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心血管疾病PPT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心血管疾病PPT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0
64.08 63.42 60.90 59.70 55.35 52.03 49.95 46.19 45.14 44.74 43.23 41.00 39.69 39.29 39.16 36.79 34.56 33.53 32.86 31.25 31.01 30.85 30.67 29.57 29.10 28.87 28.49 28.39 28.34 27.87 27.61 25.68 24.95 24.07 23.68 20.85 15.48 13.11
9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 “城乡差别” 缩小 ➢ 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
涨过快
10
第二节 高血压
• 流行特征 • 影响因素
11
• 高血压(hypertension)
全人群策略
✓ 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卫生宣传 具体指导
56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 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部分 相互作用是互补(协同作用) (图21-4 ) 。 进行总体危险评估和对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进 行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图21-5 ) 。
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 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
37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 龄的增长而上升。
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 普遍高于女性。
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 病情况有明显差异。
38
影响因素

病理学教学课件:心血管系统疾病-1

病理学教学课件:心血管系统疾病-1

0小时
2小时
24小时
5、病变:
地图状,贫血性梗死 (1)病理形态变化: 呈动态演变过程。 6h内:无 6h后:苍白 8—9h后:土黄色、地
图形
新鲜心肌 梗死灶
镜下:
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 胞核:碎裂、消失 胞浆: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 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心 肌 梗 死
正常心肌
正常心肌
4d后:充血、出 血带
斑块内钙化
(6)血管腔狭窄 正常冠状动脉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1)后壁和分支开口处 (2)腹主A>胸主A>主A弓>升主动脉 (3)早、广、重 (4)管径大、血流急→不易发生血流障碍及
血栓 (5)溃疡、A 瘤
i Xuenong

腹主动

脉血栓
脉 瘤
形成
3、颈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40岁以上出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习惯上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炎症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只有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变时才可称为冠心病chd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疾病:
Cerebral Infarction
4、肾A粥样硬化
肾A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 狭窄:
高BP 萎缩
合并血栓形成:
梗死 反复瘢痕 动脉粥样硬 化性固缩肾。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上肢; 间歇性跛行 坏疽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斑块 闭塞 梗死
足 干临床症状:剧烈腹痛、腹胀、发热等 性 坏 疽
(1)常见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 中动脉、Willis环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上课-(NXPowerLite)ppt课件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上课-(NXPowerLite)ppt课件
6. 年龄与性别:
(1) 年龄: 年龄↑→接触致AS因素机会多 动脉壁本身增生性改
变 (2) 性别: 雌激素影响脂质代谢→降低胆固
醇水平, 绝经后与男性相同
二、发病机制
1. 损伤应答学说和炎症学说 目前普遍接受 认为: AS斑块是EC对多种损伤因素 修复性反应的结果 损伤因素: 机械、LDL、高胆固醇 血症、免疫作用、过氧 化脂质、吸烟等
① 脂质的作用: EC、单核巨噬C → LDL氧化→ox-LDL 单核/巨噬C→泡沫C 单核C、EC、SMC→趋化作用 生长F↑
② EC损伤: EC损伤(非剥脱性): 早期, 引
起单核C, 血小板粘附→GF
→SMC↑ EC剥脱性损伤:血小板粘附→GF
③ 单核/巨噬细胞 粘附→迁入内皮下→巨噬细胞 源性泡沫细胞
2. 类型:95%心梗发生在左心室,特 别是左前降支占50%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① 概念:指梗死区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 心肌,并波及乳头肌及肉柱
② 病变:多个大小不定的灶状坏死,散 在
于左心室壁 ③ 环状梗死:(circumferential infarction)
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基因
2. 环境因素: ① 饮食因素: 食盐摄入量与血压发 生有关,摄入Na+↑ 、 摄K+↓、Ca2+↓ ②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 应激性状态 ↓ 促进高血压发生
3. 其它因素: 肥胖、吸烟、年龄↑
(二)发病机制:
体液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前列腺素类
(一)心绞痛
1.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05心血管系统疾病(202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05心血管系统疾病(2024)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 、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 食习惯等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 危险因素。
5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胸痛、 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
诊断方法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和影像学检2024/1/29
定义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冠 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心血管系统疾病可分为心脏血管疾病、脑 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1/29
发病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 多样,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 惯、感染等。
诊断方法
包括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等。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和诱因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同时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1/29
18
05
先天性心脏病与心脏瓣膜病
2024/1/2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 05心血管系统疾病
2024/1/29
1

CONTENCT

2024/1/29
•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述 •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 高血压与心脏损伤 •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 先天性心脏病与心脏瓣膜病 •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2
01
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述
2024/1/29

《心血管系统》PPT课件【18页】

《心血管系统》PPT课件【18页】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10
(二) 右心室
15
16
心的血管
(一)动脉(前面观和后面观)
1.左冠状动脉 (1)行程 (2)分支分布 1)前室间支 2)旋支
2.右冠状动脉 (1) 行程 (2) 分支分布
(二)心的静脉
1.心大静脉 2.心中静脉 3.心小静脉
17
心包
包裹心和出入心的 大血管根部的纤维 浆膜囊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18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1
一、 心 heart
2
心的外形:前面观
后面观
一尖、 一底、两面、三缘、四沟
心尖: 位于心的左前下方
心底: 由左心方和小部分右心方组成
两面: 胸肋面 膈面
三缘: 左缘
右缘
下缘
四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房室交点
3
心的位置
室上嵴 入口:右房室口
三尖瓣 乳头肌 腱索
出口:肺动脉口
动脉圆锥 肺动脉瓣
11
(三) 左心房 入口:肺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耳
12
(四) 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13
14
四、心传导系
(一)组成
1.窦房结 2.结间束 3.房室结区 4.房室束(His束) 5.左束支 6.右束支 7. Purkinje纤维网

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3)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4)转诊指征: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
②突发阿-斯综合征者,立即心肺复苏,初级
复苏成功后在120监护下转上级医院抢救。
4.健康指导
可编辑课件PPT
9
急性心肌梗死
1.概念: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局部心肌由于相
关动脉供血中断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2.诊断要点
①临床表现:胸痛是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持 续时间长,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或无胸痛。可伴心律失常、心 力衰竭、休克。
泌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3)相关脏器损害的诊断:
①高血压性心脏病 ②脑血管病 ③高血压性肾病 ④主动脉夹层 ⑤急进型高血压
可编辑课件PPT
4
2.处理要点:
(1)目标: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 老年患者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 合并糖尿病或肾病<130/80mmHg
(2)策略:先进行危险分层,结合病情制定用 药方案。
联合用药:增强降压效果,减轻副作用。
(5)转院指征:①急重症高血压。②急进型高血
压伴严重并发症。③顽固性高血压或诊断不
明。
3.健康指导: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和健康指导。
可编辑课件PPT
6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的管腔狭窄或阻 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2)降脂药物: ①他汀类:主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对轻、 中度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 ②贝特类: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 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③胆酸螯合树脂类: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 症,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无效。 ④烟酸类:可降低TC、TG、 LDL-C,升高 HDL-C。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链球菌(寄居口腔、咽部) 牛链球菌 (寄 居肠道) 表皮葡萄球菌 肠球菌 真菌。 (3)病变 瓣膜常已有病变(如风湿性心内 膜炎、先天性心脏病) 疣赘物形态 。
2021/3/7
瓣膜炎。 好发部位:最常见 二尖瓣,其次 二尖瓣+主动脉瓣。 形态特点 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 瘢痕化,瓣膜增厚、缩短;瓣叶间粘连,纤 维性愈着。左心房内膜增厚 Mc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小舞蹈症,抗链球菌溶血素,血沉加快。 年龄:多始发于5~14岁儿童。寒冷地区多见。
2021/3/7
CHENLI
3
基本病变
1. 变质渗出期: 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 性,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沉积。纤维 素样坏死。少量浆液、炎性细胞。1个月。
2.肉芽肿期 :Aschoff小体 具有诊断意义。 经过2-3个月。 细胞成分: (1) Anitschow 细胞 (2) Aschoff 巨细胞 (3) 淋巴细胞 个别嗜中性粒细胞
械、注射器等。
3. 易感染因素: 心瓣膜异常,机体防御功能的
抑制。
4. 病变: 疣赘物大而疏松,含菌,易脱落,瓣
膜损 伤严重,可穿孔。
2021/3/7
CHENLI
27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1)病程 6周以上,迁延数月,甚至1~2年。 (2)病原菌:毒力较弱寄居菌丛: 草绿色
风湿性动脉炎(rheumatic arteritis) 可见于冠状动脉、肾动脉、脑动脉、主 动脉和肺动脉等。管壁粘液样和纤维素 样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可有Aschoff小 体,可继发血栓形成。后期,瘢痕化,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80%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均显著升高。
2024/1/26
13
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加速血管 病变进程。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 风险。
2024/1/26
肥胖
肥胖患者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增加 心血管疾病风险。
2
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
整合社会资源,如医疗、康复、心理等领域的专 业机构和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
建立互助小组和社区支持网络
3
组织患者和家属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心得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 持和帮助。
2024/1/26
24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6
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 脉造影等。
治疗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 术等。
2024/1/26
8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压
01
02
03
04
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 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
综合征。
症状
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
诊断
血压测量、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
治疗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 术治疗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 死亡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 大负担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 死亡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 大负担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 死亡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 大负担
2024/1/26
27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心绞痛
急性、暂时性冠 状A供血相对不足
心肌耗氧量↑↑
急性心肌短暂缺血, 以胸痛 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稳定型劳累性:较稳定狭窄>75%
恶化性劳累性:原有病变+血栓形成/痉挛 自发型变异型(变异心绞痛)
➢休息或梦醒时发作 ➢心电图与其他型相反, ST段抬高 ➢冠状动脉痉挛
(二)心肌梗死(MI)
(2) 镜下: ① 泡沫细胞: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 肌源性。 ② 平滑肌细胞及较多细胞外基质 ③ 少量TC、WBC
(3) 形成过程: 脂质↑→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吞 噬 →泡沫C
(4) 结局: 一种可逆病变 青年、儿童也可出现,可自行消退
2. 纤维斑块:
(1) 肉眼: 灰黄色, 蜡滴样, 隆起斑块 (2) 镜下
⑤ 乳头肌功能失调 50%,1%(二尖瓣乳头肌断裂),二尖瓣关
闭不全
⑤ 其它: ◆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力↓→左心衰竭 ◆心源性休克: 梗死面积>40%→输出量↓↓→休克 ◆心律失常: 传导系统受累或电生理紊乱所致
(1) 好发部位:颈内A起始部、基底A、大
(2)
脑中A及Willis动脉环
(2) 病变:
① 脑萎缩:血管狭窄→缺血
② 脑软化:血栓形成→闭塞,多见于颞
叶、内囊、尾状核、豆状核、丘脑
③ 脑出血:AS→小动脉瘤→血压↑时→
破裂出血
4. 肾动脉AS: (1)部位:肾A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 (2) 病变:AS性固缩肾
1. 概念:冠状A供血区持续缺血缺氧 →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2. 类型:95%心梗发生在左心室,特 别是左前降支占50%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① 概念:指梗死区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 心肌,并波及乳头肌及肉柱
② 病变:多个大小不定的灶状坏死,散在 于左心室壁
③ 环状梗死: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
(2)透壁性心梗 典型心梗类型: ① 累及心壁三层,常呈片状,较大。未累及全 层,仅深达室壁2/3以上→厚层梗死。 ② 部位 常见:近心尖部、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 (前降支供血区)
中断→缺血性心脏病(IHD)。
病因及机制: ① 冠状A供血不足 冠状A AS、冠状A痉挛、炎症 ② 心肌耗氧量剧增: 血压↑↑,过劳, 情绪激动等→心肌负荷↑
Sites: 左前降支, 心壁侧,新月形,偏 心性狭窄 Degree
Ⅰ≤25%
Ⅱ 26-50%
Ⅲ 51-75%
Ⅳ > 75%
(一)心绞痛
表面: 纤维帽(平滑肌细胞+细胞 外基质+胶原纤维)
深层: 脂质+增生平滑肌细胞、 巨噬细胞、泡沫C+基质
3. 粥样斑块
(1) 肉眼: 大小不等 黄白色斑块 斑块内坏死黄 色粥糜样物质
(2) 镜下: ① 表面: 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SMC埋于细胞外基质中) ② 深层: 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脂质、胆 固醇结晶) 底部及边缘: 肉芽组织 外周: 淋巴细胞 + 泡沫细胞 ③ 中膜: 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口处,腹主A>胸主A>主A弓>升主A (2) 病变:常见粥样斑块及其继发改
变(溃疡、钙化、出血等)
2. 冠状A AS: 冠心病
➢左冠状A前降支>右冠状A干>左冠状A旋支
后果:
➢心肌急剧暂时缺血→心绞痛 ➢严重持久缺血→心肌梗死 ➢慢性供血不足→心肌硬化 ➢突然停搏,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
3. 颈A、脑A AS:
一、危险因素
1. 高脂血症: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高血压: 3. 吸烟: 4. 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 5. 遗传因素: 6. 年龄与性别:二、基本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 ➢ 好发部位:
腹主A下段、冠状A、肾A、 胸主A、颈内及脑A
➢基本病变 (一)脂纹与脂斑:早期病变,可逆
(1)肉眼: 淡黄色条纹, 1-2mm, 长短 不一, 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 或帽针头大小,稍隆起。
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改变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病变特征:
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 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 增生, 伴有坏死、钙化的病变。
动脉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性疾病, 包括 AS, 动脉中膜钙化和细动脉硬化。
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最重要。主要 累及弹力型A(如主A)和弹力肌型A(如冠 状A、脑A)。
(3)血栓形成: 动脉腔阻塞→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大出血
B:纤维帽破裂伴血栓形成
A:斑块破裂
Li Xuenong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钙盐沉积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三) 主要动脉的病变
1. 主A AS: (1) 部位:好发于主A后壁及分支开
3.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早期呈白色,之后
变黄色或灰红,干燥,形状不规则, 梗死后6小时肉眼才能辨认,梗死后 2小时出现镜下改变。
凝固性坏死
生化变化:
肌红蛋白释放→血→尿↑ 谷-草转氨酶(GOT)↑ 谷-丙转氨酶(GPT) ↑(GOT>GPT) 肌酸磷酸激酶(CPK)↑(CK-MB) 肌钙蛋白(cTnT/cTnI)↑
4.合并症
① 心脏破裂:1-3% 左室前壁下1/3破裂→心包填塞→急死 室间隔断裂→血室入右室→右心功能不全
② 室壁瘤: 常见愈合期,亦可急性期。受压而膨胀 部位:左室前壁近心尖处 后果:心衰附壁血栓形成,瘤壁破裂
③ 附壁血栓形成:
心内膜受累→粗糙→血栓形成→脱落
④ 急性心包炎:

机化

栓塞
2-4天,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5. 四肢动脉AS: (1) 部位: 下肢A多见且严重。 (2) 病变: 血管狭窄→缺血→间歇性跛行 血栓形成→闭塞→坏疽
6. 肠系膜动脉AS: 狭窄→腹痛、腹胀、发热
阻塞→肠梗死(剧烈腹痛,腹
胀,发热,便血,肠梗阻, 休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
冠心病: 冠状A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或
F:纤维帽 C:胆固醇结晶 L:管腔
内、外弹力膜均破 坏动脉中层萎缩
纤维帽与坏死中心连接处: 炎症细胞、钙化、 新生毛细血管
4. 继发改变及后果:
纤维斑块及粥样斑块基础上 (1) 斑块内出血:
大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 →心肌梗塞)
(2) 斑块破裂: 常见于腹主A下段、髂A、股A 后果:破裂→溃疡→血栓形成 ↓ 粥样物→栓塞→相应器官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