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王晓红版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问题一:什么是化工原理?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在化工工程中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了化学反应、传质与传热、流体力学等学科内容,涉及到化工工程中的各个环节。
化工原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能量传递规律以及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等,为化工工程的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问题二:化工原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化工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平衡及其对工艺条件的影响。
通过分析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预测产物组成和产量。
同时,还研究反应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等相关内容。
2.传质传热原理:研究在化工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规律。
通过分析传质速率、传热速率以及传质传热过程中的阻力和温度分布等参数,优化传质传热操作。
此外,还研究流体与固体之间、流体与流体之间的传质传热机理。
3.流体力学原理:研究流体在管道、泵和设备中的流动规律。
通过分析流体的流动速度、压力分布、阻力损失等参数,优化流体力学过程。
还研究液体和气体的流动特性,如雷诺数、压力梯度和黏度等。
4.反应工程原理:研究化工反应工艺的设计、运行和控制。
通过分析反应条件、反应器构造和反应器操作参数,确定最佳的工艺方案。
同时,还研究反应器的传热、传质和混合性能等相关问题。
5.过程综合与优化:综合考虑化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反应、分离、传质传热以及能量利用等。
通过分析各种操作条件、设备参数和工艺流程,提出最优的工艺设计方案,以实现经济高效的生产过程。
问题三:化工原理对化工工程有何作用?化工原理对化工工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设计指导:通过化工原理的研究,可以为化工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和能量传递规律,可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和工艺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过程优化:通过分析化工原理,可以优化化工工程中的各个环节。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1) 2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绪 论【0-1】 1m 3水中溶解0.05kmol CO 2,试求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水的密度为100kg/m 3。
解 水33kg/m kmol/m 1000100018=CO 2的摩尔分数 (4005)89910100000518-==⨯+x 【0-2】在压力为101325Pa 、温度为25℃条件下,甲醇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
试求:(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A p ;(2)空气中甲醇的组成,以摩尔分数A y 、质量分数ωA 、浓度A c 、质量浓度ρA 表示。
解 (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A p.lg ..1574997197362523886=-+Ap.169=ApkPa(2) 空气中甲醇的组成 摩尔分数 (169)0167101325==A y 质量分数 ...(.)01673201810167321016729ω⨯==⨯+-⨯A浓度3..kmol/m .A A p c RT -===⨯⨯316968210 8314298质量浓度../A A A c M kg m ρ-=⨯⨯=3368210320218 =【0-3】1000kg 的电解液中含NaOH 质量分数10%、NaCl 的质量分数10%、2H O 的质量分数80%,用真空蒸发器浓缩,食盐结晶分离后的浓缩液中含NaOH 50%、NaCl 2%、2H O 48%,均为质量分数。
试求:(1)水分蒸发量;(2)分离的食盐量;(3)食盐分离后的浓缩液量。
在全过程中,溶液中的NaOH 量保持一定。
解 电解液1000kg 浓缩液中NaOH 1000×0.l=100kg NaOH ω=0.5(质量分数) NaOH 1000×0.l=100kgNaCl ω=0.02(质量分数)2H O1000×0.8=800kg 2H Oω=0.48(质量分数)在全过程中,溶液中NaOH 量保持一定,为100kg浓缩液量为/.10005200=kg 200kg 浓缩液中,水的含量为200×0.48=96kg ,故水的蒸发量为800-96=704kg浓缩液中 NaCl的含量为200×0.02=4kg ,故分离的NaCl量为100-4=96kg第一章 流体流动流体的压力【1-1】容器A 中的气体表压为60kPa ,容器B 中的气体真空度为.⨯41210Pa 。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1. 习题一:物质平衡问题问题描述:一个化工过程中,有两个进料流A和B,分别进料流A中含有20%的物质X,进料流B中含有30%的物质X。
流出的产物中,物质X的浓度为50%。
求进料流A和B的流量比。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物质的平衡关系:(物质X进料流A的质量流量 × 物质X进料流A的浓度) + (物质X进料流B的质量流量 × 物质X进料流B的浓度) = (物质X产物流的质量流量 × 物质X产物流的浓度)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20% × Qa) + (30% × Qb) = (50% × (Qa + Qb))其中,Qa和Qb分别表示进料流A和B的质量流量。
我们要求的是进料流A和B的流量比,可以假设进料流A的流量为1,即Qa = 1。
然后将上述等式进行变换得到:0.2 + 0.3Qb = 0.5(1 + Qb)通过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得到 Qb = 1。
进料流A和B的流量比为1:1。
2. 习题二:能量平衡问题问题描述:一个化工过程中,进料流的温度为100℃,流出的产物温度为50℃。
进料流的流量为10 kg/min,产物的流量为8 kg/min。
进料流的焓为2000 kJ/kg,产物的焓为2400 kJ/kg/m。
求该过程的热效率。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能量的平衡关系:(进料流的质量流量 × 进料流的焓) = (产物流的质量流量 × 产物流的焓)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10 kg/min × 2000 kJ/kg) = (8 kg/min × 2400 kJ/kg)通过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得到8000 kJ/min = 19200 kJ/min。
我们可以计算出能量平衡的结果为:进料流的质量流量 × 进料流的焓 = 8000 kJ/min 产物流的质量流量 × 产物流的焓 = 19200 kJ/min根据热效率的定义,热效率 = (产物流的质量流量 × 产物流的焓) / (进料流的质量流量 × 进料流的焓)。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正文

#
* & , '% %
<
=
/ '% = & & # # 0 )" '!%! $ < # 9 3 4+# ,
< *# &$ & M5 6
% # 9 & 4 M5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4 ' # 9 / '$ , *# <=
! #<= ! % >
( 9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7& # 4 , ,! & I # # %* + + * + + *3 9 3 8 ' ! , ,7/ 9 8 & & # 4 #7/ 9 8 & / 9 8 & & & & ! !& '!% G < 8 / # 0 = & 4 0 ) )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Re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d/ 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f h与流速u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f h与2u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f h与u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 为3m ,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 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 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王晓红版习题答案第二章资料

第2章1.锅炉钢板壁厚mm 201=δ,其导热系数()K m W/5.461⋅=λ。
若粘附在锅炉内壁上的水垢层厚度为1mm 2=δ,其导热系数()K m 162W/.12⋅=λ。
已知锅炉钢板外表面温度为523K 1=t ,水垢内表面温度为473K 3=t ,求锅炉每平方米表面积的传热速率,并求钢板内表面的温度2t 。
(原题1)解:该题为圆筒壁的热传导问题,如果设锅炉的半径为r ,则02.01+=r r ,r r =2,001.03-=r r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321r r r ≈≈,所以21m m S S ≈ 由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22211131111m m ni mii in S b S b t t S b t t Q λλλ+-=-=∑=+ 其中,K 5231=t ,K 4733=t ,()K m W/5.461⋅=λ,()K m W/162.12⋅=λ,m 02.01=b ,m 001.02=b ,S S S m m =≈21。
所以22221131W/m 874.3W/m 162.15.46473523=+-=+-==λλt t S Q q根据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11121111m i mii in S t t S b t t Q λλ-=-=∑=+ 可以得到:)K (3.5065.46002.0874.3523-1112=⨯-==λqb t t2.在一φ60×3.5mm 的钢管外包有两层绝热材料,里层为40mm 的氧化镁粉,平均导热系数()℃m 07W/.0⋅=λ;外层为20mm 的石棉层,平均导热系数()℃m 15W/.0⋅=λ。
现用热电偶测得管内壁温度为500℃,最外层表面温度为80℃。
已知钢管的平均导热系数()℃m W/45⋅=λ,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两层保温层界面的温度。
(原题2)解:根据圆筒壁的热传导传热速率计算公式:33322211141333222111411112m m m m m m ni mii in r b r b r b t t πL S b S b S b t t S b t t Q λλλλλλλ++-=++-=-=∑=+ 式中:t 1=500℃,t 4=80℃,r 1=60/2-3.5=26.5(mm),r 2=60/2=30(mm),r 3=30+40=70(mm),r 4=70+20=90(mm),b 1=3.5mm ,b 2=40mm ,b 3=30mm ,λ1=45W/( m·℃),λ2=0.07W/( m·℃),λ3=0.15W/( m·℃)。
化工原理-王晓红-习题答案

第一章1.在一个容器中,盛有苯和甲苯的混合物。
已知苯的质量分率为0.4,甲苯为0.6 ,求293K 时容器中混合物的密度?(原题1)解:在293K 时,3m /879kg =苯ρ,3m /867kg =甲苯ρ。
在293K 时,苯和甲苯的混合物的密度为:8676.08794.01+=+=BwBAwAmx x ρρρ 所以,()3m /kg 872=m ρ2.已知某混合气体的组成为18%N 2、54%H 2和28%CO 2(均为体积分率),试求100m 3的混合气体在温度为300K 和1MPa 下的质量?(原题2) 解:混合气体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则:mol 10403003144.810010136⨯=⨯⨯⨯==RT pv n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kmol /44kg .1828.04454.0218.028=⨯+⨯+⨯=++=C C B B A A m y M y M y M M 混合气体的质量为:kg kmol M n m m 6.737kmol /44kg .1840=⨯=⨯=3.某设备进出口测压仪表的读数分别为45mmHg (真空度)和700mmHg (表压),求两处的绝对压强差是多少kPa ? (原题3)解:4501-=p p ,70002+=p p所以kPa Pa mmHg p p p 3.993.133********=⨯==-=∆4.如图所示的储槽内盛有密度为800 kg/m 3的油,U 型管压差计中的指示液为水银,读数R=0.4m ,设容器液面上方的压强P 0 =15kPa (表压),求容器内的液面距底面的高度h ?(原题4)解:对于U 型管压差计:gh 0a 油左ρ++=p p p ,gR a 汞右ρ+=p p 所以可以得到:m m p h 88.48.9800150004.08.913600g -gR 0=⨯-⨯⨯==油汞ρρ5.如图所示,用U 形管压差计测量某容器内水上方气体的压强,指示液为水银,读数R=4cm ,H=80cm ,试计算容器内水上方的真空度为多少kPa ?现在由于精度需要,希望读数增大到原来的20倍,请问应该选择密度为多少的指示液?(U 型管左端的液位可以认为不变)。
化工原理

百科名片化工原理化学工程学及其进展化学工程学,以化学、物理和数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物料在工业规模条件下,它所发生物理或化学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状态变化的工业过程及这类工业过程所用装置的设计和操作的一门技术学科。
化学工程学的进展:三阶段:单元操作:20世纪初期。
单元操作的物理化学原理及定量计算方法,奠定了化学工程做为一门独立工程学科的基础。
“三传一反”概念:20世纪60年代多分支:20世纪60年代末。
形成了单元操作、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完整体系。
目录英文名称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第5章固体干燥第6章其他单元附录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内容简介目录一、上册二、下册英文名称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图书信息图书目录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第5章固体干燥第6章其他单元附录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内容简介目录一、上册二、下册展开编辑本段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编辑本段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化工生产是以化学变化或化学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产过程。
在化学工业中,对原料进行大规模的加工处理,使其不仅在状态与物理性质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化学性质生也发生变化,成为合乎要求的产品,这个过程即叫化工生产过程。
以氯碱生产为例说明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步骤。
可见,虽然电解反应为核心过程,但大量的物理操作占有很大比重。
另外象传热过程,不仅在制碱中,在制糖、制药、化肥中都需要,在传热过程物料的化学性质不变,遵循热量传递规律,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实现,所用设备均为换热器,作用都是提高或降低物料温度,为一普遍采用的操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1.锅炉钢板壁厚m m 201=δ,其导热系数()K m W/5.461⋅=λ。
若粘附在锅炉内壁上的水垢层厚度为1m m 2=δ,其导热系数()K m 162W/.12⋅=λ。
已知锅炉钢板外表面温度为523K 1=t ,水垢内表面温度为473K 3=t ,求锅炉每平方米表面积的传热速率,并求钢板内表面的温度2t 。
(原题1)解:该题为圆筒壁的热传导问题,如果设锅炉的半径为r ,则02.01+=r r ,r r =2,001.03-=r r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321r r r ≈≈,所以21m m S S ≈ 由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22211131111m m n i mii i n S b S b t t S b t t Q λλλ+-=-=∑=+ 其中,K 5231=t ,K 4733=t ,()K m W/5.461⋅=λ,()K m W/162.12⋅=λ,m 02.01=b ,m 001.02=b ,S S S m m =≈21。
所以22221131W/m 874.3W/m 162.1001.05.4602.0473523=+-=+-==λλb b t t S Q q 根据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11121111m n i mi i i n S b t t S b t t Q λλ-=-=∑=+ 可以得到:)K (3.5065.46002.0874.3523-1112=⨯-==λqb t t 2.在一φ60×3.5mm 的钢管外包有两层绝热材料,里层为40mm 的氧化镁粉,平均导热系数()℃m 07W/.0⋅=λ;外层为20mm 的石棉层,平均导热系数()℃m 15W/.0⋅=λ。
现用热电偶测得管内壁温度为500℃,最外层表面温度为80℃。
已知钢管的平均导热系数()℃m W/45⋅=λ,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两层保温层界面的温度。
(原题2)解:根据圆筒壁的热传导传热速率计算公式:式中:t 1=500℃,t 4=80℃,r 1=60/2-3.5=26.5(mm),r 2=60/2=30(mm),r 3=30+40=70(mm),r 4=70+20=90(mm),b 1=3.5mm ,b 2=40mm ,b 3=30mm ,λ1=45W/( m·℃),λ2=0.07W/( m·℃),λ3=0.15W/( m·℃)。
所以每米管长的热损失为: 因为333433332221114111122m m m m n i mii i n r b t t πL r b r b r b t t πL S b t t Q λλλλλ-=++-=-=∑=+ 所以8.1308015.0142.32206.19180233343=⨯⨯⨯⨯+=⨯+=m r πb L Q t t λ(℃) 33.有一列管式换热器,由38根φ25×2.5mm 的无缝钢管组成,苯在管程流动,由20℃加热到80℃,苯的流量为10.2 kg/s ,饱和蒸汽在壳程冷凝。
试求:(1)管壁对苯的对流传热系数(2)若苯的流量提高一倍,对流传热系数将有何变化(原题4)解:(1)苯的定性温度5028020=+℃,此状况下的物性为: s mPa 45.0⋅=μ,3/860m kg =ρ,()℃⋅=kg kJ c p /80.1,()℃⋅=m /W 14.0λ 根据公式4.08.0Pr Re 023.0i d λα= d i =0.020m ,382221045.08600.1020.0Re 3=⨯⨯⨯==-μρdu (湍流) (12)苯的流量增加1倍后,44.苯流过一套管换热器的环隙,自20℃升高至80℃,该换热器的内管规格为φ19 mm ×2.5mm, 外管规格为φ38 mm ×3 mm 。
苯的流量为 1800 kg/h ,求苯对内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苯的定性温度5028020=+℃,此状况下的物性为: s mPa 45.0⋅=μ,3/860m kg =ρ,()℃⋅=kg kJ c p /80.1,()℃⋅=m /W 14.0λ 苯的流速为:套管的当量直径为:流体的雷诺数为:278261045.086012.1013.0Re 3=⨯⨯⨯==-μρu d e (湍流) 由此可得对流传热系数为:与书上答案1794()℃⋅2m /W 略有不同。
55.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 m/s 的平均速度在管壳式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
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 mm ,管束由37根φ19 mm ×2mm 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甲烷的平均温度75230120=+℃,此状况下的物性为 s mPa 012.0⋅=μ,3/562.0m kg =ρ,()℃⋅=kg kJ c p /48.2,()℃⋅=m /W 04.0λ 列管换热器的当量直径为:流体的雷诺数为:1192810012.0562.01002547.0Re 3=⨯⨯⨯==-μρu d e (湍流) 由此可得甲烷对管的对流传热系数为:66.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 的流量通过蛇管而被冷却至30℃。
蛇管的直径为φ57 mm ×3.5mm ,弯曲半径为0.6m ,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甲苯的平均温度6023090=+℃,此状况下的物性为:s mPa 3864.0⋅=μ,3/8.831m kg =ρ,()℃⋅=kg kJ c p /853.1,()℃⋅=m /W 1238.0λ 流体的流速为:流体的雷诺数为:27447103864.08.831255.005.0Re 3=⨯⨯⨯==-μρdu (湍流) 湍流时甲苯对直管的对流传热系数为:过渡流的校正系数:圆形弯管的校正系数为: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为:77.120℃的饱和水蒸气在一根5mm .252⨯φ、长1m 的管外冷凝,已知管外壁温度为80℃。
分别求该管垂直和水平放置时的蒸气冷凝传热系数。
解:(1)当管垂直放置时,冷凝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冷凝液在管外沿壁面向下流动时的流动型态。
采用试差法,假定冷凝液为层流流动,则: 液膜温度为100280120=+℃,该温度下水的物性为s mPa 283.0⋅=μ,3/4.958m kg =ρ,()℃⋅=m /W 683.0λ冷凝温度为120℃,此温度下水的相变焓为:kg kJ r /2.2205=。
所以可以计算 根据此计算结果校核冷凝液膜的流动是否为层流。
冷凝液膜流动雷诺数为: ()()()()μαμππαμπμπμμρr tl d r tQ l d d r Q S q d S Gd u d o o o m o o o ∆=∆=====垂直垂直4/4/4//4Re 代入相关数据后可以求得层流假定成立,以上计算有效。
(2)当管水平放置时,直接用如下公式计算蒸汽冷凝传热系数:88.实验室内有一高为1m ,宽为0.5m 的铸铁炉门,其表面温度为600℃,室温为20℃。
试计算每小时通过炉门辐射而散失的热量。
如果在炉门前50mm 处放置一块同等大小同样材料的平板作为隔热板,则散热量为多少如果将隔热板更换为同等大小材料为已经氧化了的铝板,则散热量有何变化解:(1)不加隔热板时,铸铁炉门被四壁所包围,铸铁黑度为78.01=ε,0121C C ε=-,角系数121=-ϕ,根据(2)加隔热板后,辐射传热过程可以表示为:炉门1→隔热板3→墙壁2。
炉门辐射散热量就是它对隔热板的辐射传热量(1→3):炉门与隔热板相距很近,其辐射可以看作是在两极大的平面间进行,于是: 62.3178.0178.01669.511131031=-+=-+=-εεC C ,其角系数131=-ϕ。
隔热板对周围墙壁的辐射传热量(3→2):其中42.4669.578.00323=⨯==-C C ε,123=-ϕ。
过程达到稳态时,2331--=Q Q将已知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求出℃24.44339.7183==K T所以热损失为:(3)如果将隔热板换为氧化的铝板,其黑度为15.03=ε,则有可以仿照(2)的公式求取隔热板温度,然后计算热损失,也可以利用下列公式直接求取:99.现测定一传热面积为2m 2的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值。
已知热水走管程,测得其流量为1500kg/h ,进口温度为80℃,出口温度为50℃;冷水走壳程,测得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0℃,逆流流动,试计算该换热器的K 值。
(原题6)解:换热温差:热负荷为:所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1010.热气体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冷却,内管为φ25×2.5mm 的钢管,冷水在管内湍流流动,对流传热系数为2000 W/(m 2K)。
热气在套管环隙湍流流动,对流传热系数为50 W/(m 2K)。
已知钢的导热系数为45.4 W/(m?K)。
试计算:(1)管壁热阻占总阻力的百分数;(2)冷水流速提高一倍,则总传热系数有何变化(3)气体流速提高一倍,则总传热系数有何变化?(原题 8)解:(1)根据题意管壁热阻占总阻力的百分数:(2)冷水流速提高1倍后,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变为:总传热系数为:(3)气体流速提高1倍后,管外的对流传热系数变为:总传热系数为:1111.实验测定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水蒸汽冷凝。
列管由直径为φ25×2.5mm 的钢管组成。
当水的流速为1m/s 时,测得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 o 为2115 W/( m 2·℃);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水的速度变为1.5m/s 时,测得K o 为2660 W/( m 2·℃)。
试求蒸汽冷凝传热系数。
假设污垢热阻可以忽略不计。
解:设水流速为1m/s 时,i α用 1.0α表示,K 用K 1.0表示;速度为1.5m/s 时,i α用1.5α表示,K 用K 1.5表示。
由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可以得到:两式相减,可以得到:⎪⎪⎭⎫ ⎝⎛-=-5.10.1150.11111ααi o d d K K 其中,=0.1K 2115 W/( m 2·℃),=5.1K 2660 W/( m 2·℃),=o d 25mm ,=i d 20mm 。
所以,5150.15.10.11076.7266012115125201111-⨯=⎪⎭⎫ ⎝⎛-=⎪⎪⎭⎫ ⎝⎛-=-K K d d o i αα[ ( m 2·℃)/ W] 根据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做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关系式,可以得到: 由以上两个式子可以求得1.0α=3569 W/( m 2·℃), 1.5α=4936 W/(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