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

合集下载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1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葡萄球菌属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空气、土壤、水及物品上,人和动物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

本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及酶,这些毒性物质引起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发展成为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是人类化脓性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

本菌抵抗力较强,干燥情况下能生存数月,80℃30min的条件下尚能存活,5%石炭酸或0.1%升汞溶液10~15min才会被杀死。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按增菌、分离、纯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步骤进行。

本法使用于外用药品及一般滴眼剂、眼膏剂的检查。

2 仪器、设备及用具(见大肠埃希菌2)。

3 试液、指示液3.1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附录3.1,3.5]。

3.2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附录3.2]。

3.3 革兰染色液[附录2.4,2.10,2.16]。

3.4 无菌枸橼酸纳氯化钠溶液[附录2.7]。

3.5 血浆的制备以无菌注射器吸取灭菌的5%枸橼酸纳的0.9%的氯化钠溶液1ml,用无菌操作采取家兔(或羊、人)血9ml,轻轻混匀数分钟。

待血液不凝固时,徐徐放入灭菌离心管中,及时离心(500r/min离心5min0,分离血浆,用灭菌吸管将血浆转移至灭菌试管中,置冰箱备用。

临用前必须用已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测试,证明血浆合格后,方可用于试验。

3.6 1%酚磺酞指示液[附录4.4]。

4 培养基4.1 营养肉汤培养基[附录5.1]。

4.2 营养琼脂培养基[附录5.2]。

4.3 亚碲酸盐肉汤培养基[附录5.15]。

4.4 卵黄氯化钠琼脂培养基[附录5.16]。

4.5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附录5.17]。

5 对照用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6℃±1℃培养18~24h,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按10倍递增稀释至1:106,加入含10~100cfu的对照菌菌液(一般用量为1:1060.1ml),同时用营养琼脂平板计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Part 2
致病性
致病性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 可以引起多种人类和动物疾病
其中,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常是由于摄入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
染的食物引起的
2
3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以引起皮 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败血症等疾病
Part 3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包括空气传播、直接 接触传播、食物传播
x
然而,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具有抗药性,一些抗生素可 能无法有效治疗该细菌
同时,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 可能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
Part 6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 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刷牙 等个人卫生习惯可以
减少细菌的传播

Part 1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它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 包括高温、低温、高盐度、低 pH值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需氧型 细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生 存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种毒力 因子,如溶血素、肠毒素、细 胞毒素等,这些毒力因子可以 破坏细胞、诱导炎症反应和免 疫应答,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
老师表示感谢!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避免接触污染源 避免接触被金黄色 葡萄球菌污染的水
源、食物等
生 加强对食品的卫生管理,
避免食品被污染
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免疫 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金色葡萄球菌介绍及图片

金色葡萄球菌介绍及图片

金色葡萄球菌介绍及图片简介金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

有“嗜肉菌"的别称。

菌类介绍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球菌的一种.它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革兰氏阳性菌就是可以被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处理,沙黄(红色)复染后呈现紫红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这些差别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性菌致密,造成了不同的染色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的发现有很大的渊源.当年弗莱明就是在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有些球菌被杀死了,于是发现了青霉素.而研究也表明青霉素只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这也是由肽聚糖层的厚度和结构造成的。

生物学特性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感染与致病机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在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找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呈现为球状,呈金黄色。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和严重的系统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菌株是指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它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

标准菌株的选取对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选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菌株的来源、鉴定方法、保存条件等。

首先,菌株的来源需要可靠,最好是从公认的菌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获取。

其次,菌株的鉴定方法需要准确,可以通过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或质谱分析等手段进行确认。

此外,菌株的保存条件也是选择标准菌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菌株的保存条件包括温度、培养基、保存液等,需要根据菌株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阳性对照菌株,用于评估新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可以用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的原因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还可以用于药物敏感性试验,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总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选择和应用对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有助于推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研究的进展,为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并结合先进的实验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一、生物学特性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 ^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

C,最适生长pH7.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 NaCI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 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二•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 5% ,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 ,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一般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肠毒素形成条件:存放温度,在37°C内,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同时含一定量淀粉的食物,肠毒素易生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1.球菌,直径0.8-1.0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2.无芽胞、鞭毛,无荚膜
3.革兰氏染色阳性
4.化能异养菌,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
5.高度的耐盐性(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不高
2.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好氧环境下生长最好
3.最适生长温度37°C,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
4.最适生长pH 7.4
5.菌落光滑、低凸、闪光、奶油状、并且有完整的边缘。

6.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生化特性:
(1)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2)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甘露醇产酸(非致病性菌则无此现象)
(3)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4)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贴膏剂预处理
1.取规定量供试品
2.去掉贴膏剂的保护层,放置在无菌玻璃或塑料片上,粘贴面朝上
3.用适宜的无菌多孔材料(如无菌纱布)覆盖贴剂的粘贴面以避免贴剂粘贴在一起
4.将其置于适宜体积并含有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 或卵磷脂)的稀释剂中
5.用力振荡至少30 分钟,制成供试液
生化试验:
血浆凝固酶为阳性(应呈凝固状)阳性对照管液呈凝固状
阴性对照管血浆流动自如。

凝固为阳性反应,不凝固为阴性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能够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准确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数量和特性,为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和环境卫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二、实验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化反应,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测:1、血浆凝固酶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发生凝固。

2、甘露醇发酵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产酸。

3、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三、实验材料1、样本:食品样本(如乳制品、肉类)、临床样本(如脓液、血液)等。

2、培养基和试剂:血琼脂平板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兔血浆革兰氏染色液生理盐水3、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接种环、移液管等四、实验步骤1、样本处理食品样本: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均质处理,制成稀释液。

临床样本:直接进行涂片或适当稀释。

2、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 75%氯化钠肉汤中,置于 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

3、分离培养从增菌培养物中分别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于 36±1℃培养 18 24 小时。

4、形态观察观察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周围有明显的透明溶血圈。

观察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使培养基变黄。

5、革兰氏染色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6、血浆凝固酶试验取兔血浆与可疑菌落混合,置于 36±1℃培养箱中观察,若血浆发生凝固,则为阳性。

7、甘露醇发酵试验接种可疑菌落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中,观察是否产酸。

五、实验结果1、形态观察在血琼脂平板上观察到金黄色、周围有透明溶血圈的菌落。

在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变黄的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1. 概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

虽然大多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体无害,但一些菌株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等。

因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能及早发现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术。

2. 菌种的采集和处理2.1 采集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从病人的感染部位或者其他潜在的感染源采集样本。

常见的样本类型包括:皮肤切口分泌物、鼻拭子、血液、尿液等。

2.2 样本处理在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之前,需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

处理方法取决于样本的类型和检验的目的。

常见的处理步骤包括:•鼻拭子:将鼻拭子放置在含有缓冲液的管中,将管子旋紧,并轻轻摇动一段时间,使细菌尽可能地释放到缓冲液中。

•血液:采集静脉血样本,将血液转移到无菌包装的管中,并立即将管子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皮肤分泌物:使用无菌棉签或拭子采集患者分泌物,放入管中并送到实验室。

3. 常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3.1 培养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通过培养方法来进行检验。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牛肉肝脏套,Columbia血琼脂和Mannitol盐琼脂。

在封闭器具中加热灭菌后,将菌种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温度(通常为37摄氏度)下孵育24-48小时,观察是否有金黄色小圆菌落的形成。

3.2 利用PCR技术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敏感且快速的方法,可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和菌株的特性。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高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3.3 人类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通过其特有的毒力基因来引起感染。

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和鉴定菌株中的毒力基因。

常见的毒力基因包括PVL、TSST-1、ETA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现状前言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葡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

在人体主要寄殖于鼻前庭粘膜、腹股沟、会阴部和新生儿脐带残端等部位,偶尔也寄生于口咽部、皮肤、肠道及阴道口等,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在医院里,耐甲氧西林和其它抗生素的金葡菌广泛流行,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菌株也有所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金葡菌除了引起感染外,其产生的肠毒素可污染食物而致食物中毒,为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

本文拟对金葡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研究,病原学,分型,检测及预防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1.病原学1.1形态与染色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

革兰染色阳性,衰老或死亡后可转为阴性。

1.2培养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 ℃,最适生长pH7. 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 %NaCl 肉汤中生长,因此利用它的这个特性进行污染标本分离。

1.3抵抗力抗干燥: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数月;空气中存在,但不繁殖;耐热:加热70 ℃1h ,80 ℃30min 不被杀死;耐低温:在冷冻食品中不易死亡[1,2 ];耐高渗:在含有50 %~66 %蔗糖或15 %以上食盐食品中才可被抑制,能在15 %NaCl 和40 %胆汁中生长.2.流行现状2.1院内感染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应对金葡菌的院内感染问题。

随着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随之增加,且引起的感染和病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MRSA 可通过接触途径进行传播, 即易感人群从携带者或感染者身上获得MRSA , 导致传播流行。

美国第一例MRSA 发现于1968 年, 1975 年MRSA 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仅占2. 4% , 而1991 年则迅速增至29% [3 ]。

现在美国的某些医院MRSA 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可以占到30%-50%。

同样在欧洲的葡萄牙和意大利,MRSA 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占50%;土耳其和希腊>30%[4]。

荷兰非常低,只有2%,这归功于荷兰人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5]。

在欧洲的调查中,瑞士的流行率最低(1.8%)[4],这主要由于他们在医院内实行了一些新的干预行为,如坚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管理,以减少MRSA的传播[6]。

在北欧国家MRSA 在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中不足1%[7]。

在芬兰MRSA是非常少见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医院的病人中只有散发的病例[8][9],近几年有报道由不同的流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同时,MRSA在社区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10]。

1997年日本报道了第一例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vancomycin - 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SA )[11],表明金葡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国内情况:上海地区1977 ~1979 年MRSA 占5% ,1985~1986 年占24 % ,1990 年综合性大医院增至50 % ,而1993 年则上升到60 %[12 ]。

重庆地区1983 ~1985 年为8.3 % ,1989~1992 年上升为18.7 %[ 13 ] ;1995 年北京5家教学医院MRSA 分离率平均为47 %[14 ]。

广州地区1990~1995 年临床分离的MRSA 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7.9 %、23.5 %、30.9 %、41.6 %、51.9 %及56.18 %[15 ]。

其它地区的报道也一般在25 %~60 %之间,各个地区和医院的MRSA 检出率都明显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2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暴发事件,近年来首推2000年“雪印奶粉”事件,14000多人受感染。

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日本20年期间(1980-1999)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共有2,525次暴发,包括59,964人,3人死亡。

食物中毒的传染源,是被金葡菌感染的人和动物。

如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流行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

3.金葡菌感染引起的疾病3.1化脓性炎症3.1.1局部化脓性炎症金葡菌可以引起疖、痈、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骨、关节的感染;也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社区获得性金葡菌性支气管肺炎常见于老年人。

本菌是脑室腹膜分流术后脑膜炎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

3.1.2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3.2毒素性疾病3.2.1食物中毒进食污染肠毒素食物后,经30分钟-8小时潜伏期,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发病1-2天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

3.2.2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感染产生表皮溶解毒素的金葡菌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和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患者皮肤呈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疱,至表皮脱落。

3.2.3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红斑皮疹伴脱屑和休克等,半数以上病人有呕吐、腹泻、肌痛、结膜及粘膜充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偶尔有心脏受累的表现。

3.2.4假膜炎肠炎假膜炎肠炎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粘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菌组成。

人群中约10~15%有少量金葡菌寄居于肠道,当优势菌如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等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耐药的金葡菌就乘机繁殖而产生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

4.分型4.1表型分型4.1.1血清学分型本方法是根据金葡菌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分型,首先制备一系列特异抗血清,再与待测菌株进行凝集反应,依据不同凝集形式分型。

但由于金葡菌分布广泛,抗原复杂,交叉多,免疫血清效价普遍低,而且还存在一些菌群特异性抗原如A 蛋白的非特异凝集的干扰,所以制备分型血清比较困难。

4.1.2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分型方法,可以将金葡菌分为5群,26型。

噬菌体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时追踪传染源及研究菌型与疾病种类间的关系上均有重要意义。

如肠毒素型食物中毒主要由III群菌株引起;医院中严重败血症流行株常为I群中的52,52A,80,81型菌株;引起表皮剥脱性皮炎的菌株多属II群71型。

此方法重复性好,且不需特殊设备和试剂,但其分辨率在80 %左右,还有一些常见型需进一步分出亚型。

此外,如无其它流行病学证据,噬菌体分型本身不能作为判断菌株相关性的绝对鉴定指标。

4.1.3耐药谱分型用一系列抗生素对金葡菌做药敏实验,根据不同的耐药谱分型。

此方法成本低, 操作简便, 判定结果容易, 所以应用广泛。

耐药谱分型缺点是金葡菌耐药性强,相同耐药谱却有不同的基因型或噬菌体型,即该法分辨率差;另一缺点是耐药标志物由可移动基因(如质粒) 携带,质粒的丢失或获得会改变耐药谱,故稳定性差。

4.1.4凝固酶分型根据抗凝固酶兔血清体外中和试验将金葡菌凝固酶分成8个型( I~VIII 型)。

在日本凝固酶分型被成功用于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有报道发现,来自金葡菌烫伤皮肤综合征、脓肿、脓疱的分离株分别以I、IV、V 型占优势,而来自食物中毒的菌株以II、III、VI 或VII 型多见。

本法简便易行,分型率高,但分辨力不强,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作为经典方法的补充。

4.2基因分型4.2.1质粒和质粒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金葡菌含有数种大小和数目不等的质粒,在一定时间内,这种质粒特征保持相对稳定,可根据质粒大小和数目分型(质粒图谱,plasmidprofile) 。

分析不同来源的金葡菌含有分子量接近的质粒,尤其只含一种质粒时,可用限制酶消化质粒,根据酶切片段的大小和数目来进一步鉴别其相关性(质粒指纹图谱,plasid fingerprinting) 。

这种方法具有区分能力强,结果稳定的特点,可以区分流行株和非流行株,但对于质粒丢失及发生基因重组的菌株不能准确分型,因此,最好是尽快在限定时间内检测质粒。

4.2.2 PFGE分型金葡菌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SmaI、CspI) 消化后,可获得5~20 条片段(10~700 kb) ,根据电泳条带的不同形式对其分型。

PFGE分型在辨别能力,分型和重复性方面具有其它分子分型所不具有的优势,所以被认定为金葡菌分型的金标准[16][17]。

它已经被广泛用于金葡菌的医院感染和甲氧西林抗性的流行病学调查[18][19]。

其缺点主要在于需特殊仪器,费时太长且过程繁琐。

4.2.3核糖体分型核糖体分型属于探针分型。

核糖体核糖核酸( rRNA) 基因是细菌进化过程中最为保守的基因,在细菌染色体上可存在多个拷贝,以rRNA 的基因片段为探针可检出含rRNA 的DNA 片段。

金葡菌染色体DNA 经限制酶切消化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然后与细菌rRNA 探针杂交,根据杂交条带的数目和大小不同鉴别菌株。

本方法分型率高,分辨力强,重复性好,结果判定容易(杂交带一般较少,肉眼即可辨别) ,但技术复杂,难以普及。

4.2.4随机引物PCR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RA PD)1990 年Welsh 和McClelland 以及Williams 等同时创立随机扩增DNA 多态性分析和AP-PCR。

它与传统标准PCR 的不同之处是采用随机引物进行扩增,随机引物是根据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的重复序列而设计的,这些引物能检测金葡菌DNA 可变区。

首先选择随机的寡核苷酸引物,一般选择2~3 条引物,一条引物难以有效辨别不同菌株,通过增加引物数量,可对任何复杂的生物变异进行基因分析,但引物条数越多,操作越复杂。

然后在较低的温度下启动新链合成,从而产生具有型、株特异性的DNA 扩增片段,经电泳后根据其产生的不同条带对细菌分型。

Cetinkaya 等[20 ] 用此方法对外科暴发流行的MRSA 进行分型研究,证实AP-PCR 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型方法。

该方法无需了解待测基因组的碱基序列,不受DNA 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具有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的优点,但不同实验条件对结果有影响,因此必须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