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防雷系统案例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防雷系统案例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防雷系统案例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防雷系统案例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防雷系统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其作用是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外部防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

①、接闪器包括避雷针和避雷网(带),对于超高层建筑,还应考虑将屋顶出现的卫星接收器、有线电视、航空障碍灯、节日彩灯纳入接闪器保护半径之内。

②、引下线的作用是将避雷网(带)与接地装置连接在以前,为雷电流提供通路,通常利用主题结构的柱主筋或剪力墙钢筋做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规范要求,应尽可能的增加引下线数量,适当减小引下线间距。

③、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防雷接地体应尽量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

由于超高层建筑比较高,雷电可能从建筑物侧部击中建筑物,侧击雷的保护一般不需要专设接闪器,先判断属于第一类还是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然后在30米或45米以上各层(或没三层)圈梁内的主筋焊通,形成均压环。

工程案例分析:广州新电视塔

防雷等级:二类防雷建筑接地形式:TN-S系统塔体高度:454米

桅杆高度:156米建筑总高度:+610米功能楼层:地上35层

塔内面积:38000m2建筑总面积:116000m2结构形式:筒中筒结构

案例分析:

新电视塔建筑的外筒钢结构和塔顶层组合楼板结构,使得整个塔体构成了一个“法拉第笼”,因此可以直接利用塔体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法拉第笼(FaradayCage)是一个由金属或者良导体形成的笼子。根据接地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笼体是一个等位体,内部电势为零,电场为零,电荷分布在接近放电杆的外表面上。

一、接闪器:

塔体顶部直接利用金属天线桅杆作为防雷接闪装置,利用塔顶不锈钢金属护栏作为避雷带,无金属护栏处采用同材质明装避雷带,整个屋面避雷带形成闭合。

在塔顶桅杆基底处设置闭合均压带,以均衡散流和降低跨步电压。同时利用塔顶楼板结构配筋主筋在整个屋面构成不大于5m×5m或4m×6m的避雷网格。

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以及露天安装的设备金属外壳就近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当其不在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内时,安装防雷接闪装置(避雷针或避雷带或混合接闪器),并就近与防雷装置相连。

二、引下线:

天线桅杆金属部分既是接闪器,又直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并通过与塔体结构的连接将雷电流导入地下;塔体部分的引下线由核心筒外围剪力墙内的工字钢立柱和外筒的24根结构钢柱共同组成,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 m。

由于作为防雷引下线的24根钢立柱自上而下通过地面层并深入至地下二层与结构基础连接,直接裸露并可能被人手触摸,为防止雷击时因接触电压导致人体触电伤亡,需采取防护措施。初始的方案是在地面3 m以下的立柱表面做绝缘处理,通过与建筑、结构、装修等相关专业的讨论和协商,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后决定采用设立警示牌的方式,提醒游人

在雷雨天气时不要靠近作为防雷引下线的24根外立柱,以免发生危险。

此外,为了有效降低跨步电压,塔体防雷引下线(外筒钢立柱)在地面层处设置均

压环(利用圈梁外侧两条主筋构成)。

三、接地装置: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广州新电视塔所在区域的土壤电阻率约为55~73.4Ω·m,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初步估算约为0.28~0.39Ω,有可能小于0.2Ω。

因此采用天然接地体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利用塔体及裙房、地下室基础桩内对角的四条主筋(桩的利用系数不小于0.5)作为垂直接地体,利用塔体承台梁最外侧两条主筋、核心筒筏板基础外侧两条主筋,及裙房、地下室基础结构外圈梁外侧两条主筋分别构成环形接地体,同时利用地下室底板结构梁内的两条主钢筋构成不大于10 m×10 m或8 m×12 m的接地网格。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要点分析 常生宝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要点分析常生宝 发表时间:2017-12-04T15:51:00.1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常生宝 [导读] 摘要:各类建筑物尤其是高层智能建筑物的增多,电子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物遭雷击的机率增大。 吐鲁番市气象局新疆吐鲁番 838000 摘要:各类建筑物尤其是高层智能建筑物的增多,电子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物遭雷击的机率增大。本文就如何做好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要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供防雷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问题;分析 引言 雷电灾害是我国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层智能建筑物越来越多,而且建筑物内布设大量电子电气设备,这些弱电子设备敏感性强,极易遭受雷击,损失甚至难以估量,因此尽管近些年防雷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雷击灾害损失却在日益加重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安全。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是防雷工程建设其中的重要环节,开展防雷检测工作目的是要从源头上降低雷击灾害的发生几率,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现阶段,建筑物防雷工程中,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是关键环节,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后及正常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建筑物防雷装置审核及定期检测工作,保证防雷装置性能可靠性。吐鲁番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地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增热迅速、散热慢,70%以上的雷暴等天气集中出现在夏季,本文重点对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智能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和可用性,更好的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建筑物内部人员伤亡及电子设备损坏事件。 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要点分析 1.1接闪器 接闪器属于建筑物防雷工程中十分关键的防雷装置。接闪器检测主要涵盖接闪器材料、规格及设计情况,这些应该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有关防雷规范要求,智能建筑物在进行防雷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混合接闪器以及避雷针等装置,同时需要在屋面上组合构成一定的网格,针对高出屋面的金属物要同避雷网做好电气连接,现阶段智能建筑物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沿着建筑物的四周对避雷带进行布置,还应该在那些特别关键的点布局一些避雷针,无需设计避雷网格便能够保护建筑物。若建筑物屋面上分布了暖气管、消防管等金属管道,需要在管道布设区域做接地操作,尽最大可能的确保与屋面的防雷装置保持可靠连接。 1.2引下线 引下线同样属于建筑物防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防雷装置。检测引下线时,首先要查看引下线规格及材料是否相符,查看引下线敷设是否平直,焊接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焊接长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是否有遗漏及防锈漆是否完整等。要求引下线布设与防雷设计规范要求相符,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第I类、第II类及第III类防雷建筑的专门引下线布设应该不低于2根,并沿建筑物周边进行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为≤12m、≤18m、≤25m,在检测时,这些问题都要注意到。现阶段智能建筑物一般均会采取柱筋的主筋做接地处理,通常情况下,建筑物所采取的柱筋主要采取气压焊的手段加以焊接,从而确保焊接的牢靠性。 1.3基础地网 基础地网是防止智能建筑遭受雷击的关键举措。建筑物通常采取联合接地系统连接,也就是说,建筑物的内外部防雷工程共享一个接地系统,该系统接地电阻要求≤1Ω。在对基础地网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接地极做好相应处理,通常情况下,主体钢筋施工应与建筑环梁的基础以及引下线等合理连接。 1.4均压环 建筑通常是多层或者是高层建筑时,受其智能化以及高楼层的特点的影响,在防雷设计的时候一般应该在智能建筑物上面>45m的地方布局均压环。通常是从建筑物距离地面30m的区域采用均压环,接着每层使用40X4mm的镀锌扁钢加以防雷。智能建筑物均压环的安装应同建筑物外墙边缘的每个引下线加以连接,并保留金属的等电位,保证均压环的焊接符合相应的规格要求。在检测时,上述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 1.5屏蔽 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结构及线路雷电脉冲应采取屏蔽措施。做屏蔽检测时,一要仔细检查建筑物施工设计图纸,查看防雷装置是否与智能建筑物混凝土钢筋材料、金属门窗框架及屋顶金属构件等有效连接;二要查看智能建筑物内部电子信息系统线路两端是否布设金属屏蔽线,查看铝、铜、钢等相关屏蔽材料规格与质量,通常屏蔽材料合适的厚度为0.3-0.5mm;三要查看建筑物内金属构件与电子设备是等电位联结,还要查看相邻建筑物金属管道非屏蔽线缆电气连接状况;四要查看网材目数、层数等,符合防雷设计相关标准要求。 1.6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是智能建筑物雷电防护的重要措施,此类方法能够使智能建筑物内极大的降低电位差,在对等电位连接进行设计中经常会发生未设计设备等电位连接装置以及接地干线的接地问题。很多设计人员只是对总等电位与卫生间局部进行等电位连接,却忽略了对设计设备等电位装置。在引入室内雷电流的作用下会使智能建筑物内部有高电位产生,导致电气设备遭到损坏,严重时会威胁到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要加强电位连接的检测。一是要对连接线的规格、材料、施工工艺、连接方式以及连接质量进行检测,要求其同防雷设计的相关规范要求相符。二是要查看智能建筑物内部的金属管道、金属门窗、设备、栏杆等一些较大的金属物,要求其与接地装置或者是等电位连接板进行等电位连接,同时要做好等电位连接接地电阻的检测工作,要求其同防雷设计的相关规范要求相符。三是要做好金属管道的检测,查看其敷设方式、规格以及安装状态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四是要做好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的等电位连接的检测,查看等电位连接的规格、连接状态以及施工工艺是否与规范标准要求相符。 1.7综合布线系统 由于智能建筑物的功能性较强,其内部分布着各类线缆,如信号线、电源线等,在对这些线路加以布设的时候,假如没有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智能建筑物被雷电袭击的概率,所以在智能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检测时也需要对综合布线系统做好详细的检测。通常情况下,检测时要注意,导线需要在屏蔽金属桥架内进行布设或者是透过屏蔽金属管加以布设。为了防止各类电磁感应或雷电流在经过桥架时而形成强烈的雷电感应,应该对智能建筑物的信号线路以及电源线路进行分开布置,不可以共享一个屏蔽金属管路。

防雷建筑物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4、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7、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8、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4、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6、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Nm3 Sm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 一.防雷与接地 (一).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采用TN 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 系统的接地方式。 3 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符合表5.4.1-1 规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图如图5.4.1-1 和图5.4.1-2 所示。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 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7 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表5.4.1-2 的规定。

(二).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 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型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应符合表5.4.2-1、5.4.2-2 的规定。 (三).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 B)。

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

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和施工要求 1 防雷设计审核 1.1 应提供的资料(防雷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审核合格后一份退回建设单位,一份留防雷所验收存档) 1.1.1 防雷设计说明(包括分类依据及设计方案); 1.1.2 基础防雷平面图; 1.1.3 天面防雷平面图; 1.1.4 高层建筑物防雷均压环设计图; 1.1.5 立面图; 1.1.6 防雷设施施工大样图; 1.1.7 规划报建审核书、施工资质证书(复印件) 1.2 上述设计资料若属分段设计,办理防雷设计审核时,必须提交设计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并保证按施工进度提前补交相应的图纸。 1.3 经审核合格后,凭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的《广东省防雷设施设计审核书》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 2 工程验收 2.1 隐蔽部分的验收 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1.1 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 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 2.1.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 2.1.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 2.1.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 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 2.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 2.1.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 2.2 工程总验收 2.2.1 防雷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天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进行综合检测、验收。若验收合格,领取《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若不合格,限期整改。 2.2.2 建设单位持《广东省防雷设施合格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建筑工程综合验收手续。 3 注意事项 3.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均必须按此规定严格执行。下列行为可导致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永久性的雷击隐患:

住宅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分类

住宅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分类[转帖]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增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使电气设备本身技术含量和种类的上升,均导致电气设备在建筑投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合理设计电气的各个系统和运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对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和节约基建投资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设计中,建筑物的情况千变万化,功能多种多样,特别是当建筑物的面积较大用途复杂时,电气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成本的高低。 在配电系统中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形式应当采用不同的配电系统。国标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第6.0.5条中规定“在高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

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第8.2.3 高层建筑低压配电中第二条规定“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两者相比国标比行业标准严格,应按国标进行设计。 通常我们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很难有效分清较大容量的概念,5.5KW、 7.5KW 对于 500KVA的变压器可以说是较大容量,但对于1600KVA容量以上的变压器就是一个较小容量,而这个容量等级的区分直接影响配电成本的高低。前一段时间笔者在设计“山东出版总社编辑业务楼”时,空调专业提给电气专业的设计资料中,地下车库排烟风机的容量大部分为 4KW、5.5KW且排烟风机机房位置较分散,而设计中采用的是 2 台1600KVA的变压器,若全部采用由低压变配电室放射式供电,末端互投,这样的结果会造成低压出线回路大增,从而导致低压柜数量的增加,更有

建筑物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论述

建筑物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论述 发表时间:2018-06-19T16:46:08.3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谭巍 [导读] 摘要:为避免雷电灾害对建筑工程正常使用带来的影响,所有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均设置了防雷系统,可以及时将过大雷电流导入地下,避免出现触电事故,提高建筑电气运行安全性。 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为避免雷电灾害对建筑工程正常使用带来的影响,所有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均设置了防雷系统,可以及时将过大雷电流导入地下,避免出现触电事故,提高建筑电气运行安全性。对建筑物防雷系统进行检测,可以随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最大程度上来避免雷电带来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本文就建筑物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检测;基本流程 1、建筑物防雷检测分析 建筑防雷检测主要目的是确定建筑防雷系统状态,分为现场检测和检测资料计算分析及结果评价两部分,需要由具有专业检测资质的单位来完成,以国家以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对待检测建筑物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并完成报告编写。正式检测时以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施工隐蔽资料等作为依据,确定建筑物防雷装置布局、构造、材料、系统布线、安装工艺等,同时结合雷达回波、气象卫星云图以及闪电定位等资料,来制定合理且可执行高的防雷检测方案。对于建筑防雷检测工作,所有检测作业的进行,均需要以检测方案作为依据,利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设备,按照要求完成现场检测工作。其中,现场检测包括对防雷装置的现场勘查和与外观检查,确定接地系统是否存在外力损坏情况,以及各防雷装置老化状态等。对于检测确定存在异常的防雷装置,还要检测确定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确定正常还需要进行二次检测。 2、对检测实践的指导作用 遵循上述流程和作业要求进行操作,可以使检测过程更严谨、科学。(1)明确责任。要求有两名以上持证检测员参加,并将检测人员分为取样员和测试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防止漏检。明确检测是对应安装(应检测)的所有防雷装置进行的,防止了装啥测啥、不装不测的现象。(3)规范文书。明确按单位工程(单体)进行检测、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同时规范了检测发现问题和复检结论的提出,明确规定以《存在问题通知书》、复检意见书的形式书面提出。(4)科学实用。安全作业、正确布置桩位并连线、避免或消除影响接地电阻测试的因素等注意事项,符合实际,科学实用。(5)质量管理。检测流程全面而具体,并增加了建设单位确认、评价和检测机构跟踪回访流程,切实加强了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3、防雷检测基本流程 3.1、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是防雷检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但是这一步却常常会被忽视。在准备现场检测前,要先查看一下检测设备能不能良好运行,检测产品属不属于有效期内,环境条件是否适宜检测,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一定的防护。检测准备时,先了解被检单位的情况。对被检单位不需要知道的非常清楚,但应该了解其地址、性质、工作联系人、检测场所环境、单位的规模、土壤类型等先行因素。简单了解和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做到心里有数。之前需签订检测协议或合同,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由于被检单位的行业特点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根据情况要装备一些技术性强,素质高的专业检测人员。再是思想准备要充分。对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困难要充分考虑其解决办法和对策。不懂之处要查阅相关书籍。 3.2、现场检测阶段 要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测。在检测之前,首先要主动向单位出示相关的证件。也是防雷检测规范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步。文件主要是由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检测协议组成,根据备检单位的需要有序的提供。如果有些防雷装置属于隐蔽工程,像地网、墙内地下接地体、屏蔽的网格尺寸及其材料规格等。可以询问公司职员,或者查看相应的图纸。对使用仪器设备要进行检查。如果检测前,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要及时终止检测,换新仪器。在检测过程中,对检测样品要做好保管工作,规范进行检测,注意安全。检测后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的,分析原因,判定已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3.3、后期整理阶段 在检测结束后,将现场情况,如实填写在原始记录内。将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和相关的复印件进行归档处理,对监测工作进行严格把控,让检测工作能够安全准确的完成。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委托方。检测办公室对委托方不定期的征集客户意见,收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不断的提高业务和水平能力。生命财产安全,要严格按照标准确立。 4、检测后的程序 (1)现场检测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整理好的原始记录及校对结果交给检测报告编制人,报告的编制由专人负责,并由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审核、签字、授权批准。批准后交检测管理办公室统一盖章发放。报告的编制、审批、发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2)发放报告要做好发放记录,做好登记,如果客户有异议的,按照《申诉和投诉管理程序》执行。(3)将检测报告的复印件及相关的原始记录进行统一归档管理。(4)检测室应该对检测进展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检测工作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出现异常状况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应该及时通知委托方。(5)为提高部门的检测服务水平,检测办公室应该对委托方进行不定期的客户意见征集,收集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检测室,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5、检测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1)现场检测的检测人员必须持有检测资质证方可进行建筑物的检测工作,根据被检测单位的具体性质、行业特点,配备相应专业特长的检测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并掌握被检测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规范规定,其中包括国家标准规范、行业规范、地方标准以及有关安全程序和操作规程等;测量和测试仪器要符合国家计量法规规定,在检定合格有效使用期内使用;并确保每项检测有2人以上人员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检测数据应通过反复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填入原始记录表中。(2)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检测过程中遇雷雨天应立即停止检测;若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的每块面积≥250mm×250mm 的钢板连接,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3)注意保障现场检测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公共建筑案例分析

公共建筑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班级:13建筑学3班姓名:杨林青学号:1310641320 摘要 在公共建筑案例分析中,本文选择了文化类的公共建筑—苏州博物馆新馆。并通过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加以辅助分析。通过两者做个比较,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建筑设计师;对建筑本身的历史环境关系、法规控制、功能和指标要求、造型构思、空间效果、立面材料风格和细节设计等方面;对建筑的独到之处和自己的体会来逐步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建筑特点 Abstract I n public building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chose the culture of new public buildings - suzhou museum. And through the hangzhou academy aided analyses folk art museum. By compare the two,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rchitect; The relationship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regulation control of the building itself, function and index requirements, design conception, space effect, the facade material style and detail design, etc; For building is unique and his own experience to gradually for analysis. Key words: suzhou museum、Pei 、architectural features 目录 一、绪论 二、案例所选建筑 1)苏州博物馆新馆 2)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 三、第一章: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1)贝聿铭 2)隈研吾 四、第二章:案例分析 1)历史环境关系 2)法规控制 3)功能和指标要求 4)造型构思 5)空间效果 6)立面材料风格 7)细节设计 五、第三章:建筑的独到之处 1)苏州博物馆新馆 2)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 六、第四章:体会和收获

建筑物防雷等级如何分类

建筑物防雷等级如何分类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房子越做越高就 日益突出了防雷接地工程的重要性。人人都想居住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防雷其实在现代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筑物防雷其实是分等 级的,建筑防雷等级越高防雷措施就越严格,岱嘉电气技术工程师解释说,一般建筑物防雷可以分为三类: 一、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制造使用或者存储火药、炸药、起爆物、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的建筑,遇到火花会爆炸,并且有可能造成巨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2、国家级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国际机场、大型展览馆、大型候 车站、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和大型体育场馆; 3、国家级计算机中心、通信枢纽、以及对国家意义重大的装有大量 电子设备的建筑; 4、制造、使用、存储危险爆炸物、包括露天气罐和油罐等可能引起 爆炸并且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等; 5、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次的省、部级办公楼及其它重要的或者人员 密集的公共建筑; 6、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次的住宅及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 以上所列出的建筑物都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这些地方的防雷级别 非常高,需要重点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次小于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者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次小于次的住宅、公共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 4、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次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考虑到雷击后果和周围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 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6、年平均雷暴日15天以上的地区,高度15米以上的烟囱、水塔等 孤立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天及以下的地区,高度为20米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 以上所列出的就是基本的建筑防雷分类,其中涉及到的21区、22区、23区是如下定义的: 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连续成长时间、短时间连续出现爆炸性粉尘、纤 维的环境。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偶尔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环境。 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 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 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23区:存在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岱嘉电气20年专注于生产防雷接地工程中使用的防雷接地材料, 岱嘉电气为电力行业,中国石化、电信、民航、轨道交通、医院、学校 等行业众多项目中防雷接地工程提供接地耗材,从降阻剂供应提供到其 他防雷接地耗材供应,岱嘉电气得到项目方采购主管一致好评,与众多 项目有多年稳定供货合作。

公共建筑中中庭设计的分析与总结

公共建筑中中庭设计 的分析与总结

姓名:王光辉 学号:1001081027 班级:建筑学10. 公共建筑中中庭设计的分析与总结 【摘要】从中庭的背景谈起,针对国内公共建筑(特别是商业建筑)中庭设计现状,指出了我国建筑师在学习国外成功案例时,应充分重视其中技术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并主要的总结了相关的公建中庭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公共建筑中庭商业建筑空间 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中庭因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环境品质更具有突出的公共性、平 等性,所以备受人们的欢迎。近年来,中庭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公共建筑空间,在办公、 科教、医疗等各类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中庭空间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据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藻井的形式便是现在中庭空间的雏形,在皇家建筑、佛教建 筑中为了体现封建制度的集权性、体现威严、敬畏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使庭内空间高大。 在近代建筑中,山西、安徽等商人民宅设计中,围合的2层庭院中也有出现。最为典型的中 庭出现在福建地区的“围屋”居住建筑中,当地居民为了防御外族的入侵,建筑成圆形布 置,中庭为族民日常生活的活动空间。在国外古罗马建筑中不覆顶的开敞庭院,才真正地 把自然引入到了建筑室内空间。 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越是发展到高级阶段越是需要自然的回归。因此,20世纪60- 70年代,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人们开始对崇尚于机器美学而建造起来的钢筋水泥 的建筑森林产生了厌倦,开始以一种返朴归真的心态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庭院空间。但是 这无疑具有一定难度,为此,设计者们作了多种的尝试,尝试把庭院重新引入现代建筑中。 1967年,由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中庭旅馆”(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旅馆)展现在世人 面前,在美国甚至全球的建筑界立即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庭旋风”。现代中庭的使用和 推广,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方式满足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对亲近自然的渴望,另一方面也 离不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建筑的发展趋势由水平伸展到垂直向上或是向下,垂直绿化系统随之产生。建筑 庭院从原先的单一平面进入到了三维立体空间,即向垂直方向发展。通常意义上的庭院是 二维的、平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像空中庭园这样的在垂直系统 上发展的庭院形式已经屡见不鲜了。 传统庭院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有趣且赏心悦目的环境。而现代建筑庭院有时是作为一种 新的功能元素应用于设计中,例如在生态建筑中,这类庭院突破了现代庭院以消遣、娱乐 和增加建筑趣味为首要需求的局限,被赋予了生态和节能上的功能意义。庭院作为生态建 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现,在改善建筑内部环境,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以及建 筑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庭不仅是有趣的建筑空间,也是光和净化室内空气 的载体;在附属于建筑的空中庭院中 ,一方面,绿色植物满足了人们希望能与自然界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可以吸 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氧气,所以,它们的存在也 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与新鲜的空气。因此,功能 性也是现代庭院发展中所凸现的一种新的特征趋势。以 多向度的绿色使建筑充满自然的意趣,为在用地条件限 制下,尤其是在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自然生态的建 筑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在很多实际的方案中,设 计者都采用了建造空中庭院的方法在建筑中加入自然的. 元素。建筑中存在很多凹入的空间,大大小小,从里面伸出茂密的植物,形成垂直向的绿色改善自然通风,补充自然采庭院体系。在一些建筑中,花卉植物从底层深凹的大平台一直螺旋上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引用) -03-22 08:4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分、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3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方案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 1.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2.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注: 1. 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没有防直击雷和不处于其它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围时,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在要考虑屏蔽的情况下,防直击雷接闪器宜采用避雷网。 2. 由于历史上频发雷击灾害地区的建筑物需采取防雷措施。 1.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2.1一般规定 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2.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1.2.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独立避雷针(网) 1.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围。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围:当有管帽时应按表1-1确定;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 表1-1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围的空间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详]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 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 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 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 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第六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工程竣工后,须经法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证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七条:

公共建筑案例赏析

朱家角人文艺 术馆 Zhujiajiao Museum of Humanities & Arts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世界景观佳作鉴赏 案例分析三

教师:姓名:学号:日期:

一、简介 项目名称: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建筑设计: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李启同、许磊、董之平、张昊 结构与机电设计: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TOPO景观设计事务所 委托人: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朱家角 朱家角人文艺 术馆 基地面积:1448m2 建筑面积:1818m2 设计建成时间:2008 —2010年 材料;白墙、锌板屋面、玻璃、锈石 人文艺术馆所在的银杏广场在朱家角北端的美周弄,广场得名于两棵47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清末小说家 陆士鄂的铜像立在树边,朱家角人相信,他在发表于1910年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预言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建于2010年9月。人文艺术馆2010年5月正式落成,是栋全新的建筑, 这栋小型艺术馆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展品以表现朱家角传统文化生态为主题,包括由 俞晓夫等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 人文艺术馆由著名设计师祝晓峰设计,占地面积近2000怦。共有大小室内展厅十个, 室外庭院五个,充分体现了江南传统宅院错落有致,明暗辉映的建筑风格。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馆名由画坛泰斗吴冠中亲笔题写。馆内藏品由俞晓夫,廖炯模等 125位国内当代著名油雕艺术家历时近两年时间创作完成,包含130件艺术作品,其中115 幅油画,15件雕塑。经过反复的修改,充分尊重历史的记载,借助画笔刻刀,细致描绘了朱家角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生,形成商镇市井”、寺庙堂观”、珠溪文儒”、节 日习俗”、神话传说”等六个篇章,内容涉及风貌、人物、掌故等。这种大量油画作品围绕小镇人文风貌主题 进行的集中创作,在国内尚属首创。也是朱家角将文化与旅游结合,提升景点内涵的积极探索。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步入转型期后,强调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活的例子,具有前瞻性和当下性,对古镇在保护和拓展上意义非凡。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X(GB50343-2004)(引用) 2007-03-22 08:4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 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X。 第1.0.2条本规X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X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X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X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计算。 第三节设备布置 第2.3.1条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条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条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第 2.3.4条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二、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 1.检测对象及检测部位 1.1接闪器现场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防腐措施及锈蚀情况,查看安装是否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断、熔化现象。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以及分流情况。对于单支或多支避雷针,应用滚球法确定其保护范围,确定是否能起到保护建(构)筑物的作用。 1.1.1建筑物接闪器对于楼房等建筑物的避雷网或避雷带,圆钢直径应大于等于8mm,扁钢截面积大于等于48m㎡,厚度大于等于4mm.现场检测时用铁锤或钳子等硬器对网带做适当的敲打。查看是否有开焊和弯成直角或小于直角等敷设不合理的地方。 1.1.2水塔接闪器要求利用水塔顶部周围铁栅栏来保护接闪器或敷设环形避雷带边缘,塔顶中心安装避雷针一只。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来观察接闪器的状况。 1.1.3烟囱接闪器利用安装在烟囱顶部的避雷针或环形避雷带作为保护,多根避雷针应用避雷带连接成闭合环。

1.2引下线现场检查引下线是否垂直、牢固,是否遵循最短路径原则;检查引下线材料直径及截面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引下线的布设是否合理,应视建筑物出入口、人行道之间距离采取保护措施,其距离必须大于等于 3.0m;检查断接卡是否锈蚀、接触不良。宜在距地1.8m处设置断接卡;检查距地面1.5m以下是否设置了非金属防护套管;检查引下线是否变形和弯蓝处是否有直角、锐角弯;检查是否有断裂、机械损伤、严重锈蚀等状况,当截面锈蚀大于等于t/3时应予更换;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焊接是否牢固可靠,焊点有无裂缝等;引下线的布设应包括:能否引起雷电反击和雷电电磁脉冲干扰,附近是否有其他设备引线、是否有交叉或平行电气线路,如有应采取措施;引下线的过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穿过临时建筑物情况和是否便于检查等。对于高度小于等于40.0m的水塔,可以利用铁梯为引下线;高度大于40.0m时,应另加设一根引下线或利用支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对于高度小于等于40.0m的烟囱,可利用铁扶梯作引下线;高度大于40.0m时,应另加装一根引下线或利用支柱或支座内主钢筋作引下线。 1.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检测以实际测量接地工频电阻值为主要标志。接地装置主要检查安装位置、深度、规格、防腐、冲击接地电阻等,并要查阅基建档案中防雷设计图纸的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布置等是否设计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