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篇一:论魏晋风度及文章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会计131班陆萍汉末魏晋时代在文学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时代。
那时历史上正处于黄巾和董卓大乱,而在这纷乱之后出现了每个党派的纠纷,此时便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曹操。
曹操为人大胆果断,阴鸷奸狠,不计前嫌。
虽然他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多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我们可以从曹操打胜的那些战役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
他在任用贤才方面比很多先人都做得好。
在陈琳替袁绍写文章骂曹操的时候,陈琳骂的很难听。
以至于在曹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头疾都立刻好了。
但在袁绍落败之时,陈琳被俘虏。
即使众人都在主张将这个曾经辱骂曹操的人杀掉。
曹操却不计前嫌,反而将他留在身边做个秘书。
这个就可以看出曹操惜才如金。
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的善辩的口才和聪明的头脑。
所以,对曹操的评价我们可以改观,最起码他可以是一个智者。
谈完汉末魏晋涌现出的人才,那么和他们联系的当然还有文学。
那时候的文学也是如今很多学者很想去探讨和研究的。
首先,我们还是说一说曹操。
曹操虽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小觑。
他写的《龟虽寿》使得多少壮士奋起。
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是凸显了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也体现了他文章通脱得力,毫无顾忌。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他的文章的一大特色是清俊,这也是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
从他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气魄和毫无顾忌的作派。
然而魏晋之时,除了曹操,我们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三个也就是我们称的“三曹”。
虽说他们都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但是他们的风格迥异。
曹丕提倡“文以气为主”,认为于通脱之外,文章更应加上华丽。
曹植虽然文章做的很好,那七步诗让多少赞不绝口。
魏晋风度

玄学趣味
“玄”出自《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本义是黑色,作为《老子》思想体系中的 重要观念,有微妙深远、看不透的神秘意思。魏 晋思想家奉《老子》、《庄子》和《周易》为 “三玄”,崇尚以老、庄学说为依据而辨析名理 的“玄谈”,因此其思想学说被称作玄学。
阮籍的脱俗,不仅被时人所认识也被世人所接 受。脱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追求与道相契、与自 然一体的“大人”境界: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通体,天地并 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 不常其形。(《大人先生传》)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王仲祖有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得生 如馨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 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 《裴启语林》一二七卷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清谈分为口谈和笔谈 自问自答
嵇康《声无哀乐论》 欧阳建《言尽意论》 嵇康作《养生论》 向秀作《难养生论》 嵇康又作《答难养生论》
张辽叔作《自然好学论》,嵇康持不同意见,便作《难自然好 学论》;时人有《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便作《难宅无吉凶摄生 论》,对方又作《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复作《答释难宅无 吉凶摄生论》。学术气氛非常浓厚。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一)注重养生,珍视生命——首先要活着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 都,……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 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世说新 语· 伤逝篇十五》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 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 《晋书阮籍传》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独特而迷人的历史画卷。
在我看来,魏晋时期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与自由的大舞台,上面的人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与性情。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魏晋时期那些文人雅士们的率真洒脱。
就拿“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来说吧。
这刘伶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他却有着一颗无比豁达的心。
他特别喜欢喝酒,简直把酒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水。
有一次,他居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他身后,并且放话说:“要是我喝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就行!”您瞧瞧,这是何等的豪放不羁!还有那王羲之的。
想象一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文人雅士相聚在兰亭这个美丽的地方。
曲水流觞,吟诗作对,好不惬意!王羲之在微醺之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那流畅的线条,飘逸的字体,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轻松愉悦的氛围。
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享受着自然与艺术带来的快乐。
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别具一格。
男子们也会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自己。
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他们认为,美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男子同样有追求美的权利。
这种对于美的开放态度,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再说说当时的服饰吧。
宽袍大袖,随风飘动,走起路来那叫一个潇洒。
女子们的服饰更是精美华丽,各种花纹刺绣,彰显着她们的优雅与高贵。
而且啊,他们对于配饰也十分讲究,玉佩、香囊,每一样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说到魏晋风度,就不得不提魏晋时期的清谈。
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哲学、人生、艺术,那场面简直比现在的学术研讨会还要热闹。
他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不在乎输赢,只在乎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让我给您讲讲我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清谈的小故事。
有一次,王弼去拜访何晏,两人就“老子”的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何晏原本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对老子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
可王弼却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何晏听得是目瞪口呆。
最后,何晏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弼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魏晋风度与诗意人生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 风姿特秀。 见者叹 日:萧萧肃肃, “ 爽朗
主义来解 释魏晋风度 , 是一种代 表性 的言论 。他认 为汉末魏 晋六朝是 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 社会 上最苦痛的时代 , 然而却
说》 十卷 , 读其语言, 晋人面 目气韵 , 恍惚生动 , 而简约玄淡 , 真 致不穷, 古今绝唱也。 f少室山房集》 12 世说新语》 ” 《 卷 0 读《 条) 清代学者刘熙载(83 18 ) 艺概 ・ 11— 81 在《 文概》 中指 出:文章蹊 “
切, 又是通过他们 的容止才思以及山水清谈 等形 式得以体
未 尝不 有 深 远 的启 示 。
【 键词 】魏 晋风 度 ; 意人 生 ; 关 诗 生存 理 想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J l  ̄) 王刘义庆编纂的一部记载了 l
东 汉 后期 至 晋 宋 间一些 名 士 的 逸 闻轶 事 和言 谈 风 尚的 志人 小 说 。作 为魏 晋时 期人 生哲 学 与文 艺美 学 的结合 体 , 在 以玄 以及 学 为 主 、 道 入 儒 的思 想 背 景下 , 中所 表现 的 魏晋 士 人 独有 援 书
是不吃药 的也跟着名人 , 把衣服宽大起来 。” 挪鲁迅先生的论 阁 断不无道理 , 然而晋人这种瘦削俊逸的形貌也恰增添了一些仙
风道骨的清逸之气。
此外 , 晋人之美重在神韵。书中对神韵的赞美不一而足 :
说法就被学者们在文学、 美学 、 哲学等各个方面广为使用 ,
并在鲁迅先生观点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 美学家宗白华以浪漫
人格 , 向往 精 神 的 自由 , 重 生命 的真 性 情 ; 而 表 现 为 自然 、 真 的 生 存 状 态 , 荡 豁 达 的 行 为 方 式 与才 德 兼 尊 进 纯 坦 备 的 生存 价 值 。他 们 热 爱美 好 的事 物 , 对 世 间万 物 有 一 种 超 然 的 悲 悯 情 怀 , 种 强 烈 的 生命 意 识 使 得 魏 晋 士 并 这 人 具 有 唯 美 的 生存 理 想 。 魏晋 士人 清 俊 超 逸 、 淡 简 远 的风 度 曾在 中华 历 史 上 留下 前 无 古 人 的 唯 美 绝 唱 , 其 恬 而 背 后 蕴 藏 的 幽默 睿 智 、 观 通 达 的玄 远 意 绪 与 高妙 哲 思对 后 世 人 在 审 美 、 生观 、 活 态 度 、 为 心 态 等 各 方 面 乐 人 生 行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让人着迷的历史篇章。
在我心里,魏晋风度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神秘气息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士族们身着宽袍大袖,行走间衣袂飘飘,那是怎样的一种潇洒自在。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个性的解放,仿佛在对世俗的规矩说:“哼,我才不在乎!” 就拿“竹林七贤”来说吧,这七位老兄那可真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阮籍,这哥们那是相当有个性。
他常常一个人驾着车,漫无目的地走,走到没路了就放声大哭。
这在咱们普通人看来,简直莫名其妙嘛,但在他那儿,却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
他对那些虚伪的礼教不屑一顾,有次,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愣是大醉六十天,让对方没法开口,就这么巧妙地躲过了这桩不情愿的婚事。
你说,这得多有胆量和智慧!还有嵇康,那可是个超级帅哥,不仅长得帅,还才华横溢。
据说他在山上采药,被人看到,人们都以为是神仙下凡了。
可他的命运却让人唏嘘。
就因为他不愿意迎合权贵,坚守自己的原则,最后被陷害致死。
临刑前,他神色不变,淡定地弹奏一曲,成为千古绝唱。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人心。
再说刘伶,这位仁兄整天喝酒,还让仆人拿着锄头跟在身后,说:“如果我醉死了,就随地把我埋了。
”这是何等的洒脱!他在家里也是赤身裸体,别人责怪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哈哈,听到这话,是不是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奇葩,但又奇葩得那么可爱,那么真实。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他们喜欢游山玩水,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吟诗作对。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围坐在一起,酒杯顺着水流缓缓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
想想那场景,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应酬和烦恼,只有诗意和友情,真是美哉妙哉!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毫不掩饰。
王戎的妻子常常亲昵地称呼他为“卿”,在当时,这种称呼可有点不合礼数,但王戎说妻子喜欢这样叫,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魏晋时人的个性美

多情善感
桓温北征,经金城,见琅邪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 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言语》) 桓温富于深沉的敏感 ,胸中块垒自与别人不同 ,在别人 无动于衷的地方 ,常会怵然于心 ,甚至不能自已。
多情善感
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 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 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 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言语》) 任何人舍去心爱之物难免心疼,支道林也不意外,但 最终还是将鹤放飞,只是因为不忍鹤有懊丧之意,心中有 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支公感觉敏锐,慈悲情怀的体现。
追求率真
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羊曼拜丹阳尹,客来早者, 并得佳设,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 羊固拜临海,竟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时论以固 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雅量 20》)
待客不看宾客的身份背景,不做势利小人,仅凭客人 来得早晚的诚意,以诚待人,展现的是为人处世方面的纯 真。
魏晋时人的个性美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 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魏晋士人展示出追求率真、任性自适、从容洒脱、多 情善感、蔑视礼教的个性美,这些都成为后世文人的 精神家园和人格范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 述:
追求率真 自适心意 从容洒脱 多情善感 蔑视礼教
多愁善感
王戎丧子的故事。“王戎丧儿万子 ,山简往省之 ,王悲 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 ,何至于此 ?’王曰:‘圣人忘情 ,最 下不及情。情之所钟 , 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伤逝》) 王戎的悲恸不仅源于丧子 ,更是因为他对情感的领悟 和感触:我们这种人应该感情专注。由此可见他善于对人 生和宇宙产生感悟,这也使他的丧子之痛进入新的境界。
魏晋风度

如果说这个时代与那个时代有什么区别的话,这就是:
他们有流水潺潺,我们有喷泉哗哗! 他们有呼噜,我们有牢骚! 他们有八九点钟的太阳, 我们有凌晨两三点钟的安眠药! 他们有一醉不醒,我们有一蹶不振!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 谈举止。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 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 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江湖魏晋,人物各姿,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正始名士等人,就是魏晋名士的时代 精神之代表。
你可以不顾任何约束 不管你与你心爱的女子熟悉不熟悉 不管你与你心爱的女子的家人认识不认识 你可以尽管去吊唁 尽管去哭得死去活来 你可以去:我爱你,与你没有关系 你可以去:我哭你,与你没有关系 我就是爱你! 但就是与你没有关系! 这就是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就是疏狂任诞! 魏晋风度就是务虚谈玄! 魏晋风度就是率性不羁! 魏晋风度就是佯醉心酸!
总括阮籍一生来看,‚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咏怀〃三十三)他 的装病醉酒,既为生存,也为心灵。
在他学业有成,步入而立之年,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偏偏赶上了曹爽 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激烈的明争暗斗。出身传统儒学世家的阮籍,因其父亲阮瑀曾 受曹操的知遇之恩,在内心深处,自然更偏向于曹氏集团。但是,政治嗅觉敏锐 的他,又清楚地知道曹爽兄弟绝不是司马懿父子的对手,朝局的剧变,恐怕只在 旦夕之间。就这样,对曹氏集团的感恩之心,对成为无辜政治牺牲品的恐惧之感, 久久在他心头纠葛着,撞击着。
4.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司马集团1次 六品秘书 5.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司马集团2次 六品秘书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曹氏集团4次四品机要秘书 6. 东平相(九品),批准他离京赴任。
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

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执教者简介】韩一嘉,文学硕士,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多篇论文发表于学科核心期刊。
其公开课在全国第四届“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现场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文以载道”,道也可指时代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韩一嘉老师以魏晋时代为镜,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对比、讨论,感悟文本里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探究“真性情”的内涵。
【群文篇目】文本一、二、三:《世说新语》中陈元方、谢道韫、孔融之子的故事;文本四、五:《美的历程·魏晋风度》【教学目标】1.品读文本,感受人物的品格——魏晋风度之真性情;2.细读文本,探究“真性情”的内涵,感悟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3.精研文本,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探究“真性情”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预习1.熟读文本一、二、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2.借助文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本一、二、三的文意。
二、教学过程教师讲述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老师老师【明确:陈元方——入门不顾——率真,坦率,真诚等;谢道韫——展示才华——自信,骄傲,率真等。
孔融之子——临危不惧——不受外界干扰,遵从自己内心等。
】老师【明确:真,真实,率真。
】(板书:真)老师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他们)……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
这就是王子猷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有一群像他一样真性情的人,任性,自由,率真,旷达。
不仅是成人,少年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就通过《世说新语》中三个少年的故事,来感受那一个时代特有的风度。
请同学们拿起导学案,齐读文本一,二,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
【执教者简介】
韩一嘉,文学硕士,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多篇论文发表于学科核心期刊。
其公开课在全国第四届“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现场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文以载道”,道也可指时代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韩一嘉老师以魏晋时代为镜,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对比、讨论,感悟文本里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探究“真性情”的内涵。
【群文篇目】
文本一、二、三:《世说新语》中陈元方、谢道韫、孔融之子的故事;
文本四、五:《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感受人物的品格——魏晋风度之真性情;
2.细读文本,探究“真性情”的内涵,感悟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
3.精研文本,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探究“真性情”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文本一、二、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文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本一、二、三的文意。
二、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老师老师【明确:陈元方——入门不顾——率真,坦率,真诚等;
谢道韫——展示才华——自信,骄傲,率真等。
孔融之子——临危不惧——不受外界干扰,遵从自己内心等。
】
老师【明确:真,真实,率真。
】
(板书:真)老师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他们)……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
这就是王子猷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有一群像他一样真性情的人,
任性,自由,率真,旷达。
不仅是成人,少年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就通过《世说新语》中三个少年的故事,来感受那一个时
代特有的风度。
请同学们拿起导学案,齐读文本一,二,三。
边读边思考:文
中几个少年与王子猷在性情上有何相似之处?
同学们,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个魏晋少年身上有着共
同的一种性情?
刚才我们看到三个少年的真性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记载了
近百个少年的故事,他们都具有这样的真性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现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本四中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的
文本节选。
——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老师【明确:时代因素,社会因素等。
】
老师【明确:陈元方真而有礼法,不是礼貌(单读);谢道韫真而有智(齐
读),孔融之子真而有义(单读)。
】
(板书:礼,智,义)
老师老师
读完文本四,请同学们想一想,《世说新语》中的少年为什么都
会有这样的真性情?
李泽厚说,他们干脆,坦率,直接,不加掩饰。
但如果把三个少年
的故事还原就会发现他们的外在表现,其实是怒怼长辈,入门不顾;
逞强好胜,霸气外露;游戏依旧,不惜生命。
为什么千载以来,我
们重温这些故事的时候还会击节赞赏?请再读文本一、二、三,小
组讨论:魏晋少年的“真性情”,为什么会被传诵至今?
经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终于明白,这些魏晋少年真而有
礼、真而有智、真而有义。
言行背后藏着情怀,细节深处
彰显精彩,我们不能只看到真性情的外在表现,还要理解
真性情背后的内在含义。
那么,同学们,这些魏晋少年外在所表现出来的不合常理不
合情理,和今天的我行我素标新立异一样吗?让我们带着这
个问题,一起走进文本五。
它(魏晋风度)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人们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感召着。
——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老师【明确: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
】
老师(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老师同学们,结合文本五谈谈今天的我行我素标新立异,与魏晋少年的真性情是一样的吗?
少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也能折射出魏晋成人的风貌。
现在,请给老师分析一下王子猷的外在否定是什么,内在追求是什么?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对魏晋少年、魏晋风度有了更深的
认识和感知。
我们今天学习他们,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标新立异,
而恰好是我们都拥有一些共同的人生主题:比如道德的底线,才华的无限,人性的界限。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做到像三个魏晋少年一样的真性情呢?人生的道路很长,如何
才能不被世俗的尘埃过分沾染,如何才能保持一颗纯真无畏的心,如何才能追随内心真实的想法走下去,这是我们要用一生来回答的问题。
魏晋风度,少年如你,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