏 观把握基础上形成的,在某一外交实体中 居于主导或支配地位的,对其外交实践发 挥着普遍意义上的指导作用的一整套理论 和观点。
2、外交利益
▪ 主要是指一个外交实体在其外交方面所存 在的基本需求。
第四章 外交战略与外交策略
第一节 外交战略
一、外交战略的概念 1、外交战略的概念 2、战略概念的广泛应用
▪ 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文化战略、教育 战略、体育战略等等 3、外交战略的定义
▪ 外交战略,主要是指外交实体(其中主要是主权国 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有关外交活动的战略构 想。
二、外交战略的内容
▪ 外交利益乃各个外交实体自身外交战略的 基础所在,是其积极而主动地进行外交活 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外交学(第三版)PPT chapter1 外交学概述

外交学(第三版)
▪ 近代外交 显著特点:
• 第一,外交制度基本形成 • 第二,外交活动日益频繁 • 第三,外交范围有所扩大
有关外交的发展与变化
• 外交人员专业化 • 外交行为规范化 • 外交理论系统化 • 外交活动集团化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
外交学(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
外交范围
• 以正式的官方交 往与沟通,即外 交人员之间以其 正式的官方身份 所进行的正常的 交往与沟通
外交学(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
▪ 古代外交
古代外交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 其一,外交活动混沌无序 • 其二,外交理论尚未形成 • 其三,外交范围非常狭小 • 其四,外交手段较为单一
外交学(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
外交的本质
广义的外交
• 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 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 权的一种官方活动,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外交概念。目前,在世界各国, 尤其是在学术界,人们在具体涉及外交时,大都运用的是广义的外交概 念。
狭义的外交
• 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作为外交 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 行。
外交学(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
▪ 外交的定义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 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
外交学(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
有关中国特色军事外交的理论思考

19
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 友好和谐的国际关系,其根本目标是从国家根 本利益出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 展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与促进共同繁荣。 然而对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 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实践中面临的诸多 问题目前还未得到理论的指导。笔者在中国知 网上以“中国+军事外交”为主题检索,得到513
大国军事外交和基于中华文明的军事外交。
关键词:军事外交理论;中国军事外交历程;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发展;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5)05一0017—09
随着中国13益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军队也 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军事外 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和挑战多发期。 20世纪90年代,学界有关军事外交的研究逐渐 增加和深入,但相关成果更多是围绕政策和具 体实践形成的,主动的理论总结相对匮乏。本 文尝试以中国军事外交历程为依据,对中国军 事外交理论进行初步建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 向进行探讨。
一、军事外交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我国官方首次使用“军事外交”一词是在 1998年的国防白皮书中。目前,对于军事外交
收稿日期:2015-01-29;修订日期:2015..04-06。
大辞典》认为,军事外交是“对一国国防部门和 军队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在军事领域所进行的
作者简介:金灿荣(1962一),男,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美关系;王博(1986一),女,内蒙 古赤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军事外交。 ①金正昆著:《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②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上册),长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0页。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指定参考书目一、文献部分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外交部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卷。
《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65年版。
二、外交思想专题著作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2月。
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9月版。
卫灵, 孙洁琬:《邓小平外交思想探究》,中央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滕藤:《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战略基金会:《环球同此凉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韩景云:《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泰平主编:《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李世华,张士清:《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孙云龙:《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5年5月。
胡若卿:《论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6年5月。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以后各章。
Chen Jia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外交学概论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一、外交本质广义:1.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活动2.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3.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4.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狭义:1.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2.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3.作为外交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4.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外交六要素1.外交主体:一切外交行为中的行为者。
外交主体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外交主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外交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独立的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外交主体。
2.外交客体:外交行为的对象。
3.外交基础:实际上指的是外交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
作为外交基础的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是外交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是规范外交行为的基本框架。
4.外交目的:指宏观的外交根本目标,外交总体的基本的意图。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主权是外交的根本目的。
5.外交方式:在外交活动中进行联系与沟通的具体方法。
6.外交范围:指定义外交时的具体涉及面。
第二章一、政治、意识形态、军事对外交的制约国内政治影响:1.统治阶级掌控本国外交2.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3.政局稳定牵制本国外交4.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国际政治影响:1.全球政治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外交2.地缘政治密切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外交意识形态影响:1.意识形态导致外交对立2.意识形态支配外交目标3.意识形态涉及外交决策(影响决策者、决策模式、社会舆论)军事制约因素:1.军事实力奠定外交后盾2.军事战略协调外交战略3.军事行动波及外交行动4.军事交往有助于外交交往二、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的制约经济制约因素:1.经济是外交的主题(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外交活动往往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2.经济是外交的先导(为建立外交关系准备、为密切外交合作积极努力、意在政府欺压奴役利用对方)科技制约因素:1.科技决定外交能力2.科技拓展外交空间3.科技更新外交工具4.科技密切外交联系文化制约因素:1.文化交流推进外交2.文化传统限制外交(传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外交风格、各国奉行不同外交战略与策略、决策者采用不同操作方式、外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准备不同)3.文化差异阻碍外交三、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制约国际法:1.国际法是外交的规范(为外交构建了框架、作出了限定、提供了守则、建立了秩序)2.国际法是外交的保障(保障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馆舍安全、咨询安全、行动安全)3.国际法是外交的依据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扩大了外交的外延(国际组织直接开展外交活动、各国与国际组织进行外交来往、国际组织拥有一定的外交地位)2.国际组织规范外交的行为3.国际组织提供了外交的舞台(为各国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外交接触创造了机会、为阐述本国外交政策创造了场所、对各国外交产生了深渊的影响)4.国际组织协调外交的行动(讨论各国外交事宜、决议有关外交事务、规划统一的外交目标、采取一致的外交行动)第三章外交制度一、外交准则外交准则,指从事外交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用以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资深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金正昆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金正昆
金正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博士生导师。
1977年4月参加工作。
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
1989年9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目前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其应用礼仪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居于前沿位置,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
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及函授生开设《外交学理论与实务》、《外交思想史》、《国际礼仪》、《涉外工作实务》、《有效沟通》、《交往艺术》、《现代商务礼仪》多门专业课、基础课。
在国内高校中,首先开设礼仪课程。
现招收外交学硕士研究生、外交学博士研究生。
已公开发表近百篇文章、论文。
个人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2部,主编教材6部,累计个人发表约580万字。
代表作为《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现代商务礼仪教程》、《国家公务员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涉外礼仪教程》、《外事礼仪》、《公务员礼仪》、《服务礼仪教程》、《大学生礼仪》等。
其中《外交学》为国家教育部“十五”与“十一五”规划教材,《公务员礼仪》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章 外交学概述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外交学,是一门以外交行为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外交学自然是外交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严格地讲,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外交学到了现代才基本形成。
当前,外交学仍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
学习和研究外交学,第一节外交的界定一、外交的本质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前人所使用过的有关外交的概念,大致上可以被归纳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广义的外交;二是狭义的外交。
1广义的外交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概念,最早是从古希腊语“外交官”一词转变而来的。
使用罗马字母所拼写的这一古希腊语的单词应为“diploma”,它的本意为“证书”,指的是发给驻外使臣的经过折叠的一种专门证明其使节身份的文书。
到了1796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正式采用“diplomacy”来表示“外交”,“外交”一词方才正式出现。
知名学者欧内斯特·萨道义指出:“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
”英国人费尔萨姆认为:“外交的基础是国家之间(目前日益扩展到国际组织之间)交换彼此的思想和观点。
”周恩来总理曾明确表示:“外交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还是人民和人民间的关系?外交工作是以国家为对象,还是以人民为对象?……但就外交工作来说,则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
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这个形式来进行的”在国内所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外交被解释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里,外交的释义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在《世界外交知识词典》里,外交“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
它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综观以上定义,可见其有四点共同之处:其一,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