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肌皮瓣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FOCUS超声刀和传统手术在胸大肌肌皮瓣制备中的比较及临床价值

FOCUS超声刀和传统手术在胸大肌肌皮瓣制备中的比较及临床价值

【 关键词 】 胸大肌肌皮瓣 ; 头颈部肿瘤 ; F C S超声 刀 ; 传统手术 OU
d i 1 .9 9 j i n 1 7 一 1 6 2 1 . 2 0 6 o :0 3 6 / .s . 6 4一 3 . 0 2 0 . 0 s 4
文 章 编 号 :64— 16 2 1 ) 2— 0 1一 4 17 43 (02 o 0 8 o
彭汉伟 , 郭 海鹏 , 刘木元 , 杨 熙鸿
作者单位 : 10 1广东 汕头 , 5 53 汕头大学 医学 院附属肿瘤医院 头颈科 第一作者 : 彭汉伟 , , 男 广东汕头人 , 主任医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头颈部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和头颈部缺损
的修 复 重 建 , — i: eg aw i 1 6 cm Emal p nhn e 2 .o @
肿瘤外科杂志 2 1 4月第 4卷第 2期 0 2年
C i ugO c ,A r2 1 , o. N . h JS r n o p.0 2 V 1 n 4, o2
・81・


F C S超 声 刀 和 传 统 手术 在 胸 大肌 肌 OU 皮瓣 制 备者 : 饧熙鸿 , , 男 广东油头人 , 主任医师 , 研究方 向: 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和甲状腺微创外科 , i: Ema l
y i o g 21 a c m xh n @ . o c
【 要】 目的 摘
研究 F C S 声刀在胸 大肌肌皮瓣 (etas a r yct e s a , M F 制 OU 超 pe rim j ou no p P M ) o l o m a uf l
Co ms n n auho Y r po dig t r: ANG — o g ,E— Xih n mai: xho g@ 21 n o ly i n c .c r n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临床观察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临床观察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临床观察作者:杨志良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5例中全部成活30例,部分成活3例,坏死2例;本组患者肌皮瓣均直接被用作口腔黏膜衬里,1例胸大肌皮瓣作成双叶瓣,折桑串联修复颊癌的皮肤一黏膜洞穿性缺损。

结论胸大肌皮瓣以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为主要血供,属轴型瓣,血管位置较恒定,血管粗大、标志明确,血运可靠。

其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与年龄、性别、全身因素及手术操作有关。

其年龄相对越小,成功率就越高;同时精细的手术操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胸大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面部组织缺损常用的肌皮瓣之一,现己广泛应用于口腔领而外科、头颈外科领域。

本院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5例,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其中舌癌18例,口底癌8例,颊癌7例,咽侧癌2例;全部病例均作肿瘤扩大切除及同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3例舌癌同时做对侧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27例曾行术前化疗,21例术后接受放疗。

1.2 方法胸大肌皮瓣由胸大肌及其上方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组成,以胸大肌上缘锁骨中点或稍外方即胸肩峰动脉基部作为旋转点,胸肩峰动脉为营养该肌肉的主要血管,其体表投影是:作一侧肩峰至剑突连成的直线与锁骨中线相交,从锁骨中点沿锁骨中线到两线的交点,再沿连线转向胸前壁内下方即为胸肩峰动脉的体表投影。

设计皮瓣时先用美蓝画出肌肉血管蒂投影线,在投影区域内再用美蓝在胸前壁内下方按肿瘤切除后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岛状肌皮瓣,沿记号线切开皮肤,皮下达深筋膜,沿肌筋膜表面向两边翻起,显露肌腹6~10 cm宽度,上达锁骨下缘,下至岛状肌皮瓣的上缘,再沿肌皮瓣的设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层直至肋骨骨膜表面,边切边将皮缘与皮下肌筋膜作间断缝合。

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的临床应用

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的临床应用

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的临床应用田皞;喻建军;李赞;周晓【摘要】背景与目的:带蒂胸大肌皮瓣因为具有多种优点一直是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应用的经典组织瓣。

当今,随着显微技术普及和提高,游离组织瓣逐步取代了带蒂组织瓣。

然而,临床上并非所有病例均适宜接受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邻近带蒂组织瓣更安全可靠。

拟通过改进胸大肌皮瓣的制备及修复方法,探讨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在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时的应用。

方法:在皮瓣设计方案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改进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患者51例。

结果:51例改良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缺损区修复后外形和供区外形情况满意,缺损区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术后功能损伤最小化。

结论:胸大肌皮瓣在设计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良,提高了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的范围及修复的距离,减少皮瓣坏死的概率,术后供区和受区外形、功能效果满意,目前仍然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之一。

%Background and purpose:The pedicl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lfap has been a common choice of tissue lfaps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Nowadays, with rapid advancement in microsurgery, free lfaps gradually replace the pedicled lfaps. However, not all patient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using free tissue lfaps. Adjacent pedicled lfaps are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This paper explores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edicl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urgical defect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dvanced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their preparation and repairmethod.Methods:Flap design scheme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were modiifed to improve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 Fifty-one patients with surgical defects from resection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received reconstruction surgery using modiifed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s.Results:Modiifed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s survived completely in 51 patients. The area of defect regained its shape and appearance afte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The area of defect obtained excellent functional recovery.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injuries to the donor sites were minimized.Conclusion:Modiifcation in designing and preparing method of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flap improved repair range and distance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urgical defect following resection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It also reduced necrosis rate of skin lfaps. Postoperative donor and recipient sites regained their appearance and functions successfully.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issue lfaps used in reconstruction of surgical defect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26)002【总页数】4页(P151-154)【关键词】头颈肿瘤;胸大肌皮瓣;修复重建;外科【作者】田皞;喻建军;李赞;周晓【作者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1Correspondenceto:LIZanE-mail:**************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由于组织不够,无法直接拉拢缝合,缺损常需要组织瓣修复。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的应用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的应用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的应用摘要胸大肌肌皮瓣是一种常用的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方法,应用范围广泛。

本文将介绍胸大肌肌皮瓣的基本概念、手术方法及优点、缺点,以及临床应用情况。

胸大肌肌皮瓣的基本概念胸大肌肌皮瓣是将胸大肌肌肉及其覆盖的皮肤移植到头颈部进行修复的方法,常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

胸大肌肌皮瓣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中。

胸大肌肌皮瓣的手术方法非常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3-4小时以内),可以有效地修复各类头颈部缺损。

胸大肌肌皮瓣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缺点手术方法(1)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术前检查,判断病情是否适合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

同时还需要制定手术方案,确定受损部位和手术方式等。

(2)移植过程胸大肌肌皮瓣的移植过程比较简单,具体步骤如下:1.在胸部将一定的肌肉和皮肤切下并缝合好,形成一个较大的皮瓣。

2.将切下的皮瓣垂直地向头颈部旋转移位。

3.切去头颈部缺损处的皮肤,并将皮瓣置入缺损处,固定好。

(3)手术后的处理手术后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缝合伤口、止血、贴创口敷料、留置引流等。

优点和缺点(1)优点胸大肌肌皮瓣的修复效果比较有效,可以较好地修复各类头颈部缺损,包括颌面部、颈部和头部的缺损。

胸大肌肌皮瓣可以提供丰厚、柔韧的组织,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的正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胸大肌肌皮瓣的手术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而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缺点胸大肌肌皮瓣的手术费用较高,而且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医疗设备和耗材。

胸大肌肌皮瓣手术过程开始、操作结束后,考虑到皮瓣往复经过颈及翻转后需要保护局部循环。

因此,有类似移动输液管或微创性的解决方法,以维持皮瓣的正常血液供应。

胸大肌肌皮瓣操作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能要求比较高,手术过程中需要严密地监测和掌控手术进展,这对医生的经验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舌癌治疗中的应用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舌癌治疗中的应用

以手术 为主 的综 合治疗 。然 而施 行根 治 术必 然造 成舌 体、 口底及 其肌群 的大块 缺失 , 不 能实施 有效 的即时 若 重建 术 , 严重 影 响 患者 语 言 、 将 咀嚼 和 吞 咽功 能 , 生 其
甚至撕裂损伤皮肤穿支血管。④舌癌切除颈淋 巴清扫
术后 , 口底 、 下 区手术创 腔较 大 , 颌 为保证 消 灭死 腔 , 预 防感染 , 保证 伤 口的正常 愈合 , 们 采取 了术 后 创腔 放 我 置低负 压引 流装 置 的方 法 。负 压 引 流管 置 放 时 , 肤 皮 与组织 要贴合 紧 密 , 防漏 气 。引 流 管 与 负压 引流 球 严 衔 接 即可 产 生 负压 吸 引作 用 。衔 接 时要 遵 守无 菌 操 作, 以防造成 医源性 感染 。 在 术后 功能评 价方 面 , 以术 后语 音 是否 清 晰 , 能否
【 e od】 t ge acrpe rim j y u eu f K y rs o u ne;etas a r o t os a w n c o l o m e a n p l
胸大 肌肌皮 瓣 由 Aia r n于 17 创用 以来 , y 99年 已被 广泛 应用 于 口腔颌 面 部恶 性肿瘤 根 治术后 大 型缺 损 的 即刻整 复 J 。我 们在 20 04年 1月 一 05年 1 20 0月 , 应 用 胸 大肌肌 皮瓣 对 5例 晚期 舌 癌 患者 术 后 的舌 、 口底 缺 损进 行 了修 复 , 使其 恢复 了较 好 的外形 和 功 能 , 提高
wt d acdt g e acr ee e c dt t a wt re ,n etri ma r ouaeu a eeapi rmm d t i avne nu ne r sl t et i s gr adp e as j e t os pw r pl df eie h o c w e e or h u y o l o my n l f eo i a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分析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晚期头颈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采取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对患者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例数为55例,5例患者出现胸大肌肌皮瓣出现全部坏死,在剪除坏死皮肤组织,换药等新鲜肉芽形成后进行转移修复。

结论:对于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供缝合的血液供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胸大肌肌皮瓣;晚期头颈肿瘤术;组织缺损重建晚期头颈肿瘤术通常需要扩大手术切除部分,在手术后会留下很大的组织缺损,因此会给患者局部整形和重建带来不小的困难[1]。

在手术后立即修复能够提供良好的形象,患者也更易于接受扩大切除手术,从而提高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2]。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晚期头颈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采取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对患者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研究资料情况示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晚期头颈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女18例。

患者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为(58.5±4.7)岁。

患者病理情况:腮腺癌16例,舌癌15例,喉癌10例,上颌窦癌5例,下咽癌3例,成釉细胞癌5例,颊粘膜癌3例,颞下窝癌2例,下龈癌1例。

所有患者均处于Ⅲ、Ⅳ期。

1.2 方法1.2.1 设计胸大肌肌皮瓣胸肩峰动脉坏死胸大肌肌皮瓣的供应血管。

从肩峰到剑突作一连线,再从锁骨中点向下作一条垂直线与其相交,胸肩峰动脉沿着锁骨中点垂直下行的大约4cm,再沿着肩峰-剑突线转向内下方走行。

皮岛的设计在乳晕的内下方胸肋部,其大小是由修复区的大小和具体位置的高低而确定的。

1.2.2 分离皮瓣根据设计的皮岛,分别切开其四周皮肤和皮下组织。

胸大肌皮瓣基础及剖(1)

胸大肌皮瓣基础及剖(1)

胸大肌皮瓣基础及剖(1)
胸大肌皮瓣皮瓣可用于头颈各种缺损的修复。

优点:
可一期修复手术缺损
皮肤和软组织丰富
皮瓣转移角度广,可满足大部分口咽和面部缺损
大多数可一期拉拢缝合,一期关闭
可制作成一个肌蒂、两个皮岛,同时修复内、外缺损
皮瓣肌部可覆盖保护颈总动脉
技术上操作简便
缺点
皮瓣过于臃肿,尤其是用于口腔修复时
口腔、口咽修复时,由于自身重力,术后皮瓣下坠,切口上缘压力增大,易出现伤口裂开
颌面部上部缺损时,皮瓣转移角度不够
改变了胸部的对称性,不适合女性
胸大肌缺损后肩部功能受影响
肌皮瓣远端皮肤血供不可靠
胸肩峰动脉
胸大肌血供来自胸肩峰动脉的降支,该动脉在锁骨中点处自锁骨下动脉发出,于胸大肌深面与1~2个伴行静脉垂直向乳头方向走形,因此血管的体表标志为锁骨中点与乳头连线。

胸大肌肌皮瓣可制备成各种形式的皮瓣见下图:
肌蒂全蒂岛状游离。

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中胸大肌肌皮瓣的运用论文

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中胸大肌肌皮瓣的运用论文

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中胸大肌肌皮瓣的运用论文口腔颌面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与丰富的器官、组织,受到创伤、畸形、感染等创伤性因素影响可出现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尤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常会造成唇、颊、腭、口底及舌等多个组织器官的缺损,对口腔功能造成极大的干扰,同时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活动能力[1].口腔颌面部的缺损通常使用皮瓣、组织瓣进行修复,可选取的部位较多,如何进行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对于大面积缺损,尤其合并多个器官组织的广泛性或贯穿性缺损的同期修复,需要供皮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存活性及对组织结构与口腔功能的共同修复能力[2].临床常规使用的前臂游离皮瓣无法满足修复的需要,本文作者使用胸大肌带蒂肌皮瓣对颌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实施移植修复,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入院的48例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男性患者与2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低为35岁、最高为68岁,平均为52.81±7.65岁,包括18例舌癌、11例牙龈癌、5例口底癌、8例颊癌、2例软腭癌、4例腮腺癌。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均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其原发部位在口腔颌面部,无远处转移,符合手术适应症并实施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治疗,患者意识正常、神志清醒,机体条件能够耐受相关手术治疗,预期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机体状况或营养状况极差患者,认知障碍或无法正常表述自身想法患者,血液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而出现大范围骨坏死患者,近期接受过大量激素治疗患者等[3].本次实验前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胸大肌带蒂皮瓣的设计,该胸大肌皮瓣主要构成包括胸大肌及其所附带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其选取面积为略超过缺损区1~2cm;首先确定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走行,肩峰与剑突之间连线作为轴线,锁骨中点处对轴线作垂线,其折线则为胸肌支体表走行,血管蒂沿垂线到达交点后转向轴线方向;皮瓣的下端如有需要可以向腹肋部延伸并使用附加切口;皮瓣的旋转中心为锁骨中点下方、胸大肌上缘处;蒂部长度为缺损区域下缘与锁骨下缘之间距离加上约3cm的转移消耗;将皮瓣设计方案在胸壁皮肤上使用美兰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大肌肌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flap)首先由Ariyan (1979)创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紧接着Hurwiz (1979),Theogaraj (1980)报道用此解修复颈部、咽、食道缺损,取得满意效果。

Yu Maruyama用此瓣所带神经与面神经吻合.肌肉神经再生. Guono (1980),Grren (1981)相继用此瓣携带胸骨、肋骨的复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成功经验报道,国内在此时开始将其广泛用于口腔、头、颈缺损的修复和器官再造,不论在应用的适应证,瓣形成的技术和使用方法,均有很多改进和发展。

由于胸大肌肌皮瓣具有位置表浅,制作简便易行,供血动脉位置恒定、血皮瓣可携带骨、供瓣区与口腔颌面部同侧、不需要更换体位等优点,因此,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局部解剖】
胸大肌为一强有力的扇形扁肌,位于胸前皮下,肌起点范围广而分为三部:上部(锁骨部)起于锁骨内侧半的前面,中部(胸肋部)起于胸骨外侧和6个肋软骨的前面,下部(腹肋部)起自于腹外斜肌腱膜及腹直肌鞘前层和第5~7肋骨远端。

三部肌纤维分别呈外下、横向、外上走行,并聚合成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嵴。

上部肌纤维部分掩盖中部的上缘,二者间常有筋膜间隔作为自然分界,而中、下部肌间无明确分界。

胸大肌的血供为多源性,但除中、下部肌纤维胸骨旁的起始部,由胸廓内动脉的前穿支供血外,其余均为腋动脉的第一、二段所发分支供应,其中供血区最大的是胸肩峰动脉的胸大肌支,其他尚有胸外侧动脉分布于肌下部,最上胸动脉滋养上部肌纤维(图5-38-81)。

胸肩峰动脉起自腋动脉第二段,向前过胸小肌上缘,穿过胸锁筋膜后分出胸肌支、肩峰支、锁骨支、三角肢支。

胸肌支在胸大小二肌间下行约7.5cm进入肌腹,沿途发出分支就近穿入胸大肌。

胸肌支主要分布于胸大肌中部,并与胸外侧动脉及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在肌内吻合。

锁骨支行向内侧,分布于胸大肌上部肌纤维。

最上胸动脉由腋动脉第一段发出,向前内沿胸小肌上缘进人胸大肌。

胸外侧动脉自腋动脉第二段发出,向下内沿胸小肌下缘走行,分布于胸大肌下部肌内。

胸肩峰动脉之分支与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在肌内有多处完善的连接,为外科单独或共同使用三部分胸大肌作瓣提供了可靠血供解剖基础。

胸大肌回流静脉血主要通过各滋养动脉的伴行静脉,汇人头静脉或腋静脉,其中胸肌支静脉绝大多数汇入腋静脉。

胸肌神经来自胸前神经的内、外侧支,胸前外侧神经由颈5-7神经外侧束发出,经腋动、静脉浅面,穿喙锁筋膜、分支布于胸大肌上部及中部胸前内侧神经自颈8和胸1神经内侧束发出,向前经腋动、静脉之间,人胸小肌而分布之,其末支出胸小肌或绕其下缘终于胸大肌之下部纤维(图5-38-82)。

【适应证】
胸大肌肌皮瓣由于其可供切取面积大,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蒂长等优点,几乎口腔颌面部所有缺损均可选用。

1,舌的部分或全舌缺损、口底、腭部、咽侧缺损的修复。

2,颊部皮肤或粘膜缺损的修复,全颊洞穿缺损的双皮岛胸大肌肌皮舞一期修复。

3,下颌骨或下颌骨伴皮肤、粘膜软组织缺损的带助骨陶大肌肌皮瓣修复。

4,平颠弓以下平面的半侧颜面大面积缺损.用肌皮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5,咬肌缺损用胸大肌带胸前神经的肌修复。

6.颈部放疗后皮肤坏死,颈动脉鞘裸露的覆盖和修复。

【术前准备】术前检查胸部,对胸毛发达的男性,肌皮瓣移植后,毛发继续生长,故不适宜用于面颊及口内粘膜缺损的修复;而女性年青患
者·切取胸大肌肌皮瓣的创面关闭,将导致乳腺移位或缩小,若必须应用此瓣.术前应取得患者谅解。

【麻醉和体位】胸大肌肌皮瓣的制备创面大.加之受区手术复杂,应常规采用全麻方法。

平卧体位(手术步骤和方法】1.的设计
(1)胸府峰动脉及胸肌支血管的体表投影:常用方法有二:一为直线相交法,即垂直锁骨中点划线为ab,府蜂至剑突连线为cd.二线相交点为0.则动脉体表投影为a-ord线(图5-38-83 (1)。

其二为圆孤法,即以胸骨柄中点为圆心.由此点至锁骨中点为半径,血管体表投影在此弧线上(图5-3883 (2)),参照以上方法在胸前壁皮肤上划出血管主干走行。

2)
图5-38-83胸肩峰动脉的体表投影(1)直线相交法(2)圆弧法
(2)肌皮瓣的设计:按缺损区部位、形态及大小在胸骨侧外方绘出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的形态。

瓣的上界确定,以锁骨下缘下2cm至瓣上界的距离略大于锁骨下缘至口腔颌面部缺损下缘长度的距离。

瓣的下界以超越胸大肌下缘4cm以内范围较为安全。

瓣的外侧界最好不破坏乳头,若修复需要亦可包括在瓣内,所携带乳头可于舞移位前子以切除,也可在瓣存活后二期切除(图5-38-84 (1))。

若缺损面积大而又不施行颈清术的病员,亦可设计以肌皮作蒂的胸大肌瓣(图5-38-84 (2)),。

胸大肌肌皮瓣可带骨修复下颌骨缺失,骨源可选择胸骨或肋骨,以后者简便而常用。

由于受瓣蒂长度的限
制,此类病员均选择同侧胸大肌作瓣,而同侧肋骨软骨形态与下领骨形态不符,故临床仅能作为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供区,一般切取有一定胸大肌附着的第5~7肋,其长度可超出肌皮瓣宽度,但应保证瓣下肋骨段与组织瓣相连。

(3)蒂的设计:临床此瓣最多用于口腔癌联合颈清术后缺损的修复,故常用肌蒂经颈部创道达缺损区.肌蒂沿胸肩峰动脉肌支主干走行为轴,根据血管分支情况切取3~5cm宽的肌腹形成蒂,以保护血管不受移位、牵拉、压迫、扭转等因素影响血供,但肌蒂靠瓣侧应逐步加宽与肌皮霹宽度一致以保证肌内分支不被损伤。

胸大肌肌皮瓣除肌蒂常
(1)
(2)
图5-38-84常用胸大肌肌皮瓣的设计
(1)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皮岛下界不超出及腹下缘4cmt(2)肌皮蒂型胸大肌肌皮瓣
用外,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为肌皮蒂、切断胸大肌锁骨附着的单纯血管蒂或以胸肩蜂动脉或胸外侧动脉作蒂游离移植的组织瓣
2,切口及瓣的制备常用的肌蒂型肌皮瓣的制备,按瓣皮岛设计线切开内、外及下界皮肤,顺皮下层向切口线外侧剥离,再沿皮岛边界外1cm切开皮下层之筋膜、肌肉,以保护皮岛之下皮下血管网不受破坏。

此时,沿切开皮岛之三界作皮肤与皮下筋膜的间断缝合8-10针,以避免皮岛移位影响穿支血供。

利用缝线将肌皮瓣远端提起,从腹直肌前鞘深面向上剥离达肋软骨平面,从肋软骨膜浅面分离胸大肌在肋骨的附着,在肋间肌区分离时注意断扎胸廓内动脉的前穿支,并注意勿穿通胸膜在肌皮瓣下部游离完成后,沿瓣之皮岛上界及肌蒂浅面切开皮肤,由胸大肌肌膜浅面掀起皮瓣,充分显露胸大肌及其外下缘。

由外下缘牵起肌腹,顾胸大、小肌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分离向上几达锁骨下缘,提起胸大肌可见血管神经束走行于肌深面的肌膜下。

以血管走行为轴心,由肌皮瓣上方之宽度开始,逐渐缩窄至3~5cm宽之行程,全层切开胸大肌直达锁骨下缘,形成包括血管束的肌蒂。

检查肌蒂两侧肌断端有明显出血点处予以结扎(图5-38-85)。

肌皮蒂胸大肌肌皮瓣的制备该瓣血供可靠,可切取麗的面积大,一般可设计前自胸前正中线.
图5-3-85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形成
外至腋前皱襞,下界超过胸大肌腹外6~8cm,上至锁骨下缘的全胸舞。

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从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之深面向上分离,
至胸大肌之胸骨、肋骨附着予以切断,断扎胸廓内动脉之各前穿支,由胸大、小肌间筋膜间隙中分离直达锁骨下缘,则进入胸大肌之各神经、血管均包括在瓣内一并掀起
包含肋骨的胸大肌肌骨瓣或肌皮骨瓣的制备本瓣在完成肌皮瓣或肌瓣形成术中,按设计选择5~7肋中的某一肋骨,当肌(皮)瓣制备至拟
取肋骨下缘时,切开该肌间隙中的部分肋间肌.从肌断端向上剥离至肋骨下缘,按所需肋骨长度切开下缘骨膜,用骨膜剥离器仔细剥离肋骨胸腔侧骨膜,使与肋骨完全分离,在保护胸膜前提下,按设计长度剪断肋骨两端。

此时切取肋骨段可与浅面肌(皮)瓣一起向上旋转活动,故切取肋骨段之上缘可暴露,沿两断端肋骨上缘之上的肋间隙的肋间肌中,将肋骨上缘骨膜切开。

为避免肋骨与浅面骨膜分离,剥离应轻柔仔细。

在切开上缘骨膜的过程中,分段切开,切开段立即在肋骨胸腔侧作上下缘骨膜创的间断缝合,直至完全切开上缘骨膜为止。

此时切下肋骨段浅面及上下缘仍保持与肌(皮)瓣的正常连续,继续向上形成瓣及蒂部(图5-38-86)。

图5-38-87 胸大肌皮瓣供区邻位辦修复供瓣区,暂时以人造硅皮覆盖创面。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肌蒂通过锁骨部皮肤紧张,除在关创时充分作该部皮下剥离外,术后包扎伤口时应不使受压
a
2,胸部供瓣区切去部分肌肉,常有死腔存在加之肌断端渗血,易形成血肿,故术后应加压包扎。

3.术后一般7天拆除皮肤缝线,若遇张力较大者,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4,肌皮蒂胸大肌肌皮瓣可于术后2-3周行断蒂及修整的二期手术。

5,参照受区手术类型,决定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