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案例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判断 案例

固定资产减值判断案例
固定资产减值的判断案例如下:
某企业拥有一台生产设备,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市场价值为80万元。
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该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处于闲置状态。
经过评估,该设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回收其账面价值,因此可以判断该设备已经发生了减值。
具体来说,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资产的市价是否大幅下降,且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因时间退役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 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市场利率、市场投资报酬率当期是否已经提高,影响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回收金额大幅降低。
4. 固定资产是否已经陈旧或者损坏。
5. 固定资产是否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提前处置。
6. 固定资产的经济效应是否已经低于或将低于预期。
7. 其他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
如果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则可以判断该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对其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计提。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减值过程中的管理和决策,以实现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最小化。
下面列举了十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管理: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着借款人违约的风险,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对贷款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金,以保证银行的盈余稳定。
2. 公司固定资产减值管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需要进行减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和盈余的稳定。
3. 证券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证券投资中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投资标的的经营情况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证券投资减值准备,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4. 商誉减值管理:企业在合并收购中形成的商誉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商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盈余的稳定。
5. 高风险行业资产减值管理:在高风险行业,企业的资产风险较大,需要加强资产减值管理,及时识别和计提减值准备,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中需要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管理盈余。
7. 存货减值管理:企业在存货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存货减值测试,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盈余的准确反映。
8. 不动产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不动产投资中需要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和租金收益等因素进行减值测试,计提不动产投资减值准备,以保护企业盈余。
9. 长期债权减值管理:企业在持有长期债权时需要根据债权方的还款能力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债权减值准备,以保障企业盈余的稳定。
10. 资产组合减值管理:企业在资产组合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整体减值测试,计提资产组合减值准备,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这些案例都是实际业务中常见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情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合理应用相关减值管理方法,以实现盈余的稳定和风险的控制。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天气很炎热,但是夏天也有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发生:会计舞弊案例的发生。
2015年
8月,有关安吉拉·吉萨(Anjela Gisas)的财务舞弊案件被指控,是一起重要的法律案件。
安吉拉· 吉萨以前担任世界名牌品牌时髦公司Bluestar公司总会计师。
在那里,
她被指控利用名字虚报资产以及把准备金减少,这构成了财务欺诈。
安吉拉· 吉萨涉嫌虚报资产,具体表现为利用商品存货、加工贸易应收帐款和其他,把账面价值比实际价值大得多的资产夸大,以假充真、达到虚报财务报表之目的。
另外,安吉拉·吉萨也涉嫌把大量的资本净损失和可能减少的收入列入准备金中。
准
备金是衡量一家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它在财务报表中给出了安吉拉·吉萨
所负责会计部门的虚假信息。
此外,安吉拉·吉萨还被指控伪造发票来夸大公司的收入,从而给出高于实际的获利
数字。
在安吉拉·吉萨的财务舞弊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会计舞弊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
的利益,这使投资者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
另外,这一案例也说明,会计稽查机制必须加强,帮助发现舞弊行为,并采取必要的
制裁措施,以确保公平,公正和完整独立的财务信息。
此外,市场监管机构也应及时采取
措施,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以D_公司资产减值事件为例分析会计估计审计风险

以D 公司资产减值事件为例 分析会计估计审计风险□牛晓叶 张家伟会计估计是指会计主体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在会计估计研究中,资产减值已成为会计估计审计的重点,且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容易受到管理层偏向的影响。
本文以资产减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审计人员在开展会计估计审计工作时如何降低审计风险,并以D 公司资产减值舞弊事件为例,帮助审计人员有效应对会计估计审计风险。
一、退市警告之“危”D 公司是一家以小家电、LED 和新能源相关业务为主的公司,该公司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亏损。
中国证监会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就可能被强制暂停上市。
然而,D 公司却在2019年扭亏为盈,笔者将探讨D 公司如何改善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成功扭亏为盈。
D 公司资产减值舞弊事件发生时间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D 公司在2018年财务报告中被LX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几个月后D 公司接连发布了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公告,这两次更正使D 公司2018年的净亏损从5.81亿元增至39.67亿元;D 公司2019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4亿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因此,在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之后,D 公司主动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不是为了提高审计报告质量,而是通过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从而在2019年扭亏为盈,一举打赢“保壳之战”。
笔者通过对D 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2018年D 公司控股的L 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
为了推进资产重组,掩盖公司亏损事实,维护公司形象,D 公司少计提了33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表1 D 公司资产减值舞弊事件时间表2017—2018年连续两年亏损使2019年成为D 公司“保壳”关键之年舞弊动因2019年4月D 公司发布2018年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净亏损5.81亿元2019年8月和11月D 公司接连发布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净亏损39.67亿元2020年4月发布2019年年报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4亿元净利润由负转正,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9月安徽证监局对D 公司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存在舞弊事实104SHANGHAI ENTERPRISEJanuary 2024二、减值舞弊之“析”(一)财务数据维度财务数据异常表现为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并没有随着资产经济效益降低而增加。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资产减值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为应对潜在资产价值损失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具体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案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概述以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来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多起资产减值事件。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一项重要资产——某项专利技术的减值。
该专利技术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导致该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大幅下降,从而引发了资产减值。
三、资产减值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技术面临来自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原有技术的市场价值逐渐降低。
2. 技术更新换代:由于科技发展迅速,原有技术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
公司未能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导致其资产价值下降。
3. 内部控制: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评估资产减值的迹象,导致资产减值准备不足。
4. 外部因素: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的资产价值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资产减值。
四、资产减值的影响1. 财务影响:资产减值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
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2. 运营影响:资产减值可能暴露出公司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 法律风险:如果资产减值涉及违法行为或违规操作,公司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监管机构的调查。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产管理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发现和评估资产减值的迹象。
2. 技术创新和升级:公司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情ST幸福是一个连续亏损三年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2年半年报公司宣布扭亏为盈,实现162.62万元的净利润,从而恢复上市。
然而之后在10月份其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却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69.85万元,ST幸福的业绩在短短时期内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不能不让人对它的半年报盈利质量产生怀疑。
其实,只要看看2000余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就可以初见端倪。
2001半年报显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冲销95万元,2001年报计提了1812万元,2002半年报冲销了106万元。
二、舞弊手法一般情况下,对于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为避免退市、被清盘的危机,往往采取“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方式,实现扭亏为盈,粉饰经营业绩,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即正向操作。
对于绩优的上市公司,常通过负向操作,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做小当期利润,以趁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巨额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些既能集中清理、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以“谨慎性原则”为借口而低估资产,从而形成秘密准备金,为未来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本案从长期角度看,公司企图通过重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计划就落空了。
但从短期的角度看,既然该准则是在2007年才开始施行,那么公司可赶在新准则实施之前重回计划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大幅度提升利润。
总结来说,对于想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上市公司而言,短期利好,长期利空。
三、建议1.当期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增加利润对于价值得以恢复的资产,允许企业在当其转回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是会计分录的贷方不再计入收入项目,而是记入“资本公积资产减值准备减回”,待资产售出时再由“资本更加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转入收入项目。
这样既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又能有效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会计实务案例

会计实务案例在会计实务中,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实务的应用和操作。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看看会计实务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案例一,某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
某公司在年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发现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已经大幅下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需要根据资产减值测试的结果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在这个案例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公司资产的实际情况,运用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案例二,税务筹划。
某公司在年末进行税务筹划,希望通过合理的税务规划,降低税负。
在这个案例中,会计人员需要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结合税法规定,设计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的税负,提高经营效益。
案例三,合并财务报表。
某公司进行了一次并购,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在这个案例中,会计人员需要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以反映并购后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会计实务在实际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涉及资产减值、税务筹划、合并财务报表等多个方面。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法规和准则,并且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会计实务的应用。
综上所述,会计实务案例分析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会计实务工作。
希望以上案例分析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会计实务的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财务会计——资产减值研究案例(600226)

武汉轻工大学课程名称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专题研究报告:资产减值问题研究目标研究企业: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600226)年级: 会计1202班学号:姓名:专业:指导老师:目录一、坏账准备分析二、存货跌价准备分析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四、资产减值损失分析五、我的感悟资产减值相关研究(正文)2006年颁布,2007年实行的新会计准则在以前基础上,对资产减值进行了更加详尽和明确的规定。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依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须在会计期末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了资产可收回金额。
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这样,企业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反映在其利润表中,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相关资产的备抵项目,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中,从而夯实企业资产价值,避免利润虚增,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按项目不同可进行明细核算。
这些明细账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 资产减值损失,贷: 各种准备金科目。
企业计提的各项准备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 各种准备金科目,贷: 资产减值损失。
期末,应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当然以上会计处理只是一般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下,部分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减值准备是不允许转回,这也是新旧会计准则的一大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案例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一)华新水泥(60080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水泥生产的公司,该公司于1993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是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我们选取了该公司(A 股)2003——2008年的数据来分析该公司资产减值对其盈余的影响情况。
该公司在04年计提了大量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自07年开始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则之后,该公司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大幅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更谨慎了。
资产减值转回总额为53,577,099元,而该年利润总额为81,377,760元,资产减值转回金额占利润总额的℅,而05年该公司的利润恰好达到历年利润的低谷,可见该公司有通过资产减值的转回来增加利润。
其中长期资产减值转回41,167,266元,占利润总额的℅,且达到03和04年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一半以上,而06年新准则即将出台,此后长期资产减值将不能再转回,因此不能排除该公司在利用新准则出台之前的机会大量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嫌疑。
在完全排除资产减值影响之后,该公司03——08年利润总额波动剧烈,而在加入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影响之后,该公司利润总额的波动趋于平缓一些,即该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的动机比较明显。
(二)S*ST集琦(000750)
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该公司于1993年改制成股份公司,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广西医药行业和桂林市首家上市公司。
我们选取了该公司2004——2009年的数据分析其
从该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趋势来看,04、05和06年都计提了较多的长期资
产减值准备,而从07年开始计提很少,甚至几乎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说明自
新《资产减值》准则出台以后,该公司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更谨慎了,和华新水泥
情况类似。
该公司2004年和2005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而这两年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导致这两年亏损加剧。
而后在2006年又大额转回减值准备,转回的减值金额达当年利润总额的倍。
这样一提一转,使得这家公司在2006年扭亏,避免被退市。
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和扭亏的动机明显。
小结
从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以下结论:
1、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就盈余管理的动机来说,S*ST集琦就存在大清洗和扭亏的动机,华新水泥虽未出现亏损,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平滑利润的动机。
2、自07年适用新《资产减值准则》以来,由于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能转回,公司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更加谨慎,华新水泥和S*ST集琦都反映了这一点。
3、新《资产减值》准则出台后,由于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更谨慎且在以后期间不能转回,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有所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