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合集下载

传播学原理复习资料

传播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及传播学传播学定义:研究“传播〞的学问,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传播的定义:主要用以表达某种事物〔多指消息、意识等精神内容〕的传播。

传播的特性:①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书面语言〕,图像传播〔拍照录像〕②时空遍布性:时间纵贯人类史,空间横跨人类社会③行为伴随性:很多行为的进展和完成都离不开传播,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传播实物传播:第四种传播类型〔其他三种见①,如模特表演〕分为:“无意〞传播〔传者无意而受者有心〕;“有意〞传播④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本行为之一。

因为人类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行为都离不开传播传播的定义①“共享〞说强调信息是传者及受者对信息的分享②“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③“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结论: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狭义——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信息: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及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二分法群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群众媒介即报刊、播送电人类传播的划分方法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划分依据:传播的技术、手段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群众传播划分依据:传播的范围、规模自我传播: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自我的思维活动,非社会传播人际传播:个人及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特点:直接传播;随意性大;保密性强;反响迅速;速度可控,随双方需要而进展〔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情感,持续地相互影响并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及组织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交流〔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群众传播:群众媒介所进展的信息传播活动目的: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显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群众,提供娱乐,检测环境优点:快——传播速度快;广——传播的范围广;多——传播的信息数量多;好——传播的信息质量〔清晰度、保真度〕好负功能:麻醉精神,文化侵略,降低审美能力缺点:反响不及时、不充分、不直接变化:过去一般只使用亲身传播手段的人际传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起群众传播技术〔网络、手机等〕来各类传播的特点周期:人际传播偶发,最没有规律;组织传播有一定规律〔如开会上课〕;群众传播最有规律〔报纸杂志的周刊月刊,电视的播出时间〕角色:人际传播传者受者随时交替;组织传播的传者受者有限定,上下级差异大;群众传播,媒介是专职的传者,群众是固定的受者〔新兴网络使传者受者的角色随时替换,是革命性的变化〕反响:人际传播反响容易,组织传播反响困难,群众传播更加困难〔但网络技术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开场突破传统的僵硬格局〕信息:表达不标准的问题人际传播最不标准,组织传播有所标准〔军事行动中的暗号〕,群众传播最为标准〔媒介作为一种“标准转换器〞,在一定条件下将“非标准性符号〞转化为“标准符号〞,如略语、流行语的形成和普及〕传播学诞生的条件:主观方面,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类传播的演进1、美国传播学奠基⼈威尔伯·施拉姆的⽣动⽐喻(将⼈类历史的100万年作为⼀天计算)2、⼈类传播演进的过程(1)⼝语传播时代(2)⽂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传播时代第⼆章传播及传播学1、传播的定义郭庆光: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德弗勒和丹尼斯在《⼤众传播通论》⼀书中定义更全⾯些:“⼤众传播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机械媒介⼴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的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式影响他们。

”反应说:这类定义吸收了⼼理学中刺激—反应论的观点,其含义极为⼴泛和模糊。

史蒂⽂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互动说:G.格伯纳: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的社会的相互作⽤”。

影响说: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的定义为:传播是指“某个⼈(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的)以影响另⼀些⼈(接受者)⾏为的过程。

过程说:希伯特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个过程,过程就是⼀系列的活动及运⾏永远向着⼀个特定的⽬标在⾏动。

传播不是⼀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的实体。

传播是⼀个恒动过程,⽤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

”共享说:这类定义源于拉丁⽂的Communicate的意思:“使共同”。

威尔伯·施拉姆的定义更进⼀步:“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意向”2、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普遍存在的;(2)传播的前提是,双⽅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3)传播是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的;(4)传播是⼀种信息共享的⾏为;(5)传播是⼀种双向互动的⾏为;(6)传播是⼀种⾏为,⼀种过程,⼀种系统。

3、传播学的产⽣(1)产⽣背景:政治的影响:美国的选举政治经济的影响:⾃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军事的影响:⼆次世界⼤战催⽣媒介的发展:为传播研究提供了基础(2)传播学的发展:40年代:初具规模50年代:陷⼊低⾕(模式理论发达)60年代:三⼤转机——(a)传播研究冲出了效果分析的狭窄⼀隅,开始对传播进⾏全⽅位多⾓度的探讨,不仅限于传播如何取得最佳效果这⼀个⽅⾯;(b)⼈们对效果问题的看法发⽣重⼤转变,开始重视传播的间接效果和远期效果;(c)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益提⾼。

传播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传播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传播学重点知识1、什么是传播?(名)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影响别人。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传播至少包含三个要素:信远、讯息和新宿。

人们正是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2、传播学研究什么?(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研究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2)微观层面: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身轨迹3、传播学兴起背景?P257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迅速发展,媒介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扩大促使人们从各自学科研究传播;当时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传播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社会学家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革命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关心;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大量衔接点的学科,如:新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并且二战期间,大量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

1、社会发展对信息要求提高2、传播业成为独立的产业3、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会背景4、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P261(重点)①拉斯维尔:拉斯维尔对传播学的贡献有——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将传播的基本过程解析为“五W”(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虽此理论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重要意义。

②卢因: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守门人”概念,“守门”理论成为揭示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③霍夫兰: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一书,还出版了《传播与说服》。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传播?定义:所谓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的三环节: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受、信息的反馈2、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贡献哈罗德.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他的政治宣传和战时轩轩研究代表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2)提出“5W”模式,是我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必然出现谈到的入门理论3)他可以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谐调功能、传递文化遗产功能)4)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贡献:1)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2)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3)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过程,提出了传媒的弱效果论,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库尔特.勒温(把关人理论)贡献:1)他拥有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变成重要研究目标的思想方法2)理论上创立了场论,开创了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的研究3)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圆满解释4)他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性人物卡尔.霍夫兰贡献:态度的改变1)源于科学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2)人口集中——城市人口的集中造就了规模化的信息需求3)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二战时知识分子的迁移;战时宣传的需求第二章传播原理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4个阶段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五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人类语言它的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有逻辑性3)人类语言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人类语言没有外部刺激的时候也能自主发音5)人类的音声带有节奏和韵律,并能欣赏这种节奏和韵律2、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说”+(赖特补充了一个功能)娱乐功能传播的负功能: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4)麻醉精神:(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2)由剥夺人的行为能力之一拟态环境理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理路,它充分真实环境的区别在于事实的选取和组合拟态环境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2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内向传播(乔治.米德—“主我客我”的理论,布鲁墨的“自我互动”理论)定义:人的内向传播的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活从生理机能上来讲:内向传播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人脑活动→机体反应,这些环节和要素构成。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第三讲传播类型分析
传播的类型: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就是指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对话。
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
a、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
b、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
第九讲传播媒介
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媒介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
倚重时间的媒介:如羊皮纸、黏土和石头,性质耐久,较易克服时间的障碍,可以长久保存,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
倚重空间的媒介:如莎草纸、电报和广播,质地轻便,较易克服空间的障碍,便于对空间的控制。
c、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
d、注意传播技巧的运用
大众传播的界定: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的职业化组织化
2、媒介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
4、受众的大众化分众化、细分化
①大众传播在个人的获知阶段较为重要,而人际传播的影响力在劝服阶段更为突出。
②大众传播对于初期采用者比晚期采用者更为重要。
③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事物的传播和说服人们采用它们的最有效途径。
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
强大效果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传播学

传播学

传播学教程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传播:传播是指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货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货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 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补课缺少的基本元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i额对家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媒介: 媒介是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具有两层含义:狭义上指的是行为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货目标的程度,广义上则指这一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产生的一切影响与后果。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研究主要是站在受众立场上,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信息流:是信息的一种循环反应,即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而另一方的反应有过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上限效果: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饱和点"(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止下来.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保证组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的诞生背景:A:政治背景⑴:美国大选与传播学诞生⑵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B:经济背景⑴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⑵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与传播研究的关系C:军事:⑴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⑵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⑶霍夫兰的说服理论●霍夫兰的劝服研究:研究重点: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研究的两个阶段:⑴1934-1945:战时传播研究“这个集中了美国心理学界最出色人选的班子所从事的大型研究项目被认为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而且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赛弗林、坦德⑵1945-1961:耶鲁研究(服务冷战)“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哪些条件可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

”《传播与劝服》(1953)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弊病:闭门造车之嫌实用主义取向----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只探究实际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负---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理论、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降低大众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互联网传播过程的优、缺点:互联网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工具、时效性较强、保存性较强、保存性较强、选择性较强●选择性定律:三层含义: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基本思想◆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都势必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思维方式尽量协调一致。

选择性定律的认知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传播的理解,把握传播的双向交流性对新闻工作者的启发揭示了译码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自由主义体制的缺陷: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弊端:媒介无法避免政府的控制–政府的硬性调控–政府的软性控制媒介无法摆脱资本控制重视自身自由,却忽略公众及个体权利●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需要和接受信息的原因出发进行的研究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是特定“需求”的一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根据这一观点,受众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传播学重点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4个)2、简答题(5个)3、论述题(2个)课程复习重点:大纲:传播的实质、传播的模式内容:传播要素传播效果自我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技巧具体重点:1、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处在社会系统中的人类应用一定的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往往伴随一定社会效果的发生。

特点: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使用传播媒介(口语、印刷、电子、网络媒介)信息的交流具有一定的传播效果2、传播的要素(5+3)(如果是简答题,则每个要素要有浅层次的展开)传播者who:传者、信源(传播者的权威性影响传播效果,但只是短暂的)受传者to whom:受众、信宿(受众个性意见领袖群体规范)信息Sayswhat:传播内容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意图实现结果(受传播者、受传者以及传播技巧的影响(如一面提示、两面提示,如诉诸理性还是诉诸感情)) 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 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决定传播频率、范围)信息组织与传输的机构(决定传播内容的倾向、意识)新增3要素:传播原因探讨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目的及意图(why)传播技巧如何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手段和策略。

(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传播环境自然环境(制播环境、地理环境、传播技术)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3、传播的分类:自我传播大众传播(定义)(按传播范围分)自我传播:个体的我与主体的我之间的信息互动。

(本我、自我、超我,慎独)大众传播:1 媒介必须专业化、职业化;2必须接受国家监督与管理;3改变传统观念、工作及生活方式国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按传播内在本质分)文献领域人际领域广播领域4、信息积累的选择性心理机制(各层次的定义、层次关系)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注意特点:选择知觉刺激性信息选择观点吻合而避开抵触信息选择性理解以自己的思维、价值观去理解所选择的信息原因: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作用:主观意识参与下信息发生有利于接受者变化主观意识过分参与会造成符号价值消失,积累无意义(风动幡动)选择性记忆根据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用、有利且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或别的介质上特点:①主动“拷贝”,但是片面的(口述历史)②强烈主观色彩,取决对记忆主体正向肯定性的心理认同③短暂,还应选择除人脑外的其他记忆载体5、传播者与把关传播者是指拥有一定传播手段并能实现一定目的将自己拥有的信息传达给受传者的人或组织把关即信息的加工与过滤,其必要性如下:信息的差异性——筛选与过滤垃圾信息、冗余信息传播目的的差异性——因传播者目的不同,在信息选择上必然选择满足其目的的信息内容受众的差异性——由于受众生理、心理、职业、爱好差异,因而选择不同信息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把关人定义: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行为影响和制约。 2、情境独特论。 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
大众传播媒介的入侵,混淆了不同情境的界限。
3、情境合并论。电子媒介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
第一,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指从事信 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17、传播媒介分析研究的内容及意义:(论)
微观分析(媒介本体研究)主要分析研究个体媒介的构成、要素、手段、特 点、功用等具体问题。
宏观分析(媒介价值研究)主要分析研究媒介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所扮 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又可称媒介的社会价值研究、经济价值研究、文化价值研 究。 18、媒介发展的特点与阶段(了解)
史、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研究传播与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 2)微观层面 :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
的自身轨迹
3、传播学兴起背景? P257
传播学形成于 20 世纪初至 40 年代的美国。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
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迅速发展,媒介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扩大促使人们从各自学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媒介规范理论。第
二点主要理论是卢因的“把关人”理论和布里特的“潜网理论”。
9、传播者的权利与任务(论) P178
任务:
权利:
搜集信息
采访权
选择信息
报道权
加工、制作信息
批评权
控制传播内容和过程
保密权
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安全权
10、传播者概念?(名)
是分开的;而在苏联的传播理论中,这二者是合为一体的,政府对大众媒介具有直
接的领导权。
由于《报刊的四种理论》是作者在冷战时期而作,他们的分析带有西方学者意 识形态的偏见,是含有敌意的,因而错误地把前苏联传播理论视为极权主义理论的 延续。 14、阿特休尔媒权利代言人的结论
一切媒介历来都是受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鼓吹 手”。控制媒介的权势可能是宗教的、世俗的;也可能是政治上的党派集团、经济 上的利润指标。三种模式: 1、市场模式 2、共产主义模式 3、进展模式。 15.传播控制: P129 (一)政治控制(二)经济控制(三)行业或团体组织对传播活动的控制(四)受 众控制(五)自我控制 16. 传播媒介概念 : (名)
主要观点: 1 、 媒介即讯息 2、 媒介延伸说(媒介是人的延伸) 3、媒介冷热 说 4、“地球村” (二)英尼斯“媒介偏倚论” P121
1、媒介的“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 2、 媒介与帝国垄断之间的关系。媒 介发展与人类文明相协调,偏向于时间的没解释个人的宗教的,不利于权力中心对
边疆的控制;偏重于空间的媒介是大众的政治的普遍的,有世俗化、公平化和现代
件性和复杂性。
④拉扎斯菲尔德: 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他与卡兹等人进行的“伊里调
查”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通过不断
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学科的尊重,但这种
经验主义和数据主义收到了批判学者的抨击。⑤施拉姆: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
国,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
1、社会发展对信息要求提高 2、传播业成为独立的产业 3、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
会背景
4、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P261(重点)
①拉斯维尔: 拉斯维尔对传播学的贡献有——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
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将传播的基本过程解析为“五
W”(谁、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虽此理论有单向性和直线
器接收到的信息还原为讯息,传给信宿信,此模式导入了噪音概念,担任缺少反馈
环节。 2. 循环和互动模式:由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基础上提出。这个模式中没
有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的主体,其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
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强调了互动性,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德弗勒模
式,由德弗勒提出,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扩展了噪音的概念,但
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 ③ 开创经济行为
⑶ 一般社会功能: ①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
们 ②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 ③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
的规定 ④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7、传播模式 P59(简)
1. 直线模式:由拉斯维尔提出,指出构成此模式的“五
信息的发出者。不仅指单个的人,还指一切从事传播的组织和机构。
11、守门人和守门人理论(必考)(名)
1947 年库尔特 . 卢因( K.lewin )《群体生活的渠道》提出。
卢因在研究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现,信息总是沿着“门区”的传播渠道流通,每
个门区都有把关人所处的位置,把关人将就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可否继续在传
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在没有外来控制的条件下,传播媒介也应该自我约束
和自我控制(“自律”)。
该理论要求传媒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这些传媒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一向强
调所谓“自由传播”,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实践自己的承诺。
4、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该理论来源于极权主义理论。不过在极权主义理论指导下大众传播媒介和政府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重点) P113
答:(一)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① 环境监视功能 ( 了解 ) 。 ②社会协调功能 ( 沟通 )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 积累、保
存)。
(二) 赖特的“四功能说”:
① 环境监视、 ② 解释与规定 ( 提示行动 ) 、③社会化功能 ( 规范教育 ) 、④提供娱
播渠道中流通作出决定。
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内部控制的一种方式,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大众传媒
的新闻或信息的产生传播不纯粹的客观中立,是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二
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选入并得到报道,三是“把
关”过程及其结果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潜网”理论:有
性的缺陷,但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重要意义。
②卢因 :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守门人”
概念,“守门”理论成为揭示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③霍夫兰 :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一书,还出版了《传播与
说服》。其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传播领域,二是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
传播学重点知识
1、什么是传播?(名)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
是希望影响别人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传播至
少包含三个要素:信远、讯息和新宿。人们正是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关系。
2、传播学研究什么?(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传播的历
W”——谁、通过什么
渠道、对谁、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模式第一次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
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然而,这一模式并不完全,没有提供一条反馈的渠
道,没有揭示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香农 - 韦弗模式,有香农和韦弗提出,表述
为,信源发出信息,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
化的、不易察觉的过程,因而被称为“潜网”。
13、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必考)
报刊”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有四点——集权主义传播主义制度、自由主义传
播制度、社会责任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1、 集权主义传播制度。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的安全,君主有权对信息流通、新闻
传播、言论扩散加以绝对的控制。
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早期符号媒介— —手抄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互动媒介。 19、媒介理论介绍: (一)麦克卢汉 :P147(必考)
提出了关于媒介的三个重要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 介”和“热媒介”概念。特别是媒介即讯息,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他开拓了从 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但他的观 点不过辩证唯物,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复杂社会因素 的作用;他的理论中没体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认为人的活动完全是片面的,忽 略了人的理性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研究传播;当时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传播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
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社会学家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革命中的作用产生了
强烈关心;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大量衔接点的学科,如:新闻学、心理学和社会
学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传播事业最发达
的国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并且二战期间,大量欧洲学者逃到美
教材,开辟了几个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
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
5、传播的主要类型?(名)
主要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人内传
播: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称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两个人
(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一些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聚集在一起就是人际传
场”。
该理论相比极权主义理论自然是一大进步,但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新闻自由并不能使社会大众真正受益,大众传媒仍然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受到控
制,而且滥用新闻自由的状况也屡见不鲜。
3、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该理论是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和完善。它主张:传播媒介在享有
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应当主动地、积极地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