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在质谱分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doc
ICP-AES分析技术论文-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学校:东华理工大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姓名:专业:指导老师:零一贰年六月十五日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摘要:原子发射光谱(AES)分析法一直是材料领域中最为常用的元素分析手段。
人们在对发射光谱法光源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利用等离子炬作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并采用AAS的溶液进样方式,发展起一类具有发射光谱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又具有吸收光谱溶液进样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仪器。
把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至今等离子体光源已经用于不同目的的光谱分析上其中以ICP光源的研究和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约占全部等离子光源研究和应用文献的80%以上。
虽然自三电极DCP和常压He-MIP出现以来,这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增多,但仍远远不及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光源的普遍,特别是近20年来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ICP光谱仪器,已使ICPAES法成为既简便又具有多功能的测试手段,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近20年来ICP法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加以评述。
正文:1、ICP-AES的分析性能特点等离子体(Plasma)在近代物理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被电离(电离度大于011%)的气体其中电子和阳离子的浓度处于平衡状态,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物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是由高频电流经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使工作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并呈现火焰状放电(等离子体焰炬),达到10000K的高温,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性能的光谱光源。
而且由于这种等离子体焰炬呈环状结构,有利于从等离子体中心通道进样并维持火焰的稳定;较低的载气流速(< 1L/ min)便可穿透ICP,使样品在中心通道停留时间达2~ 3ms,可完全蒸发、原子化;ICP环状结构的中心通道的高温,高于任何火焰或电弧火花的温度,是原子、离子的最佳激发温度,分析物在中心通道内被间接加热,对ICP放电性质影响小;ICP光源又是一种光薄的光源,自吸现象小,且系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沾污。
同时具备浓缩富集与脱盐功效的分析新策略

同时具备浓缩富集与脱盐功效的分析新策略
东华理工大学陈焕文课题组长期从事复杂基体样品
直接质谱分析领域基础理论、仪器研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我国质谱科学与仪器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离子的产生、操纵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目前,该团队提出了一种能够对水等液体介质中有机组分进行富集同时对金属离子等无机组分进行脱盐的新方法,能够方便地与质谱、色谱、光谱等检测技术联用。
该策略的实施方案之一是利用空气产生的气泡为载体,对复杂样品中痕量有机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组分进行选择
性分离富集,然后可以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或光谱等进行检测。
据团队外籍专家Konstantin Chingin教授介绍,该工作首先攻克了如何控制产生稳定的气泡,否则不能利用该气泡对有机物进行定量富集。
实验使用毛细管制作出均匀分布的100 μm孔径的隔层材料分离气液界面,使气体从气液分离界面通过,调节气体流速,产生均匀稳定的气泡,气泡与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接触并从溶液液面破裂,形成的气溶胶可以直接导入到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进行检测,也可收集该气溶胶进行色谱或光谱分析。
实验对多种不同的有机物(包括氨基酸、糖类、蛋白质、脂质等)溶液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利用气泡可达到有机物组分的富集和除盐效果,具有很高的普遍适用性,能广泛适用于质谱、色谱、光谱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关成果近期以Letter配封面的形式发表于
Anal.Chem.DOI:10.1021/acs.analchem.6b0058,标志着我国在复杂样品分离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ART-MS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现状

DART-MS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现状徐加泉;肖义坡;陈焕文;张小平【期刊名称】《质谱学报》【年(卷),期】2018(039)001【摘要】敞开式离子化质谱(ambient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IMS)技术因其具有实时、原位分析等特点,已成为质谱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实时直接质谱分析(direct analysis in real-time mass spec-trometry,DART-MS)作为一种典型的直接质谱分析技术,可在开放环境中实现样品的快速分析,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等优点,自2005年被报道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DART 电离源的工作原理以及近2年DART-MS在环境分析、食品药品安全、生物医学分析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总页数】9页(P120-128)【作者】徐加泉;肖义坡;陈焕文;张小平【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相关文献】1.中国应用型大学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中国大陆文献的调查 [J], 晁玉方;杜同爱;;2.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研究现状及前沿应用技术展望 [J], 陈坚;汪超;朱琪;张娟3.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研究现状及前沿应用技术展望 [J], 陈坚;汪超;朱琪;张娟4.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中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应用探析 [J], 贺月月;李亭亭;邵施苗5.第7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机构与机器研究现状和趋势——缝制机械应用专题——烟草机械应用专题 (CCAMMS 2007) 征文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质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市场格局分析

质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市场格局分析顶(0)2012-07-25 14:16:59 文章来源:仪器信息我来说两句(0)••导读: 十年前,质谱供应商的数量还屈指可数,而今天,随着分析物质的日益复杂,质谱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庞大的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质谱供应商行列,可以预见未来质谱市场的格局将是“群雄激战”。
o关键字o质谱质谱仪质谱仪市场•质谱仪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质谱仪的数量达6000余台。
然而如此庞大的市场上却鲜有中国厂家的身影,技术上的差距是主要原因。
据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选培先生介绍,“我国质谱仪的发展始于1959年,当时苏联援助筹建北京分析仪器厂(简称北分厂),而其主导产品就是质谱计,当时北分厂总共生产了数十台磁式质谱。
1965年以后的十来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与质谱相关的生产科研全部陷于停顿状态,而此时,世界上质谱技术的发展异常活跃,特别是色质联用技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但通过引进发现,当时我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从此以后,大量的国外质谱产品开始涌入中国。
”2006年,中国仪器界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东西分析推出国产首台商用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3100,打破了中国在实验室质谱仪市场上近三十年的沉寂,由此吹响了中国质谱再出发的号角。
随后,普析通用、舜宇恒平、聚光科技、禾信、毅新兴业、天瑞仪器等一批国内厂商也先后加入到中国质谱队伍中,产品种类也从单四极杆拓展到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从实验室台式质谱拓展到在线、车载、便携式质谱。
(详细情况见表一)表一:国内质谱制造商及其产品在表一所列的国产质谱产品中,东西分析的GC-MS3100、聚光科技的Mars-400、禾信的SPAMS 05等产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GC-MS3100标志着中国质谱的再次出发,并且由于她的推出,国外仪器公司的相关产品不得不降低价格;据东西分析项目经理苏岩松先生介绍,目前该产品已经销售了30-40台。
碲同位素研究进展及其地质应用展望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SINICA
Vol.94 No展望
陈加杰1,2),冷成彪1),许德如1,2),王大钊1),李凯旋1)
1)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内容提要: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色谱 分 离 和 纯 化 方 法 的 应 用,大 大 提 高 了 碲 (Te)同 位 素 的 分 析精度和效率,推动了碲同位素研究。本文综述了 Te同 位 素 研 究 的 最 新 进 展 及 其 地 质 应 用。 碲 具 有 亲 硫 和 亲 氧 双重属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自 然 界 (包 括 陨 石 )中 碲 同 位 素 (δ130/125Te)的 变 化 范 围 为 -4.12‰ ~2.15‰。 其同位素分馏受到不同过程的控制,其中球粒陨石碲同位素分馏主要受陨石形成过 程 中 碲 的 蒸 发 和 冷 凝 过 程 的 控 制,该过程中可引起高达6.9‰的分馏;自然界中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引起较大的碲同位素分馏(4‰),因 此 碲 同 位 素可能成为反应成 岩 成 矿 过 程 中 氧 化还 原 条 件 变 化 的 指 标;此 外,有 机 溶 剂 (如 石 油 )参 与 的 萃 取 作 用 可 引 起 1.8‰的碲同位素分馏效应,这一效应在重稳定同 位 素 研 究 过 程 中 需 要 引 起 足 够 的 重 视。 随 着 碲 同 位 素 分 馏 机 制 的 进 一 步 明 晰 ,碲 可 能 在 示 踪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限 定 成 矿 时 间 以 及 指 导 矿 产 勘 查 等 方 面 得 到 更 为 广 泛 的 应 用 。
DART-MS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现状

!! 敞开式离子化 质谱!0<M45/;4%/4K0;4%/ <066 695:;.%<5;.="@O78#是 指 在 开 放 环 境 中 "维 持 待 测 物 本 身 性 质 的 条 件 下"直 接 完 成 样 品 电 离 和进样的质 谱 分 析 方 法$ 自 )**D 年 2%%\6教 授提出解吸附电喷雾 离 子 源 !?H8O#以 来+#,"敞 开 式 离 子 化 质 谱 分 析 技 术 得 到 了 快 速 发 展"并 在 生 物 医 药-食 品 安 全 以 及 公 共 卫 生 等 领 域 得 到了广泛应 用 $ +)ED, 该 技 术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是 无 需或仅需简单的样品预处理就可以进行对样品 的 分 析 "有 效 地 简 化 了 分 析 过 程 "加 快 了 质 谱 分 析速度"提高了分析检测通量 $ +C, 此外"丰 富 的 离子化方式大大拓展了敞开式离子化质谱分析 的 运 用 领 域"可 实 现 复 杂 基 质 中 样 品 的 直 接 检 测分析 $ +B,
如何做科研_03

人才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 (2012) (2014) (2013) (2011) (2010)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2011)
(2010)
瑞士驻上海总领事来访
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瑞士联邦工学院分析化学首席教授 Renato Zenobi 博士来访
天瑞集团刘召贵博士等来访
傅家谟院士来访 第13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 会及展览会(BCEIA2009)
江西省首届现代质谱研讨会
现代质谱与核能开发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和‚梁树权奖‛获得者合影
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江西的人民善良友好、乐于学习、 勇于改变,很高兴来到这里,和朋友们一起 研究质谱科学。‛ ——康斯坦丁
Eric Handberg,美国国籍,美国普渡大学分析化学博士,东华理工大 学专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四级杆离子阱质谱仪的 (ASGDI)技 术及其空气中爆炸物的检测。Eric教授在质谱仪器的电子元件、硬件、 软件编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Mass Spectrom Rev、 J Mass Spectrom、Analyst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1项、协助执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研究4项; 获国家 友谊奖、美国分析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奖和庐山友谊奖。
1985年- 1988年,兴国永丰中学
1988年- 1991年,兴国平川中学,高中部 1991年- 1995年,赣南师范学院,化学系 1998年-2001年,吉林大学 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父亲陈吉祥(中共党员) 2001年-2002年,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讲师 2003年-2005年,美国Purdue大学 化学系,博士后 2006年-2008年,瑞士联邦工学院(ETH),高级科学家
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张如金;王帅;黄德娟;朱业安【摘要】本文综述了放射性核素迁移变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方法、内容以及部分研究成果,并着重研究了铀矿区土壤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影响核素迁移的因素、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以及一些特殊核素的迁移的现状与进展,并对当前存在的某些问题制定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科学的指导和提供了理论支撑.【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放射性核素;迁移;土壤环境;研究进展【作者】张如金;王帅;黄德娟;朱业安【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材料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核素是化学发展史上一项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其后产生了一门与其息息相关、祸福与共的技术——核技术,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仅仅过去半个的世纪,核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能源、航天、工业等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已经成为当今全人类必须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1]。
土壤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亚系统,是陆生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环境转移放射性污染物质的重要介质之一[2]。
与环境中其他形式的污染不同,放射性污染是不容易被察觉的,但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对生态系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所以,研究土壤放射性污染特点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成为污染生态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而且对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理工大学在质谱分析研究领域取得新
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陈焕文教授课题组最近在Nature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题为《Direct characterization of bulk samples by internal 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的研究(链接1),首次提出了直接获取凝聚态样品内部分子信息的快速质谱分析方法,为复杂基体样品直接质谱电离技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复杂基体样品的直接质谱分析研究是当今国际分析化学前沿热点领域之一。
但是,迄今为止,质谱技术对于凝聚态样品的直接分析只能达到样品的表层。
凝聚态样品内部蕴含了该样品更加丰富的信息。
长期以来,为了获取凝聚态样品内层深部组分的信息,需要对样品进行粉碎、研磨或匀浆、甚至包括复杂的分离富集等预处理,耗时费力,效率低下。
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的审稿专家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的研究意义,认为文章所阐述的研究发现让直接质谱技术的分析层面从样品表面深入到样品内部深层的三维空间,极大地扩展了常压质谱电离技术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