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合集下载

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

★血糖监测及护理
• • • • • • 1、空腹血糖的测定及护理 2、低血糖发作时血糖的测定及护理 四步法护理 3、饥饿试验室血糖的测定及护理 4、术中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手术当天清晨直至麻醉后瘤体切除过程中,应 使血糖保持相应低值(2.78~3.33 mmol/l) 同时防止低血糖症状发作。 • 如果切除肿瘤前患者血糖低于3.6mmol/l,切 除肿瘤后血糖升至切除前的两倍(或升高2.8 mmol/l以上),即可判定肿瘤完全切除。
• 监测血糖:
胰岛素瘤切除后,胰腺分泌功能相对术前处于瘫 痪状态,会出现反跳性高血糖状态,因而,术后 每瓶液需加胰岛素,第一瓶液后GS:RI=1:4加入, 待GS余100ML后再测指血血糖,根据其调节液中 的RI的量,是血糖控制在100—200mg%。待胰 腺内分泌功能恢复后,不再增加胰岛素,血糖即 可维持在正常范围。
常用辅助检查(续)
• 胰岛素测定 测定病人的空腹或发作时周围静脉血胰岛素水 平,是确诊为胰岛素瘤的直接依据。病人不仅胰 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即使在低血糖状态下胰岛 素水平仍然高(可达100~200μU/ml) 为本病最特异试验。正常:(5~30μU/ml, 平均低于24μU/ml)
常用辅助检查
• 空腹周围静脉血胰岛素浓度与葡萄 糖浓度的比值(IRI/G)诊断法:
妥善固定好并观察引流管
胰腺手术后,会有很多的引流管,如;尿管,胃管,胰 肠引流管,胆肠引流管,为了便于识别各种腹部引流 管,应分别粘贴标记,标注管道名称。 护士应向病人解释各种引流管的作用,以取得病人的 配合。 在帮助病人活动时和整理床单位时,应妥善固定引流 管的同时嘱病人翻身时保护好引流管,以防止脱出及 打折。引流管位置要低于引流管皮肤出口处。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24小时量。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胰岛素瘤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胰岛素瘤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低血糖伴随高胰岛素水平是胰岛素瘤的典型 表现。
胰岛素瘤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定位肿瘤 。
有时需要进行内镜超声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 性。
胰岛素瘤的诊断
功能性试验
采用禁食试验来诱发低血糖,以观察胰岛素 分泌情况。
注意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以确保 安全。
胰岛素瘤的治疗
保持与医疗团队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问题。
谢谢观看
胰岛素瘤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胰岛素瘤? 2. 胰岛素瘤的诊断 3. 胰岛素瘤的治疗 4. 胰岛素瘤护理要点 5.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什么是胰岛素瘤?
什么是胰岛素瘤? 定义
胰岛素瘤是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主要分泌胰岛 素,导致低血糖。
胰岛素瘤通常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恶性的。
什么是胰岛素瘤? 发病机制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症状识别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
如携带葡萄糖片等应急食品。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药物知识
让患者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确保正确 使用。
记录用药时间与剂量,避免漏服或重复服用。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定期复诊
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确保及时评估病情。
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与胰腺β细胞增生有关,导 致胰岛素分泌过多。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某些综合症有关。
什么是胰岛素瘤?
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等 。
这些症状可能在进食后缓解,但在禁食状态下加 重。
胰岛素瘤的诊断
胰岛素瘤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糖、胰岛素水平及C肽的检测来确诊。
胰岛素瘤的治疗

胰岛素瘤手术麻醉

胰岛素瘤手术麻醉

胰岛素瘤手术麻醉胰岛素瘤是胰腺β细胞肿瘤,临床表现为胰岛素过多或低血糖综合征。

一般胰岛素瘤体积较小,多为单发,其也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

一、病理生理胰岛素瘤以良性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增生,癌和胰岛母细胞瘤少见。

胰岛素瘤90%为良性,直径在0.5~5cm之间。

瘤体分布于胰头、体、尾。

位于胰腺外的异位胰岛素瘤发生率不到胰岛素瘤总数的1%,多见于胃、肝门、十二指肠、胆总管、肠系膜和大网膜等部位。

胰岛素瘤也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的一部分。

胰岛素瘤的胰岛素分泌不受低血糖抑制。

二、临床特点中年男性多见,可有家族史。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其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眼花、心悸、出汗,此类患者神经、精神异常极为常见,甚至出现麻痹性痴呆、中风、昏迷。

禁食、运动、劳累、精神刺激等可促进其发作。

临床上多有Whipple三联症:即空腹发病、发病时血糖低于2.2mmol/L、静脉注射葡萄糖立即见效。

空腹血糖常常低于2.8mmol/L。

本病可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Ⅰ)的表现之一,MEN-Ⅰ除了胰岛素瘤外,尚可伴有垂体肿瘤、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

三、麻醉前准备对于术前诊断明确的患者,术前准备主要目的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可采取下列措施:1.内科治疗包括少量多餐和夜间加餐,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也可选择二氮嗪、苯妥英钠、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2.术前也可用二氮嗪准备,剂量为每日200~600mg,术中可继续使用二氮嗪以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

3.术前禁食期间,根据患者平时低血糖发作情况,必要时补充葡萄糖,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但应在手术2~3小时前补充葡萄糖,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术中血糖检测结果。

4.急性低血糖的处理同前,快速补充葡萄糖以控制或缓解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发作时,轻者可口服适量的葡萄糖水,重者需静脉输注50%葡萄糖液40~100ml,必要时可重复,直至症状得到缓解。

四、手术麻醉特点手术切除是胰岛素瘤的根治方法。

麻醉在胰岛素瘤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

麻醉在胰岛素瘤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

麻醉在胰岛素瘤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胰岛素瘤是一种由胰岛细胞产生的肿瘤,可以导致身体产生过多的胰岛素。

胰岛素瘤手术中的麻醉过程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同时,麻醉可能会引起一些后遗症,需要及时处理和关注。

本文将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麻醉中的注意事项1.患者的术前评估在胰岛素瘤手术之前,麻醉师需要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身体情况、麻醉史、过敏史等。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患者是否有嗜铬细胞瘤,这是一种由肿瘤细胞产生过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肿瘤,术中的应激可能引发过度反应。

2.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在胰岛素瘤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麻醉师需要根据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麻醉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3.术中监测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维持正常范围。

4.麻醉药物选择胰岛素瘤手术中的麻醉需要使用药物控制患者的疼痛和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常用的药物有全身麻醉药物如异氟醚、吗啡以及局部麻醉药物等。

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二、麻醉后的后遗症1.术后疼痛胰岛素瘤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切除瘤体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创伤,刺激疼痛感受器引起的。

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低血糖胰岛素瘤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切除瘤体后,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麻醉后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如果发现低血糖,需要立即给予适量的葡萄糖或胰岛素。

3.恶心和呕吐麻醉后的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也可能是手术应激所引起的。

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处理,如抗恶心药物。

什么是胰岛素瘤

什么是胰岛素瘤

什么是胰岛素瘤
*导读:胰岛素瘤(lusulinoma)为胰岛B细胞肿瘤,亦称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
胰岛素瘤多数为单发约占91.4%,少数为多发性。

瘤体一般较小直径在1~2.5cm者占82%左右。

位于胰腺头部者17.7%,体部35% 尾部占36%,异位胰岛素瘤的发生率不足1%。

肉眼观察胰岛素瘤表面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偶为不规则形。

一般呈粉红色或暗红色边界清楚,质略硬。

肿瘤细胞含胰岛素大约每克瘤组织含10~30IU,多者达100IU(正常胰腺组织每克含胰岛素1.7IU)。

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多角形细胞界限模糊,胞浆稀疏较透亮;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细致,核仁一般不易见到;瘤细胞成团排列,与毛细血管关系密切呈小结节或岛状;瘤细胞亦可呈腺腔样排列,呈菊形团状,腺腔内有时可见红染分泌物细胞多为柱状,核在基底部;瘤细胞还可呈片状分布。

瘤细胞在电镜下可见其分泌颗粒具有B颗粒特征胰岛素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单纯从细胞形态上有时难以确认,最可靠的指标是有无转移
胰岛素瘤引起的临床症状与血中胰岛素的水平升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胰岛素的分泌缺乏正常的生理反馈调节,而不单纯是胰岛素分泌过多。

在生理条件下正常的血糖浓度是由胰岛素和胰
高血糖素调节维持的。

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则受到抑制,当血糖降至1.94mmol/L,胰岛素分泌几乎完全停止但在胰岛素瘤病人,这种正常的生理反馈机制全部丧失,瘤细胞仍持续地分泌胰岛素因而发生低血糖。

人体脑细胞的代谢活动几乎只能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糖原供给热量,故当血糖下降时就首先影响脑细胞代谢,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等。

胰岛素瘤的诊治进展

胰岛素瘤的诊治进展

高, 但特 异 性略低 。C g A在术 后 随访 、 监测 肿瘤 复
发 方 面也 有一 定 意义 。经 治疗 后 , 血 C g A多 较治 疗
岛 B细 胞增 生 时 . 正 常胰 岛 B细 胞 被抑 制 , 只有 肿
瘤 或 增 生 细 胞 才 对 钙 剂 的 刺 激 有 反 应 ,分 泌 胰 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而具 体结 果仍 需要 进一 步研 究来 验证 。
3 影 像 学 检 查
合 。再 使用 闪烁法 测 定 生长 抑 素受 体 的 分布 , 从 而
确定 肿 瘤 的位 置 . 同时还 可 以发 现 是否 有 转 移灶 的 存 在 。除此 之 外 , S R S还 可 用 于评 价 生 长 抑 素类 药 物对胰 岛素瘤 治疗 效果 的敏感 性 E ” ] 。
岛素瘤 的诊 断 中发挥 着 重要 的作用 近年来 出现 了

胰 岛 素 瘤 的 内科 治 疗 主 要 是 针 对 低 血 糖 症 状
的抢救 及 控 制 、 术前 准 备 、 术 后 的辅 助治 疗 、 不 愿 意
些 新 的影 像 学 检 查 方 法 或 对 原 有 方 法 进 行 了改
岛素瘤 的检 率 较高 , 为9 0 %~ 1 0 0 %: ] 。在行 A S V S 之前 , 最好 先行 D S A, 一是 D S A的结果 可 以与 A S V S 的结 果 相 互 补充 验 证 , 提 高 诊 断 的正 确 率 ; 二 是可 以发现 管变异 。 减小 术 中术后 出血的风 险l l 6 ] 。 A S V S
t o r s c i n t i g r a p h y . S R S ) 胰 岛 素 瘤细 胞 多 表 达 高亲 和

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本病患者约有半数服糖后呈典型低平曲线。服 糖后一小时呈早期低血糖症者约11.1%(本院34例 患者的分析资料),但不少患者曲线属正常型或耐 量减退型。患者之糖耐量典线的多形性可能与下列 因素有关:①肿瘤分泌胰岛素的量;②分泌胰岛素 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③肿瘤组织分泌胰岛素的自 主程度;④瘤外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是否受到抑制。 因此,在作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应测定血浆胰岛素, 并延长至服糖后4小时。有些正常人在进行OGTT时, 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也可出现低平曲线。
治疗方案
一、低血糖发作时的治疗,轻者进食糖水或糖果,重者静脉注射50 %的葡萄糖液50—100ml,低血糖症状可即缓解。严重者除给予静脉注射 50%葡萄糖液外,还需继续给予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直至病人能 进食,必要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和(或)胰升糖素1— 2mg肌肉注射。 二、根本治疗,手术切除肿瘤为治疗的根本措施。手术探查未找到 肿瘤者,多主张从胰尾开始向胰头逐步分段切除?。每切除一小段同时 监测血糖,如血糖上升表示不能摸到的细小肿瘤已去除。为避免吸收不 良并发症,一般在切除85%胰腺时随仍找不到肿瘤亦需停止手术。 一时未能确诊或手术未成功者,可用二氮嗪100—200mg,每日2—3 次,并加用氢氯噻嗪以消除钠潴留,苯妥英、普萘洛尔、氯丙嗪等亦有 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也可使用。 链脲佐菌素能破坏胰岛B细胞,但毒性较大,可引起肝、肾损害, 仅用于不能切除的胰岛素瘤癌或仅作为癌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剂量每公斤 体重20—30mg,每周2次,总量8—12g。
病理说明
肿瘤大多呈灰白色或紫红色,边界清楚但大多 无包膜,质较正常胰组织为软,表面不平,血供丰 富,瘤体小,位置隐蔽,手术时难以发现,尤其是 胰头和钩突部的肿瘤。如肿瘤大并有钙化则提示恶 性可能,恶性肿瘤发现时多已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最多见,其次为肺和骨转移。肿瘤组织切面上呈结 缔组织多寡不一,内分泌细胞组织中有小管样组织, 有时呈淀粉样变,瘤细胞中含小圆胶体。 镜下癌细胞排列呈索状或腺样,较小,胞浆透 明而核染色较深,呈方形或多角形,细胞形态不一, 核分裂常见,且有软组织浸润。 。

怎样护理胰岛素瘤

怎样护理胰岛素瘤

怎样护理胰岛素瘤
一、概述
妹妹是个懒人,经常早上赖床没有时间吃早餐就去上班。

她身体本来就差,因为长期不吃早餐导致患了胰岛素瘤。

经过治疗和护理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妹妹的护理经验。

二、步骤/方法:
1、妹妹发病时感到身体乏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饥饿感等,就去医院检查,医生她做了血糖鉴定和饥饿试验等检查说妹妹患的是胰岛素瘤,妹妹改掉不吃早餐的习惯然后经过药物治疗和饮食上护理妹妹的身体基本恢复。

2、妹妹每天都进食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菠菜,有才,小白菜,西红柿、橙子、弥猴桃等,同事她也多吃一些可以降低肠道癌的食物,比如卷心菜,萝卜,豆芽等。

每天坚持吃这些食物之后妹妹的身体大为好转,乏力,恶心呕吐的现象慢慢消退,血糖水平也慢慢恢复正常。

一个月后,妹妹的身体基本康复
3、妹妹为了增强抵抗力和身体的抗癌能力,妹妹多吃大蒜,猪肾,鱼,西兰花,鸡肝,虾等。

同时,为了防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癌。

妹妹就多吃海带,紫菜和发菜等含碘多的食物。

坚持吃了一个月的这类食物后,妹妹的身体基本康复了。

之前发生的一些症状也没有出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三)
-------- 胰岛细胞瘤
胰岛是散布在胰的各处,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内分泌细胞团。

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 细胞、D细胞及PP细胞。

A 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而胰岛细胞瘤就是发生在胰岛细胞的肿瘤,又称胰岛细胞腺瘤。

它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体、头部,异位胰腺也可发生。

常见于20~50岁。

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和其分泌激素的不同,可分为五类: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胃泌素瘤、舒血管肠肽瘤。

临床表现
治疗
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若手术探查未发现肿瘤或肿瘤已转移,则可行药物治疗,如甲氰咪胍治疗胃泌素瘤,氯苯甲噻二嗪治疗胰岛素瘤,生长抑素治疗胰高血糖素瘤,阿霉素治疗生长抑素瘤等。

5-氟尿嘧啶,氮烯唑胺或链脲霉素也可以用于胰岛细胞瘤的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药理作用
1、甲氰咪胍H2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地抑制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

本品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2、氯苯甲噻二嗪能松弛小动脉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能抑制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增加血糖浓度。

注意事项:注射时防止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和炎症。

不宜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加剧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脑血管、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高血压患者慎用。

3、生长抑素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注意事项:注射本品的速度超过50μg/分时,则会产生恶心、呕吐。

给药开始时可引起暂时性血糖下降,对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应每3~4小时查血糖一次。

护理
(1)减少低血糖发作首先要掌握低血糖发作时间和规律,患者病程时间较长,
已基本能了解自己低血糖发作时间和频率,护士应根据低血糖发作时间及次数,提醒定时加餐。

加餐时间根据患者低血糖发作时间和规律来定,如本例患者低血糖发作时间为下午和夜间,加餐时间为4pm和8pm。

有的
患者低血糖发作在凌晨,加餐时间也在凌晨,提醒此类患者加餐时一定要将其叫醒,帮助其进餐后方可离开,以免因患者未醒没有加餐而低血糖发作。

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避免或减少低血糖的发作,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脑损
伤。

(2)监测空腹血糖及症状发作时血糖空腹血糖和症状发作时血糖值对脂岛素瘤
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要对患者做好宣教,嘱其测空腹血糖前不可进食,如感觉有低血糖发作及时通知护士,检测血糖后进食,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3)低血糖发作时的护理若患者出现低血糖性昏迷,应立即给予查指血血糖,
若指血血糖<50mg%,立即抽血查静脉血糖和血胰岛素后静脉推注50%的
葡萄糖10~20ml,直至症状缓解。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观察疗效及反不良应。

(5)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经历低血糖发作,加之可能因脑细胞的能量不
足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抑郁、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因而思想包袱沉重,故应多与患者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

(6)安全保障患者低血糖发作伴有抽搐史时,应安置床挡,防止坠床。

抽搐时
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同时用牙垫保护舌头,以免患者自己咬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